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檢測儀深入社區 揪心房顫動

嘉基心臟血管科醫師蔡子賢說明心律不整的治療趨勢以及電燒術。(記者湯朝村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市報導

心律不整是國人健康的隱形殺手,其中「心房顫動」尤為常見,恐導致血栓、中風等嚴重後果。為強化早期發現與治療,嘉義基督教醫院與國際扶輪社3470地區攜手,透過AI可攜式檢測儀深入社區,結合高成功率的心導管電燒術(射頻消融治療),推動公益心律不整篩檢。

嘉基指出傳統心電圖檢查受限於院所,難普及。AI心律檢測設備則可快速初篩,有效發掘潛在病患。根據健保署統計,全台每年逾15萬人因心律不整就醫,卻有近1/4未被診斷。

嘉基心臟內科醫師蔡子賢表示,心房顫動會導致心跳忽快忽慢,嚴重時引發中風或腎臟阻塞。電燒術已成主流治療方式,手術僅需30分鐘,住院1至2日即可出院,臨床成功率高達85%以上,嘉基累計已逾2千例成功案例。

會中分享3起典型成功案例,包括一名50多歲男子於社區篩檢中發現心律異常,進一步確診為心房顫動,經電燒治療後成功康復。他感動表示:「沒想到篩檢救了我一命。」

扶輪社即將就任總監莊和達表示,自去年8月起於雲嘉南澎辦理180場篩檢,篩檢人數逾1.8萬,檢出2100人心律異常。致力推廣腦中風預防篩檢的醫界泰斗高明見教授指出,台灣每15分鐘就有1人中風,能透過篩檢預警、快速連結醫療資源,是守護民眾健康的關鍵。

嘉基院長陳煒強調,醫療應走入社區,結合AI科技與公益行動,實踐預防醫學精神,守護每一顆跳動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