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邁入第十二屆的新藝獎,配合台南400,展現新風貌,除原來讓新銳藝術家和藝廊合作,今年更推出「南巷藝事」,媒合歷屆藝術家和不同類別的巷弄空間,店家有輕食、花藝,甚至是眼鏡行,引領民眾探訪台南獨有的歷史街區文化和感受巷弄氛圍。
策展人胡朝聖表示,台南有潟湖、沙洲、濕地等特色環境,提醒民眾氣候暖化和生物多樣性,新藝獎今年以「無際棲域」為題,也反映當代藝術多樣包容的環境。
新藝獎已在藝術圈受到重視,去年三百多件徵件,今年近五百件,創歷屆新高,除挑出十位藝術家和十二位邀展藝術家,十四日起至四月十日,於十家畫廊展出,今年更運用藝術結合歷史空間,推出「南巷藝事」,邀請歷屆十一位得主和十個不同空間、店家,讓民眾品味畫香之餘,亦可品嘗美食咖啡和花香,甚至還有眼鏡行,而屋齡從四十至上百年,一窺台南建築藝術之美。
市長黃偉哲表示,新藝獎從發掘、培植到成立平台,建構系統,此次台灣燈會,許多新銳藝術家透過作品被外界看見,希望日後台南的活動,都有機會一窺其身影。
南巷藝事希望讓文化美學融入市井街道,轉化巷弄,成為藝術的網絡地圖,也呈現台南老屋再生、歷史街區和藝術共融氛圍,如先前得主洪譽豪於木磚造老屋「小轉角」,展出《鎮誌‧人徒(VR體驗5G版本)》,探討台灣臨海城鄉演進與祖先遠渡重洋的拓墾和深厚的信仰基底,以金唐殿剪黏藝術為靈感,借助3D掃描,透過數位化,保存佳里市井風貌,呈現地區的時光與文化記憶,也開啟藝術和科技對話。活動另有藝術小旅行、講座等,帶領民眾穿街走巷尋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