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軌國際 機器人跨域共創聯盟(RIA)正式成立

機器人跨域共創聯盟(RIA)由台北市電腦公會(TCA)與台灣物聯網產業技術協會(TwIoTA)合作,於11月28日正式成立,聯盟啟動儀式與會貴賓合影。(機器人跨域共創聯盟提供)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隨著全球產業邁向智慧化浪潮,機器人技術(Robotics)已成為製造升級與智慧生活的關鍵力量,臺灣憑藉完整的資通訊科技與精密製造產業鏈,在人工智慧(AI)、感測、控制與系統整合等領域具備深厚基礎,迎來新一波數位轉型契機。

台北市電腦公會(TCA)表示,為協助百工百業掌握智慧型機器人供需雙方發展關鍵,今(2025)年7月與台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台灣雲端物聯網產業協會、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臺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與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工業同業公會,共同發起成立「台灣 AI 機器人產業大聯盟」。為擴大智慧型機器人服務範疇,11 月 28 日與台灣物聯網產業技術協會(TwIoTA)合作,串聯交通、旅宿、餐飲、物流、醫療、巡檢等行業組織,成立機器人跨域共創聯盟(Robotics Innovation Alliance,RIA),希望能透過RIA聯盟以策略合作方式,整合臺灣產業資源,強化國際鏈結,協助政府優化推動與支持機制,公私協力加速智慧型機器人落地應用。

歡迎有意參與聯盟相關活動廠商,可掃描QR-Code加入機器人跨域共創聯盟(RIA)!(機器人跨域共創聯盟提供)

機器人跨域共創聯盟會長劉瑞隆開場致詞時指出,聯盟要解決四個面向的問題。第一個是,把客戶需求跟解決方案整合在一起,這樣才能夠做出符合客戶需求的機器人解決方案。第二個是,要盤點我們的技術瓶頸與挑戰,提出政策建言;舉例來說,機器人的零組件部分,大陸供應鏈跑得非常快,但是台灣的優勢是在SoC單晶片,把Edge AI做到機器人身上,就有機會進行彎道超車,尤其是未來五年內,人與電腦人協同作業的時代來臨,就可以提前進行試煉與研發。第三個是培養人才,因為很多技職學校可能未來會招不到學生,學校可以結合產業相關資源,協助學校招生,並為業界培養人才。第四個是領域知識(Domain Know-How)的導入,並迎合日本、美國等對於非紅供應鏈的要求。

國科會蘇振綱副主委致詞時表示,受惠於晶片運算速度增加與 AI技術提升,讓機器人在各行各業成為可能,並且不侷限於人型機器人。國科會提出來的跨部會也是跨域的「智慧機器人產業推動方案」,透過「關鍵技術布局」、「產業生態系建立」、「資安與標準法規制定」及「人才培育與應用推廣」等四大策略,結合數產署、經濟部、勞動部、教育部、國發會,以及編列百億預算的國發基金,一起協助台灣發展機器人應用,希望能將台灣智慧機器人產業,推向國際並服務全球市場。

機器人跨域共創聯盟董偉豪秘書長報告時指出,聯盟在成立之前,就已經透過舉辦「AI服務型機器人應用論壇」、「餐飲與物流業導入智慧服務型機器人應用座談」、「智慧旅運機器人共創交流論壇」等多場跨領域交流會,蒐集產業需求。聯盟為確保落地應用,以需求方為核心,整合「交通運輸、旅宿」、「餐飲、物流」、「醫療、巡檢」、「人形機器人」等四大SIG(Special Interest Group),讓機器人技術走進場域,形成真正的商業應用。首創以需求方角度為核心,鏈結各類場域與機器人軟硬體解決方案,透過「需求驅動 × 解方媒合 × 接軌國際」,才能真正促進機器人技術的落地,並加速產業應用生態成形。

聯盟秘書處表示,在機器人科技日漸普及趨勢下,與機器人共創商機已成為未來主流,歡迎各行各業、百工百業有意參與聯盟相關活動廠商,可掃描QR-Code加入機器人跨域共創聯盟(RIA),或者是到機器人跨域共創聯盟(RIA)官方網站(https://ria.tca.org.tw/)了解更多聯盟跨域服務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