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普關稅戰掀起全球巨浪,不但招致有底氣、以中國大陸為首國家的反撲,更因為嚴重自傷本土企業與農民,排山倒海的美國內部民意壓力,應該才是壓倒川普恣意妄為氣焰的最後一根稻草。其實川普開戰後第一個週末,美國各大城市就已湧現民眾怒潮,然而川普接續的變本加厲,顯然對民意視若無睹,直到破口瀕臨崩解,川普終於鬆口,不過對美國自身傷害已然造成,全球對美國信任感也已然破滅。
執政者的過度自傲,從川普身上再次得到鐵證,短短三週的川普鬧海,變成一齣鬧劇,甚至還難以收場。波音的危機,農民的困局,通膨的加劇,經濟的衰退,美債的末日,衝擊的不只是川普個人的威望,也將所屬的共和黨帶入險地。而川普這三週的起伏樣態,更足以給台灣主政當局一個警訊和借鏡。
四二六的凱道,對照接連數週美國各大城市的抗議潮,川普經濟政策滿意度跌倒最低點,都是一面民意反射鏡。川普就是輕忽了抗爭之後深沉民間的火苗,如果不在燎原之前,採取能讓民眾信服的改善行動,這股怒潮將會隨著諸多層面的裂痕,終而破牆成為民意土石流。川普及共和黨內核心應該嗅到明年期中選舉的警訊;台灣明年的地方選舉,民進黨真有把握能維持執政優勢,或是能承受萬一慘敗的骨牌效應?
台灣的民主政治,一路走來跌跌撞撞,然而總是得來不易;賴政府僅僅四成選票撐起來的執政,權力更應該屬於較多數的民意,而不是自我膨脹成為壓制多數民意的怪獸。四二六凱道這場示威活動,算是給賴政府再次的提醒,不是手握政權就能像川普一樣,何況國會版圖也沒有川普般的優勢。陳水扁、呂秀蓮的話不是沒有道理,賴清德對於個人意見可以馬耳東風,但是對於民意怒潮洶湧而來,難道也要學川普當成空氣?
盧秀燕日前面對憂心忡忡的中部廠商,希望執政當局能夠「輕政治、重經濟、重民生、護人民、顧百姓」,可謂苦口婆心,但是回顧賴政府和民進黨的連番舉措,是否願意放下政治鬥爭,將施政重心回歸經濟,不免令人質疑。川普再瘋狂終究不敢輕忽民意,面對美國經濟衰退警訊頻傳,台灣有什麼條件可以比川普還瘋狂?
台灣在美陸角力下,處境只會越來越艱難,人民終將受夠的不只是口號似的洗腦政治,國會的荒腔走板,貿易戰衍生的台灣經濟困境,更非挖東牆足以補西牆。民眾上街頭抗爭,是必須正視的情緒,而不是被政黨操弄的所謂情勒,民意怒潮一旦潰堤,沖垮的將是龍王廟。
川普招惹的民意反撲,反挫力遠大於全球反抗力,川普和共和黨最終要屈服的是內部壓力。民主制度最大的價值,選票可以是胡蘿蔔,也可以是棒子;選民給的是服務人民的機會,不是至高無上的權力,更可以掄起棒子狠狠教訓忘了初衷的政治人物,這道理川普似乎體會、也領悟些了。民意如流水,放諸四海皆準,豈能不慎!
川普躁進發動全球關稅戰,暴衝的決策源自身邊同樣極端思維的核心幕僚;隨後在白宮合演自嗨戲碼的,仍然是同溫層的利益友群,窒礙了川普的視野和思考邏輯,然而後續的政策轉彎,畢竟也相當程度反映其所謂的「靈活」。美國的民眾怒潮,更足以讓川普深刻體會,主政者必須順應民意,其中奧妙都是給賴政府真實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