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旦總統解散立法院到選出新任立委,國會將有60天的空窗期,在野黨完全失去節制的能力。(中央社,資料照)
隨著民進黨公然投入大罷免,加上四二六凱道大遊行藍營士氣大振,倒閣和罷免賴清德總統的呼聲也快速浮上檯面。藍營推動這兩件事固然都有其正當性,但能否達成預期效果?會不會產生負面作用?都值得冷靜思考。
民進黨發言人卓冠廷日前透露,賴清德下令,罷免案民進黨每一區都要救,國民黨立委三十五個罷免案都要過第二階段連署。儘管民進黨隨後撇清,但從上個月民進黨中央就發出由黨主席賴清德署名函文,明確指示各縣市黨部及所有黨公職服務處轉為「民主連署站」,代收全國罷免連署書;再加上檢調司法對藍營罷免綠委行動的壓制,可見民進黨不但公開投入大罷免,而且要對國民黨趕盡殺絕。在這種情形下,藍營當然不會坐以待斃。
拋出倒閣說的蔣萬安認為,與其讓執政者用不公不義手段危害台灣,立法院應該推動倒閣,用立委改選對賴清德進行不信任投票。如此主張當然有其道理,倒閣非但可以凸顯大罷免的不公,也有助凝聚藍營支持者敵愾同讎的士氣;如果成功並在國會改選再度獲勝,對於明年地方選舉及二0二八總統大選戰略布局,更有鋪路效益。
不過,閣揆不信任案必須要立法院二分之一以上贊成才能通過。目前國民黨加上無黨籍,距離半數還差三席,擁有八席的民眾黨團自然是關鍵。問題是,自從柯文哲被抓,民眾黨聲勢大挫,如果改選,不分區得票席次恐將銳減,就政黨利益而言,自然沒有附和倒閣的動機,民眾黨主席黃國昌之所以不支持倒閣,其原因正在於此。
國民黨內有人反對倒閣,也是同樣考慮。因為一旦賴清德解散立法院,進行全面改選,國民黨不只沒有確保第一大黨的十足把握,反而有可能讓民進黨又全面執政;更別說從總統解散立法院到選出新任立委,國會將有六十天的空窗期,在野黨完全失去節制的能力,民進黨政府將可肆無忌憚,為所欲為。
事實上,最新民調就顯示,近五成一受訪者不贊成倒閣,贊成者僅占三成二。值得注意的是,除掉民進黨支持者外,泛藍支持者中也有近五成不贊成倒閣,四成二贊成;民眾黨支持者則有六成六不贊成倒閣,贊成者約三成;政黨中立者四成六不贊成,兩成一贊成。這顯示儘管卓榮泰的政績乏善可陳,但還沒有達到「國人皆曰可去」的地步,同時也反映倒閣目前並非主流民意。
罷免賴清德亦復如此。最新民調顯示,賴清德滿意度為四成七一,減少八點五個百分點,而不滿意度則為四成七三,增加六點七個百分點,不但滿意與不滿意首次出現死亡交叉,比起去年他上任時的不滿意度,更足足多了二十二個百分點,這顯示不滿賴清德執政的人確實越來越多。
然而,依據憲法增修條文規定,罷免總統必須經全體立委三分之二,也就是七十六人同意,才能提出罷免案成立宣告,再經選舉人總額過半數投票、有效票過半數同意才能通過。問題是,在野立委總共只有六十二人,要想民進黨立委倒戈十四人,根本就沒有可能。
這些情況都顯示,無論倒閣或罷免賴清德雖然具備正當性,對民進黨政府及賴清德的聲勢也確實會造成負面影響;但主流民意尚未支持,在實務上既做不到,對反制大罷免的作用也有限。在野黨應該冷靜評估利弊得失,謹思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