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鎤銘

川普政府近期批准日本製鐵收購美國鋼鐵公司,並取得具決策權的「黃金股」,顯示其在地緣經濟上的操作邏輯:以民間交易包裝戰略布局,擴大其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影響力。
軍事與經濟的交錯操作,使地緣風險不斷升高,而和平語言是否能真正落實,仍有待觀察。
雖然此次通話未直接提及台灣,但根據《讀賣新聞》報導,北京正試圖將「美方正式表態不支持台灣獨立」作為川普訪中的交換條件。此舉顯示,中方不僅關注台灣在中美關係中的戰略位置,更意圖藉由高層互動,重新定義美方對台政策的邊界。
美方則展現出「兩手策略」:一方面,在外交層面透過模糊語言維持談判空間;另一方面,在法律與輿論層面則明確挑戰中國敘事。美國在台協會(AIT)近日公開批評中國「刻意扭曲」二戰文件,強調《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與《舊金山和約》皆未決定台灣最終地位,並將中國對台的軍事與外交壓力定義為「脅迫行動」。
此舉不僅回應北京的「法律戰」,也為美方在中美談判中爭取籌碼。台灣內部對此反應分歧:綠營認為此舉有助於台灣國際地位的提升,藍營則批評美方削弱中華民國的主權正當性。
美方的雙重操作,既是對中國的戰略反制,也可能成為川普政府在TikTok交易與軍事議題上施壓的輔助工具。台灣若持續被工具化,將面臨更複雜的地緣風險。
中美元首的再次通話,表面上展現出合作與善意,實則暗藏交易與算計。川普政府將政府資源作為談判工具,並在多項政策中操作台灣議題,甚至透過模糊台灣地位來堆高談判籌碼,顯示其政治邏輯仍以利益為核心。
中方則在維護主權與尋求穩定之間尋求平衡,試圖透過外交語言與務實談判,維持中美關係的基本框架。

這場通話並非終章,而是新一輪地緣政治博弈的序幕。在全球秩序重塑的關鍵時刻,中美如何處理彼此的分歧與合作,將決定未來世界的走向。而台灣、TikTok、經貿與軍事,都只是這場大棋局中的一枚棋子,真正的關鍵,是誰握有布局的主導權。
(作者為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本文為國戰會論壇授權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