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人生路有您陪伴,感恩!──寫給400年的臺南

文/鄭清和 畫/蔡克信

那天,去安平古堡走走,看完史料館後,循台階往下走,近六十度角的斜坡,兩旁又沒有扶手,很自然就以側身緩緩向下蹞步。

有個來旅行的國中生看出我的不安:「阿公!要不要我扶您?」,我笑說沒問題。他仍不放心:「阿公!您要小心,慢慢走喔!」

兩次「阿公」的尊稱,再次提醒我真的老了。回程的車上,記憶開始倒帶,與您相處的人生過程如影歷歷,彷彿車窗外後移的景象。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沒多久,我來到龍崎這個全是丘陵的貧瘠偏鄉。在哇!哇!的哭聲中,我誕生在您的臂彎裡,我們相遇了。

村裡沒小學,我用媽媽種田包臉的花布巾把書捲起來,收束在腰間,赤腳走幾近兩個小時的路,到關廟鄉的崇和國小讀書,老師教我們寫地址時,才知道我住的地方叫台南縣,我們相識了。

國小畢業,那時縣市未合併,跨區考取台南市的忠孝初中,接著上了台南二中。六年中學的教科書中,歷史沒提台南,地理也隻字未提,我放學去那時位於火車站前圓環旁的中華日報社走廊的讀報欄,讀台南的報導,也去學校圖書館借閱有關台南歷史的書,才驚豔您是座近四百年的古城,我們相知了。

大學四年,我去了台中,因為成功大學沒有我愛的農學院,接著當兵兩年,我被發配到高屏的海軍陸戰隊當預備軍官。雖然共嬋娟,總覺還是家鄉的月亮圓,那幾年想您更深了,我們卻只能兩地相思。

就業時,曾想到台北打拚,但隱隱約約聽到您的呼喚:「留在家鄉,家鄉需要你!」再加上父親在我當兵時往生,母親仍處在悲傷的深淵中走不出來,她需要我,於是我留在您的身邊。從此日夜粘在一起,像戀人,我們相愛了。

在工廠工作到六十五歲退休,在這段人生最精華的階段,您提供養分、資源、環境,讓我賺到人生第一桶金,也完成「五子登科」的夢想,有妻子、有兒子,有房子、有車子,也有退休金可養老。最感欣慰的是,我出版了十本文學作品,及五十餘本專業領域的書,達成馬斯洛需求理論的自我實現。這都是您的全力相挺呀!

在進入從心所欲不踰矩之年,忽覺有孔子晚年「甚矣,吾衰也!久矣不復夢見周公!」的感嘆,體力在衰退、記憶力在消失,但未完的事在招手,登玉山就等來生了,以母語為文字,寫些臺語的文章卻是我此刻的最大心願,您可要持續相伴喔!

生於斯,長於斯,也終於斯是人生最完美的過程,靈骨塔的地點已選定,我要長眠在您的臂彎裡,合上雙眼的那一刻希望有您在旁相陪。

從相遇那刻開始,我們結緣,緣起不滅,經相識、相知、相思到相愛,一路上在您的相挺下,達成我人生的自我實現;最後還需要您的相伴、相陪。

您已400歲,但駐顏有術,依然年輕,充滿活力,因為您一直追求成長,朝世界級一流城市邁進。我知道您將跟陪伴當年的我一樣,呵護著在您的臂彎裡誕生的每個小生命走人生的路。

此刻,最想跟您說的是:「人生路有您陪伴,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