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漢朝
板凳
忍著痛苦讓別人快樂,給別人以支撐。傍晚,公園裡的板凳,見證夕陽下的親昵,紅塵浪漫,光影裡情定緣分。
別以為,板凳被人坐了又坐,是無生命的機體,但它永遠給人們解除了疲累。山頂亭榭裡的板凳,遊人爬山累了,就坐在板凳上歇息一下;旅途驛站裡的板凳,人們依靠它緩解旅途的辛勞,然後補足精力,繼續趕路。
教室裡,學生坐在板凳上,認真聽老師講課。只有板凳,教室裡才顯得安靜起來。夜晚自習課上,教室內鴉雀無聲,作文上也這麼形容,學生們坐在板凳上,靜靜地做著作業。
炎熱的夏天,中午時分,人們在村口大樹下乘涼,扇著蒲扇,閒聊著趣味的故事,都是自帶著小板凳,講述分享著最近發生在自己身上的趣聞。
板凳,永遠無聲息為人們方便一切,包括老人孩子。
椅靠
坐在椅子上,身體不由自主向後面靠,因為後面有椅靠。乘高鐵、坐公交,坐在椅子上,靠著椅靠,閉著眼睛享受舒適與安寧。
辦公桌前,眼睛久盯了電腦,偶爾伸起了懶腰,仰頭向後面靠著椅靠,在時間縫隙裡,放鬆自己緊張的身體和心情。
輪椅上椅靠是病人的脊椎骨架,因為有了椅靠,而不至於身體的歪斜。
椅靠是一種心靈的寄託,當我們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我們總是希望有一個可以停泊的港灣。椅靠正是可以停泊的港灣,激發人們的勇氣和前進的動力。
椅靠就是依靠,我們生活在父母的懷抱裡,父母是我們的椅靠,也是我們的依靠。
桌子
桌子承載著歲月的印痕,它不需要華麗辭藻的讚美,不需要豪華的精雕細琢的裝飾。桌子上故事,永遠充滿著跌宕起伏。
一日三餐,我們離不開桌子,一家人的溫馨與幸福,在飯桌上蕩漾,歡聲笑語迴蕩著甜蜜。節假日裡一家人圍坐在圓桌旁,闔家團圓,桌子像中秋節的圓月,天涯海角相與共。
桌子,無論是大哲學家蘇格拉底還是柏拉圖、尼采。桌子都碰撞著思想的火花。一盞燈、一支筆、幾張紙箋,思想的火花耀亮漆黑的夜空,閃射著智慧的光芒。
桌子傳承著友誼,酒桌上品茶論道的朋友,畢業分手相聚,老朋友久別重逢,桌子永遠是友誼的第一見證者。茶香嫋嫋,歲月悠悠,桌子永遠是人生旅途上存放醇香美酒的器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