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罷免大失敗之後,賴清德總統面對民調低迷,內閣改組行政院長卓榮泰卻仍留任,改組後雖號稱「AI行動內閣二‧0」,但爭議核心的內政部長劉世芳等所謂「賴鐵桿」屹立不搖,所謂十六人異動大部分只是換位置的大風吹,給外界的感覺並未能煥然一新。沈富雄改組前就形容「換藥不換方」,更一針見血直言:可用之人,賴清德不敢用;可用之人,他殺之唯恐不及。
賴清德主政一年多來讓人民最反感的,還不是部分閣員時而走精,而是整個執政團隊毫無核心理念,執意推動大罷免、盲目「抗中」倚美、關稅談判黑箱。賴清德核心思維不調整,即便全面改組內閣,人民也難有多少期待;何況這次改組了無新意,人民僅存的一絲期待更是落空。
賴政府的不得民心,其實不需要太深奧的學理分析,台灣民間空氣都能聞到,民進黨鐵粉氣餒渙散,中間選民拂袖而去,綠營最後堡壘的基本盤,老一輩開始思考兒孫未來,年輕選民乾脆躺平,大罷免大失敗只是警訊。更糟的是賴清德似乎無視民意浪潮,「抗中」越收越緊,倚美丟盔棄甲,政爭肅殺未休,經濟一籌莫展。人民看到的內閣改組,依然是「換藥不換方」,甚至民進黨秘書長都換成戰狼,顯然賴清德的意志仍將貫徹到底,人民怎能期待會有多少革新?
台灣當前面臨兩大問題,一是對美國百依百順、依賴到底,一是兩岸關係越走越遠、冰封不解。前者已讓台灣產業出現崩解危機,恐將導致失業率高漲和產業被迫出走。掌舵的賴清德不調整航向,大副卓榮泰只是聽命行事,台灣經濟一旦崩盤,恐怕神仙也難救。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許多數據已發出的警訊。
兩岸關係螺旋狀惡化,顯然循著賴清德邏輯的言論和政策,仍然不會翻轉緩解。人民的血汗納稅錢,還是大量貢獻給美債和軍購,和大陸的衝撞繼續加碼,甚至在美國掌控不到的灰色地帶鋌而走險。台海戰爭風險很難降低,民間交流或論壇動輒紅帽加身,只怕仍是新內閣的老藥方。
台灣內外煎熬當前,人民始終看不到賴政府的反省,更多的是排除異己,外界建議的跨黨派組閣,根本不可能發生。從卓榮泰持續當賴清德的欽命小隊長,可以預料的是,明年的地方選舉,派出的戰將還是賴系人馬;果真如此,同樣可預料的是,民進黨將面臨比目前更大的挑戰與危機,人民信任加速瓦解,社會體系分崩離析。如此嚴重的結果,身經百戰的民進黨核心不會不清楚,倘若仍執意貫徹賴清德意志,只能說權力讓人昏聵,只能等著人民的選票再度重擊。
內閣改組雖然冠上華麗的名稱,卻難有民間票房,甚至只會更糟,因為不認為大罷免是大失敗的主政者,怎會正視執政團隊的失敗?賴清德面對比當初四成選票更少的民心信賴,民調滿意度沒有最低只有更低,如果仍選擇恣意貫徹狹隘的施政方向,除了民心越離越遠,更讓台灣人民憂心的,是變成不受控的怪獸,不理會人民公投結果,持續和立法院通過的決議對抗。這樣的內閣改組,不只難以期待,甚至讓人民更害怕。
台灣的危機迫在眉睫,原來的卓榮泰內閣團隊,已經讓人民失望透頂,改組後還是看不到民進黨的反省。如果內閣仍然只是賴清德的馬前卒,任何被人民嚴重質疑與反感的政策,還是「換藥不換方」,這樣的內閣改組有何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