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少康預言 朱立倫恐下個被約談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檢方持續調查罷免民進黨立委團體,並搜索國民黨地方黨部,中廣前董事長趙少康三日指出,民進黨使用下三濫手段,兵分兩路,一方面祭出罷免三十五個國民黨立委,一方面要摧毀國民黨各地方黨部,在台北、新北和台中市黨部後,「我認為中央黨部是下一個目標,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可能下個被約談」。 趙少康、台北市前市長郝龍斌、國民黨台北市黨部代理主委戴錫欽、台北市議員鍾小平、郭昭嚴等人昨日前往北市萬華區青年公園,為罷免民進黨立委吳沛憶團體站台。並聲援罷免吳沛憶案領銜人李孝亮。 趙少康表示,今天來給李孝亮、中正萬華志工加油打氣。很多人被約談、市黨部人員還被羈押,風聲鶴唳,台北天空壟罩一片很恐懼、不祥烏雲,在這情況下還能堅持,他要給予肯定並鼓勵。 他認為中央黨部是下個目標,「朱立倫可能下個就被約談」,但國民黨是越挫越勇,不會因此倒下、就怕了。 趙少康把孟子「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一語,改成「予豈好『罷』哉,予不得已也」,國民黨何嘗喜歡罷免民進黨立委,沒有辦法,在這情況下,是被逼得以罷制罷,國民黨是被迫的,在這情況下,只好奮力團結罷免吳沛憶、綠委吳思瑤。 針對朱立倫表示最新內部民調,國民黨五位北市立委都安全,趙少康打臉,別自我安慰了!因為看看五人的第二階段連署達成率,王鴻薇高達一百六十二%,徐巧芯也達到一百五十三%。 趙少康認為不能看民調,而是要站出來投票;民進黨是仇恨動員,國民黨要反制,必須要支持藍委的人統統出來投票。另提醒中央黨部、北市黨部,對於交保和被押的主委、黨工或發起人,千萬不可以說這是你們的事情、跟我無關,會讓人家寒心,同時要努力挽回張克晉。戴錫欽允諾給予法律協助。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台北市前市長郝龍斌三日出席罷免綠委吳沛憶活動時強調,司法藍綠有別,檢調甘為鷹犬,可是到目前為止,司法檢調辦藍不辦綠,尤其他們用各種震懾威嚇的手段,包括民進黨、政府檢調、司法、媒體、網軍側翼,五路追殺。郝龍斌質疑,如果偽造文書要羈押,那共諜案、貪汙案? 郝龍斌舉例,勞動部前部長許銘春用一千多萬元辦演唱會,現在檢調怎麼處理?台鹽綠能前董事長陳啟昱貪汙且潛逃在外一個多月,法務部長鄭銘謙為什麼不去調查?共諜案,有沒有約談吳釗燮?郝直呼,檢調選擇辦案非常清楚。 郝龍斌特別肯定、支持罷免案領銜人李孝亮,在這麼大壓力下,決定把連署完成,是非常不容易的事。 以他過去主政台北市的經驗,他相信只要能夠完成二階連署,雙吳是絕對罷得掉,只要所有支持者站出來、踴躍投票,支持被罷的國民黨立委,他相信這五位統統保得住。  

Read More

北市藍抗罷樂觀 戴錫欽:沒樂觀本錢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罷免立委吳沛憶「憶事無成」三日在青年公園號召連署。北市議長兼市黨部代理主委戴錫欽指出,黨中央最近做(五席藍委)民調,看起來還算樂觀,但「我們完全沒有樂觀的本錢。」在最後不到一個月再衝一波,在合法範圍內,想辦法達成二階連署。 中廣前董事長趙少康、北市前市長郝龍斌到場聲援,合體北市藍營議員及戴錫欽。戴錫欽指出,黨中央最近有做(五席藍委)民調,看起來還算樂觀,但「我們完全沒有樂觀的本錢。」 戴錫欽說,現在造冊部分都在罷團手上,所以沒辦法再確認到底有多少黨員已參加連署,但在最後不到一個月努力用盡所有資源,在合法範圍內,想辦法達成二階連署,也希望透過大家眾志成城,能在最後關鍵時刻五月底前完成二階門檻,六月七日前順利造冊送到選委會。 戴錫欽提到,過程中包含領銜人張克晉退出等挑戰,的確非常嚴峻,「我們沒有樂觀本錢,只有一步一腳印」,預計五月底前會在第一選區(北投、士林)、第五選區(中正、萬華),分別針對黨員舉辦大型造勢活動,希望黨員能夠挺身而出並邀親朋好友一起來罷免,再衝一波。

Read More

盧秀燕喊打壓罷免不如打詐

檢調追查全台死亡、偽冒罷免連署案,國民黨台中市黨部二人被收押,台中市長盧秀燕說,與其用司法打壓罷免民主運動,不如好好打詐。(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國民黨台中市黨部遭檢調搜索,其中有兩名人員被收押,對此,台中市長盧秀說,與其用司法打壓罷免民主運動,不如好好打詐。 盧秀燕昨日在中國醫藥大學美術館動土典禮會後受訪表示,罷免運動的發起一方,不論是個人、公民團體或任何政黨,都沒有查個資的權力,只有選委會或戶政機關可以查,若以司法要求發起一方,不論是個人、公民團體或政黨來負責,這何其沉重,而罷免成案是選務機關或戶政機關已經剔除不正確的資料,包括死亡、未成年、外國人或資料不確實等情形,對罷免案的成立也不影響。 盧秀燕又說,她覺得如果中央運用司法對罷免運動發起一方,對個人、團體或政黨,使用司法調查、審判、羈押,她覺得都太過分了。動用國家司法打壓罷免民主運動,不如好好打詐,讓人民的生命跟財產獲得保障。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民眾黨前立委蔡壁如等人發起「惡罷退散‧平安大會」三日在台中宣講,核能流言終結者創辦人黃士修喊,下一步就是以組織犯罪解散國民黨,再對民眾黨下手,下次選舉「只有民進黨可以投」。 蔡壁如與網紅歷史哥昨日在慈聖宮舉辦「惡罷退散‧平安大會」,力挺該選區藍委羅廷瑋。 蔡壁如表示,台灣現在是「官逼民反」,目前全台各縣市還有哪個國民黨部沒有被搜索、沒有人被聲押?幾乎快被搜索聲押完了,起到了寒蟬效應,有些參與罷綠委的年輕人為了籌措交保金,被家人勸說「不要搞政治」,「地動刪瑤」領銜人張克晉無故退出,都表明現在很多人開始害怕了。 羅廷瑋說,最近很多支持者告訴他,非常的憤慨、想要出來發聲,但也害怕、擔憂,會不會坐在這裡聲援,就被政府「查水表」;台灣的司法現階段不去打擊詐騙,而是忙著清算在野陣營、打壓異己,到現在台中市黨部還有重要幹部失去人身自由。 黃士修指出,政府搜索完國民黨各縣市黨部,下一步就是國民黨中央;根據組織犯罪條例,內政部只要認定國民黨是有計畫的犯罪組織,可以直接下令解散。民進黨先迫害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再解散國民黨,最後對整個民眾黨下手,下次選舉大家也不用煩惱投誰了,因為只剩民進黨可以投。

Read More

蔣萬安網路聲量衝第一

根據網路溫度計調查,嗆大罷免「魄力」讓蔣萬安衝到第一。(中央社,資料照)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網路溫度計」根據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盤點四月網路聲量前十大縣市長口碑榜,不少進榜首長們的聲量高點與大罷免有關。台北市長蔣萬安給人「政壇暖男」的印象,鮮少激進發言,四月份他卻罕見切換「開嗆模式」,成為全台政治焦點;至於聲量好感度,則由台南市長黃偉哲拿下四月第一名。 網路溫度計表示,蔣萬安聲量高點是四月十一日赴議會備詢,民進黨議員簡舒培質問「哪一個國家要消滅中華民國?」蔣萬安則反擊「就是民進黨和共產黨」,嗆「嘴巴上講反共,自己養共諜,就是民進黨」。 另,蔣萬安親赴台北地檢署前抗議,是以市長、公民、孩子爸爸身分出席,個人行為自己承擔,認為立院應推動倒閣,用立委改選對總統賴清德進行不信任投票。 第二名到第五名依序為台中市長盧秀燕、桃園市長張善政、新北市長侯友宜與高雄市長陳其邁。多圍繞大罷免與引發的司法案件。第六名到第十名依序為基隆市長謝國樑、雲林縣長張麗善、台南市長黃偉哲、花蓮縣長徐榛蔚與南投縣長許淑華。 聲量好感度,則由台南市長黃偉哲拿下四月第一名,台師大政研所退休教授曲兆祥分析,黃偉哲雖然聲量不高,但好感度卻第一,可歸類兩個原因,第一、他在民進黨屬攻擊性不強、仇恨值不高的類型;其次、台南市原本綠營支持者就多,因此整體好感度也隨之提升。

Read More

蔡壁如停權1個月 黃國昌:沒過問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針對民眾黨中央委員蔡壁如遭停權一個月,民眾黨主席黃國昌三日說,中央評議委員會獨立行使職權,他沒過問。 蔡壁如曾發布類似民眾黨徽圖卡,遭檢舉侮辱黨徽。民眾黨中評會主任委員李偉華日前指出,蔡壁如強調非她變造黨徽,而是轉傳,中評會採信,但認定違紀,裁定停權一個月。 苗栗通霄鎮白沙屯媽祖抵達雲林縣北港朝天宮。黃國昌三日上午率黨公職到北港鎮華勝路發結緣品,隨後追隨媽祖進朝天宮。 對於蔡壁如停權一事,黃國昌表示,中央評議委員會獨立行使職權,他沒過問。

Read More

中選會指沒有用尺量民主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中選會三日指出,各地選委會收取連署書時,只會檢查符連署書是否合規定格式,但不會再用尺去量測,網傳有選委會拿尺量測零點零零一公分的影印誤差,純屬造謠與事實不符。 中選會指出,區域立委罷免案收件單位是各市縣選委會,並非中選會;中選會並非收件單位,何來中選會有「用尺量民主」之事情發生?實際上各地委員會都沒有「用尺量民主」之事,罷免案二階連署格式不可變更,但允許「列印公差」、「複印公差」,呼籲外界不要再造謠了。 中選會強調,二階連署格式不能自行變更或調整,依規定格式所為的「列印公差」、「複印公差」,並非變更或調整格式者,經比對符合格式者,並不會再用尺寸工具予以量測。

Read More

索馬利亞禁台護照 我專案應對

記者康子仁∕台北報導 索馬利亞民航局日前宣布,從四月三十日起,禁止持台灣護照及旅行證件者進出及過境,理由為聯合國大會第二七五八號決議及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已配合索方要求,系統上標示台灣護照無法通行。外交部表達嚴正抗議,呼籲國人在公告撤銷前暫勿前往索馬利亞聯邦及索馬利蘭共和國。 外交部涉外官員透露,外交部長林佳龍事發時正在非洲友邦史瓦帝尼訪問,第一時間即指示成立因應小組,啟動專案應對。外交部除向索馬利亞表達嚴正抗議外,也與索馬利蘭政府協調,並洽請美國等理念相近國家及國際民航組織(ICAO)發聲施壓。美國聯邦眾議員帝芬尼與奧格茲已於一日聯名致函索馬利亞駐美大使,嚴正關切索方決定,並警告若不撤銷禁令,將面臨「嚴重報復性後果」。

Read More

總統府拒出席防共諜報告挨轟

記者康子仁∕台北報導 賴政府近來接連爆發共諜案,潛伏在總統賴清德、國安會祕書長吳釗燮和前立法院長游錫堃身邊,遭到外界強烈批判。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排定五日將針對「共諜防制措施之預算執行情形」進行專題報告。不過,據了解,出現共諜的總統府和國安會拒絕派員參加。 外交部提出的報告表示,行政院長卓榮泰四月在院會下令,查核對象由原依據職等或職稱,改依接觸機密程度辦理,任用後進行定期或不定期查核等。 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四月二十一日就曾針對共諜案排定專案報告,但當時應邀列席的國安會,不但秘書長吳釗燮不甩,更未派人員參加,引發藍白在野黨強烈反彈。擔任召委的國民黨立委吳宗憲五日再度排定共諜相關專案報告,並邀請總統府祕書長、國安會祕書長、國家安全局、外交部、陸委會等相關單位列席,就「近期連環爆發總統府、國家安全會議、外交部遭共諜滲透及忠誠安全查核不足,導致國家機敏資訊外洩,提出檢討報告及相關防制措施之預算執行情形」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詢。 不過,據了解,總統府、國安會以「憲政慣例」為由拒出席。吳宗憲質疑,這些人不是喊「抗中保台」,身邊發生這麼嚴重的問題,竟都不當一回事,面對立法院監督,還用「憲政慣例」為由拒絕出席。 吳宗憲強調,根據國安會組織法第八條規定,國安會和所屬國安局應受立法院監督,並未明文規定限於預算及法律案。

Read More

園丁遭北檢疲勞訊問後失聯 傅崐萁批民進黨清算在野寒蟬效應蔓延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總召集人傅崐萁三日表示,其私人園丁李姓男子於休假期間返回台中住所時,遭台北地檢署以涉嫌不明事由搜索並拘提,並於兩次長時間訊問中,遭檢察官質疑其年事已高為何不離職。訊問後李姓男子精神受創,隨後失聯至今,音訊全無。 傅崐萁痛批此舉是政治操作,強調該案在二0二四年總統大選前,已由桃園地檢及多地檢署調查並簽結,查無不法。如今卻於大規模罷免行動期間重新啟動偵辦,質疑民進黨藉司法手段整肅異己。 他指出,目前已有多名國民黨工、公務人員遭收押,甚至對其家人及周邊工作人員進行施壓與恐嚇,導致社會陷入寒蟬效應。他質疑,這樣的執法模式是否還能稱作民主國家的司法制度。 傅崐萁嚴正聲明強烈抗議,認為此舉已嚴重侵害人權與法治精神,呼籲社會各界共同關注政府對異議份子的壓制行徑。

Read More

〈 府城廣角鏡 〉民眾無法辨識詐騙、台灣欠民眾數位環境的實務課程

23%的青少年在過去一年中曾遭遇詐騙,其中近兩成因此蒙受財損。圖為家扶中心以遊戲灌輸青少年正確理財觀。(資料照) ■李貴敏 近日讀到一份名為「青少年財務健康基礎大調查」的報告,心中不禁湧起一絲酸楚。根據調查,高達百分之六十四的台灣青少年坦言,對使用金融服務缺乏或不知道是否具備足夠信心。這樣的數據猶如當頭棒喝,直指我們長期忽視的問題:我們的教育體系,究竟何時遺忘了教會孩子面對現實生活最基本的能力? 更加令人憂心的是,報告顯示有百分之二十三的青少年在過去一年中曾遭遇詐騙,其中近兩成因此蒙受財損,金額從數百元到數十萬元不等。詐騙手法層出不窮,從假投資平台到網路釣魚,無不鑽年輕人對數位環境的不熟與輕信之漏洞。令人痛心的是,有百分之八十四的青少年自認具備防詐知識,卻仍難逃詐騙陷阱,這種認知與實際行為間的巨大落差,深刻暴露出教育未能真正落地的現實。民眾需要的,不只是防詐的理論,而是能轉化為行動的能力。否則,將在一次次的教訓中付出代價。 雖然已有超過百分之六十五的中學將金融素養課程納入校本教學,而有正向改變的表向,但若回到實務細節,就會發現那些課程和宣傳,不過是浮光掠影。就像冰山一角,浮在水面上的是進步的假象,水面下卻藏著許多年輕人無力自拔的困境與迷惘。 以金融知識為例,前揭報告就指出,多達七成學生對儲蓄型保單毫無概念,六成多不了解基金,甚至近半數對股票的基本認知也付之闕如。他們不是不想學,而是缺乏合適的學習途徑與支持系統。於是只得轉向YouTube、社群媒體,或朋友間的傳聞,自行拼湊金錢運作的輪廓。然而資訊混亂真假難辨,稍有不慎就容易誤入歧途。長輩們看在眼裡,只能焦急,卻無能為力。台灣的教育,難道只能訓練孩子面對考試,而不是現實?教育本該是一盞明燈,如今卻淪為空殼的指南針。 古語有云:「積財千萬,不如教子一藝。」但當學校只教考試技巧,卻未曾教會學生如何判斷或識破詐騙,這樣的教育,不正是本末倒置?許多年輕人雖自信具備金融常識,實則面對詐騙時毫無招架之力。這正說明台灣教育仍淺嘗即止,未曾深入人心。 金融素養和法律常識的缺口,不僅是個人的遺憾,更是社會的隱憂。當年輕世代成為財務脆弱的「脆世代」,整體社會的韌性也將備受考驗。 社會的進步,不該只看GDP數字或校園建設的光鮮外表,而應反映在教育的深度與學生實際面對生活的能力上。金融和法律素養絕非可有可無的選修,而是與人生安全息息相關的基本技能。然而,如今的年輕人,在金融和法律教育的荒漠上孤獨前行,面對詐騙的暗箭與消費的誘惑,又怎不令人憂心?他們是國家的希望,卻在現實中顯得如此無助。或許,我們需要的,不只是更多的課程與計畫,而是對教育本質的反思:如何讓知識真正成為年輕人的盔甲,而非華而不實的裝飾? 若我們繼續漠視這場潛藏的風暴,未來將有更多年輕人深陷財務危機,社會也將失去其應有的穩定與韌性。這樣的未來,我們是否真的準備好了? 願政府能及早醒悟,重新檢視政策方向,讓實用且扎實的教育,成為每一個年輕人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為他們的未來點亮一盞明燈,而不再只是虛幻的泡影。 (作者為前立法委員。本文為優傳媒授權刊登)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