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張矩樺捐贈精良救護裝備器材

張矩樺先生捐贈一批救護裝備器材。(記者張上耕翻攝) 記者張上耕/基隆報導 為感念消防人員對母親的即時救護,並延續家屬遺願能回饋社會幫助市民,市民張矩樺先生捐贈一批精良救護裝備器材,致贈給基市消防局,期盼這份愛心能幫助更多急重症患者爭取生機。張矩樺先生的善行義舉,來自家中經歷的動人故事。 張矩樺表示,母親生前曾因身體不適,那時由消防局即時派遣救護車搶救送醫,消防人員迅速且專業的處置深深感動了全家。張先生的姐姐罹患癌症,也曾表達希望能以實際行動回饋社會,捐贈救護資源幫助他人的心願。雖原本計畫捐贈救護車,但考量製造與交車時程,張家決定提前落實善舉,改以捐贈實用且即戰力十足的救護裝備。 這批捐贈的精良器材如下,「提升OHCA(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急救存活率裝備一批」,包括可攜式自動心臟電擊器、攜帶型氣動式自動甦醒器、末端二氧化碳監測儀與影像式喉頭鏡,協助第一線救護人員迅速判斷病況與執行處置。 「強化到院前心肌梗塞辨識設備」,無線傳輸十二導程心電圖系統一組,在到院前即時傳送十二導程心電圖到急救責任醫院,縮短醫師檢查判讀時間,加速醫療團隊決策,並立即通知專科醫師準備心導管支架手術,減少等待時間,爭取寶貴治療時機。 「重大車禍現場救援脫困帶十八組」在發生重大車禍,遇有民眾受困於車內時,可以利用車禍救援脫困帶,迅速穩定受困者,將其從車內帶出,爭取寶貴的救援時機,並減少二度傷害風險。 這批裝備大幅提升災難現場的處置效率與成功率,不僅是張先生對家人遺願的實現,更是對社會大愛的展現。消防局長游家懿感謝張矩樺先生及家屬用實際行動支持社會的緊急醫療服務,展現無私大愛精神,令人敬佩與感動。同時會善用這批救護資源,強化救護能量,全力守護市民健康與安全。

Read More

「對行員說是貨款」真有鬼 警銀聯手攔下投資詐騙

婦人從廣告中知悉投資穩賺不賠,致連續續兩天領巨款、警銀即時聯手攔下,婦人仍不知被詐騙的意圖隱瞞實情說是貨款,在員警打破砂鍋問到底下,婦女才恍然大悟受騙,保住了錢財。(記者陳榮昌攝) 記者陳榮昌/台中報導 台中市一名婦人連續兩天欲提領大額現金,疑似遭遇詐騙集團蠱惑欲投入假投資案,行員機警察覺異狀,即時通報警方介入處理,始成功攔阻五十萬元免遭詐騙。 警方表示,四十九歲周姓女子日前前往大甲區忠孝街的新光銀行大甲分行臨櫃提領五十萬元現金,欲作為「貨款支出」。此時,細心的行員調閱周女帳戶金流紀錄後發現,周女前一天已經臨櫃提領七十萬元現金,且經探詢周女用錢目的為何,周女說詞疑點重重,隨即通報警方到場協助。 大甲分局員警接獲行員通報迅速到場,銀行保全表示,剛才聽聞周女在電話中提及提款用途為「支付貨款」,對員警的關懷提問,周女堅稱五十萬元確實是要付給廠商的貨款,但當員警請周女出示進出貨單時,周女竟然說不出要出什麼貨、出貨給誰?顯然是刻意逃避警方關懷提問,意圖隱瞞實情。 周女見員警一副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堅持下,終於卸下心防,坦承日前在網路上看到一則投資廣告,聲稱「穩賺不賠、每日高獲利」,因而動了投資念頭,並聽從對方指示提領現金準備匯款。警方聞後,當場指出這是典型的「假投資、真詐財」詐騙手法,幸及時發現阻止款項轉出,始保住她的辛苦積蓄。

Read More

多才多藝莊佳宜的國樂神笛造詣高 優美弦律常深入社區娛樂長輩

長相甜美,藝高又有善心的莊佳宜老師,在公益表演吹笛時,優美弦律讓人聽得入迷。(記者陳榮昌攝) 記者陳榮昌/台中報導 長相甜美的國樂神笛老師莊佳宜,自幼喜歡上了音樂,也深受父親的藝術薰陶耳濡目染,拜師習得具有神韻般的中國笛吹奏技藝,有著優麗低沈美極音色撩繞,讓佇足聽得入迷。莊老師難能可貴的不忘父親的教誨,為人要有敬老尊賢,經常受邀深入偏僻鄉鎮為獨居長輩公益表演,善行從不間斷,贏得大甲、大安一帶社區居民的樂道及肯定。 莊佳宜的父親非常喜歡二胡,常常拿著樂器就是好幾個小時,她在旁默默的聽,享受著美的弦律滋味,長期的耳濡目染,對音樂特別的喜好,就讀國中時立即參加中國笛社團,父親不但鼎力支持,更叮嚀一定要堅持學習,才能有音樂上的斬獲,上高中時啟蒙老師一直強調樂器可以涵養心性,學會了要到處去演出做公益。 莊佳宜老師是一位多才多藝又有善心的藝人,除了吹一口優麗的中國笛外,對繪畫及咖啡也特別有興趣,現在也可以手沖泡上一壺好咖啡,也常用咖啡與中國笛與長輩們結好人緣。近日更成立了旭日音樂咖啡工作室,立志要用中國笛與咖啡,深入偏僻鄉鎮做更多的公益表演。 后里區公所政風室主任謝國樑表示,旭日音樂咖啡莊佳宜老師是年輕的音樂家,長得文靜、談吐溫柔,從107年開始於台中大甲、外埔、大安等社區做公益演出,優柔至佳至美的音色一鳴驚人,致這團常受邀做公益表演,她以中國笛演奏,與長輩們一起同樂時,長輩不但會打拍子、還會閉眼低聲合唱,真的吹進了他們的心靈,精神上顯得憂無慮的平靜。 莊佳宜說,今年也將參加大甲、大安區諸多的敬老活動公益演出。也將協助后里區的年青農民們,推展花卉藝術。因隨著全球氣候日漸暖化,造成大自然生態失衡,故節能減碳成為當前之重要課題,用行動音樂推動「綠能誠信˙花卉植藝」暨水源保護重要性,透過音樂宣導活動中建立起淨零減碳意識,共同支持節能減碳。

Read More

孝媳無怨守護七年 創世到宅服務助一臂之力

院內安養之植物人以男性為多。(創世基金會提供) 記者吳翊慈/基隆報導 創世基金會基隆分院近日至陳姓長者家中進行到宅服務。現年九十三歲的陳老先生,七年前因腸胃疾病接受手術後生活無法自理,遂由次子與媳婦梁女士接回同住,展開長期照顧。 陳老先生在一一一年時因身體功能日漸退化而臥床至今,照顧責任幾乎全由梁女士一人承擔。她不僅每日協助灌食、翻身、清潔與傷口護理,還利用空閒時間上網自學長照相關知識,務求照顧周全。其在家中張貼照護時程表,清楚紀錄灌食時間、排泄狀況與醫囑內容,展現細緻用心的照護態度。 鄰里間對梁女士的孝行讚譽有加,常以「勝似親女」形容其付出。多年來,她始終默默守護長者,無怨無悔地承擔家庭照護重責。據了解,梁女士婚後長年受到公公疼愛,視其如親女般照顧,因此在公公失能後,便義無反顧擔起照護責任。近年自覺體力漸感吃重,遂主動申請創世基金會的到宅服務,並向專業護理人員學習更多照護技巧,以期提供更優質的生活照護。 創世基金會基隆院院長李淑婷指出,院內安養之植物人以男性為多,且大多數為家庭經濟支柱的父親。當家庭成員因疾病或意外陷入長期臥床,對弱勢家庭影響甚鉅。該院目前收容四十六位植物人,另提供超過七十戶家庭免費到宅照護服務,所需經費多仰賴社會捐助與企業資源。 創世基金會表示,植物人每日安養經費需新臺幣一千六百五十元,盼社會各界能以每月定期定額新臺幣一千六百五十元,或其他隨喜方式參與支持,使更多家庭獲得穩定而持續的協助,讓愛與希望得以延續。相關愛心捐贈可洽詢創世基金會基隆分院專線(0二)二四二一-四七三八。

Read More

桃市府聯手甘比亞志工清出近七公噸垃圾 共同改善中壢囤積資收戶居家環境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為改善中壢區一處因長期囤積回收物而導致嚴重髒亂的弱勢住戶環境,桃園市政府由社會局主責統籌,聯合環保局及多個單位展開清理行動。此次清運動員清潔隊與志工團隊,歷時兩天,共出動近一百四十人次、垃圾車四趟、資源回收車一趟,清除垃圾六點九六公噸、資源回收物零點五公噸及大型家具零點七公噸,成果顯著。 市府於八月四日特別頒發感謝狀,表揚參與清理行動的團體與志工,包括來自「The Gambian Community in Taiwan」的八位甘比亞籍志工、中華上永好讚會(北五志工團)、復華里環保志工及社區志工等,感謝他們與市府攜手合作,共同守護社區環境品質。 環保局五日指出,該住戶為長期拾荒者,居住空間堆滿大量回收物,長期散發惡臭並滋生病媒蚊蟲,嚴重影響鄰里生活。自一一三年底接獲民眾陳情以來,環保局多次前往勸導協調,並協助說明改善環境的必要性。然而,受限於現行法規,無法強行進入私人住宅執行清理。 經地方民意代表多次協調,最終在一一四年初由社會局整合環保局、衛生局、區公所、警察局、消防局、建管處及社區單位,擬定清理方案啟動清理行動。環保局對以上單位的積極協助表示感謝。 環境管理處長張書豪表示,此次清理作業面臨空間狹小、通行困難等挑戰,部分大型物品甚至需以吊掛方式運出,再由清潔隊接手分類及運送。作業期間適逢酷暑,近十位清潔隊員即使遇到假日仍主動加班支援,全程投入,展現高度的責任感與敬業精神,使行動順利完成,深獲居民肯定。 環保局強調,為避免類似事件一再發生造成鄰里居民之困擾,市府目前也在研擬相關自治條例,明確界定並整合各局處的責任分工建立標準作業流程,以提升行政效率與應變彈性。同時,環保局也將持續強化與社區及志工團體的合作,推動「社區齊心,環境共好」,共同打造更潔淨、宜居的桃園市。

Read More

花蓮縣政府淨零排放培育專班開訓 淨零力再進化

花蓮縣政府與環境部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聯盟東區培育中心慈濟大學攜手合辦培訓課程,共同培養在地碳排放管理與永續環境專業知識。(花蓮縣政府提供)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花蓮縣政府五日表示,為建構花蓮縣行政體系、企業及民眾的淨零專業能力,花蓮縣政府與環境部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聯盟東區培育中心慈濟大學攜手合辦培訓課程,共同培養在地碳排放管理與永續環境專業知識,並推動地方產業與政府部門的轉型。 花蓮縣政府表示,此次培育課程,聚焦於氣候變遷與溫室氣體管理、溫室氣體盤查作業、溫室氣體減量與減量額度、產品碳足跡等面向,不僅有縣府從業人員受訓,也邀請在地企業與縣內民眾共同參與,期盼透過一系列的淨零實務與理論教學,強化政策的前瞻性與落實度,厚植縣內人力資本,強化花蓮邁向永續淨零的動能。 縣府強調,希望透過專業課程的培育與實務操作教學,協助受訓學員掌握氣候變遷趨勢並理解淨零轉型等核心議題,課程中更鼓勵不同單位間可共享資訊、資源與實務經驗,逐步形塑制度化與常態化的淨零治理模式,將可成為花蓮面對氣候變遷挑戰、加速在地淨零轉型的一大助力,邁向更具韌性與永續發展的願景。 縣長徐榛蔚表示,減碳淨零不僅是一項環境政策,更是深植於在地每個人的共同責任與使命,花蓮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與美麗生態,守護這片土地,就是守護我們世代的生活品質與未來。 徐榛蔚強調,花蓮不斷透過洄瀾淨學堂與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課程,持續打造專業綠領人才,有助於在地企業提升競爭力,也促使整體社會向低碳、永續的目標邁進,讓花蓮逐漸邁向全臺淨零典範城市前進,建立淨零共識,推動生態與經濟的和諧共榮,讓這片美麗家園在二0五0年達成淨零排放的願景,永續繁榮,世代相傳。

Read More

推動「行人有序」奏效 竹縣交通事故傷亡明顯下降

推動「行人有序」奏效,竹縣交通事故傷亡明顯下降,縣警局將朝更人本交通邁進。(縣警局提供)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為提升用路人安全、降低行人事故,新竹縣政府警察局今年起推動「行人有序」專案,透過強化「交通執法」作為,針對行人及駕駛人常見違規行為管理,成效顯著。 縣警局表示,配合交通部推動之人本交通政策,去年七月一日起在竹北市光明六路東一段與自強北路口、竹北市自強南路與自強南路五十九巷口、新豐鄉新興路與建興路口、竹東鎮北興路與東林路口、關西鎮正義路與中山路口等五處建置並啟用科技執法(取締車不停讓行人及闖紅燈)系統。啟用後至今年六月共取締「車不停讓行人」三千八百卅六件,較前一年同期增加二千一百一十四;「行人違規」取締二百八十六件,較前一年同期取締增加一百七十六件,顯示警方為了達到防制交通事故及保障用路人安全等目標,確實對駕駛人與行人違規等行為提升了執法密度。 縣警局指出,今年一至六月A1 類交通事故行人死亡人數0人,受傷人數二百卅八人,較去年同期減少百分之十五,顯示透過交通執法作為有效達成交通部推動「行人友善」、「行人有序」及「防制行人事故」等政策,降低行人交通事故發生。 縣警局強調,道路交通安全的改善需仰賴三E政策的權責機關(交通旅遊處、教育局、警察局)橫向聯繫及長期投入、全體用路人觀念的提升以及對道安工作的支持與配合,警察局表示將與縣政府各部門團隊合作,持續透過工程改善、教育宣導與嚴正執法,打造更安全的道路環境,朝友善的人本交通邁進。

Read More

新竹縣家戶設置光電補助已開放受理 單幢建物獎勵最高30萬元

新竹縣家戶設置光電補助已開放受理,單幢建物獎勵最高卅萬元。(竹縣府提供)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經濟部為持續達成再生能源發展政策目標,鼓勵私有小型屋頂設置太陽光電發電設備,新竹縣政府今年獲核定三千一百四十三萬七千元獎勵金,單幢建物獎勵最高卅萬元,即日起至十一月十五日止鼓勵民眾踴躍申請,一同加入綠色永續、宜居新竹的行列。 產發處長陳偉志表示,近年淨零減碳等環境保護與永續發展已為全球共識,縣府積極配合臺灣能源轉型總體策略,提高再生能源發電設置目標,今年亦響應中央「家戶屋頂設置太陽光電加速計畫」,獲核定補助獎勵金,預估本年可供於轄內設置光電至少一百六十一戶以上之民眾申請獎勵。 申請期間為即日起至十一月十五日或獎勵經費用罄止,獎勵對象為在新竹縣轄內(建築頂層面積一千平方公尺以下)私有建築物屋頂設置太陽光電發電設備,且於今年一月一日起取得新竹縣府設備登記核准文件者,依核准之總裝置容量每瓩獎勵三千元,單幢建築物累計獎勵金額上限卅萬元。 產發處表示,期望以獎勵金降低小型案場設置成本門檻外,縣府後續亦將辦理相關推廣活動,創造更多再生能源發電設備設置之多元資訊流通管道與溝通平台,打破資訊壁壘,號召更多縣內私有合法建物投入設置,一起加入綠能發電行列。

Read More

慢飛天使至竹縣五峰鄉感受原民泰雅文化體驗 兼具提供照顧者紓壓之旅

馬賴帶領慢飛天使進行祈福儀式,體驗敬畏天神、尊重大自然。(記者彭新茹翻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新竹市身心障礙者社區式日間照顧中心食品據點主辦「原住民藝術地景文化教學暨親子活動之旅」活動,日前至新竹縣泰雅原民部落五峰鄉馬賴農場舉行,為照顧者提供一個放鬆身心的機會,也讓慢飛天使的家庭與據點工作人員一同參與與交流。 新竹市智障福利協進會創辦人趙振國常務理事表示,期盼慢飛天使至原鄉,能認識多元文化,進而學習尊重不同族群、融合文化差異。 社工何靜宜說,結合在地文化與多元教學策略,擴大在不同領域的環境交流,親自接觸原住民的生活體驗裡,在歡樂新鮮氣氛中讓行動不便的慢飛天使和家人更有信心實體面對它,可謂此次據點工作能勇敢跨出的第一步。 何靜宜指出,在創新和多元教育中,再次讓活化身障據點照顧,嘗試到體驗生活樂趣,格外有意義,整體行程也兼顧家庭照顧者的放鬆與喘息需求,促進親子間的互動與共學,實現共多元文化共融共樂的目標。 活動從入山祈福儀式開始,由馬賴老師負責引領 大家一同敬天、敬地、敬祖靈,為自己與家人的健康祈福;緊接著走入山林,採集蕨類植物並親手DIY 體驗,午餐則享用原住民風味餐,透過這些活動,讓大家更深入了解原住民早期農獵生活中「就地取材、與土地共存」的智慧,也體會到他們敬畏山林、撫慰大地的生存哲學。

Read More

Barbara Oakley教授 與陽明交大附中學子暢談「挖掘你的超能力」

全球學習力翻轉推手Barbara Oakley教授,與陽明交大附中學子暢談「挖掘你的超能力」,用大腦改變學習方式。(陽明交大附中提供)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全球擁有超過七百萬線上學生、被譽為「學習力翻轉推手」的國際知名學者歐克莉教授Barbara Oakley,親赴陽明交通大學附屬竹北高級中等學校,主講「挖掘你的超能力,原來我比想像中厲害」專題講座,與附中學子深度交流,共同探索大腦學習潛能與人生無限可能。 陽明交大附中校長陳瑞榮表示,此次活動不僅是學校重視學習科學的象徵,腦科學的知識和實作,正是附中學子建立自信、追求夢想的啟動引擎。未來校方將持續規劃系列講座與實作課程,陪伴學生發現自我潛能、勇於突破既有框架,培養面向未來的關鍵能力。 陽明交大附中黃粲淯(拿麥克風)及徐宸謙兩位同學,以流利的英文與歐克莉教授交流互動。(陽明交大附中提供) 歐克莉教授分享她從俄文系的純文科背景轉型為工學院教授的挑戰經歷。她特別澄清一個教改中的常見迷思:學習並非單純「跟隨自己的熱情」,而應該「拓展你的熱情」。透過腦科學研究證實,大腦具有令人驚艷的重塑能力,任何人都能透過正確方法重新「接線」大腦,在加速變遷的世界中掌握學習主動權。 陽明交大附中表示,歐克莉教授的「學習之道」自二0一三年開課以來,始終蟬聯累積學生數榜首,更獲得多國語言教師群支持授課,充分展現全球數位學習者的真實趨勢,就是透過改變大腦的學習模式,進而改變人生。參與的陽明交大師資培育生與高中學生獲得珍貴的跨領域交流機會,展現學校從推動國際交流加溫學習動力的前瞻視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