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58歲湯先生數十年來習慣嚼食檳榔確診口腔癌第2期,癌細胞已經侵蝕至下顎骨。隨著狀況惡化、化療效果不佳,輾轉至台北慈濟醫院牙醫部口腔顎面外科求診,主任許博智評估腫瘤侵蝕範圍過大,必須摘除右側下顎骨及下排牙齒,並以小腿腓骨進行下顎骨重建與植牙。為了讓患者術後外觀及功能完整恢復,團隊運用3D列印結合全球首例即時動態導航技術,在一次手術中完成重建與植牙,讓湯先生術後容貌不受影響,生活品質大幅提升。
根據台灣最新癌症資料統計,口腔癌位於男性十大癌症第四位,男性發生率約為女性的10.4倍。許博智主任指出,檳榔、菸、酒為口腔癌「三大危險因子」,會造成口腔黏膜慢性發炎並加速細胞病變,常見症狀包含口腔潰瘍久不癒合、牙齦或舌頭疼痛、口腔出血、張口困難等,若未及時治療,可能導致顏面缺損、咀嚼與吞嚥困難,甚至危及生命。
過去的下顎骨切除重建手術,僅能透過術前影像估算與術中手感定位,容易造成切除過多或過少的情形,進而影響外觀與咬合功能。
隨著數位科技發展,3D列印導板已大幅改善精準度,但仍屬「靜態」設計,無法在術中即時調整。
此次台北慈濟醫院團隊率先完成全球首例運用動態導航的「Jaw in a Day(一日顎骨重建手術)」手術,能即時顯示鑽孔深度、角度與位置,協助醫師精準完成植牙,大幅減少誤差範圍,並有效縮短手術時間,提高手術品質與安全性。許博智說明:「過程中,我們同步進行下顎骨切除與腓骨截取,並在小腿血管尚未分離時即完成植牙,確保骨塊血流供應穩定。再配合動態導航隨時校正鑽孔方向與深度,讓手術更快速、更精準。」
一次到位的精準治療,讓病人更快恢復外觀、咀嚼與說話功能,至於是否影響日常生活,許博智補充:「小腿有脛骨與腓骨兩塊骨頭,主要支撐來自脛骨,因此取腓骨移植幾乎不會影響走路與支撐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