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師陳建志提供)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一名20幾歲男子因肥胖到醫美診所打「瘦瘦針」,每週施打一次,半年後兩耳逐漸聽見雜亂無章的嗡嗡嗡聲,病症持續3個月。就醫檢查,發現兩耳已有輕度聽力障礙,並有兩側廣泛性耳蝸病變,懷疑瘦瘦針所致,經醫師建議停打瘦瘦針,約1個月後聽力恢復正常,接著不久耳鳴已消失。
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醫師陳建志指出,近年來,醫療院所廣泛使用「瘦瘦針」控制體重,治療糖尿病。元景研究團隊最近做一項大型網絡統合分析發現,部分瘦瘦針可能會造成不可逆的聽力損失,特別是Exendin-4衍生物中的Lixisenatide,以及高劑量的Efpeglenatide(每週6mg),此結果已發表在國際知名醫學期刊《藥品 (瑞士巴塞爾)》Pharmaceuticals (Basel),引發醫界高度關注與震撼。
他說,發表這項研究目的,主要企圖彌補過去臨床試驗常忽略耳部副作用的「耳科盲點」。透過高階的網絡統合分析技巧,將全球關於這類瘦瘦針影響聽力的研究統整起來,共納入29項隨機對照試驗(RCTs),涵蓋超過14萬名受試者,分析瘦瘦針對聽力影響的相對風險。經過交叉比對統計一致性分析,得到結論:大多數瘦瘦針並不會造成聽損,但若含有Lixisenatide與Efpeglenatide卻會,此在統計學上,具有顯著的意義。很可能是因為這些藥物,會抑制「九號基質金屬蛋白酶」作用,進而誘發血小板聚集成細胞團塊,進入內耳循環,跟紅血球一起,形成微血栓,直接阻塞耳蝸血管紋上的微血管,形成所謂「耳中風」,對聽覺細胞造成損傷。
陳建志說,「瘦瘦針」以控制血糖、減重、改善心血管風險著稱,甚至被視為抗發炎新希望,還可用於控制失智症。在此建議醫師在替患者施打「瘦瘦針」時,應評估是否已具有下列聽力損傷風險因子,如高齡、曾罹患突發性耳聾、自體免疫疾病史、伴隨糖尿病性血管病變或代謝異常等,尤其對於已有耳鳴、輕度聽損或耳蝸血流受損病史者,更應提高警覺。同時呼籲,未來應納入更多「預防性聽力監測」,作為血糖與體重控制長期安全性評估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