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縣「一一四年全國青年公民提案徵件競賽」 歡迎全國18至45歲青年組隊參加

竹縣「一一四年全國青年公民提案徵件競賽」,歡迎全國十八至四十五歲青年組隊參加。(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為鼓勵青年投入在地實踐與社會創新,新竹縣政府教育局推出「一一四年全國青年公民提案徵件競賽」,以「竹光寶盒,城市共創靈感庫」為主題,號召全國十八至四十五歲的青年組隊參與,以創意提案回應在地公共議題,注入更多行動與改變的可能。 教育局表示,本次競賽鼓勵青年針對新竹縣環境永續、交通發展、文化教育、社會福利及經濟創新等議題,提出具創新性與可行性的行動方案,並透過徵件、輔導、政策對話與成果發表等,協助青年將構想一步步轉化為具體行動。 縣長楊文科表示,「竹光寶盒」象徵青年創意與城市未來的結合,每一件提案都是青年對城市建設的寶貴想法,如一束點亮未來的光,期盼透過這場競賽,激發更多青年展現對公共事務的關注與貢獻,讓青年成為改變地方的關鍵力量。 教育局長楊郡慈表示,青年擁有高度的觀察力與行動力,這項競賽不僅是展示創意的舞台,更是一個與政府部門實際對話、共同參與公共政策設計的契機,誠摯邀請全國青年朋友踴躍參與,透過團隊合作與地方連結,實現「讓想法成真,讓城市閃耀」的願景。本競賽即日起至八月廿五日開放報名,凡年滿十八歲至四十五歲的青年皆可組成二至五人團隊報名參加,針對新竹縣在地議題提出創新提案,以共創更美好的竹縣。 為鼓勵青年提出具體可行的公共行動方案,競賽總補助與獎勵金高達卅六萬元,初選將選出十五組青年團隊,完成公共宣講任務,即可獲得一萬元獎金,最後選出兩組「城市共創優秀獎」。

Read More

青年潮流與在地傳統藝術跨界融合 「南投山谷迴響音樂節」8/9熱情登場

南投縣長許淑華(左五)與文化局長林榮森(右三)為「南投山谷迴響音樂節」進行啟動儀式。(記者劉晴文攝) 記者劉晴文/南投報導 「二0二五南投山谷迴響音樂節」八月九日登場,匯聚國際知名DJ、街舞饒舌、流行音樂及在地傳統藝術等,為民眾帶來跨界融合的全新音樂饗宴,現場還有美食及青年文創攤位。縣長許淑華二十四日偕同文化局長林榮森、觀光處長陳志賢進行啟動儀式。 許淑華表示,今年山谷迴響音樂節在南投會展中心登場,並提前在暑假辦理,活動時間從下午持續到晚上,希望有更多外縣市年輕人參與。今年有別於去年形式,期帶給民眾更多不同的感官體驗。啟動儀式上,歌手斑恩現場演唱最新單曲,並與來自仁愛鄉的新生代女聲李芷婷合唱。 許淑華強調,山谷迴響音樂節不僅是一場音樂盛會,更是縣府推動在地文化與青年參與的舞台,期望透過大型藝文活動與實質政策結合,吸引更多青年回鄉。 林榮森指出,今年音樂節以「多元文化、互動藝術、燈光科技、青年推廣」為元素,首創將「山谷迴響」與「街頭狂潮」兩大主題結合,活動中有專業街舞團體與新世代饒舌歌手同台演出,卡司陣容堅強,同時邀請南投高中熱舞社及營北國中舞龍社團演出。 此次文化局也攜手青年發展所推出「南嶼青山青年市集」,將有二十台胖卡及六十多攤美食及文創攤位。

Read More

來去頭城.漫活五漁村 在地職人領路

港口社區理事長李世田示範吹奏螺響通知居民來牽罟。(東北角管理處提供)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頭城烏石港以北綿延二十一公里海岸線,山海一線腹地狹窄,聚落緊鄰著陡峭山腳呈線性發展,因應地形,岩岸開發漁港、做潮間帶採集,沙岸則發展牽罟,就近討漁而生,小漁村各自隱隱獨立,過著里山里海的日常。 石城里張錦秀示範修補破損之定置漁網。(東北角管理處提供) 東北角管理處委託臺灣生態旅遊協會從「閱讀生活地景」的方式切入,以社區聚落為單位,此次以「頭城五漁村」進行在地導覽培訓,與社區夥伴一起發掘解說亮點、導覽題材並設計遊覽路線,凝聚永續發展共識、共同推動生態旅遊。東北角管理處舉辦「頭城五漁村」區域成果發表試遊程,邀請二十一家旅行社同業踩線,跟著在地職人的腳步,實地深入走訪港口、梗枋、大里及石城等社區。 港口社區發展協會李世田理事長娓娓訴說著「龜蛇擺海口」、「加留餘埔」、及「黃槿粿葉」等在地歷史文化;在罟寮吹起陣陣螺響中,參與成員前往烏石港北堤海灘觸摸著雪山山脈產生的黑沙,並尋找寄居蟹的家。 梗枋有著離龜山島最近的漁港與車站,是五漁村中最大的沖積扇腹地,並以森川里海的食農、食魚教育聞名。大溪以漁港魚貨拍賣、觀光漁市聞名,吸引海鮮商家、饕客造訪。大里曾是宜蘭縣內輕便鐵道北端終點、出入宜蘭的門戶,先民在大里老街補給後直上草嶺古道,翻山越嶺進臺北城,這條路徑現在也是知名的健行步道;現今的大里老街仍然保留當時的傳統街道及古樸的聚落建築,更有溫暖誠摯的鄰里人情。 石城是臺灣定置漁場的發源地,盛產煙仔(鰹魚),也保存著傳統的石頭厝群。爽朗熱情的里長太太張錦秀,以清涼的石花凍飲歡迎團員參訪,在「石城定置漁場展示館」利用立體模型侃侃介紹這宛如海上大迷宮的被動式漁法,達人牆上彰顯著石城人協助建置、管理維修全台約六十餘組定置漁場的榮耀。

Read More

心中山線形公園南段改造完成 串聯北段線形公園

心中山線形公園南段改造完成。(台北捷運公司提供)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慶祝「心中山線形公園」南段改造完成,台北捷運公司二十四日表示,於七月二十五日至八月十七日期間,首次串聯心中山線形公園南、北段,舉辦「夏日亮點 花樂Me」開幕主題活動,攜手JR東日本集團「日本艾妥列股份有限公司」,邀請日本主題美食、特色商品。 全新登場的心中山線形公園南段,位於長安西路至南京西路之間,自展開各出入口及公園整體改造工程,斥資一點三億元。施工過程中,經歷多次颱風、強風豪雨、地震及地下管線衝突等重重考驗,工程團隊屢屢克服萬難,順利完成改造工作。 在台北捷運用心經營下,心中山線形公園北段轉型成功,帶動周邊商圈成為台北市最繁榮地區之一,中山區更是入選英國雜誌調查全球最酷的四十個街區,每逢週末假日均吸引大量人潮,已是市集攤位的熱門地段;未來南段亦加入市集行列,總計超過百個攤位,規模更勝以往,將心中山線形公園變成台北最具魅力的城市地標。

Read More

「潮台北Boom台北小巨蛋」九月3場小巨蛋演唱會、台日韓團引爆話題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台北市政府文化局二十四日表示,今年首度以公開徵案方式,攜手民間專業演唱會團隊製作團隊寬宏藝術經紀股份有限公司策畫,打造「潮台北Tredy TAIPEI」系列壓軸活動「潮台北Boom台北小巨蛋」,演唱會將於九月五日至九月七日連續三天引爆台北小巨蛋,邀集台灣、韓國與日本三地重量級人氣團體輪番登場,不僅為台北市注入音樂活力,更期望帶動城市觀光與演唱會經濟效益。 文化局指出,此次首度以公開遴選機制辦理大型售票演唱會活動,由政府提供資源引導、民間發揮創意提案,體現公私協力推動文化產業升級的創新模式,為未來文化活動多元化合作開創新典範。 此外,「潮台北Boom台北小巨蛋」系列演唱會皆採實名制入場,齊心共同防制黃牛,打造健全演唱會市場,以及維護歌迷朋友的購票權益。若民眾發現疑似黃牛行為,請至文化部黃牛檢舉專區檢舉,具名檢舉且查證屬實者,最高獎金可達十萬元。 文化局表示,活動不僅聚焦演出內容,希望透過跨國卡司,吸引不同年齡層與海外樂迷來訪台北,帶動周邊產業如觀光、交通、旅宿及美食等「演唱會經濟」效益,為城市注入青春與熱度,同時,為實質提升我國流行音樂文化產業與國際交流,也透過媒合,規劃具代表性之業界專家於潮台北產業論壇交流。

Read More

濱江街道路鋪面更新完成 道路服務品質再優化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台北市政府工務局二十四日表示,濱江街位於台北市中山區,鄰近大直地區及高速公路,周邊區域包含有學校、河濱公園、汽車修理廠及松山機場等設施,該路段道路在長年使用下,路面發生龜裂、老化的現象愈見頻繁,在地方民意反映及勘查評估道路現況後,安排路況較差的松江路至濱江街三百六十二號路段在一一四年度辦理路面更新作業,並已在近期完成,整體道路鋪面也變得更加平整美觀。 新工處工務科科長蕭志龍表示,此次更新的濱江街路段屬路寬八公尺以上的都市計畫道路,跨越松山及中山二個行政區,位處國道一號高速公路圓山交流道及建國高架橋旁,可藉由大直橋通往大直地區,對外交通尚稱便捷,惟濱江街路面在人、車經年累月的使用下,除路面老化外,已於近期施作完成,道路鋪面更新完成後,使濱江街街道路服務品質再優化。 新工處工務科西區工務所主任劉人豪表示,為了改善整體道路品質,路段鄰近大直地區及高速公路,車輛進出及行人用路頻繁,施工單位在開工前一週先於工區周邊張貼告示,並請當地里長協助宣導民眾了解施工資訊內容,同時經各單位與里長會勘研議後,採用夜間車流量較少時段進行全路段銑鋪作業,並以最有效率的方式如期完成全部的施工作業,將工程對於民眾造成影響降至最低。 劉人豪補充說明,該路段老舊路面進行全面更新完成後,整體道路品質及平整度大幅躍升,行人和車輛使用道路更加安全順暢,整體週邊環境亦隨之有美觀及優化提升的顯著效果,期能獲得市民的肯定。

Read More

勞發署中彰投分署今夏推出六場「一日職訓體驗」活動

勞發中彰投分署推出「一日職訓體驗」,學員參加「機車基礎保養」。(記者黃志炫攝) 記者黃志炫/台中報導 勞發署中彰投分署今夏首度推出六場「一日職訓體驗」活動,透過「機車基礎保養」、「互動式網頁程式設計」、「機械手臂及精密量測」等熱門技術主題實作課程,一推出就全數額滿。 中彰投分署指出,「一日職訓體驗」設計為短時數、實作導向的參與形式,課程內容涵蓋模具射出成型、機械自動化編程操作、冷凍空調技術、建構網頁設計與木工製作等多元技術,讓學員實際操作、初步體驗各職類技能與職場應用情境。 首場「機車基礎保養」由專業訓練師指導青年拆解並認識機車基本構造,以及學習簡易保養等實用技能。接下來包含二十九日「模具及塑膠射出」、三十一日上午「機械手臂及精密量測」、下午「冷凍職類銲接銅管」、八月七日「互動式網頁程式設計」,以及八日「木作實作」。

Read More

教育局一一四年補助五十校一千四百萬元 改善廚房設備提升午餐供應品質與安全

教育局一一四年補助五十校一千四百萬元,改善廚房設備提升午餐供應品質與安全。(教育局提供)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桃園市為確保學生用餐安全,提供師生健康、營養之校園飲食,學校午餐除了全面採用三章十認證的國產在地食材並與農業局合力推動在地食材入菜外,每年編列預算,更新學校廚房設備及改善工程、提升烹調效能,讓師生吃得更安心。 教育局一一四年補助五十校一千四百萬元,改善廚房設備提升午餐供應品質與安全。(教育局提供) 教育局二十四日表示,為強化校園午餐安全品質及確保學童飲食衛生與營養均衡,教育局每年定期組成午餐輔導訪視小組,訪視本市各校辦理午餐情形,輔導學校午餐行政、廚房管理、營養教育,並依會勘情形補助學校經費更新修繕廚房設備。教育局一一四年度核定茄苳國小等五十校更新廚房設備並進行改善工程,補助經費約新臺幣一千四百二十萬元,期透過汰換學校老舊廚房設備提升學校午餐供膳品質,進而培養學生良好飲食習慣。 補助項目包括蒸飯箱、冷藏冷凍設備、抽油煙系統、迴轉鍋、鍋爐與地面防滑工程等,依學校需求量身打造廚房改善方案。富台國小胡正誼校長表示,良好的午餐供餐品質始於優質廚房作業環境,今年廚房環境改善工程暨設備增購之後,大幅改善校園廚房設施,同時將於一一四學年度起分享午餐予龍岡國小及興南國中,改善後的廚房也能提供廚工良好工作環境,共同守護學生健康成長。 教育局表示,為了照護桃市學童的安全與健康,除持續使用章Q認證食材外,每年將持續編列預算補助學校更新廚房設備及改善工程,不僅強化廚房安全整潔,更提升工作人員效率及午餐供應服務品質,落實全面照顧學童健康之精神,讓學童每日享有更安全、健康、美味的午餐。

Read More

盧市長邀義大利駐台代表入鏡「台中鍋烤節」形象影片

市長盧秀燕邀請義大利經濟貿易文化推廣辦事處龍博文代表,參與台中鍋烤節影片拍攝。(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台中鍋烤節七月十四日登場,市長盧秀燕邀請義大利經濟貿易文化推廣辦事處代表龍博文參與形象影片拍攝。台中市政府經發局指出,龍博文代表拍攝期間展現來自地中海的熱情溫暖,片中透過義大利經典歌劇《飲酒歌》悠揚旋律,表現宴會熱鬧氣氛。 經發局表示,影片拍攝當天,龍博文代表從台北搭乘高鐵南下台中,全程身著正式西服、舉止優雅,配合劇情設定,有時一本正經說出搞笑台詞,現場歡笑聲不斷。拍攝前,龍博文代表推薦一家隱身於沙鹿靜巷中的義式私廚餐廳,主廚以細膩純粹的手法詮釋食材本質,每一口風味在舌尖層層綻放,體現義大利料理對食材與工藝的尊重,龍博文代表深刻感受台中在義式料理上的精緻質感。 營造濃厚的義大利氛圍,邀請孔孝誠與黃愈平兩位聲樂家,拍攝現場獻唱義大利經典歌劇《飲酒歌》,歌聲渾厚奔放、情感充沛,現場瞬間洋溢濃濃的異國情調。 經發局提到,龍博文代表到西屯區知名義式餐廳,與盧市長一同入鏡拍攝。餐廳主廚特別設計一場燒烤饗宴,採用百年品牌窯爐,以高溫直火炙燒料理,呈現肉類及蔬菜類層次分明的極致風采。

Read More

picul泰山森林書屋免費親子密室逃脫遊戲報名開搶

親子組隊一起討論並解開謎底。(新北市政府原民局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延續去年大獲好評的密室逃脫活動,今年夏天「picul泰山森林書屋」再度帶來全新主題《去~去~巨人阿里嘎蓋 Alikakay!》免費親子密室逃脫。這次以阿美族傳說中頑皮搗蛋的森林巨人「阿里嘎蓋」為主角,邀請大小朋友一起揭開巨人最怕的祕密,展開一場結合原住民族神話、閱讀體驗與邏輯推理的密室逃脫遊戲。最後梯次八月十日至三十一日,七月二十五日開放報名,邀請大小朋友一起組隊挑戰! 原民局表示,今年的活動關卡設計再升級,融入了想像力、觀察力、數學與推理等元素,讓不同年齡層的參與者都能投入挑戰。光從一開場,關主講述《巨人阿里嘎蓋Alikakay》的傳說時,就藏有關鍵線索,參加者除了依照故事內容與提示,還得細心觀察現場環境,每一關都考驗團隊合作,只有齊心協力才能成功解開最後的謎題。 去年參加過書屋密室逃脫活動的王小弟弟一家人,今年特別帶著朋友再度挑戰,王媽媽說:「之前總是從大人的角度思考,反而忽略孩子的觀察力和想像力。這次我們學會分工合作,才發現孩子在圖像解讀和找線索真的比我們還厲害。能讓孩子放假期間放下手機,從遊戲中學習,真的非常有意義。」參與者透過組隊解謎、角色互動與創意思考,親身走入故事場景,從初始的森林開端、謎題佈局,到反轉結局與驚喜收尾,孩子們不只是「在玩」,而是在遊戲中「了解原住民族文化」。 原民局局長Siku Yaway林瑋茜表示,這不只是一場密室逃脫活動,更像是讓一本圖像小說「活」了起來。透過picul泰山森林書屋每年辦理創新的活動,不只讓孩子更靠近原住民族文化,也讓多元族群的故事走進每個家庭、每間教室。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