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家族多才多藝 善用疫苗防線

醫師陳琮華以擬人化方式介紹「疱疹」家族成員,令人莞爾。 (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一提到「疱疹」,許多人立即想到的就是從嘴角冒出又痛又礙眼的「唇疱疹」;博田國際醫院神經內科醫師陳琮華表示,疱疹其實來自一個龐大病毒家族─Herpes家族,其成員各有本領,有使嘴唇腫痛,或讓小朋友發高燒長疹子,甚至還能留下揮之不去的神經痛。

陳琮華以擬人化方式,介紹這群「小水疱背後的大麻煩」;他說,Herpes家族的8名兄弟姊妹,分別為:老大HSV-1,就是唇疱疹的元凶,總愛在你壓力大、熬夜或考前緊張時突然冒出,害得合照時嘴角多了一顆突兀的「痘」;老二HSV-2主要出沒在下半身,引起生殖器疱疹,尷尬程度更直線飆升。

至於VZV(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小時候他帶來「滿天星」般的水痘;長大後卻搖身一變,成為惡名昭彰的「帶狀疱疹(皮蛇)」,在神經線上劃出一條火燒般的彩帶;HHV-6、HHV-7則是小兒科的熟面孔,常讓幼童先高燒幾天,退燒後全身冒紅疹,也就是俗稱的「玫瑰疹」。還有EB病毒(EBV),能讓青少年「累到像初戀失敗」,引起單核球增多症,甚至和某些癌症有關;巨細胞病毒(CMV)平時低調,但對免疫力差的人卻可能帶來嚴重威脅。最後的HHV-8,則與卡波西氏肉瘤密切相關。

陳琮華說,它們共同特色:厚臉皮「長住客」,就是「感染後不肯搬走」,會躲在神經節或免疫系統的角落,平時安安靜靜,一旦免疫力下降、壓力太大或熬夜過度,就會冷不防地冒出來刷存在感。

其中,最令人頭痛的,就是帶狀疱疹。好不容易皮疹痊癒後,有些人卻迎來更折磨的「帶狀疱疹後神經痛」。更糟的是,這種痛可能持續數月甚至數年,讓人日夜不得安寧。

陳琮華指出,雖然Herpes家族難纏,但醫學並非束手無策。對抗方式如下,抗病毒藥物:能縮短病程、減輕症狀,越早使用效果越佳;止痛與神經藥物:由神經專科醫師評估與安排治療,以控制頑固的神經痛;帶狀疱疹疫苗:是目前最有力的預防工具。尤其50歲以上,或曾有帶狀疱疹經驗的人,接種後不僅能降低發病率,也能減少神經痛的發生。

陳琮華提及,疱疹病毒家族「多才多藝」,最好的對策,是保持良好生活習慣,維持免疫力,善用疫苗這道防線,並在發病時及早就醫。如此一來,也許就能讓這些厚臉皮的房客安分些,不再到處鬧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