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俊淮
近來整理房間,偶然翻到了一摞學生時代的字帖。風塵僕僕的封面下,一排排硬筆字呈現眼前,它們有的稚嫩,有的飄逸,彷彿時光的站牌,讓我思緒萬千。
人們常說「字如其人」,可對於小時候的我而言,書寫一直是一個老大難的問題。在與同學相互評價作業時,我常常能欣賞到他們那既工整又美觀的字跡,宛如印刷體一般賞心悅目。然而,當我的作業本展現在他們面前時,卻往往換來一陣搖頭歎息。就連平日裡尤為親近的朋友,也忍不住半開玩笑地打趣道,我的字跡像是「一群迷路的螞蟻,在紙面上扭曲前行」。
言者無意,聽者有心。為了讓書寫不再成為「醜事」,我不禁暗下決心,一定要把字練好。於是,我買來了幾本字帖,賭氣似的寫了一頁又一頁,僅僅幾天時間,便將整套字帖全部填滿。
然而,就在我滿心雀躍,以為自己已經「學業大成」時,卻發現,離開了字帖的指引,我的書寫竟在幾日之內又恢復了原樣。得知我的困境後,一向和藹的老師竟也變得嚴肅起來,他意味深長地告誡我:「練字,難得的就是心靜,怎能光顧著把字帖填滿,而不去揣摩漢字的結構呢?」
這句話,如同一記鳴鐘,喚醒了迷迷糊糊的我。我回想起自己只是一味地想追求結果,希望同學們對我另眼相看,卻忽略了書寫本身便是一種需要日積月累、細水長流的習慣。
自那以後,我領悟了「欲速則不達」的真諦,決定將練字視為一項長期的修行。每當筆尖輕觸紙面,我都會細細品味字帖中每一筆的精髓與韻味,同時也不忘審視自我,於字裡行間中尋找那尚待提升的細微之處。每一橫,都是對耐心的磨礪,每一豎,都是對完滿的追求,在這份持之以恆的努力中,我找到了書寫的樂趣。
隨著日積月累的訓練,那些稚嫩的筆劃逐漸變得飽滿有力,不僅是手中的筆,連同我整個人的姿態,也在不知不覺中變得更加端莊穩重,彷彿有一股源自內心的「浩然正氣」,指引著我在紙上揮灑自如。這番蛻變,不僅贏得了同學們的由衷讚美,更讓我邂逅了一份相伴終生的愛好。
如今,歲月悄然流過,隨著電子設備的發展,許多人已很少寫字。可我卻始終捨棄不了這一習慣,仍會在心煩意亂時摹寫一首詩、一段話,以尋覓內心的澄澈與寧靜。
那些與字帖相伴的時光,不僅是兒時的珍貴回憶,更為我往後的人生帶來深刻啟迪。它讓我明白,世上從來就沒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唯有持之以恆的投入與磨礪,才能沉澱出歲月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