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羚
台灣時間每日清晨九點和老媽視訊,已成為我們生活中的日常。老媽和小弟同住,每天小弟啟動ZOOM的視訊會議,分散世界各地的家族成員只要有空皆可上網,跟老媽請安,也藉著這半個多小時的時間,彼此打聲招呼。
某日,住在大溪百吉的大舅和表妹也在線上,聊著聊著,老媽突然吟唱起宋朝程顥的七言絕句〈春日偶成〉:「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閒學少年。」想必是大舅在線上,讓她興致高昂。
老媽說她小時候,春節農閒時,她的二叔只要提起毛筆寫字,就會高聲吟唱詩詞,這幾句詩,就是她站在廳門邊偷聽學來的。百吉老家諾大的三合院蓋在一片竹林中,四周青山環繞,三合院旁邊有魚池、稻田、茶園。我想像當年二叔公在三合院的正廳中揮毫吟詩的情景,以及小小年紀的母親在廳門邊側耳傾聽的模樣,彷彿一幅古畫呢!
聽到母親吟唱,大舅不甘示弱,說他到角板山賞梅,寫了一首詩,要唸出來分享:「暗香浮動漫梅園,老幹新枝都燦然,樟腦風華如再現,崖邊石室一線天。」之後,又背了幾首他年少時寫的打油詩,還唱起日據時代的兒歌,要我們點評。大舅散文、小說、古詩都寫過,打油詩對他來說輕而易舉。兄妹倆像是上了擂台,開戰起來,一來一往,逗得我們樂開懷。
表妹望向窗外,說現在草地上的野百合正盛開。老媽的眼睛因為老年黃斑病變,已經全盲,她大概忘了野百合的色彩,以為是粉紅色像桃花,就用客語哼起歌來。我們都不太懂客家話,於是老媽憑記憶翻譯幾句,有桃花開、菊花黃、鴛鴦枕、象牙床。我們就用這幾個關鍵字,果然從網路上找到客家老歌「桃花開」。
老媽憶起她初嫁時,還不會講客家話,於是我祖父教她唱客家山歌學客語。老媽說祖父一邊教歌,同時拉二胡伴奏。我說:「公公拉琴,媳婦唱歌,這畫面多美啊!」老媽燦然一笑,面容如野百合隨風搖曳,淡淡地說:「是啊!當時認真學歌,為的是要儘快學會客家話,如今想起,點點滴滴都是你祖父的仁慈寬厚以及對我的疼愛啊!」祖父中年喪偶,老媽從未見過她的婆婆。嫁給父親時,祖父是家中唯一的長輩。老媽說祖父有兩把琴,一把小提琴,一把胡琴。祖父當年是大園國小校長,下班後,經常拉小提琴自愉,但教她唱歌時,就會取出胡琴為她伴奏。我想想,也對喔!如果客家山歌用小提琴來伴奏,大概就很難表現出那種山歌特有的韻味吧!
老媽是虔誠的基督徒,我從小到大,聽老媽哼唱的歌曲,大都是聖詩之類,我還真不知道老媽會唱客家山歌呢!大舅從慈湖福安國小校長任內退休後,經常到宮廟當義工,參加詩社,並熱心參與社區活動。擂台開賽後,聽到大舅說他超愛「愛的真諦」這首詩歌,並當場哼唱起來,不漏一字一句,這也跌破我的眼鏡。
老媽個性向來開朗,雙目失明後,雖造成生活上許多不便,但她堅強面對,依然保持樂觀的心態,在閒聊中,總能與大家打成一片。她總是期待著每天這短暫的半個多小能的視訊時間,能聽到大家的聲音。隨著歲月流逝,近年來大舅的體力也大不如前,散步時需要助行器。藉著科技進步,老媽不必親自回娘家,就可以與大舅面對面侃侃而談。兩兄妹擂台較勁,憶兒時唱童歌,在鏡頭前返老還童,各顯神通,逗得我們哈哈大笑,帶給我們歡樂無限;而我們也從他們的對話中,更加理解他們成長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