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視鏡微創修補耳膜 重拾聽力

醫師郭亮寬說,耳內視鏡微創手術不僅提升醫療品質,更讓患者在治療與外觀上都獲得滿意成果。(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70歲蘇姓婦人右耳長期流膿、聽力衰退,多年前曾接受耳膜修補手術後復發,致耳膜破洞。經接受「耳內視鏡微創手術」,不但耳膜癒合良好、聽力改善,症狀消失,與人對話也不再吃力。

郭綜合醫院耳鼻喉科醫師郭亮寬指出,耳內視鏡微創手術是一種利用特製細小內視鏡,從外耳道進入中耳進行操作的技術,避免傳統耳後切開造成的疤痕與疼痛;具有高解析度、廣角、近距離觀察病灶等優點,讓手術更精準,恢復更快速。適用範圍除了最常見的慢性中耳炎併耳膜穿孔,也包括耳咽管開放症,以及部分中耳外耳腫瘤或膽脂瘤等。

慢性中耳炎常因耳膜穿孔無法自行癒合,產生反覆耳漏、耳朵流膿,長期下來造成聽力受損、耳鳴,感染嚴重甚至可能併發乳突炎、顏面神經麻痺、內耳炎,甚至腦膜炎。

急性感染期需要以口服抗生素、耳滴藥水,加上門診仔細的局部清理膿液治療;當感染控制後再施行手術修補耳膜,可以預防反覆感染,避免後續聽力衰退與發生併發症。耳咽管開放症常起因於體重快速下降、水分攝取不足或頭頸部接受過放射線治療,症狀上常有耳部悶塞感、回音、聽到自己講話聲或呼吸聲的症狀,可透過耳內視鏡自體軟骨填塞手術進行治療。

郭亮寬說,相較傳統顯微鏡手術需從耳後切開、剃髮以及包紮,耳內視鏡微創手術不需剃髮、疤痕藏於耳內、住院時間短、術後照護簡單;搭配人工合成組織材料進行更可實現近乎無傷口的「無創修補」,是現代耳科治療的重要趨勢。但耳內視鏡仍有其限制,包含只有單手操作、缺乏3D立體感,對外耳道狹窄患者也不一定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