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張淑娟∕安定報導
具古早味又漸漸消失的「豆仔粿」,在安定區保安宮旁每逢週末假日下午可尋得。陳姓夫婦與子女一同擺攤煎粿,古早香氣總能吸引懷舊的居民解饞,元宵節時更是排長龍,主要將豆仔粿用於傳統祭祖。
陳家表示,早於百餘年前,每逢元宵節家戶都會自製用豬油煎豆仔粿來祭拜祖先,而如同清明節要吃潤餅一樣,豆仔粿是早期元宵節必吃的傳統美食,其外型似小的蔥油餅,但流傳至今正逐漸消失。
銅板美食豆仔粿,陳家在安定區保安宮旁擺了半世紀。古寶董事長王高榮指出,安定部分老聚落居民至今還是年年元宵節拿「豆仔粿」祭祖,還好陳家堅持賣了半世紀,才得以再吃到令人懷念的古早味。

王高榮說,古早農村人很窮,會用黃豆磨漿後的豆渣混著麵粉,煎著吃,之後經濟好點,豆渣給豬吃,豆仔粿改以黃豆磨粉做粿煎來吃,美味依舊讓人想念。
陳家的豆仔粿已傳到第二代,且豆仔粿並不是用黃豆,而是用白碗豆來作,因口味獨特老少都愛,在地人也百吃不厭。
王高榮表示,小時候媽媽就常用「豆頭(豆渣)」煎餅,到現在還是想念媽媽的豆仔粿,今年遇到陳家仍賣著豆仔粿,忍不住嘗了一塊,確實好吃,似乎又回到兒時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