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6本土新增10例 0死亡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6日公布國內新增11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0例本土及1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 (指揮中心提供) 指揮中心表示,新增之10例本土病例(其中5例為居家隔離期間或期滿檢驗陽性者),為7例男性、3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70多歲,發病日介於今(2021)年7月19日至7月25日。個案分布以臺北市4例為多,其次為新北市及桃園市各3例;其中8例為已知感染源、1例關聯不明、1例疫調中,將持續進行疫情調查,以釐清感染源。 指揮中心指出,近期確診個案解隔離情形,5月11日至7月24日累計公布14,359位確診個案中,已有12,603人解除隔離,解隔離人數達確診人數87.8%。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1例境外移入(案15688),為本國籍50多歲男性,6月22日登船出海作業,該船於7月20日抵臺靠港並進行全員採檢,個案檢驗結果為陰性,但因同船人員確診(案15576至案15581),由衛生單位安排至集中檢疫所隔離,7月25日出現喉嚨癢症狀,經衛生單位採檢後,於今日確診;個案隔離期間無接觸他人,故無匡列接觸者。 (指揮中心提供) 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5,582例確診,分別為1,257例境外移入,14,272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2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另累計108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786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778例本土,8例為境外移入。

Read More

安平漁船偷渡客 檢出2例Delta病毒株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海巡署日前在安平外海查獲8名偷渡客,其中6人PCR檢驗陽性,台南市衛生局25日證實染疫者當中,有2人檢出最毒最難纏的印度Delta病毒株,染疫者目前全收治在負壓隔離病房治療中。另外,匡列海巡和環保清消人員共16人,目前採檢皆陰性,也會定期對匡列人員作二篩。 海巡署日前查獲本國籍漁船人口走私,船上6名染疫者當中,有2人檢出病毒為Delta株。(衛生局提供) 衛生局許以霖說,海巡署7月20日上午查獲一艘疑似人口走私案之本國籍漁船,船上有8名偷渡客和3名船員,經作核酸檢測PCR其中有6人新冠肺炎確診,經過進一步基因定序檢驗,印尼籍案15576、緬甸籍案15580兩人病毒為變種的Delta病毒株,皆屬境外感染;匡列14名海巡和2名環保清消人員(2人居家隔離,14人自主健康管理),衛生局將密切監控後續發展。 市長黃偉哲說,安平外海查獲的偷渡客當中,確實有人感染印度Delta病毒,幸好海巡人員及時攔阻於境外,染疫者未進入社區與本國人接觸,防疫警戒即將降級,但仍不可大意,外出一定要全程戴口罩。

Read More

改裝車噪音擾人 白河警路檢關子嶺舉發25件

記者翁聖權/白河報導 因應7月27日三級警戒降級,關子嶺風景區這兩天車潮大增,部分改裝車輛噪音擾人,白河分局加強路檢取締,兩天內共計舉發各項違規25件,也通報環保局取締相關噪音車輛19件。 白河分局員警於一七二線關子嶺往福安宮沿線實施強勢路檢。(警方提供) 三級警戒自7月27日降為二級,白河警分局研判不少民眾將利用星期五、六、日之假日期間,前往關子嶺山區遊玩,風景區車潮人流大增。因有部分車輛改裝後製造噪音,嚴重影響沿線住戶之安寧秩序,白河分局特別於一七二線關子嶺往福安宮沿線實施強勢路檢,就過往之違規改裝車輛實施稽查取締。 警方兩天內共計舉發各項違規25件,其中無照駕駛6件、燈光等設備改裝15件、未繫安全帶4件;另外也通報環保局取締相關噪音車輛19件。 白河警分局強調,未來將持續加強各項勤務作為,呼籲前來關子嶺風景區遊玩之駕駛要遵守交通規則,共同維護交通安全及山區安寧。

Read More

7/25零死亡 本土新增12例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5日公布,國內新增12例本土及1例境外移入,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創這波疫情新低。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疫情看來仍在可控範圍,但國際疫情依舊嚴峻,不可掉以輕心,以避免疫情反彈。 (指揮中心提供) 指揮中心表示,新增之12例本土病例中,有5例為居家隔離期間或期滿檢驗陽性者,為6例男性、6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70多歲,發病日介於今年7月23日至7月24日。 個案分布以台北市7例為最多,其次為新北市5例;其中10例為已知感染源、1例關聯不明、1例疫調中,將持續進行疫情調查,以釐清感染源。 指揮中心指出,近期確診個案解隔離情形,5月11日至7月23日累計公布14,336位確診個案中,已有12,555人解除隔離,解隔離人數達確診人數87.6%。 指揮中心表示,新增1例境外移入(案15673),為本國籍60多歲女性,7月11日自緬甸返台,入境後至防疫旅館居家檢疫,7月14日因同行者(案15408)確診,被改列為居家隔離對象且持續於防疫旅館隔離,7月23日隔離期滿前採檢確診(Ct值35);個案在台期間並無症狀,且檢疫與隔離期間未與他人接觸,故無匡列接觸者。 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5,571例確診,分別為1,256例境外移入,14,262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2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另累計108例移除為空號。 (指揮中心提供) 2020年起累計786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77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391例、台北市295例、基隆市27例、桃園市24例、彰化縣14例、新竹縣11例、台中市4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台東縣、雲林縣、南投縣、高雄市及屏東縣各1例;另8例為境外移入。

Read More

北市公布2確診者足跡 感染源都待釐清

記者吳靈芬/台北報導 北市府今(廿四)日中午公布兩名確診者疫調足跡,分別為案一五六一三、案一五六三四,分別到過家樂福內湖成功二店、台北漁市上引水產,這些場域已完成清消,但兩案感染源都還需要釐清。 (北市府提供) 案一五六一三在七月廿一日確診,為軟體公司業務,可能感染源尚待釐清,個案曾於七月廿一日上午七時卅一分至四十九分到過的家樂福內湖成功二店,七月廿二日已完成清消,七月廿三日停業一天。 案一五六三四在七月廿二日確診,為器材業務,可能感染源尚待釐清,個案曾到過七月十七日下午三時十五分至四時十五分去過位於民族東路的台北漁市上引水產,七月廿二日已完成清消,七月廿三日停業一天。 市府也特別提醒,在這些時間點曾出入相關場所的民眾應進行自我健康監測,若出現發燒、上呼吸道、腹瀉、嗅覺異常等症狀應佩戴醫用口罩,速至就近指定社區採檢院所就醫,不得搭乘大眾運輸。

Read More

南市飯店業配合防疫降級 推出內用配套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台南市將自二十七日起開放餐飲內用。南市飯店、餐廳業者除響應防疫安心標章認證,也擬妥暫定版本的配套措施因應。未來將視疫情狀況、依中央內用餐飲指引,公布完備的施行細節,讓顧客安心用餐。 香格里拉台南遠東飯店初步規劃二十七日起先開放三十八樓的醉月樓餐廳內用,服務人員一律配戴口罩、面罩、手套,上菜也有透明遮罩,桌面安裝透明隔板。(記者羅玉如攝) 香格里拉台南遠東飯店表示,初步規劃二十七日起先開放三十八樓的醉月樓餐廳內用,但僅為暫定,仍有可能更動。顧客進入飯店及餐廳均需實聯制、酒精消毒、量體溫。餐廳桌間距離至少一點五公尺,不能併桌,且須採梅花座。服務人員一律佩戴口罩、面罩、手套,上菜也有透明遮罩,桌面安裝透明隔板。為了降低接觸風險,顧客須以手機掃QR code看菜單。因控管用餐人流,座位少了一半以上,提醒民眾最好提前預約,以免久候或白跑一趟。 台糖長榮酒店長園中餐廳、吃遍天下自助餐廳,採梅花座規劃,二十七日起先開放套餐式餐飲內用、主廚夾取菜餚的自助餐安心取餐服務。同時配合市府餐飲防疫安心標章認證申請,提出營運防疫計畫。後續依防疫規範,滾動式調整、開放其他餐飲內用服務。 台南大員皇冠假日酒店已向市府提出防疫安心標章認證申請。二十七日起,元素餐廳以個人套餐方式提供內用早餐,午、晚餐仍維持外帶。彩豐樓中餐廳週一至週四仍以外帶為主,週五至週日可供內用。289吧週一至週日均正常營運,可內用。 台南晶英酒店已申請安心餐廳標章,若二十七日前通過認證,預計開放ROBIN’S牛排館鐵板燒、晶英軒中餐廳、貴賓廊,並依規定進行人數降載,桌距拉寬與隔板設置。 台南老爺行旅甘粹餐廳配合市府相關指引或標章規範進行申請,最快將自二十八日起開放內用。除了座位採梅花座、桌距間隔一點五公尺、設置防疫隔板,結帳區域每小時消毒一次,用餐區域每日全場消毒兩次。每位客人使用獨立餐具包,手機掃QRcode菜單點餐,餐點採套餐形式供餐。提醒用餐民眾持續配合戴口罩、量體溫及填寫健康聲明書等措施。

Read More

南市假日農市攤商加強防疫 挽回消費信心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全國防疫警戒即將降為二級,日前復業的假日農市,二十四、二十五日兩天也有營業。除了落實實聯制、酒精消毒等防疫作為,台南市農會嚴加要求攤商戴口罩、面罩或眼罩,熟食攤全面設置食物遮罩,希望民眾信心回流安心採買。 假日農市熟食攤設置遮罩,業者戴口罩、面罩做好萬全準備。(記者羅玉如攝) 防疫微解封後,假日農市十七日起恢復營業,第一週有九成以上攤位回歸,但因對疫情仍有疑慮,逛街民眾不多。二十四日是復業第二週首日,部分業者持觀望態度,加上擔心颱風影響生意,攤位數少了二、三十攤,現場仍有上百攤。所幸台南地區週末白天天氣晴朗,買氣逐漸回溫。為兼顧防疫與攤商生計,台南市農會強調,已做好相關防疫措施。熟食攤業者須佩戴口罩、防護面罩或眼罩,設置食物遮罩,也要戴手套及防水圍裙。目前仍禁止內用及邊走邊吃。各攤位縮小面積、拉大距離,消費者一律從正門口進出,落實QR code實聯制、酒精消毒。為免群聚增加染疫風險,二十四、二十五日兩天展售,但不辦優惠促銷。 八十八年開辦的假日農市,經過二十二年的穩健經營,已成大台南鄉親假日採買農特產的好去處。為方便民眾採買,一0七年九月起增場展售,調整為每週六、日定期舉辦。現場集結台灣各地優質農、漁、畜、花卉、有機蔬菜、水果、高山茶等農特產品,經檢驗合格才可設攤販售,品質有保障。

Read More

南市國高中教職員 26日起接種疫苗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南市國小一萬一千名教職員工已於二十日起開始施打疫苗。為確保高中職以下學校教育人員在開學前兩週能儘早完成疫苗施打,維護學生安全,台南市長黃偉哲二十四日宣布,全市一萬零四百一十五名公私立國高中職校教育人員,將自二十六日起安排到部立台南醫院、柳營奇美醫院、永康奇美醫院及成大醫院進行疫苗施打。 (教育局提供) 教育局二十四日中午已將各國高中職校疫苗施打人員名冊、指定醫院、施打時段及相關表件,公告於教育局資訊中心公告系統,讓各校下載,各項資訊也同步置於教育局網頁「教師疫苗資訊專區」https://www.tn.edu.tw/教師疫苗資訊專區/。 黃偉哲表示,十八歲以下學生尚無法施打疫苗,因此教職員工有必要在開學前兩週完成疫苗施打,提升保護力。目前幼兒園、安親班及國小教職員工已陸續完成疫苗施打。緊接著國高中將由教育局和衛生局安排於各專責醫院進行施打,預計八月一日前,南市各公私立高中職以下學校和幼兒園教育人員,都會完成第一階段疫苗施打作業,因應八月開學前準備及九月開學後的校務運作需求。 教育局長鄭新輝說明,教育局已先將各國高中職校經核定的疫苗施打名冊,提供給四家指定的專責醫院預作施打前準備。同時,為方便教職員工提早規劃施打行程,二十四日下午也在網頁同步公告各校教職員工依行政區安排至醫院施打名冊。其中國中有六千四百五十六名,高中職三千九百五十九名,合計一萬零四百一十五名。 教育局強調,為分散人流、避免未列冊人員誤闖,教育局已先透過教育局資訊中心公告系統、教師疫苗專區網站,提供相關資訊。希望各校轉知相關人員或自行查詢。施打者要攜帶健保卡、身分證及接種意願書,並依公告時段和地點前往,節省等待時間。

Read More

27日警戒降級 高市維持婚宴暫緩開放

記者吳門鍵/高雄報導 高雄市長陳其邁二十四日主持二級警戒管制作為記者會,宣布開放餐廳內用,但須有隔版且梅花座;夜市、市場鼓勵外帶,內用須提防疫計畫核准才會開放;婚宴則考量傳播風險較高,維持暫緩。 高雄市長陳其邁宣布二十七日起餐廳有條件內用,但婚宴仍暫緩。﹙記者吳門鍵攝﹚ 陳其邁表示,中央雖宣布二十七日起降回二級警戒,但高雄市仍然禁止非同住者室內非必要社交聚會,包含打麻將、撲克牌、橋牌、桌遊、泡茶及室內聚會等,出門仍要求全程戴口罩。 高雄市原預計二十三日就要宣布微解封配套措施及開放作為,不料當天新增一例確診,陳其邁決定延後一天宣布,昨天上午十時的降級餐飲配和措施,因開會討論也遲至上午十時四十分才拍板定案,顯見市府在防疫與經濟間的謹慎與難為。 陳其邁說,夜市、市場等餐飲,仍然建議民眾以外帶、外送會比較安全,且夜市必須提出防疫計畫,經過市府核准後才會開放,至於餐廳部分除餐飲業者人員自主健康管理、環境清消外,內用區必須使用三面式的隔板,桌距至少一點五公尺,並且採取梅花座以保持距離。西式自助餐要有專人夾菜,餐點以個人套餐或合餐方式,禁止共食。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二十七日降為二級警戒後,有條件開放婚宴,但陳其邁認為,婚宴人數較多且雜,且是圓桌擺設,傳播風險較高,仍然維持暫緩。 陳其邁表示,健身房因密閉空間風險等級較高,但為讓使用者在安全環境下健身,高雄市健身房教練與工作人員均已完成快篩,包括器具消毒等,並已和業者溝通,在風險可管控範圍內,將採取有效管理的開放。 陳其邁強調,警戒降級但防疫仍不能鬆懈,解封規畫原則秉持「積極管理、有效開放」,高雄會採加嚴處理,循序漸進開放。

Read More

安平港漁船翻覆漏油 海巡環保局舖設攔油索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安平港一艘漁船翻覆致輕油滲出,海巡及台南市環保局等多個單位緊急前往舖攔油索,防止漏油擴散。船主也請民間拖吊車將船體扶正後,並稱因繫纜繩太緊,加上港區退潮水流過快,導致船體側翻。 安平港一艘漁船翻覆輕油滲漏,現場設攔油索防油擴散,並以吊車將船體扶正。(海巡署提供) 海巡署南部分署第一一岸巡隊安平漁港安檢所於23日中午監控港區發現一艘船筏船身傾斜,有即將翻覆之虞。經前往查看船身已傾斜且已有輕油滲出情形。安檢所立即協助繫纜加固船體並查看船上無人員,立刻聯繫船主到場,同時通知台南市漁港及近海管理所、海洋保育署第六海洋保育工作站及環保局一同到場協處,並布設攔油索防止漏油擴散。 南市漁港及近海管理所及相關單位陸續抵達現場後表示,因滲油情形為輕度油汙,拉設攔油索防護即可,後續民間拖吊車於當天下午2點到現場將船體扶正後,由環保局委外人員進行拍攝及後續油汙狀況評估,下午4時由安檢所人員協助確認,現場油汙均已揮發。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