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江文化中心推出新生藝術家沈觀毓「安家日誌」創作展,展場設計結合場館特有的菅芒花元素建築結構,讓人一探藝術家創作手札。
出生台南人的沈觀毓,近10年逐步建構個人藝術觀點,以融合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的台南為養分,為深根於家鄉,兼具感性創作行為和理性書寫者思維的藝術家。「安家日誌」如同沈觀毓個人傳記引言,訴說近年探尋創作基地的短篇故事。
展場分3個區域,分為「景」內的天空、「初」心的探尋、「藝」術觀念的實踐,循序漸進書寫其居住在安南區時,深刻觀察與感受在地生活氛圍。
展區「景」內的天空:作品〈覓食小徑〉、〈鄰里〉、〈餐餐羊〉等,沈觀毓以層疊的膠片,把天空、街景、建築、路燈、動物等生活元素轉化為微縮的立體場景;或擷取攝影鏡頭下帶特殊意涵物件,在虛構場景中重組,成為兼具真實性與虛幻感的〈搬磚事務所〉、〈安家路〉、〈海市蜃樓幻想〉等作品,並以錄像代替藝術家眼裡那勤奮且精神的,頻繁往返於安南和市中心區域居民身影的〈路途行者〉,都是刻畫且重新建構於以往安身於安南生活圈的深刻記憶。
「初」心的探尋展區:靈感源自於台江地區豐富的自然景觀,晨曦、海風、浪潮、塵土、露珠、星光,一望無際的天空與隨處可見的砂礫,引領沈觀毓回顧創作時初心、一探心中靈光乍現瞬間起點。〈磐石〉系列作品以半立體呈現方式,塑造媒材帶有的原始質感和質樸感受。
菅芒花大廳展區的「藝」術觀念的實踐:如同書寫者筆下僅屬於自己的世外桃源一景,也是藝術家創作思維的實體化。展場利用兩個方型結構,區分出海景、自畫像、人物肖像等油彩作品及全白色系為主要色調的珠寶盒〈珍愛〉系列複合媒材作品。一旁投影作品〈頁頁〉,展現如萬花筒不斷變化樹影和橫越展場大廳的咖啡色薄紗相互對應,呼應場館三角玻璃結構的自然光特性,帶領觀眾一窺其細膩感受力與無限的幻想世界。展期至8月17日於中心劇場棟2、3樓。
(記者林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