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汪惠松∕台南報導
一名56歲男子罹患第3期大腸癌手術後預計進行6至8次化療,前2次化療後均出現口腔黏膜炎且無食慾,醫師評估與微量營養素檢測發現嚴重缺乏維他命C和鋅,安排靜脈點滴補充並搭配口服微營養素,順利完成化療療程,總體重減少約10公斤,無其他併發症。
奇美醫院麻醉部長陳貞吟指出,不少癌友化療、放療後會出現口腔潰瘍、破皮痛到吃不下,影響營養吸收、體重直直落,甚至撐不到療程結束。其實這些併發症不只是「撐過去」或「忍耐」那麼簡單,除基本的口腔護理,也可透過營養醫學的微營養素補充,有機會縮短恢復時間、維持體力,順利走完療程。
有鑑於此,奇美醫114年7月起開設「營養醫學自費門診」,經由醫師對病人的營養狀況評估,並透過抽血檢驗確認病人微營養素情況,給予精準且適當的營養補充,改善整體的營養狀態,協助病人擺脫營養不良惡性循環,促進傷口癒合和身體的恢復。
陳貞吟說,化療引起的口腔黏膜炎是一種化療或化學放療病人常見的併發症,主要表現為口腔黏膜的紅腫、水腫和潰瘍,常見於接受頭頸部放療、化療或化學放療的病人。某些化療藥物,例如抗代謝和其他細胞毒藥物,會增加口腔黏膜炎的風險,而頭頸部的放療則會直接損傷口腔黏膜,導致細胞發炎和死亡。
陳貞吟說,化療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看似是嘴破、吃不下的小問題,但其實是歷經五個階段的「連鎖反應」由於癒合過程需要時間,若營養補給不足會讓潰瘍惡化、癒合變慢,甚至反覆發作。因此,越早透過營養醫學補充正確微量元素,就越有機會阻斷惡性循環。
目前已有許多研究指出,多種營養素,例如維生素C、D、鋅、鐵、胺基酸等與傷口癒合相關。其中維生素C不僅是合成膠原蛋白的關鍵成分,有助於組織修復和傷口癒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