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根據疾管署統計數據,國內青少年染淋病病例在過去12年暴增7倍,醫師警告,臨床發現有不少青少年害怕對父母坦白、不敢就醫,長期延誤之下,男性、女性都可能破壞生殖能力,出現不孕症嚴重後遺症。
國教盟13日引用疾管署數據表示,青少年淋病病例光2023年每10萬人就有50.34人染病,過去12年更暴增7倍,呼籲衛福部,擬定青少年性病防治計畫,並提升性病篩檢與治療的資源投入,推動性病防治宣導也應多樣化,加強防治。
對此,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持續與教育部合作,強化梅毒、淋病等性傳染病防治及安全性行為教育宣導,並請教育部強化辦理校園性教育及性傳染病防治宣導,提升青少年自我保護知能,深化疾病預防及防護方法,降低淋病感染風險,維護自身健康。
台北榮總泌尿部主任黃逸修指出,推測主要是跟青少年對於性病傳染的觀念不是非常在意,或是學校的健康教育沒有做到非常完整,加上網際網路發達,通訊軟體非常方便,種種原因造成青少年淋病盛行率增加狀況。
黃逸修說明,淋病是經由性行為傳染,不論男性、女性,都可能感染。一般來說,男性在潛伏期2到3天後就會發現尿道分泌物變多,頂多拖1到2週就會就醫;由於女性不見得有明顯症狀,若又沒有警覺性,恐得病也不自知。
若得淋病而不自知,長期不治療,黃逸修指出,可能在男性身上造成尿道狹窄,甚至可能造成副睪發炎;女生若遭感染,診斷又更困難,且後遺症恐造成輸卵管、卵巢、骨盆腔發炎,尤其青少年若不願意跟父母說、拖延就醫,不論男女,都可能造成不孕後果。
防治淋病,黃逸修指出,最重要的是教導青少年事性行為要戴保險套,採用安全措施,並盡量不要有太複雜的性行為對象;此外也可以考慮定期接受性病篩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