李正修

今年七月十五日恰逢我國解嚴三十七週年,賴清德政府選擇這天將國防部三軍儀隊正式撤離中正紀念堂大廳,轉到廣場民主大道操演。這是中正紀念堂自一九八0年開館以來,儀隊首次被移出主堂體。文化部長李遠還說「被束縛的思想該正式解嚴了,這一小步竟然花了四十四年」,暴露出這種假借轉型正義的決定,只是為了滿足民進黨偏差的歷史觀,卻無助於真正的歷史和解。
賴總統也選這天藉視察國家檔案局向全民喊話,希望民眾透過了解真相以珍惜民主,避免歷史重演,強調不希望任何人在民主社會「用民主反民主」,也不希望過去站在人民對立面、跟極權主義站在一起的人,企圖想要把國家帶往過去。如此針對性的談話雖未指名道姓,卻足以讓綠營網軍側翼炒作汙衊對手陣營,賴清德身為國家元首動輒以莫須有罪名指控在野黨,卻全然無視於民進黨戕害民主的言行,才是破壞民主精神的元凶。
試想:將三軍儀隊撤出中正紀念堂大廳就是轉型正義?把國軍示範部隊當成「觀光景點」難道也是?此舉完全與設置禮兵的初衷背道而馳,除了延續蔡英文政府將蔣中正時代當作切割中華民國歷史的鬥爭對象外,國人實在看不出這種不倫不類的安排,有何轉型正義的歷史意義可言!
長期以來,民進黨將蔣中正視為民主運動的加害者,卻刻意忽略、甚至逃避其對中華民國生存與台灣發展的巨大貢獻,如此選擇性歷史觀怎可能培養出對自己國家歷史有正確認識的未來世代?其次,民進黨把中共當成威脅台灣獨立的頭號敵人,因此也認為必須順勢剷除原屬於台灣本土根源的中華文化元素,進而遂行其醜化國民黨的仇恨動員,以達到「民進黨當家做主」的最終目的。
隨著台灣社會越來越成熟,國人其實多能客觀看待過去,也不反對政府還原歷史真相,對於蔣中正及蔣經國的功過已能以平常心處之。然而,國人無法接受的是,民進黨操作轉型正義並非為了團結朝野或追求真相,而是希冀藉此鞏固其自詡的本土政權!李登輝初掌政權時,就曾推動二二八事件真相調查,卻僅因民進黨認定報告結論不符期望而白白浪費一次族群和解的寶貴機會,就是最好證明。
綜觀各國推動轉型正義的案例,德國及南非的作法備受推崇。德國從不排斥挖掘納粹統治時期的黑暗過去,藉此提醒世人專制極權的教訓。南非則以獨特的「用特赦換真相,用真相換和解」路徑,藉著「修復式正義」逐步消除族群衝突的潛在危機,避免被害者對加害者進行報復,也讓加害者有自我救贖的機會。
賴總統在出席陸軍官校建校百年慶典時,特別要求全體師生做到「犧牲、團結、負責」,卻隻字不提該校首任校長蔣中正。事實上,國軍與蔣中正的歷史情誼與緊密關係,絕非民進黨能以政治力完全切割。同理,國防部最初在中正紀念堂設置禮兵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醒國人蔣中正對中華民國及台灣的貢獻,與個人崇拜或威權崇拜毫無關係。難道,撤離儀隊就是賴清德「洗滌人心」的第一步?
轉型正義的目的本應是公允的探究歷史真相工作,且是國家自我省思的重要過程,不該被扭曲為掌權者玩弄民主政治的權力鬥爭場。民進黨政府自蔡英文以民粹手段推動轉型正義政策,其結果注定以失敗告終,不僅無法找到歷史真相,反而加深社會分裂與對立。
(作者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