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春雷一響迎驚蟄,冷暖空氣交替,病菌也跟萬物開始蠢蠢欲動!中醫師傳授配合驚蟄節氣養生,不怕流感、春困找上門。
針對驚蟄時期的中醫養生要點,民權馬光中醫診所醫師劉宇真指出,隨著氣候變化,容易出現脾胃不和、消化不良等問題。因此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油膩和辛辣食物,切勿暴飲暴食。建議多食用綠色食物養肝,像是花椰菜、蘆筍、菠菜、油菜等,也可以多攝取植物性蛋白質,例如豆腐、豆漿、毛豆、黑豆等,提供身體能量提升免疫力。
其次注意保持作息規律,養肝、護肝。劉宇真表示,在中醫理論中,春季屬木,木主肝。肝主疏泄,與消化機能有關,肝氣如果鬱結會間接影響脾胃功能,加上春季豐沛的雨水帶來的濕氣,會加重脾胃負擔,一旦脾胃無法正常袪濕,便會出現容易疲倦、睡不飽的「春困(睏)」症狀。肝也與情緒調節有關,因此保持愉快的心情、早睡早起、避免過度負面情緒的積累至關重要。
第三是在驚蟄節氣時期,可以進行一些簡單的穴位按摩,促進氣血的流通和調整身體的狀態。如太衝穴:屬肝經,位於腳背第1和第2趾縫往上約1寸的凹陷處,可以疏肝解鬱、調節情緒;合谷穴:位於手背拇指與食指交界處,能調和氣血與提升脾胃功能,促進全身經絡的通暢。
劉宇真也推薦飲用枸杞菊花茶,用菊花10克、枸杞適量,先將菊花使用攝氏80度以上的熱水沖泡,並將第1泡茶水倒掉,可避免將殘留農藥喝下肚,再加入枸杞以500c.c熱水燜泡10分鐘,即可飲用。
枸杞具有滋補肝腎、益精明目的效果,與菊花搭配,能夠更好地保護肝臟,保持眼睛的健康。對於防止春季過敏、改善視力等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此外,驚蟄期間,也可以多做太極、瑜伽等運動。也可以在下午時段,背對太陽曬15-20分鐘,保持規律的深呼吸,從自然中獲取陽氣,既簡單又養生。
劉宇真呼籲,順應節氣養生,只要把握驚蟄節氣時間,調養脾胃,養肝、護肝,提升身體的免疫力,就不用擔心受到外來的邪氣侵犯,常保健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