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針對血癌治療,台灣健保再次與國際接軌,將新一代口服標靶BTK抑制劑擴增3大適應症給付,包含濾泡性淋巴瘤(FL)、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LL),以及被套細胞淋巴瘤(MCL)。新制將於今年10月1日正式上路,為血癌病友帶來治療新曙光。
健保署長陳亮妤表示,健保署持續致力於提升藥品可近性,給付方向與國際治療指引接軌。截至114年10月,已有10項血液癌藥品納入健保,包括7項新藥與3項擴增給付,預計將有超過1100名病友受惠,藥費投入近19億元。
她進一步指出,此次BTK抑制劑的3大擴增給付,包括濾泡性淋巴瘤第三線暫時性支付、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擴及非17p缺失病人的二線以上治療,及被套細胞淋巴瘤放寬至無療程限制。除了回應臨床需求,也展現健保對血癌治療的高度重視。
馬偕紀念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張明志表示,濾泡性淋巴瘤屬最常見的惰性淋巴瘤,臨床特徵為可治療但難以根治且易復發。過去高齡或合併多重共病的患者,往往難以耐受高強度化療,導致後線治療選擇有限,使病友與家屬長期承受身心與經濟的雙重負擔。
然而,隨著「BTK抑制劑聯合療法」納保,不僅填補了第三線治療空窗,更讓治療從傳統化療跨足精準醫療,提供病友更友善的「無化療」選擇。
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理事長葉士芃指出,針對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治療,以往口服標靶BTK抑制劑過去僅限用於治療具 del-17p基因缺陷或復發∕難治的病友的一線治療。如今健保給付範圍擴大作為「IGHV未突變」高危險族群之二線藥物,為台灣近3成預後較差的IGHV未突變病友,提供關鍵治療機會。
此外,同為易復發但疾病進程較具侵襲性的被套性淋巴瘤(MCL),病友常在接受一線治療數年後復發。張明志表示,目前傳統治療難達到治癒效果,如今新一代口服BTK抑制劑突破健保限制,讓復發/難治型MCL病友不再受限於給付上限,更大程度減輕財務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