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忘好食光 社區媽嬤分享手路菜

國宅社區推出「『銀逗』ㄟ手路菜」,分享長輩拿手好菜。(記者陳治交攝)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南區公所一0八年社區營造計畫以「南忘技藝─記憶這些人,技藝這些事」為主題,透過文字影像記錄、分享和參與課程,上演「技藝回想、技藝分享、技藝重現」三部曲,十一日舉辦「南忘好食光」,分享專屬南區在地美食文化。  金華社區以「媽嬤好手藝,青銀共煮幸福食光」,呈現青銀世代飲食的互動;新住民比率偏多的新生社區以「眷村手路菜」,展現中華文化各個地區的飲食特色;國宅社區推出「食憶『銀逗』ㄟ手路菜」,分享長輩們的拿手好菜。  為了呈現「『銀逗』ㄟ手路菜」,國宅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李金雀向社區長者請益,不但將料理過程拍攝錄成影片,也在活動中分享手路菜,除此之外,總舖師吳明達示範「蟹肉鮮蔬春捲」料理,讓社區夥伴一同體驗美食的製作。  南區區長蔡秀琴表示,南區綜合許多美食與文化的記憶,區公所社造計畫,也將喜樹社區紅龜粿、灣裡寺廟青草茶文化與一味香餅家「鳳片糕、彩花糕」列入體驗活動,期望經由紀錄與分享等方式,將這些無形資產加以保存,進而拓展南區的觀光產業。

Read More

行銷文旦 三議員代言力推產品

麻豆文旦的附加價值相當多,業者推出許多的文旦商品,從喝的到抹的都有。 (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台南報導 台南市文旦產區市議員尤榮智、吳通龍和陳秋宏為替農友促銷文旦,紛紛為文旦代言,吳通龍特別介紹麻豆文旦的沿革和故事,陳秋宏和尤榮智則大力行銷文旦相關產品,不只可吃可用,還可防蚊,可說文旦全身都是寶。  正夯的中秋水果就是文旦,文旦更是麻豆的同義詞。傳說文旦原種在安定,一百五十多年前,麻豆人郭藥以三斗米換得六株文旦苗,移植至麻豆買郎宅;未料長成的文旦特別甘甜,比原產地還好,所以麻豆人就紛紛向郭家分苗種植,從此「麻豆文旦」遠近馳名。  吳通龍說起麻豆文旦的故事,新科議員陳秋宏也特別介紹農會研發推出的各種文旦產品,有洗臉、洗澡、保養的。文旦為麻豆人帶來豐富的收益,成了麻豆最重要的產業,尤其老欉的文旦最受歡迎,中秋未到早就賣光光。  尤榮智說,文旦樹齡愈老愈是味香甘甜,但許多的老欉文旦很早就被預訂光了,所以想要嘗到老欉的文旦可要有口福。今年文旦的品質尚佳,每年就擔心中秋過後價格會直直落,目前文旦銷售情形還不錯,應該可免除秋節後的崩盤問題。  除了在地議員行銷文旦,市議員王家貞也行銷麻豆文旦,問大家吃了麻豆文旦了嗎?更預祝大家中秋節快樂,市議會和市府也以文旦為伴手禮,祝賀大家秋節快樂,讓大家都有機會吃到麻豆文旦。

Read More

路邊天文 花園夜市賞月趣

 記者林相如/大內報導  中秋要怎過?除了烤肉、吃月餅外,逛夜市,用望遠鏡賞月也是不錯的體驗。南瀛天文館配合中秋賞月習俗,十二日晚間將在花園夜市舉辦「花開月正圓」賞月活動,讓民眾透過望遠鏡,清楚看見大月亮,過不一樣的中秋節。  南瀛天文館近年來積極推動路邊天文活動,配合節慶推廣天文教育,讓民眾透過望遠鏡賞月;可以清楚看到月面坑洞,也可以利用手機透過天文望遠鏡拍到月亮表面的玉兔。  南瀛天文館指出,今年是人類登月五十週年,十二日晚間七點到十點,將在花園夜市設置大型月球3D投影,民眾可以一同合影,讓人彷彿置身於月球上。同時還有天文館「月相好好玩」自創教具推廣體驗,透過有趣遊戲,讓大家了解月相變化。現場還有有獎搶答、打卡按讚送禮等活動,歡迎民眾在中秋節前夕來花園夜市體驗月球之旅。

Read More

中秋送愛 13校弱勢學童受惠

市議員蔡淑惠結合各界愛心關懷弱勢孩子,鼓勵讀書脫貧。 (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台南報導  台南市議員蔡淑惠十一日邀台南市家具商業同業公會、南區婦女會三六九愛心會和吉富、東東等企業,贈送近六百份月餅禮盒和小小紅包予十三所小學的弱勢孩子。蔡淑惠感動於家具公會已送出七百張書桌予需要的貧童,希望出版社等也能將參考書贈給孩子,鼓勵孩子讀書脫貧。  年年中秋送愛,今年也不例外,昨天蔡淑惠與台南家具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吳文智、南區婦女會理事長邱秀月等率領各理監事們一同到場,企業界吉富展覽董事長林武宏和東東餐飲董事長李日東等也一同參與助弱勢孩子讀書脫貧活動,並將近六百份月餅和小小紅包交給十三所小學校長、主任,帶回學校發放給孩子們,鼓勵他們勤讀向上。  蔡淑惠表示,連日來許多新聞讓她感動,一名單親低收女孩沒有書桌獲贈書桌之後,努力用功考上第一志願嘉義女中,並立志要當律師讓家庭脫貧,還有一名父親撿二手參考書給孩子用,孩子也認真念書考上台大醫學院和政大,可見一張書桌和參考書的鼓勵,都能振奮弱勢孩子的心,所以籲請各界多關懷弱勢孩子的需求,贈書桌贈參考書都能讓孩子奮發向上,努力讀書脫貧。  蔡淑惠說,有一天一名媽媽突然拉著她一直感謝,原來是曾幫忙讓她的孩子獲贈一張書桌,從此孩子愛上讀書成績愈來愈好,書桌是由家具同業商業公會所贈,該公會已陸續捐出七百多張書桌給低收入戶孩子。如今也籲請社會人士能捐贈參考書等物資,協助孩子努力讀書脫貧,並在社會滿滿關愛下自信成長,相信孩子必定能成器來回饋大家。  邱秀月和吳文智也歡喜在行善中都能摻一腳,並強調只要孩子肯讀書一定可以出頭天,所以一同呼籲出版社的老闆能把多出來的參考書捐出來,給想要讀書但沒有錢買參考書的孩子,鼓勵他們讀書脫貧。

Read More

三分局慰問在地守望相助隊

市警三分局長許坤田(左)慰問在颱風期間執行災害防救工作受傷的公親里長王金樹(右)。 (記者陳治交翻攝)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中秋節前夕,市警三分局長許坤田暨第三巡守中隊長莊順泰聯袂慰問安南區各守望相助隊,並頒贈慰問金予「白鹿颱風」協助救災有功的公親里、鹽田里巡守隊,感謝守望相助隊深入社區角落,協助社區關懷救助及犯罪預防宣導,打造「社區有愛,治安無礙」的生活環境。  安南區幅員遼闊,近年居民人口數持續增加,目前人口數已逾十九萬人,躍居台南市人口數第二大區,惟三分局現有員額約兩百四十人,警民比約一比八百三十三,整體治安負荷量明顯加劇,幸有社區守望相助隊協助治安維護、關懷弱勢,維護社區安全功不可沒。  白鹿颱風過境,公親里、鹽田里守望相助隊即時啟動「自主防災」機制,配合三分局執行災害防救工作,清除傾倒路樹、掉落招牌等道路散落物,維護用路人安全,公親里長王金樹鋸除傾倒行道樹,不慎被樹木殘枝擊中胸口,幸無大礙。  許坤田在第一時間慰問王金樹及相關協助救災巡守隊員,中秋佳節前夕與第三巡守中隊中隊長莊順泰慰問安南區各守望相助隊,頒贈秋節慰問品及救災有功慰問金,感謝巡守隊員守護社區安全。

Read More

八旬嬤突沒呼吸心跳 警急搶命

警員翁聖和獲報趕抵陳婦家中,立即對失去呼吸心跳的婆婆王婦急救,送醫後成功救回一命。 (記者王勗翻攝)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陳姓婦人的婆婆在家中休息時突然失去呼吸心跳,實踐所副所長黃相輔及警員翁聖和趕抵後,進行CPR五分鐘急救,送醫後成功救回婦人性命。  九日下午四時許,在市警五分局旁開店的陳姓老闆娘慌張跑進派所,稱八十一歲的婆婆王婦在家中沙發上休息,突然失去呼吸心跳。派出所員警協助通報救護人員後,副所長黃相輔及警員翁聖和連忙與陳婦返家察看,翁員見老婦人情況危急,立即實施心肺復甦術,五分鐘後恢復呼吸心跳。隨後趕到救護人員接手急救並送往台南醫院救治,經治療後暫無生命危險。  據了解,王姓婦人罹患許多退化慢性病,最近剛出院身體也比較虛弱,九日下午王姓婦人在家中休息時,情況卻突然急轉直下。所幸住處離市警五分局實踐派出所不過五十公尺,警方得以用最快速度趕抵急救,在員警當機立斷及時處置,並持續急救不輟,才成功救回王婦的寶貴性命。

Read More

台南郵局行動關懷郵車前進龍崎 與長者同樂

台南郵局人員到龍崎區牛埔里龍船窩關懷社區長者,舉辦剝柚子比賽,與長者同樂。 (記者黃文記翻攝) 記者黃文記/龍崎報導  台南郵局行動關懷郵車十一日駛進龍崎山區,攜手龍崎永續發展協會,在龍崎區龍船窩紫竹寺舉辦健康樂活趣味活動,帶領社區長者唱唱跳跳,進行柚子套圈圈、剝柚子比賽,提前歡度中秋節。  龍船窩紫竹寺屬於龍崎區牛埔里,位在龍崎區與左鎮區交界處,常住人口以銀髮族居多。台南郵局行動關懷郵車昨天由副局長陳淑容率隊前往,陪社區長者同樂。包括龍崎區公所主任秘書李衍昌、牛埔里長陳泰祥及擅長台語四句聯創作的竹編彩繪名家林仙化老師也陪同到場。  社區長者們展現練習多時的打擊樂表演迎賓,康樂老師帶領長者唱唱跳跳,進行柚子套圈圈趣味活動、剝柚子比賽;並教導大家如何達到均衡飲食,享用婆婆媽媽們自製美食佳餚、月餅、茶點等。台南郵局及陪同人員與社區長者閒話家常,陪伴他們提前歡度中秋節。  活動之後,台南郵局一行人還前往因身體不適無法參加活動的兩位長者住處探視,並致贈文旦禮盒與生活用品,表達慰問之意。  台南郵局副局長陳淑容表示,偏鄉地區的生活機能遠不如都會區,更需要外界的關懷,台南郵局在佳節前夕選擇偏遠山區、長照站共同舉辦關懷活動,鼓勵長者們多出席社交場合,從活動中獲取滿足、幸福感。台南郵局將持續秉持郵政企業社會責任,前往偏鄉關懷長者們,共創美麗、健康、幸福的生活。

Read More

北區食農教育 大港國小展開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北區公所連結樹谷文化基金會、大港國小合作推動食農教育,十一日起展開為期八週十八堂課的食農教育計畫,課程兼顧理論與實務,涵蓋農事概論、農地體驗、堆肥認識,讓國小學童了解食物生產的原貌、學習與自然生態永續共存。  校園有開心農場,更有完整的食農教育。北區公所推動一0八年社區改造計畫,透過產、官、學合作,連結樹谷文化基金會、大港國小合作推動食農教育,由樹谷文化基金會帶領課程、田間管理及作物栽培,在校園闢地植栽蔬果,並結合學校的課綱教學。  農育講師團隊每週駐校,從認識食物原貌開始,帶領學童到農地進行實作教育,計畫種植的作物非常多元,包括萵苣、地瓜葉、小黃瓜、香蕉等。這次食農教育計畫更邀請大港國小的新住民老師,由新住民向學生介紹家鄉的食材與飲食特色,分享種植經驗,將於十月三十一日在大港國小舉辦「烹飪成果發表會」,與學生們動手體驗以自己親植的作物製成料理。  北區區長李皇興表示,區公所重視學生與土地的情感連結,樹谷文化基金會長年推動食農與環境教育,期待這次食農教育計畫,呈現多元文化、整合人才及跨域合作,引導孩子增加土地及多元文化的認同,並於其生命中埋下友善環境的種子。

Read More

糖友骨骼脆弱 骨折風險高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醫師指出,糖尿病患因血糖波動造骨能力偏低、骨骼較脆弱,跌倒引起骨折的風險高。建議糖友應控制自身血糖,並定時檢測骨質,視情況採針劑治療。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專任主治醫師張鈞鎧表示,糖尿病患若缺乏血糖控制,易導致骨骼脆弱等骨折風險。根據研究顯示,糖尿病患因血糖波動造骨能力偏低、骨骼較脆弱,跌倒引起骨折的風險高,醫師建議,應控制自身血糖,並定時檢測骨質,視情況採針劑治療。 他指出,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波動大,造成骨骼造骨能力差,且易僵化、脆化、支撐力下降,加上約1/3糖尿病患合併腎臟問題,影響體內利用維生素D的能力,間接會讓鈣質吸收較常人少了許多,不利骨骼健康。  張鈞鎧提醒,糖尿病患者若常有腰痠背痛的症狀,可就醫抽血檢測骨質年齡,若經確診罹患骨質疏鬆症,則可每半年施打一劑抗骨鬆單株抗體,可有效控制蝕骨細胞形成,降低跌倒時的骨折風險。  另,糖尿病患應緊盯血糖、骨骼狀況,最好先經醫師評估活動能力再進行激烈運動,也建議應定期測血糖、控制血糖,以免血糖波動增加骨折風險。

Read More

友善耕作尖兵 下營農會好拚

下營區農會推動友善耕作食農教育情況。 (農糧署南區提供)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下營區農會是農糧署南區分署轄區第一個通過友善環境耕作推廣團體的農會。一0七年初有八位農民通過審認輔導,友善面積不到四公頃。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目前已有十六位農民,友善面積將近十公頃。農會積極協助友善農民行銷、推廣食農教育,堪稱友善推動楷模。  農糧署南區分署長姚志旺指出,友善栽培的耕作模式和有機一樣,在農產品的生產過程中不使用化學肥料、農藥、基因改造生物來增加肥力及防治病蟲害。而是以促進農業友善環境及資源永續利用方式,種植過程需完整記錄,確保農產品安全管理。  友善、有機的差別在於,宣稱有機的農產品須經過第三方驗證,獲得有機驗證標章。友善環境耕作則必須經過隸屬的友善環境耕作推廣團體稽核管理,沒有官方標章。  近兩年,南區分署為協助提升友善農友的栽培技術及產品行銷,輔導下營區農會定期辦理有機友善耕作農業田間栽培及肥培管理講習會,邀請產官學界專家學者授課,提升該地區友善農友的栽培技能。今年度更帶領農友在東山休息站及台南市中心,辦理友善農特產展售行銷活動,讓農友與消費者面對面接觸,提升產、消雙方的信任度。不僅成功打響下營友善耕作名號,也讓消費大眾熟悉友善耕作理念。  下營區農會總幹事黃冠霖表示,今年配合當地友善農產品產期,已辦理親子捏飯糰、彩色湯圓、柚子皮清潔劑及柚子果醬DIY等活動。上述活動用到的農產品,都是利用友善耕作的在地食材,落實「產地到餐桌」的食農教育概念。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