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精準醫療成為現代醫學趨勢。台大醫院與台北醫學大學合作,透過整合DNA、RNA與酵素的「多體學」研究,以及人工智慧與大數據技術,找到影響肝腫瘤細胞轉移能力的基因,3日共同發表多項具臨床轉譯潛力的重大研究成果,未來可望發展相關藥物。
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蔡丰喬表示,台灣是B型肝炎病毒高盛行地區,曾有近1/5的民眾為帶原者。即便疫苗與篩檢有效減少病毒性肝癌,但由於代謝疾病與脂肪肝盛行,肝病依然為國人健康的重要威脅。
蔡丰喬指出,台大醫院與北醫大團隊利用台灣精準醫療計畫資料庫,蒐集患者完整基因體資料,透過DNA、RNA、酵素間交互作用整合研究,即為所謂的「多體學」分析技術,了解肝癌患者「體質」,進而探索病毒性肝癌的遺傳因子差異,並探索腫瘤週邊的血流循環、免疫系統等微環境。
研究團隊進一步結合高通量實驗與人工智慧分析,建立「基因干擾加藥物抑制」平台。結果發現,STK40與SLK這2個基因,可直接控制YAP基因活性,會影響腫瘤細胞侵犯與轉移能力;同時也在患者身上觀察到,在晚期患者肝癌細胞上多能找到此3個基因的高表現,此3基因表現量與患者存活率密切相關。
蔡丰喬說,過去研究早已發現YAP對癌症惡化的重要性,卻因為YAP基因對正常細胞也相當重要,而無法藉由攻擊YAP來抗癌。此研究找到癌症惡化時YAP失調的原因,將可望進一步發展相關藥物,透過攻擊STK40與SLK抑制肝癌,而不傷害正常人體組織。
這項研究已發表於《先進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