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探索〉氣候人權打勝仗 地球暖化有救?

能否減緩全球氣候暖化的關鍵問題之一,在於目前全世界仍在大量使用的化石燃料能否減少用量、甚至放棄使用。圖為荷蘭公民團體封鎖海牙的一處道路,要求荷蘭政府停止對化石燃料的補貼。(路透)

彭志平∕專題報導

四月九日,位於法國史特拉斯堡的歐洲人權法庭(ECHR)作出一項判決,由於瑞士政府無法充份地處理氣候危機,導致原告們不但健康與生活品質受到損害,甚至因氣溫暖化而面臨死亡風險,歐洲人權法庭判定瑞士政府違反歐洲人權公約。此一判決具有法律約束性,可能將擴散到歐洲其他國家,這無疑地是維護氣候人權的一個大勝仗。

根據中原大學財經法律學系副教授林春元的研究,國際間以人權觀點重新討論氣候變遷,與兩個事件有關。第一個事件是二00五年伊努特人向美國人權委員會控告美國,第二個是二00八年馬爾地夫向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提出聲明,促使人權事務高級專員進行調查做成氣候變遷人權報告。

 

 美國挨告 催生氣候變遷人權

經過這兩個事件之後,二00八年聯合國人權事務委員會通過《人權與氣候變遷決議》,首度正式承認氣候變遷影響人權。聯合國以人權角度看待氣候變遷,已是一大進展,四月九日歐洲人權法院的判決更往前邁進一大步;問題是,如此就能阻止地球繼續暖化嗎?

說起地球暖化對人類的危害,其實早就引起全球關注,但是減緩的作為卻未見太大成效,因此也出現了許多氣候難民。全世界第一批氣候難民是出現在太平洋島國斐濟,位於這個島國第二大島上的烏尼多哥洛村,於二0一四年往較為內陸的方向遷村兩公里,成為全球第一批氣候難民。由於氣候暖化導致海水水位上升,斐濟還有六百多個村落面臨滅頂危機。太平洋島國中不只斐濟警報大響,據估計,吐瓦魯和吉里巴斯可能在三十年後也會淪落到無處可住的地步。

中南美洲的瓜地馬拉、薩爾瓦多和宏都拉斯也深受地球暖化之害,危害這北三角三國的是暴風雨、洪水、熱浪和乾旱。二0二0年中美洲在兩個星期之內接連遭受兩次暴風雨襲擊,經濟損失不說,十萬個家庭就因此流離失所。這些流離失所的難民當中有些人被迫逃往美國,途中可能遭到毆打、綁架、性侵,甚至殺害。

 

 每分鐘41人 氣候難民遍全球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署(WFP)估計,二0二一年中美洲北三角三國加上尼加拉瓜,大約有八百萬人面臨糧食不安全的問題,而這也是驅動氣候難民逃離家園的最大原因之一。

因為不同天災襲擊造成的氣候難民,也出現在北美洲、歐洲、非洲、亞洲。氣候正義基金會(EJF)在《暴風雨中無處可躲─氣候難民迫切被需要承認和保護》報告中指出,自二00八年以來,氣候危機導致每年超過兩千一百萬人無家可歸,相當於每分鐘就有四十一個人成為氣候難民,「對抗氣候崩毀,本質上即是一個正義問題」。

事實上,全球暖化造成的災難還不只是因此出現的傷病、死亡與難民,從綠色和平組織的<六張圖告訴您:為什麼氣候變遷與人權正義有關?>一文中,不難看出氣候變遷與正義、人權之間的關係。

4月9日歐洲人權法庭(ECHR)判決瑞士政府違反歐洲人權公約,這是有關氣候人權的歷史性判決。(路透)
 島國受害深 美日等國紛協助

這篇文章引用斯德哥爾摩環境研究所和樂施會的一項研究指出,世界上百分之五的最富裕人口要對百分之三十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負責,最貧窮的一半人口的碳排放不到百分之六;自一七五0年代以來,美國排放了全球百分之二十五以上的溫室氣體,而整個非洲大陸只排放了大約百分之三。

這篇文章還指出,例如吐瓦魯、薩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等許多國家和地區,對於累積溫室氣體排放並沒有太大的責任,但他們卻極度缺乏可用來保護自己對抗氣候危機的資金和資源。簡單來說,美國等富裕國家以鄰為壑,但受害的許多國家、地區不但沒有享受到這些富裕國家的經濟果實,而且還承受了巨大災害卻又無力自救。

二0二二年七月,太平洋島嶼論壇領導人會議發表公報,呼籲碳排放大國承諾到二0五0年實現淨零排放目標,還要求到二0二五年已開發國家提供的集體氣候資金必須至少比二0一九年增加一倍,這個公報算是幫弱勢國家出了一口氣!不過,已開發國家也並非全然不長眼,近年來也以各種方式協助氣候變遷受害國。

獲得氣候人權勝訴的原告,是一群大約2500名平均年齡73歲的瑞士阿嬤,判決出爐後接受媒體訪問。(路透)
 根源問題未解 人類要再等等

去年十月美國總統拜登會見太平洋島國領導人,承諾太平洋島國「永遠、永遠、永遠不會因為氣候危機而失去在聯合國的地位或成員國資格」。馬爾地夫與荷蘭建築工作室Waterstudio合作打造「漂浮城市」,今年可以開始人口遷移,預計二0二七年全部完成。去年日本政府也決定,提供氣象資訊給南太平洋十三國,並且對於基礎建設規劃給予意見。我國去年也與南太平洋友邦簽署《對抗氣候變遷聯合聲明》,承諾互相合作建立氣候韌性。

儘管如此,能否減緩全球氣候暖化的關鍵問題之一,在於目前全世界仍在大量使用的化石燃料能否減少用量、甚至放棄使用。去年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8),會議主席竟是阿布達比國家石油公司執行長,這讓許多與會代表頓時成了傻眼貓咪。果不其然,會議針對化石燃料要「逐步淘汰」還是「逐步減少」議而不決,即使導致會議延期仍未作出結論。事關各國經濟利益,就算地球暖化不等人,全世界的人也只好再等等。

四月九日獲得氣候人權勝訴的原告,是一群大約兩千五百名平均年齡七十三歲的瑞士阿嬤,她們表示,由於酷熱讓她們出現疲勞、頭暈和其他症狀。雖然歐洲人權法庭判決要求瑞士政府改善政策,並賠付這群阿嬤八萬歐元,而且此一判決是歷史性的判決,但造成全球暖化的根源性問題沒有解決,類似的判決恐怕還會出現,人類也還要不斷的努力。正如原告當中的一位阿嬤說,她們並沒有推倒牆,但造成了震撼,希望這個勝利可以用來對抗其他歐洲國家。

即時

破冰之旅 傅:兩岸邁出一大步

記者康子仁∕台北報導 由國民黨立院黨...

〈社論〉賴清德政府不能讓財政紀律廢弛下去!

賴清德政府財主首長已經定案,財政部長由莊翠...

竊嫌香鋪佯裝買鞭炮偷錢包 警45分鐘逮回物歸原主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新北市土城一名程姓慣竊...

玉井淺山故事館開幕 用食物說故事

記者張淑娟/玉井報導 由一群在地人不分日夜在...

近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