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雨中華西街的清湯瓜子肉

■陳威宏

在確定下個學年度終於能卸下行政職責,回歸班導師崗位的那一刻,我總算放下了這些日子懸在半空中、搖搖晃晃的那顆心。沒有取裝宛如寡欲修行的學校營養午餐,即使天空下著雨,我仍決定走出校園,接軌自己的心靈頻道。

我繞去龍山寺還願。在觀音佛祖的面前,虔誠雙手合十,向祂訴說日前祈求的願望如今皆已實現。隨後,我又翻出手機APP日記清單,將逐日累積的新願望一一唸出,確認自己未來的方向。另在後殿感謝大魁星君,賜我無限靈感,寫就詩集《夢之貘對我說》並付梓刊行。結束後,我再徒步漫行,朝久違的華西街前進。

午後的華西街還不到夜市營業時間,人影稀疏,行者多是當地生活的長輩,有的緩步踱行,有的騎著小綿羊輕巧穿越過行人身旁。沿街拱廊為我遮蔽了雨水,卻擋不住烏陰天氣帶來的懶散。偶爾有三三兩兩的年輕人經過,拿著手機東張西望,好似臉上正寫著「我是自由行遊客」等字樣。

對他們來說,我的臉上也寫著相同的字嗎?

可是只要踏進華西街,我的內心便有難以言喻的觸動,彷彿開啟了一道時光暗門。那屬於八、九0年代的青少年記憶湧然上心頭。猶記得痘痘密布臉頰,正值國中青春期的我,有滿滿的容貌焦慮。雖然認命吃了皮膚科診所開的藥,實際上傷了肝,痘頰卻是不動聲色。當時,只不過認知了一句「吃蛇肉可以清火解毒」,爸媽便帶我來到華西街「以毒攻毒」。

小酒杯裡不知是蛇血,還是蛇膽汁的透明液體,還有一碗像清燉雞湯的蛇肉湯。可能是我年紀太小不懂得怕,抑或愛吃美食的我們家,桌邊點上一道菜,總是稍有遲疑便會被其他人吃光。因此,不到五分鐘內,湯匙起落一陣,每個人僅僅分到了兩三口蛇肉湯,還來不及說出真正的滋味,就留下了空碗的悵然。

動保觀念還沒茁壯的歲月,容許這麼一段光怪陸離的體驗,刻進了我老臺北的記憶。一攤一攤的蛇肉湯老店,不知不覺自歲月銷聲匿跡,更替成腳底按摩店和越式洗髮廳。如今,我來到這裡的理由是「小王煮瓜」。

每次造訪,必然要喝上一碗的是「清湯瓜子肉」。看似簡單兩樣主角:屏東日光牌醬瓜與肉羹,在清湯裡悠然共舞。小小一碗,肉羹卻分量不少,湯頭喝起來清甜,令人十分滿足。很難想像常以麥當勞速食裹腹的我,其實小時候最愛醬瓜、蔭瓜這一類傳統漬物。

若是將醬瓜拌進白稀飯裡,就算沒有肉鬆與花生,我也能稀哩呼嚕地嗑掉一大碗。想著,一邊與阿公阿嬤吃飯,一邊看電視綜藝「天天開心」的日子,不知怎地,也這樣稀哩呼嚕地流逝掉。我們好像只能透過吃臺式家常料理,去一點一點找回來。

再來建議享用主食「香菇魯肉飯」。嫩軟的香菇清爽宜人,點綴其間,我認為最是魯肉飯讓人吃不膩的關鍵。另外,我還搭配相當入味的滷白菜、筍絲,滿滿一桌醬油大地色料理,豐富的滋味著實令人佩服,使我這個對魯肉飯沒有熱愛的人,也認真想著下次要帶朋友來這裡回味。

「小王煮瓜」是在樸實歲月中執著自己,因此成就了不凡。同時也讚其幸運,讓世界看見它的光彩。而我,願意再次回到班導師崗位,就像還沒被米其林指南必比登發現的小店,繼續誠摯熬煮寫作的詩心,迎向教學二十年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