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米」推精米工藝結合炊飯科學 為星級餐廳煮出PRO級米飯

聯米企業「全方位餐飲米飯整合服務」為頂尖餐飲品牌量身訂製專業炊飯技術,其中包括全球知名的鼎泰豐蛋炒飯系列、7-ELEVEN的御飯糰、御便當。(聯米企業提供)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米食文化是台灣飲食的重要亮點之一,已有120年歷史的聯米企業旗下「中興米」產品家喻戶曉,近年積極結合IoT 智慧農業與全鏈碳足跡管理,讓每一口白飯兼具美味與永續;更創業界先例提供「全方位餐飲米飯整合服務」,為眾多頂尖餐飲品牌量身訂製與專業炊飯技術,包括全球知名的鼎泰豐蛋炒飯系列、乾杯集團的和牛燒肉便當、摩斯漢堡最具代表性的米漢堡系列、獲米其林必比登推薦的雙月食品社米飯料理以及五星名廚便當領導品牌梁社漢排骨等,都是來自聯米旗下的好米與炊飯技術;還有全台最大超商通路7-ELEVEN的御飯糰、御便當,也指名使用聯米旗下的「中興米」!本週聯米將於「台北國際食品展」介紹結合AI智慧農業的永續稻米耕種,與為餐飲業者打造的「全方位餐飲米飯整合服務」,邀請餐飲集團、通路夥伴以及民眾一同見證低碳方式種出的好米與專研炊飯技術下煮出的頂級飯食! 「每一粒米承載的不僅是味道,更是土地的溫度與人的用心。」自 1905 年創立以來,聯米始終以「做好一粒米」為核心,從契作選種到碾製包裝層層把關,推動米食文化創新並致力提升稻米品質。在此理念下,聯米企業不斷與時俱進,積極導入農業技術升級與產業創新:運用 AI 智慧與 IoT 環境監測,配合「間歇灌溉」降低甲烷排放,透過「合理化施肥」減少氧化亞氮排放,將台灣優質米品加入永續概念、推向國際舞台。秉持百年職人精神,聯米攜手農友強化稻米價值鏈,從源頭守護每一粒米的品質與環境責任。 聯米企業更率先推動碳足跡追蹤,並結合間歇灌溉技術,達成節水與減碳雙重成效。為讓消費者吃得安心、吃得健康,聯米配合農業部落實生產履歷,透過 AI 技術精準管理生產流程,確保品質安全並降低能源耗用。藉由科技驅動的低碳稻米供應鏈,將環境保護、食品安全緊密串聯,確保每一粒米從產地到餐桌的卓越品質。 面對連鎖餐飲對品質穩定、一致的米飯需求,聯米「米飯實驗室」量身打造炊飯 SOP,稻米專家依餐點風味需求,從多元米種中精選兼具理想黏度與香氣的米款,為餐飲客戶設計最適合的米飯選擇;以低溫精米和控溫製程鎖住營養與口感;再依米種、氣候與鍋具差異,精算水量、溫度、時間曲線,提供標準化炊飯指引,協助鼎泰豐、梁社漢、摩斯漢堡、雙月、添好運等知名餐飲業企業設計最適合米飯口感。為了穩定大量供應優質白米,聯米企業更投入鉅資、擴充產能,成為國內設備最齊全、廠房面積最大的精米廠。配合日本原廠SATAKE精米設備,提供品質穩定及適用性佳之專業白米。 聯米企業率先推動碳足跡追蹤,結合間歇灌溉技術,達成節水與減碳雙重成效。聯米也配合農業部落實生產履歷,確保每一粒米從產地到餐桌的卓越品質。(聯米企業提供) 聯米公司更自主成立品控研發中心、建立專業團隊,引用最新檢測設備及增設食品安全部門,除為餐飲企業客戶量身訂製最適用白米,更嚴格把關不同品種米之原料及成品,通過CAS、ISO9001、ISO22000、HACCP等多項國內外食品安全品質認證,甚至外銷到米食文化最蓬勃的日本,目前「中興米」已成功進軍日本市場,首批商品今年5月正式於東京的超市、餐廳、醫院等通路上架,顯見聯米產品品質深獲國際市場肯定!想在家輕鬆煮出星級餐廳等級的米飯嗎?民眾也可選購聯米旗下的「中興米」與「皇家穀堡」,邀請餐飲業與各大通路在6月25日至 28 日走訪「台北國際食品展」,聯米將展出一系列產品與專研技術,歡迎親臨體驗永續低碳理念以及職人級美味的米食魅力。

Read More

創新實踐低碳營建 根基營造啟用《永續工務所2》

根基營造《永續工務所2》啟動儀式,產官學代表共同啟動循環營建。(根基營造提供)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根基營造日前於台北市南港舉辦《永續工務所2:永續產生噐》開幕典禮,正式啟用第二代永續工務所,展現企業持續實踐循環經濟與低碳營建的具體行動。該案設於由母公司冠德建設與台灣電力公司合作推動的都市更新基地,成為營建產業邁向資源循環與淨零轉型的重要示範。 活動由根基營造與冠德建設共同舉辦,根基營造袁藹維董事長、陳俊明總經理及冠德建設張勝安總經理連袂出席,環境部資源循環署副署長許智倫、亞東預拌混凝土總經理金崇仁與台灣電力公司代表吳珍妮主任皆應邀出席,並肯定本案在技術應用、產業整合與政策實踐上的價值。 「永續工務所2」延續初代精神,導入模矩化模組構築、可遷移架構與能源自給系統,搭配預鑄工法、鋁模系統、UHPC超高性能混凝土、太陽能儲能、透水混凝土及環保塑木等低碳技術,打造可拆解、可複製的循環型辦公空間。 根基營造董事長袁藹維表示,此次工務所的落成,不僅是成果的展現,更是第一代實踐的延續。「我們思考,工務所是否能跳脫臨時組合屋的角色,轉化為一個可重複使用、具循環彈性的模組空間。」他強調,永續不是展示,而是每天工程現場的實作選擇。該案整合多方夥伴,包括亞東預拌、英本工業、崇鼎營造、昇霖景觀、澄顥水電、喆方、城正企業、台灣蘇博特新材料與立順興資源科技等,讓創新建材與工法真正落地。 冠德建設總經理張勝安指出,永續工務所進駐南港都更基地具有高度象徵意義。本案整體聚焦於城區經營、循環經濟與智慧建築三大主軸,並預計取得多項國內外綠建築標章。工務所作為營建起點,象徵我們從開發到營運的每一階段,都秉持對環境的承諾。他進一步表示,這不僅是單一建築的創新,更是驅動整個產業加速邁向低碳轉型的起點。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副署長許智倫則指出,政府推動循環營造的角色已由法規制定者,轉為促進產業與學研合作的平台,並將持續在政策、法規、技術與資源面提供支持。他表示,營造業作為經濟發展的火車頭,引入綠色與永續理念,有助於社區與環境共融,也期許台灣企業的成功經驗擴散至整體產業鏈,加速邁向低碳轉型。 亞東預拌混凝土總經理金崇仁則指出,低碳混凝土(PLC)為亞東預拌積極推廣的低碳材料,過去曾與根基營造攜手委託成功大學進行相關耐震性能試驗,驗證其在結構應用上的可行性與安全性,並逐步建立產業共識。他強調,亞東預拌將持續推廣此類低碳建材的實際應用,期望與產業夥伴共同邁向循環經濟與減碳轉型。 根基營造《永續工務所2》採模組化設計,結合太陽能系統與綠建材,展現低碳營建實踐成。(根基營造提供) 根基營造總經理陳俊明表示,現場展示能源自給系統、模組化空間與綠建材應用,吸引產官學界代表參訪。未來將持續於工地推動永續工務所模組化應用,作為淨零營建的前線據點,攜手產業共邁永續。

Read More

嘉義推營養培訓課程結合桌遊強化長者照護品質

嘉義縣衛生局舉辦「社區營養照護人員培訓課程」,與會學員齊聚合影,展現提升高齡營養照護專業的學習成果與熱情。(記者張翔翻攝) 記者張翔/嘉義縣報導 為強化社區據點第一線工作人員的營養照護知能,嘉義縣社區營養推廣中心於27日及28日舉辦社區據點人員營養培訓課程,共辦理3梯次,結合原創桌遊「我嘉營養大富翁」,以輕鬆活潑的方式傳遞長者營養知識,提升照護品質。 課程中特別邀請到瑞之盟食願營養諮詢中心所長鍾佩珊營養師授課,對象包括社政、農政、民政及衛生局轄下C級社區據點的負責人、社工及志工等,課程涵蓋高齡友善飲食環境營造、銀髮膳食設計、質地飲食調整、共餐食品安全與儲藏管理等重點,也導入營養風險篩檢量表協助識別長者潛在營養問題。 為強化學習成效,衛生局創新開發「我嘉營養大富翁」桌遊,將慢性疾病與高齡飲食相關知識融入遊戲任務中,透過腦力激盪與互動挑戰,讓參與者在玩樂中學習如何正確應對長者營養需求。 營養師蔡佳珊指出,長者常因飲食習慣或健康狀況導致營養失衡,社區據點第一線人員應具備正確營養觀念,協助長者選擇合適餐點。她建議長者多攝取高纖食物如蔬菜、水果、全穀及豆類,有助腸胃健康並降低癌症風險;同時應減少紅肉與加工肉品的攝取,提升整體飲食品質。 衛生局創新開發「我嘉營養大富翁」桌遊互動,透過寓教於樂方式學習長者營養知識,提升社區據點照護能量。(記者張翔翻攝) 嘉義縣衛生局長趙紋華表示,社區據點共餐是長者主要營養來源之一,透過本次培訓不僅提升人員專業素養,也有助於營造健康、安全的飲食環境。她也鼓勵民眾平時選擇當季在地食材,注重飲食均衡,並配合規律運動,打造高齡友善社區。

Read More

「岡榮66~丰華依舊」岡山榮家66家慶住民嘉賓同慶共賀

「岡榮66~丰華依舊」岡山榮家66家慶,嚴德發主委親自參加同慶共賀。(記者陸瓊娟攝) 記者陸瓊娟/高雄報導 岡山榮家今年適逢成立66周年,特別舉辦「岡榮66~丰華依舊」活動,輔導會嚴德發特別親自南下主持家慶活動,讓岡山榮家增加不少光彩,嚴主委再次期勉各機構首長務必將照護榮民(眷屬)視為首要工作,「榮民在那裡服務就在哪裡」的工作信念時時刻刻都不容稍有輕忽,「我榮民我驕傲,服務榮民我驕傲」不是口號而是行動。 岡山榮家成立於民國48年7月1日,初期主要任務為安置因戰(公)傷殘或年邁貧困無依之國軍退除役官兵;嗣後歷經組織改造更改稱銜,至民國102年11月1日更銜為「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岡山榮譽國民之家」。今年為岡山榮家成立66周年,特別舉辦「岡榮66~丰華依舊」的家慶活動,以「懷舊念恩」(懷舊歌曲演唱會)、「老幼共融」(兩所幼兒園節目表演)、「小吃美食」及「服務成果」等內容,另外配合家慶活動頒獎表揚慶祝家慶藝文競賽(書法、攝影及繪畫)獲獎人員。 岡榮66周年家慶活動開始前,榮家主任便率同家部組(室)主管、各堂堂長、離退同仁及住民代表至榮靈祠,共同祭拜前輩英靈並感謝對於榮家的庇佑,為家慶活動揭開序幕。為了慶祝岡榮66周年家慶,榮家特別邀請曾經在榮家服務的同事回娘家共同慶賀,同時見證經過歷任榮家主任領導擘劃下榮家的蛻變與進步。 嚴德發主委在活動中頒贈故榮民趙紹華長輩榮光獎章,以感念長輩生前捐贈榮家新臺幣壹百萬元;隨後由嚴主委率同高雄榮總陳金順院長等重要嘉賓及岡榮家主任,一起陪同榮家最高壽人瑞李志潔奶奶唱生日快樂歌及切蛋糕祝賀榮家66生日快樂。

Read More

客委會客發中心發表飲食文化繪本「米食星球危機」

客委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在六堆客家文化園區發表飲食文化繪本「米食星球危機」,獲得多所國小校長及相關人士的支持與共享,氣氛十分熱絡。(記者鄭伯勝攝) 記者鄭伯勝/屏東報導 客委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今年出版客家飲食文化繪本「米食星球危機」,並推出「特別的禮物」油紙傘工藝繪本十週年紀念再版,二十七日於六堆客家文化園區舉辦新書發表會,期藉由多元主題的客家文化繪本,讓大小讀者在閱讀中親近及認識客家文化多元樣貌。 「米食星球危機」繪本以客家常民生活中重要的米食為主題,故事描述主角小安在米食星球的歷險故事,透過小安與米食精靈們一同解決米食星球與地球間友情橋樑消失危機的過程,讓讀者探索多彩多姿的客家粄食,也體認環境與生態平衡的重要意義。而「特別的禮物」繪本則融入油紙/有子、圓滿、多子多孫等意涵做為故事主軸,介紹油紙傘在客家族群的重要象徵意義。 客發中心主任何金樑表示,今年出版及再版的二本繪本,更加入了四縣及海陸腔的客語對照冊,也附有華、客、英、日四種語言的電子繪本,於「米食星球危機」中附上點字版及手語影片,希望能發揮多元學習及友善平權的功能;客發中心持續開發不同文化主題面向的繪本,讓讀者認識客家族群的多元面貌。同時,也藉由客庄主題繪本傳遞客家的文化歷史脈絡,更將在地故事發展為六堆生活博物館的重要內涵。 客發中心自一0四年起開始出版兒童繪本,迄今已累積了十年十一本繪本的成果,相關繪本民眾如欲購買可在客發中心好客商城網路訂購,或於臺灣客家文化館、六堆客家文化園區現場購買。

Read More

移民署南區事務大隊屏東縣服務站舉辦新住民家庭教育課程

  移民署南區事務大隊屏東縣服務站舉辦「新住民家庭教育課程」,帶領參與者如何製作柬埔寨傳統甜點「南瓜布丁」,氣氛熱絡。(記者鄭伯勝攝) 記者鄭伯勝/屏東報導 移民署南區事務大隊屏東縣服務站舉辦「新住民家庭教育課程」,特別邀請來自柬埔寨的新住民徐閤芸擔任講師,帶領與會家庭親手製作傳統柬式甜點-南瓜布丁,並進行柬埔寨文化介紹,現場氣氛熱絡溫馨,讓新住民及其家庭不僅品嚐風味美食,更在講師生動活潑的介紹下,彷彿置身於柬埔寨遊覽當地風情,深入了解東南亞文化的多元樣貌。 此一南瓜布丁的製作教學,徐閤芸以流利中文解說,教大家如何將椰奶、雞蛋、糖與香蘭葉揉拌均勻,倒入挖空的整顆栗子南瓜中,再放入電鍋蒸煮。簡單食材結合傳統手法,不僅香氣四溢,也喚起許多新住民對家鄉的回憶。 在布丁蒸煮的同時,講師也帶來一場深入淺出的柬埔寨文化導覽,從地理位置談到歷史背景,並介紹當地的生活習俗。她表示,柬國信仰以佛教為主,柬國男性一生中必須出家過一次,幾天到幾年都可以,若是家境困苦,也可能直接送進佛寺學習。講師也分享自己初來臺灣時的文化適應經驗,其中最讓她困惑的就是「稱謂」的差異,在柬埔寨,習慣尊稱母親輩的女性為「阿姨」,沒想到來到臺灣後,許多女性反而喜歡被叫「姊姊」,讓她感到非常不習慣,她坦言自己花了很長一段時間才理解這樣的語境轉換,但內心還是覺得叫人家姊姊對人家不太尊重,讓參與者感受到柬埔寨人的日常與尊重長輩的文化。 屏東縣服務站表示,未來將持續推動各類型新住民家庭教育與多元文化活動,協助新住民家庭在臺灣安居樂業,並促進文化理解與社會融合。

Read More

和逸飯店台南館迎十週年,啟用全新卡通列車

配合開館十週年,和逸飯店台南西門館舉辦新小火車的啟航儀式。(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邁入開館十週年的和逸飯店台南西門館,宣布投入千萬元預算進行飯店軟硬體與遊樂設施優化計畫,其中最受親子旅客喜愛的「奇趣操場小火車」率先完成升級,以「COZZI卡通明星列車」全新造型亮相,打造暑假玩樂新亮點。 和逸飯店台南館表示,此次升級計畫重點圍繞「親子共玩、全齡體驗」設計思維,率先針對客房設備升級六十五吋大螢幕電視,提升視聽娛樂體驗,而戶外五百坪「奇趣操場」則進行重點翻新,並打造全新造型「COZZI卡通明星列車」,車身設計結合卡通明星《探險活寶》、《飛天小女警》、《熊熊遇見你》等人氣角色,超級卡哇伊。 此外,電動車賽道區引進卡丁車設施,將原先適合零至六歲的年齡層延伸至十二歲,滿足更大年齡層孩子的玩樂需求。另針對學齡前幼童,園區內也設有噴水池與沙坑區。 飯店總監吳玉菁表示,五樓卡通頻道主題室內樂園將於今年底再擴建,新增主題家家酒區,戶外草皮空間也將打造露天電影院與親子野餐場地,將透過階段式更新,打造全年齡、全方位的親子住宿體驗。 和逸飯店台南西門館全新造型的「COZZI卡通明星列車」。(記者施春瑛攝) 同時Cozzi KITCHÉN親子餐廳將於七月起推出全新菜單,融合台南在地風味及食材,並以《熊熊遇見你》卡通角色推出森林系主題套餐,從主餐到甜點都充滿童趣,七月一日起至九月底止,只要預訂主題套餐就送價值三百九十九元的奇趣操場暢玩券。  

Read More

梧棲農會食農教育 永寧國小師生割稻體驗農民辛苦

台中市梧棲區農會二十七日舉辦「五七愛稻米手工插秧 收割系列體驗」活動,永寧國小師生六十人重返田間,每個人頭戴斗笠、手持鐮刀,下田收割自己種稻的成果。(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台中市梧棲區農會推廣食農教育,二十七日舉辦「五七愛稻米手工收割系列體驗」活動」,由永寧里農事小組長王洲松的農田為食農教育體驗場域,延續三月五日的手工插秧體驗,永寧國小五年級全體師生六十人重返田間,每個人頭戴斗笠、手持鐮刀,下田收割自己種稻的成果,他們以興奮心情收割飽滿的稻穗,深刻體驗農夫割稻甘苦。 永寧國小學童們快速割下自己種稻,體驗手摔桶,將稻榖與稻稈分離開心不已。(記者陳金龍攝) 「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為了讓小學生體驗農夫的辛苦和珍惜米飯,梧棲區農會安排永寧國小學生在三月五日下田插秧,一分多地的稻田就位在永寧國小附近永寧里農事小組長王洲松的農田,鄰近學校方便學生就近施肥「巡田水」,天天「看稻子長大」。 農師傅帶領示範稻穀收割後體驗摔桶手打穀的傳統脫穀方式,讓學生瞭解農作辛苦。(記者陳金龍攝) 永寧國小學生昨日上午在校長彭文貞及梧棲區農會總幹事吳柏慧、推廣部主任卓阿綢、會務部主任黃璟峰等人帶領下,師生們頭戴斗笠,手持鐮刀,下田把金黃稻穗割下,雖然太陽炙熱,大家揮汗如雨,但看著割下的稻穀飽滿金黃,充滿成就感,相當開心。 梧棲農會食農教育,由傳統農村習俗「拜田頭」儀式,揭開序幕。(記者陳金龍攝) 體驗開始前,由農師傅帶全體人員「拜樹頭」,感謝玉皇大帝、神農大帝、土地公保佑農耕期間風調雨順、五穀豐收。手握一把稻稈下刀在離地十公分的位置,快速割下,體驗手摔桶,將稻榖與稻稈分離。回到教室安排,關於米的大小事,介紹稻米種類與料理應用,透過影片回顧水稻的一生,了解現代機械式收割的形式,隨後由興農里家政班團隊,教學生製作傳統飯糰DIY,讓學生對米食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 梧棲區農會總幹事吳柏慧、永寧國小校長彭文貞帶領永寧國小五年級師生收割稻米,讓學童體驗了解「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道理,更喜歡米食。(記者陳金龍攝) 吳柏慧表示,感謝學校對食農活動的支持,未來,農會持續深化食農教育,讓孩子們在生活中學會觀察自然、尊重農民,並以實際行動珍惜每一口食物,落實食農教育精神。這次活動在農師傅與農業志工、家政班的協助下,讓孩子們在安全、歡樂的環境中學習農業知識及農田體驗經歷,將成為日後的回憶。 https://d1j71ui15yt4f9.cloudfront.net/wp-content/uploads/2025/06/27162649/774ec26f-395d-4b35-b4ba-9015caec8f48_edit.mp4 彭文貞表示,「這場收割活動不只是課程的延伸,更是孩子們與土地連結的具體展現。透過親手種、親手收的完整體驗,學生們對農業與飲食產生了尊重與感恩之心,也更加了解一粒米、一份情的真義」。

Read More

三重護山宮捐贈第4輛復康巴士 副市長劉和然:感謝宮廟為新北福利的後盾

護山宮主委邵德代表捐贈復康巴士 由劉和然副市長代表受贈。(新北市社會局提供)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新北市三重區護山宮公益善舉再添一樁!位於三重區三陽路的護山宮,平日香火鼎盛,遠近馳名,今(27)日捐贈第4輛復康巴士給新北市政府,由副市長劉和然代表受贈。劉和然表示,新北市許多宮廟都非常熱心公益,像護山宮已連續捐贈第4輛,造福許多身心障礙朋友和年長失能的長輩,他要代表侯友宜市長表達最大的敬意和謝意。 三重區護山宮捐贈第4輛復康巴士給新北市政府。(新北市社會局提供) 護山宮主祀護國尊王、清水祖師及中壇元帥,是三重地區重要的民間信仰中心。護山宮主委邵德表示,該宮第一次捐贈是於103年,因102年舉辦「祈安謝恩五朝圓醮」大典,以祈求合境平安,當時受到來自全省各地善男信女的響應,因此將圓醮大典結餘購買復康巴士捐贈市府。 劉和然代表侯友宜市長回贈復康巴士模型車給邵德(右)。(新北市社會局提供) 邵德提到,捐贈復康巴士幫助身障朋友行的便利,此一理念獲得管委會及信眾的支持,於是在請示護國尊王的聖筊後,於104年、105年各再捐贈1輛。此次捐贈為第4輛,取名為「智瑤號」,希望能造福更多的身心障礙者。 劉和然表示,新北市人口高達404萬多,平均每人增加20元福利,市府就要增加8千多萬元預算,感謝有許多的宮廟、社團當後盾,像護山宮管委會熱心公益不遺餘力,尤其在邵主委的領導下,已經捐贈4輛復康巴士。新北市復康巴士的服務,只要起訖端有一端在新北市,即能預約叫車,非常方便。 劉和然(中)抵達護山宮後 先向護國尊王等神祇獻香致意。(新北市社會局提供) 社會局長李美珍、新北市議員李翁月娥、三重區長王坤南及多位三重區里長和護山宮管理委員、信眾等百餘人均參與捐贈儀式,劉和然等人在捐贈前並向護國尊王等神祇獻香致意。

Read More

2025新北市毒化災防救論壇登場 揭示韌性防災新策略

左至右:南亞塑膠股份有限公司樹林廠楊文書工程師、工業技術研究院緊急應變諮詢中心張榮興專案經理、環境部化學署洪靜宜科長、環境部化學署倪炳雄組長、聯合大學高振山教授、新北環保局程大維局長、新北市劉和然副市長、環境部化學署謝燕儒署長、中國文化大學王子奇校長、臺灣警察專科學校潘日南教授、環境部化學署盧家惠副組長、新北環保局許銘志主任秘書、北區環境事故專業技術小組唐宗銘小隊長 。(新北市環保局提供)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隨著化學物質在各領域的日益廣泛應用,毒性化學災害風險逐漸升高,成為城市治理的重要挑戰。為強化毒化災害預防與應變能力,新北市環保局於今(27)日上午舉辦「2025新北市毒化災預防暨應變管理論壇」,由副市長劉和然親自主持開幕,並邀請環境部化學物質管理署謝燕儒署長蒞臨指導。論壇匯聚產、官、學界多位專家,共同就實務經驗、制度強化與科技導入進行深度交流,共同建構更穩固的毒化災應變體系。 新北市毒化災防救論壇大合影 。(新北市環保局提供) 新北市環保局指出,目前中央公告列管毒性化學物質845種、關注化學物質19種,新北市納管運作業者521家,為全國第二多。為此,市府積極推動「自助、互助、公助」三重防線,致力強化業者自主應變能力及聯防機制,並整合市府資源,落實跨部門防災合作,提升整體防災效能。 劉和然副市長表示,面對化學品應用的潛在風險,新北市府將持續整合跨局處資源,結合企業與社區的力量,深化互助聯防,並導入智慧科技新興技術,全面提升災害應變效率,打造更具韌性的城市防救災系統 。(新北市環保局提供) 劉和然致詞強調,隨著化學品應用日趨廣泛,城市面對的潛在風險也隨之增加,新北市府將持續整合跨局處資源,結合企業與社區的力量,深化互助聯防,並導入智慧科技新興技術,全面提升災害應變效率,打造更具韌性的城市防救災系統。 左至右:中國文化大學王子奇校長、臺灣警察專科學校潘日南教授、聯合大學高振山教授、環境部化學署盧家惠副組長 。(新北市環保局提供) 環境部化學署謝燕儒署長受邀擔任論壇嘉賓表示,新北市政府在制度面上,從法規制定、系統建置、人員訓練,到對業者的輔導、稽核與教育訓練,都展現出高度的專業能力,並與中央政府維持密切合作。在災害防救及應變準備各方面新北市的量能都持續提升,有效降低災害發生的風險。 毒化災演練現場劃分冷暖熱區,人員管制進出 。(新北市環保局提供) 環保局提到,本次論壇透過「專題報告」及「專家座談」針對毒化物議題進行深入探討,專題報告邀請環保局許銘志主任秘書、工業技術研究院緊急應變諮詢中心張榮興專案經理、環境部北區環境事故專業技術小組唐宗銘小隊長,以及南亞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樹林廠楊文書工程師,分別針對毒化災應變制度優化、科技工具導入應變訓練、事故案例及業者自主防災經驗進行分享,內容務實且豐富實用,讓與會者充份掌握最新政策趨勢與實務做法。 導入科技智慧機器人救災 。(新北市環保局提供) 專家座談部分,則邀請中國文化大學王子奇校長、環境部化學物質管理署盧家惠副組長、聯合大學高振山教授、臺灣警察專科學校潘日南教授等專家學者,針對實地應變案例、橫向聯防協調機制及數位科技應用挑戰等議題展開深度對談,激盪跨域合作的可能性與創新思維,為政策研擬與實務運用提供寶貴建議。 環境部化學署謝燕儒署長表示,新北市在災害防救及應變準備各方面量能都持續提升,有效降低災害發生的風險 。(新北市環保局提供) 環保局表示,本次論壇除聚焦制度面優化,也展現新北市在科技防災的具體作為。新北市府導入AI風險預測系統、空拍機、監測車及救災機器人等遠端監控設備,可即時掌握災害現場狀況及環境品質,有效進行災情研判與應變,全面提升救災效率與人員安全,展現智慧城市的韌性治理能力。 應變隊著A級防護衣執行現場毒化物偵檢 。(新北市環保局提供) 環保局強調,毒化災防救工作需仰賴產、官、學各界的整合與協作。透過本次論壇,新北市將持續深化毒化災管理能力,實踐「減災安心、無毒樂活」的城市願景,攜手打造安全、永續、宜居的環境。 許銘志主任秘書分享新北市毒化災預防應變管理的實務經驗 。(新北市環保局提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