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齊聚新竹 IQUEST攜手台灣行銷人協會打造沉浸式交流體驗

自媒體齊聚新竹,台灣行銷人協會理事長陳建蒲(右四)表示,希望創作者之間有實際對話,進而形成具影響力的行銷生態系。(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台灣行銷人協會主辦,新竹縣社群自媒體職業工會承辦的「自媒體小聚新竹場」廿四日登場,吸引來自各地的自媒體創作者共襄盛舉。本次活動選在新竹六+Plaza廣場二樓的沉浸式娛樂空間「IQUEST」舉辦,不僅提供實體面對面互動的平台,更讓與會者親身體驗刺激的VR槍戰,為交流注入全新火花。 新竹縣議員林禹佑也親自蒞臨參與,並親身體驗IQUEST的VR槍戰投入其中、玩得不亦樂乎,展現地方政府對新興產業與自媒體發展的高度支持。 台灣行銷人協會理事長陳建蒲表示,自媒體時代來臨,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影響力的中心。協會希望透過定期舉辦這類小聚,讓創作者之間有實際對話、合作與資源整合的機會,進而形成具影響力的行銷生態系。 新竹縣社群自媒體職業工會理事長虎克船長詹翔欽指出,這場活動除了凝聚地方創作者的向心力,也幫助大家了解更多數位工具與媒體經營方法,希望每一位參與者都能在這樣的聚會中找到靈感與合作契機。 IQUEST執行長葛?娟表示,這樣的活動非常有意義,不只是單純的交流,更是讓創作者們透過互動、體驗與科技結合的方式建立連結。IQUEST樂於成為創意與科技融合的平台,未來也期待與更多單位合作,共同推動新竹在地數位文化的成長。 未來,台灣行銷人協會與新竹縣社群自媒體職業工會將持續攜手於北中南各地舉辦類似的交流活動,鼓勵更多內容創作者走出線上,進入實體,碰撞出更多創意火花,開啟自媒體與產業合作的新篇章。

Read More

彰化縣長王惠美視察田中鎮道路改善工程

彰化縣長王惠美(左五)視察田中鎮道路改善工程。(記者吳東興攝) 記者吳東興∕彰化報導 彰化縣長王惠美二十四日前往田中鎮視察斗中路二段、和平路道路改善工程。此二條道路為彰化縣轄管縣鄉道道路,現況路面品質嚴重破損,影響用路人行車安全。王惠美表示,為保障民眾用路安全,感謝議長謝典林與議員們對預算的支持,縣府投入一一八一萬元辦理改善工程,希望儘速完成道路改善,讓鄉親出入更加安全。 王惠美表示,田中鎮斗中路二段平假日車流量甚大,當地民眾反映北側路面老舊嚴重破損,改善範圍自民光路一段至斗中路二段一號止,改善長度約一二二0公尺,寬為北側全路幅,管線單位辦理孔蓋下地預計五座,除了路面改善之外,亦對六處路口標誌標線通盤檢討,投入養護經費約六三五萬元,八月中旬開工,預計於九月中旬完工。 王惠美指出,田中鎮和平路為鄉道彰九十四線,該路段為當地民眾通行要道,路面老舊嚴重破損,改善範圍自崁頂路至和平路一三一巷止,改善長度約一二00公尺,寬為全路幅,投入養護經費約五四六萬元,已完成改善。 到場的還有縣議員鄭俊雄、許書維、詹琬惠、田中鎮長蕭淑芬、縣府機要秘書張建豐、縣府工務處長許俊宏、代表、地方人士等多人。

Read More

「樂趣五結農家樂」 體驗農村生活 8/9日登場

「二0二五樂趣五結農家樂」活動八月九日登場,今年擴大辦理,活動人數提升至五百人,自即日起開放線上報名。(五結鄉公所提供)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五結鄉公所將於八月九日在五結鄉農會蔬菜集貨場舉辦「二0二五樂趣五結農家樂」活動,去年首次推出即廣獲好評,今年特別擴大辦理,活動人數提升至五百人,自即日起開放線上報名,誠摰邀請民眾攜家帶眷,一同走入田野、體驗農村生活,來五結揣促咪。 此次活動只需報名費二百五十元,即可參與別具巧思的「樂趣五結農事體驗」,包括「五趣味插秧樂」、「五好運比大小」以及「五夠力丟丟樂」,三項體驗擇二參加,即可兌換五結好米一份(另有贈送風箏,農家風味餐報到入座可領取)。當日現場更備融合在地食材的「農家風味餐」,讓您身心都飽足。 活動現場除了農家樂活動外,還特別舉辦「趣味唱歌競賽」,限額十組隊伍參加,歡迎組隊踴躍報名參加,以最動人的歌聲爭取「最佳團體獎」榮耀,讓整場活動更添熱鬧氛圍。

Read More

欠稅車停宜市區 宜蘭分署及財稅局「智慧扣車」一次繳清

三十六歲張姓女子因欠繳使用牌照稅、交通欠款、勞健保費用共十八萬餘元未繳納,行政執行署宜蘭分署與宜蘭縣財稅局透過路邊停車格通報系統查知張女的凌志車輛停在宜蘭市區成功查扣,張女也全部欠款。(行政執行署供)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為加強欠稅車輛執行、落實交通正義,法務部行政執行署宜蘭分署與宜蘭縣政府財稅局除持續運用「車牌辨識系統」追查欠稅車輛外,並通力合作推動「智慧扣車」,透過整合路邊停車格收費資訊,發現欠繳使用牌照稅等欠款車輛後,即通報宜蘭分署評估是否現場執行。七月二十二日下午在宜蘭市成功查扣欠稅凌志車輛一部,查扣隔日車主已繳清全部欠款。 宜蘭一位張姓女子(三十六歲)因欠繳使用牌照稅、交通欠款、勞健保費用共新台幣十八萬餘元未繳納,經移送宜蘭分署執行。宜蘭分署屢次通知張女處理欠款事宜,均未到場。七月二十二日下午二時許,透過路邊停車格通報系統查知張女車輛(二0一九年、Lexus)停放在宜蘭車站附近麥當勞速食店前,宜蘭分署及宜蘭財稅局立即派員現場執行,當場施予查封。在附近工作的張女得知車輛查封消息後,趕忙通知家人到場瞭解執行情形,並表示將籌款後一次繳清,展現還款誠意,查封車輛交由家人保管,免於拖吊。張女並於二十三日下午親至宜蘭分署,一次繳清全部欠款十八萬餘元。

Read More

從白鼻心到都市動物 看見人與自然的距離

林業署宜蘭分署舉辦「淺山動物觀察與保育共生議題講座」,臺大昆蟲學系副教授曾惠芸分享其長期於野生動物研究、監測與保育政策推動的豐富經驗,並透過案例討論,引領參與者重新思考我們與野生動物的關係。(林業署宜蘭分署提供)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隨著都市開發與人類活動範圍日益擴大,白鼻心、山羌、穿山甲、松鼠等野生動物也逐漸走入人類生活空間或穿梭在農地、或駐足於學校邊坡,甚至出現在城市街頭。人與野生動物的界線日漸模糊,如何在共享的空間中建立彼此的理解與尊重,成為當代自然保育與生態教育的重要課題。 為促進大眾對於人與野生動物共存議題的理解,林業署宜蘭分署舉辦「淺山動物觀察與保育共生議題講座」,此次活動邀請臺大昆蟲學系副教授曾惠芸擔任主講人,分享其長期於野生動物研究、監測與保育政策推動的豐富經驗,並透過案例討論,引領參與者重新思考我們與野生動物的關係。 此次參與人員橫跨宜蘭分署人員、工作站巡護員、保育志工及原住民獵團參與,現場與線上參與人合計八十一人。藉由掌握調查技術充實保育職能,運用適切的調查與研究方法,例如紅外線相機、聲音監測、足跡紀錄等工具,揭開動物祕密的行蹤。 曾惠芸將結合自身參與之多項研究計畫,說明如何透過科學方法有效紀錄生物多樣性,並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具體可行的保育策略。隨著保育政策的彰顯,於鄰近公園綠帶看到淺山動物絕非難事,白鼻心作為典型的「都市適應型」野生動物,其逐漸進入人類生活圈的現象反映出台灣特有的生態轉變。

Read More

故事工廠經典喜劇「3個諸葛亮」8/3日笑浪席捲宜蘭

故事工廠「三個諸葛亮」八月三日笑浪席捲宜蘭。(宜蘭縣政府提供)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今年夏天,宜蘭縣政府文化局「二0二五夏日宜劇場」系列活動,除了深受全台觀眾喜愛的故事工廠將首度來到宜蘭演出,還有多檔優質戲劇節目將在宜蘭演藝廳登場,自八月三日起至三十日陪伴民眾歡度暑假。凡選購本系列任兩檔以上節目,還可享八折套票優惠,歡迎民眾踴躍入場,共度夏日藝文饗宴。 首場演出八月三日由故事工廠經典喜劇「三個諸葛亮」打頭陣,本劇由故事工廠藝術總監黃致凱編導,並集結百白、郭耀仁、林木森三位頂尖笑星,飾演三名藝名皆為「諸葛亮」的說書人,化身觀眾的「愛情軍師」,以現代視角犀利解析民間四大愛情傳說-「嫦娥奔月」、「牛郎織女」、「梁祝」、「白蛇傳」。劇中巧妙結合「約會AA制」、「控制狂伴侶」等當代議題,笑料中引人思考感情價值觀。其中段落「嫦娥奔月之后羿射月」已被選為康軒版國中課文,是一齣寓教於樂、闔家皆宜的喜劇。 「三個諸葛亮」自二0一四年首演至今,全台巡演超過一百八十場、累積觀賞人次破九萬,是故事工廠最受歡迎的長銷作品。此次更是首度登上宜蘭的舞台,別具里程碑意義。演員陣容經常更替,每次演出都呈現不同化學反應,也讓不少觀眾願意多次進場。這次三位卡司皆為經驗豐富、反應靈敏的喜劇演員,搭配節奏明快、笑點密集的劇本,保證有「笑」!

Read More

后里環保公園化身粉紫童話花園

后里環保公園內粉紫色的千日紅綻放。(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陳榮昌/台中報導 台中市后里環保公園化身浪漫花海,建設局規劃約三十平方公尺的主題花區,種植一千株千日紅,搭配藍天白雲與翠綠草地,營造如童話般的夢幻景致,花期持續至月底。 建設局長陳大田說,后里環保公園依四季打造不同花卉主題景觀。千日紅花海色彩飽和、花型圓潤緊密,主題式的造型花圃設計,提升整體觀賞層次與拍照趣味性。 后里環保公園占地十七公頃,原為垃圾掩埋場,市府團隊轉型為集生態教育、休閒遊憩與環境綠化於一體的綠地。園內設有廣闊草坡、友善步道與寵物活動專區,適合全家大小野餐、放風箏、散步遛狗,打造四季皆宜的自然生活空間。

Read More

桃竹苗分署輔導竹縣橫山社區協會 用竹藝共編夏日記憶

桃竹苗分署輔導竹縣橫山社區協會,推出「竹的農村生活」工藝體驗營,用竹藝共編夏日記憶。(桃竹苗分署提供)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新竹縣橫山社區發展協會於暑假推出「竹的農村生活」工藝體驗營,融合傳統農村竹工藝手作與客家特色米食等體驗,係專為小學高年級至國中學子們所規劃的暑期文化旅程,讓孩子們用雙手感受傳統、用味蕾認識土地,展開一段充滿地方風味的夏日探索。 負責輔導協會的桃竹苗分署表示,「竹的農村生活」以認識竹工藝為主軸,由社區竹工藝師帶領孩子們認識竹材、體驗剖竹片到編織工藝,實作竹餐盤、手機支架等竹管家具生活小物,從手作的過程中感受自然之美,也在工藝裡體會職人的精神。 橫山社區溫理事長表示,希望孩子們能藉由體驗的過程與長輩交流,達到世代間的相互學習,認識到不同的土地與文化,並期望激發年輕世代對在地文化的認同與自豪。 活動也融入客家傳統飲食文化,邀請社區「粄食好手」的婆婆媽媽親自示範與教學,帶領孩子們體驗製作麻糬、水粄及甜粄等傳統客家米食,從製粄、揉團到蒸煮,讓每一道佳餚都承載長者的記憶與家鄉味,一起與老中青編織一場溫暖的夏日記憶吧。 桃竹苗分署長賴家仁表示,透過「多元就業開發方案」輔導民間團體,促進地方特色產業與在地就業。橫山社區發展協會以「橫山好室」為據點,長期耕耘社區與文化的連結,展現多樣化的人文與產業風貌,以實際行動讓在地民間團體得以永續經營,活化在地資源,帶動在地就業機會。

Read More

食品所於生技大會展出植物奶技術 迎合長輩健康需求

食品所所長廖啟成(右)指出,植物性蛋白飲品精準調配製程與設備整合技術,透過智慧製程精準掌握關鍵步驟,使植物奶質地均一、口感滑順。(食品所提供)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食品所廿四日在亞洲生技大會中,展出以為銀髮族著想、兼具營養與口感的「植物性蛋白飲品精準調配與設備整合技術」,受到各界關注, 以因應超高齡社會眾多長輩的營養需求。 食品所表示,為了追求健康,植物奶正逐漸成為保健食品的重要選項。然而,傳統植物奶受限於設備與製程技術,常出現結塊、漂浮物及口感粗澀等問題,難以滿足銀髮族與日常保健族群對順口口感與穩定品質的需求。 為此,食品所運用「植物性蛋白飲品精準調配製程與設備整合技術」,整合食品科技與智慧製程,精準掌握混合、乳化、破碎等關鍵製程,使植物奶粒徑均一、口感滑順,協助業者開發更多兼具健康與美味的產品。 現場除展示調配設備模型外,觀眾亦可透過植物基冰淇淋、甘藷泥等多樣應用體驗,感受好吃、好喝、好看又好玩的保健飲品魅力,實現營養照護與美味生活的完美結合。 此外,現場也展示食品所的「營養飲品智動調製」,體現我國AI生醫的研發實力;食品所結合其專業技術開發的「植物動脂肪替代技術」和「微生物在食品質地與風味修飾技術」,順應動物替代趨勢,重新定義植物肉的口感與品質,為植物基產業注入創新動能。 這項展覽即日起至廿七日於南港展覽館展出,食品所歡迎民眾前來瞭解植物奶對身體的好處。

Read More

明新科大雙語數位學伴成果亮相華山 互動遊戲吸引親子共學永續議題

明新科大執行雙語數位學伴計畫,培育大學生成為英文教學輔導小老師,圖為大小學伴相見歡情景。(明新科大提供)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明新科技大學雙語數位學伴計畫團隊致力於推動數位科技與雙語教學的創新結合,培養學生跨域合作與英語應用能力。今年暑假,該團隊參加教育部在華山一九一四文創園區舉辦的「學伴聯合成果展」,與全台廿五所大學共同展現豐碩成果並交流經驗,充分展現明新科大在雙語教育推動上的創意與深耕努力。 為增添展覽趣味與教育意涵,明新科大雙語數位學伴計畫團隊特別規劃了「藏寶圖AR互動」及「套圈圈闖關小遊戲」兩場特色活動,吸引大批親子共襄盛舉。透過「藏寶圖AR互動」,參與者僅需使用專屬APP掃描圖樣,即可進行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相關的問答互動;「套圈圈闖關小遊戲」,則結合趣味投圈與挑戰答題,寓教於樂地引導親子與學生在輕鬆氛圍中認識永續發展議題。 「雙語數位學伴計畫」培養大學生成為具備英語教學輔導資格的小老師,透過遠距教學,協助新北市至彰化縣七所偏鄉國中、國小,共計一百四十位學生,展開為期一年半的雙語數位教學。「雙語數位學伴計畫」不僅是語言能力的傳承,更是知識與愛心的接力,讓學伴們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共同成長。 明新科大的雙語數位學伴計畫團隊日前前往基隆仁愛國小舉辦「相見歡活動」,大學伴們帶領小學伴一起製作端午粽子香包,現場充滿笑聲與驚喜,不僅讓仁愛國小的小學伴學習到新知識、大學伴學習引導與團隊合作,更讓所有人在互動中感受到語言的魅力與溫度。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