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成功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系副教授吳品頡、生物化學暨分子生物學研究所助理教授吳權娟、材料科學及工程學系所副教授鍾昇恆,學術研究表現出色,獲頒吳大猷先生紀念獎。
成大表示,吳品頡研究領域涵蓋主動與被動超穎介面光學、平面光學元件、量子奈米光子學。二0一五年拿到台大應用物理所博士學位,隨後於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台灣中研院應科中心、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擔任博士後研究員。二0一九年二月到成大任教至今。
吳品頡卓越成就屢獲肯定,陸續獲第二十二屆徐有庠科技論文獎、二0二二年台灣物理學會傑出年輕物理學者獎、二0二一年台灣光電學會青年光電工程獎。二0二0至二0二三年,連續四年入選全球前百分之二頂尖科學家。

(成大提供)
吳權娟研究專長為結構生物學與分子生物學,取得台大醫學院生化所博士學位。博士後研究時期,在美國加州沙克研究所,研究核受體PPAR藥物作用的結構原理。返國後,於中央研究院分生所繼續博士後研究。期間探討粒線體基因組功能與維持機制。
吳權娟二0二0年開始在成大任職至今,也成立團隊獨立研究。長期專注於探討蛋白質與核酸間的分子交互作用,利用分子結構解析、生物化學、生物物理等方法學,致力於回答蛋白質酵素功能的結構原理。獲科技部年輕學者哥倫布計畫補助的研究,目標解析粒線體基因組降解的分子機轉,已經有三篇研究論文發表於Nucleic Acids Research。
鍾昇恆研究專長涵蓋鋰硫電池、固態電解質、燃料電池、陶瓷材料。先後取得清華大學材料科學碩士學位、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材料科學與工程博士學位。

(成大提供)
鍾昇恆二0二一年成功開發高載量鋰硫電池,透過電池性能與製程整合,實現高能量密度。同年推進寡電解液電池研究,從電極基材、活性材料設計到電池元件開發,完成準固態電池研發。二0二二年起,逐步拓展高分子、氧化物與硫化物等固態電解質,透過創新界面整合技術,推動固態鋰硫電池發展。二0二三年進一步開展鋰金屬電極保護與薄鋰金屬負極電池研究,實現低鋰量鋰電池突破。鍾昇恆發表近百篇國際期刊論文、十五篇國內外專利,總Citations為15389,h-index為50,於ScholarGPS鋰硫電池研究領域排名世界第四,躋身全球前百分之零點零二頂尖研究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