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摧殘 觀夕平台防風林空蕩蕩

丹娜絲颱風過境,海上浮具被吹上安平觀夕平台旁樹叢中,顯見風力強大。(記者陳銀全攝) 記者陳銀全∕台南報導 丹娜絲颱風挾帶強風過境,造成不少地方損失,安平觀夕平台鄰近防風林,也因不敵強風,導致不少樹木被強風攔腰折斷,甚至在安平觀夕平台旁樹叢,還有浮具被吹上岸。 丹娜絲颱風挾帶強風過境,對南市特別是溪北和沿海地區造成巨大的災害,不少民眾的房產和農作,一夕間殘破不堪,不少地方更是滿目瘡痍,家園亟需修復。 民眾指出,不少民眾觀賞夕陽的安平觀夕平台,其與四草大橋間靠近沿海一側,種有不少防風林,但此次丹娜絲颱風過境後,不少樹木也承受不了強風,不少樹木也被強風攔腰折斷;整個防風林空曠許多。 安平觀夕平台的沙灘,也有不少樹枝被沖上岸,就連觀夕平台旁樹叢中,竟也發現在海上做為取代傳統保麗龍的浮具,由於樹叢距海面還有一段距離,連浮具也被吹上岸,也讓人不可思議。

Read More

漁光島月牙灣 又現衝浪人潮

丹娜絲颱風雖遠離,但安平區漁光島月牙灣仍有不少人衝浪。(記者陳銀全攝) 記者陳銀全∕台南報導 丹娜絲颱風雖已遠離,不過安平區漁光島月牙灣風浪仍較平常為大,不少喜愛衝浪民眾,也利用最近幾天前往月牙灣衝浪。 日前丹娜絲颱風過境,挾帶強風,加上禁止民眾接近海邊,不少喜愛衝浪者,也只能暫時停止衝浪,不過丹娜絲颱風過後,月牙灣海域,又有不少衝浪者前往衝浪。 有喜愛衝浪者表示,雖然丹娜絲已遠離,但最近海上風浪仍較平常大,因此仍是衝浪的好時機,大家都會把握機會,加上天氣又不錯,因此衝浪的人數,也較平常多。

Read More

職業輔導評量 助身障者就業無礙

職評員與學員進行現場試作評量,觀察實際操作表現與職能潛力。(勞工局提供) 臺南市政府勞工局秉持黃偉哲市長「希望家園、弱勢優先」的施政理念,致力提供身心障礙朋友就業諮詢、職涯探索、技能培訓等相關服務,協助身心障礙者順利銜接職場、發揮自身專長,透過整合資源與強化支持系統,勞工局希望打造一個更友善、無障礙的就業環境,讓每位市民,都能在工作中實現自我價值,邁向更穩定且有尊嚴的生活。 職業輔導評量的內容,主要是透過一系列科學化、系統性的工具與方法,協助求職者深入了解自身的職業興趣、性格特質、能力傾向與職場價值觀等核心要素;這些評量能夠幫助個人釐清在職涯選擇上最適合的方向,掌握自身優勢與潛力,進而做出更有自信與前瞻性的職涯決策。 對心智障礙青年來說,畢業後的職涯規劃常是一條未知且艱辛的道路,「阿華」是一位剛從高職畢業的心智障礙青年,對未來感到迷惘與不安,在家人的陪同與鼓勵下,「阿華」前往勞工局職業重建窗口接受初步評估,並進一步接受職業輔導評量服務;透過結構化的職能測驗與專業諮詢,這項評量協助釐清「阿華」的能力輪廓與潛在的職業興趣。 職業輔導評量結果顯示,「阿華」在動手操作、視覺辨識以及遵守作業規則方面表現穩定,適合從事流程清楚、節奏固定的工作類型;職業輔導評量不僅讓「阿華」更認識自己,清楚知道「我可以做什麼」,也為後續的職業媒合提供關鍵的方向。 在專業輔導團隊的耐心協助與陪伴下,「阿華」順利進入臺南市一家庇護工場,展開他的職場初體驗;從麵包製作、包裝、烘焙材料分類到販賣,一步步累積實務經驗,也慢慢在過程中建立起信心與成就感,每一份努力都在為未來鋪路,而這份成長,也讓我們看見希望與可能。 臺南市政府勞工局一一四年委託財團法人台南市私立天主教瑞復益智中心、財團法人天主教臺南市私立蘆葦啟智中心提供「身心障礙者職業輔導評量服務」;如民眾有相關需求可洽勞工局就業促進科,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窗口(06-6322231民治市政中心:分機6290、6291、6602、6787;永華市政中心:分機1837、8020、8530)。 (臺南市政府勞工局廣告)

Read More

災後復原 南大USR赴4校清掃

台南大學USR團隊動員助偏鄉災區學校進行復原工作。(南大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長期在七股地區深耕「為偏鄉而教」USR計畫的台南大學,啟動災後支援行動,由教務長歐陽誾領軍,整合USR計畫團隊、社會參與辦公室、教職員生與校友組成志工隊伍,十四至十六日分四梯次到七股四所小學,協助學校進行校園大掃除、修繕損壞設施等復原工作。 丹娜絲颱風重創台南,尤其是沿海地區更是災情嚴重,南大教務長歐陽誾表示,災後第一時間便主動與七股地區合作小學聯繫,了解各校受災狀況與需求,並配合取消原訂的暑期營隊規劃,以災後復原支援為優先。 南大表示,此次總計動員來自社會參與辦公室、USR計畫的教職員、學生、校友共四十五人次,到樹林國小、後港國小、建功國小與三股國小,協助清理倒塌樹木、搬運損壞設施、修繕損壞設施與重整學習空間等工作。 樹林國小校長戴良全表示,台南大學災後第一時間的關心且二話不說就來幫忙,有了南大師生的協助,是學校從風災及停水停電以來,整理復原進展最多的一天。 南大表示,連續三天的志工行動需要投入大量體力,師生志工們在烈日下工作,展現令人敬佩的韌性,這份不畏艱辛的堅持與奉獻精神,也充分體現了青年世代的社會責任感。 歐陽誾強調,除了這次行動,台南大學也持續與七股地區的小學校長們保持聯繫,未來針對校園修復與師生需要,例如書籍或教具補充等,南大都非常願意提供資源,展現該校對偏鄉教育的長期承諾。

Read More

國科會補助27案 南應大南部最多

南應大在一一四年度國科會大專學生研究計畫中,提案主題創新,且緊密連結當代社會與產業議題,共計通過廿七件計畫。(南應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台南應大在一一四年度國科會大專學生研究計畫中,提案主題創新,且緊密連結當代社會與產業議題,共計通過廿七件計畫,補助總金額超過一四0萬,是南部地區科大中通過件數最多,全國私立科大第二學校,展現該校培育學生研發能力的卓越表現。 南應大通過的研究主題涵蓋設計、藝術、人文與科技等多元領域,例如室內設計系二年級學生張家涵以「適宜的閱讀空間環境分析」探討學習場域優化;美術碩士班莊欣橙則聚焦「台灣當代藝術以女性身體作為意義符碼之研究」,展現對性別與文化議題的深入關注。來自舞蹈系的林昱薰、方子僑與楊閔茜,亦提出結合投影技術、文學表演與擴增實境的創新構想,反映出該校學生擁有跨域實驗精神與創意實踐能力。 校長楊正宏表示,南應大不只重視學生在專業上的學習,更致力於培養其研究能力與社會觀察力。獲補助計畫廿七件,正是師生長期努力的成果展現。為提升學生提案品質,學校近年積極推動提案經驗分享、研究成果發表與計畫撰寫工作坊,建構友善的研發創新氛圍,鼓勵並協助學生主動投入爭取國科會計畫補助。 此次獲補助的計畫不僅主題創新,並能緊密連結當代社會與產業議題,展現南應大學生能將所學知識技能實際應用於文化、環境與科技領域的研發能力與熱情。未來將持續推動科研向下扎根、創新向上拓展的策略,讓更多年輕學子走進研究殿堂,為社會注入更多創見與發展能量。

Read More

口埤兒童學茶禪 感恩分享滿心歡

口埤實小舉辦暑期茶禪營,兒童靜定學茶禪。(記者黃文記攝) 記者黃文記∕新化報導 將茶道與定心練習、自我反思內控相結合的一茶禪活動,近來受到關注與重視。新化區口埤實驗小學辦理暑期茶禪營,透過準備茶具、泡茶、品茶的過程來自我訓練意念,修練集中精神、專心學習,並學習感恩與分享,參與的小朋友收穫豐富。 口埤實小校長王朝賜表示,學校在暑假與台灣長青關懷協會、台灣一碗禪茶文化學會合作,為孩子辦理一場茶禪營學習活動,鼓勵孩子自我修練集中精神、專心學習、關照學習進度、成果。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不斷摸索與嘗試,踴躍討論交流分享心得,互動熱烈且溫馨。 課程規劃具多面向,由淺入深讓學生輕鬆又好學。內容包含:茶具的世界─介紹五花八門有趣的茶具;手舞─讓手指靈活完成複雜動作的舞蹈;茶道禮儀─奉茶等基礎知識。包含小娛樂遊戲,「不給糖就搗蛋」、「聲音的覺醒」、「茶趣」、「一碗茶」、「茶的遊戲」等。最重要的是學生動手練習泡茶、操作過程的自我心靈探索之旅,以及無我茶會─感恩品茶與分享等。 校長王朝賜指出,透過這些學習活動引導孩子學會「慢」、「感恩」與「分享」。步調、心思慢下來,才能看到泡茶時茶葉跳動的狀態、熱水咕嚕流轉的聲音,以及細品茶湯溫潤馨香的味道。也能思考茶葉的來源,察覺到要感恩茶農辛勤耕種、老師耐心的指導和同學用心的沖泡,才能喝到一口濃香的好茶。最後是懂得分享,在操作完成後,誠心地請大家喝自己泡的茶,分享自己學習、成長的果實。

Read More

嘉藥扮推手 強化中藥廠品管

嘉藥承辦衛服部中藥廠品管檢驗研習營,強化藥廠品管人員的中藥檢測能力。(記者黃文記攝) 記者黃文記∕仁德報導 隨著全球對中藥品質與用藥安全日益重視,國際間陸續制定重金屬、農藥殘留、微生物等檢測規範,顯示中藥產業正朝標準化與國際化邁進。為強化中藥品管人員實務能力,嘉南藥理大學分析檢測中心承接衛福部「中藥廠品管檢驗人員教育訓練計畫」,辦理中藥廠品管檢驗研習營,透過理論與實作結合,系統性強化藥廠品管人員中藥檢測能力,協助產業與時俱進,接軌國際。 研習營自二0二四年起開辦,迄今已培訓超過二百位來自全台各大中藥廠與相關產業的品管檢驗人員。課程以市售常見品項如六味地黃丸、半夏瀉心湯為實例,搭配熟地黃、山茱萸、牡丹皮等中藥材樣本,進行樣品前處理流程及高效能液相層析儀(HPLC)操作訓練,讓學員實地掌握成份分析與品質控管技巧。 計畫協同主持人葉錦芬與郭玉萍老師指出,高效能液相層析已成為現代中藥品質管理的關鍵技術。該研習營著重實務操作與問題排除,幫助檢驗人員熟練儀器應用、提升數據準確度與再現性,進而強化台灣中藥產品的品質競爭力。 課程更邀請藥學系梁峰賓、劉國盛、鄭淨月及唐自強老師,以及層析儀器專業廠商參與實地教學,未來也將朝向模組化、可複製的教育訓練體系發展,推廣至中藥產業第一線。

Read More

智慧雨林創生計畫 南台3案獲選

南台科大通過三項數位發展部智慧雨林產業創生補助計畫,展現該校於智慧照護、AI等領域的深厚研發能量與跨域整合能力。(南台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南台科大在數位發展部「一一四年度智慧雨林產業創生補助計畫」中,共有三項研究計畫成功入選,展現該校於智慧照護、人工智慧與資安應用領域的深厚研發能量與跨域整合能力,也彰顯南台在南部智慧健康創新實踐上的關鍵角色。 此次計畫共徵集五十五件申請案,最終僅十一件獲選,南台即占三件,分別聚焦於高齡照護創新、AI個人化健康分析與隱私醫療系統建置,具備強烈場域落實性及產業擴散潛力,與補助計畫「大南方新矽谷推動方案」核心目標高度契合。 該補助計畫以「大南方新矽谷推動方案」為核心,透過資源整合與技術應用,促進人工智慧導入健康照護、餐飲、製造等場域,目標在提升營運效率、促進創新商業模式,並建立永續發展的智慧產業生態系,讓南台成為南部AI教育與實踐的領航者。 南台在此次智慧雨林產業創生補助計畫中,展現強勁研發實力,入選的「文健站智慧守護網」、「AI健康照護雙生體分析平台」、「AipA:AI輔助隱私醫療照護系統」三項計畫各具特色,全面回應高齡照護、健康管理與醫療資安等關鍵議題。 這三項計畫不僅展現南台在AI應用的多元面向,也突顯鏈結學研及產業的強大動能,為南部智慧健康生態系注入豐沛活力。

Read More

崑大設計主視覺 身障藝術展有溫度

崑大視傳系攜手瑞復益智中心合作,為「愛無盡藝術特展」活動設計主視覺,為藝術注入更多溫度與意義。(崑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崑山科大視覺傳達設計系攜手瑞復益智中心合作,舉辦「愛無盡藝術特展」至八月十五日止,除展出十餘位身心障礙藝術家原創作品,視傳系三年級學生也參與策劃與視覺設計,深入理解設計與社會關懷的連結,為藝術注入更多溫度與意義。 藝術特展由崑大視傳老師鄭中義指導三年級學生透過「設計師演習」課程,藉由實作結合真實專案,讓學生以設計之名參與公共議題,嘗試以創意與行動搭起理解與共感的橋梁,讓設計走進社會現場。 視傳系三年級組成團隊,由蔣承宏統籌執行,設計則由學生翁志誠、吳瑋倫擔任,共同參與展覽主題發想、視覺統籌、展場動線規劃與延伸應用設計等項目,展現出學生在專業能力與社會關懷之間的整合實踐與跨域合作能力。 今年設計以參展藝術家的原創畫作為靈感來源,從中擷取最具個人風格與象徵意義的「動物角色」作為主視覺核心,包括長頸鹿、大象、花豹、飛鳥等形象。這些角色不僅僅是畫面中的造型,更像是藝術家的化身,展現他們對生命的觀察、想像與希望。為保留創作的真實樣貌,設計團隊特意以手繪線條呈現動物圖像,保留原始筆觸的質感與創作者的直覺美感,不修飾、不矯飾,正如藝術家以「直接、真誠、純粹」的方式面對生活。 整體視覺設計秉持「尊重原創」原則,用設計語言呈現創作本質。在色彩規劃上主視覺以高飽和的紅、藍、綠三原色為主軸,象徵單純與真實,也呼應孩童創作中常見的色彩直覺與自由表達。

Read More

八里療養院「我是藝術家」畫展登場

衛福部八里療養「我是藝術家」畫展熱鬧溫馨揭幕,即日起至七月廿九日在台北中正紀念堂三樓藝廊展出。 (記者吳瀛洲攝)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衛福部八里療養「我是藝術家」畫展,即日起至七月廿九日在台北中正紀念堂三樓藝廊展出,展出近百名康復之友透過陶藝與多樣媒材創作出的動人之作,每一件作品皆承載著藝術家們對生命的真摯凝視與對社會理解的渴望。 其中極具代表性的主題《變色龍的旅行》作品,為藝術家順德所創作,他以色彩斑斕卻極具警覺性的變色龍為寓意,象徵康復者在融入社區過程中所經歷的掙扎與蛻變;他在創作過程中回憶自己面對變遷環境、心境躁動的著實挑戰,透過反覆雕塑與調整色彩將自己在康復歷程中的迷惘、希望與突破,都熔鑄在那一抹靜靜注視未來的陶偶之中,正如同變色龍會隨環境改變自己的模樣。 衛福部八里療養「我是藝術家」畫展, 其中備受注目的展品《小美人魚》象徵康復之友努力自立、渴望被理解的心聲。 (記者吳瀛洲攝) 另一件備受注目的展品《小美人魚》是藝術家Linda的深情創作,小美人魚不再是夢想被王子拯救的童話角色,而是象徵努力自立、渴望被理解的心聲。Linda表示,創作時想到許多朋友在面對追求情感及期待被社會接納時的困境,期盼透過創作的表達,讓大眾接收到這份盼望。而美人魚想往岸上生活,卻雙足未生,這正如身處精神障礙中的許多朋友想要向世界靠近,卻被一層無形的隔閡包圍著。 衛福部附屬醫療及社會福利機構管理會執行長林慶豐表示,藝術創作在康復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不僅幫助個人穩定情緒,更是對外連結與自我肯定的珍貴平台;呼籲社會以開放與理解的視角看待精神障礙者,接納他們作為這個社會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林慶豐表示,這次畫展不僅是一場視覺藝術的饗宴,更是一次心靈的傾聽與理解,康復之友們透過創作描繪自己的情緒地圖,表達心中最真實的渴望與掙扎,而每一幅畫作都是他們生命歷程中的一頁篇章。 八里療養院院長李新民指出,這次展覽鼓勵康復者親自上場,與參觀民眾面對面分享創作背後的理念與故事,從而拉近彼此的心理距離;邀請社會大眾前往觀展,用欣賞與尊重的眼光重新認識這群「用畫筆說話的藝術家」。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