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痤瘡就是俗稱的青春痘,在春夏交替時溫度和濕度變化易加重不適。食藥署指出,對抗青春痘在用藥方面,主要在減少皮脂分泌、促進角質代謝,透過正確的藥品治療與適當保養,是可有效控制青春痘的。
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指出,青春痘不是青春期專屬,而各年齡層都可能發生。食藥署表示,常見的外用藥包括,過氧化苯(Benzoyl Peroxide)、外用抗生素、外用A酸及用杜鵑花酸(Azelaic Acid)。
食藥署指出,外用藥物主要在於減少皮脂分泌、促進角質代謝,或對抗引發青春痘的細菌,其中,過氧化苯具有抗菌作用,減少痤瘡桿菌,並溶解角質,適用於輕度青春痘。使用時應注意避免過量,因可能引起乾燥與刺激感。
黃毓惠表示,外用過氧化苯、外用A酸可能引起乾燥、刺激或脫皮,外用抗生素要注意抗藥性問題,使用時都應注意避免過量,建議搭配保濕並加強防曬。
食藥署表示,當患者使用外用藥之效果有限時,可使用口服藥來改善病情,目前使用的藥物包括口服抗生素、口服A酸(Isotretinoin),及適用於女性的口服荷爾蒙藥品。但口服A酸雖能有效降低皮脂分泌、減少發炎並抑制粉刺生成,但使用時可能引起口乾、皮膚脫皮,甚至影響肝功能,女性服用更需避免懷孕,以免導致胎兒畸形。
近期流行白天維生素C類、晚上維生素A類的保養方式。黃毓惠表示,這種方式不見得適合每個人,不管是A醇、A醛、A酸等都會刺激皮膚,使用不當反傷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