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學園〉圖畫欣賞

台南市海佃國小三年四班 小小蒙德里─國旗  ◎謝秉勛 小丑 ◎邱鉅崴 新竹縣上智國小一年A班 女孩與貓咪  ◎陳楚棠 台北市和平實小四年欒樹

Read More

〈中華副刊〉洪郁芬俳句

春寒 戰鬥機低空飛掠   新港文的馬太福音 春光   星滴閃爍 房裡脫下的T恤   點亮嘉義百夜 炮仗花   初現雲海升騰 杉林溪   杜鵑啼鳴 閱讀俳句雜誌   舊雪衣 記憶彎曲滑行   旅途中不變的席次 繡球花   泡沫池 一隻甲蟲墜落   遠處砲聲不斷 彼岸花   荊棘路的玫瑰 和撒那   (華文俳句社供稿)

Read More

〈中華學園〉苦澀的統一布丁

台南市中山國中二年級  ◎黃威翰 有記憶以來,家門口是舊金城國中的校區,爺爺總是把我抱到警衛室門口,打開一杯統一布丁。我們一起坐在些微老舊的塑膠椅上,一邊看著熙來攘往的車子與行人,一邊吃著布丁。那是幼年時期最開心的一段時光。 家中除了我以外,只有三人,原先,我並不覺得有何奇怪之處,直到跟同學接觸後我才發現,原來,每個人都有「母親」。家中沒看見,爺爺家也沒看見。原來,我跟她最後一次見面,是我只有幾個月大時……。 國小六年級前,布丁是我最喜歡吃的零食,最熟悉的場景便是,聽奶奶大聲的從廚房喝斥我:「要吃飯了,吃完飯再去吃布丁!」 可一切,都在國一上學期倏忽改變了,具體為何,我因自責和悲愴而忘了。只記得爺爺說:「要不是你媽媽走了,我跟阿嬤就不用在這邊照顧你了。」以往聽到這種話其實不以為意,畢竟對「母親」也沒記憶。但這之後,我卻格外的悲傷,彷彿一切都是我欠的,都是我的問題,而桌上孤伶伶躺著的布丁,一直陪我翻騰心緒,直到沉澱下來,才又回到冰箱冬眠。 在這些話的攻擊後,甜而不膩卻苦澀的布丁,在我嘴裡像是困住內心的束縛,是過不去的坎,像瀰漫在空氣中令人痛苦無法呼吸的毒藥,難以下嚥……

Read More

〈中華副刊〉所有的這裡終將會留下

隱生宙 文/沈眠 畫/董心如 《幸運的罪》(二0二四年)是一本充滿過去的詩集,也是一本深刻投入現在的詩集:過去是由於詩集分七輯,前六輯與隱匿前六本詩集同名,於是疊加如年輪,一圈又一圈,又獨立又緊密相繫,且並非單純懷舊,是對同一命題再度翻新,也就總和了前六本的歷程與精神;於是,現在就出現了,所謂過去不就是這樣的東西嗎——所有發生過的,都是為了成為現在而存在。 隱匿之詩,彷若植樹,她所關注的、所寫的事物、題材,早在第一本詩集《自由肉體》(二00八年)就差不多都出現了,許多年來她寫的始終是貓類、自然山河、疾病、貧窮與時間等,看似沒有變化更新,實則是不斷精化、厚實生長中。 我想起《叫我自己親愛的——瑞蒙.卡佛談寫作》(二000年)裡面寫的:「……托爾斯泰在莫泊桑作品集的引言中寫道,才華是『對某個題材有直接強烈又專注的能力……能看到別人所看不到的一種天賦』。……我們想說,才華或天賦,也可以是一種『看到別人已看到的東西,只是看得更清晰、更全面的能力』。而藝術,便是存在這兩者之中。」 詩歌也發生於看不見,以及對已見的、更全面深入的看見之中。是以,隱匿的詩歌寫:「而從未離開過╱此一豐╱美的圓」(〈蚯蚓宣言〉、「我知道一切╱都將消逝╱只是我曾被這場雨╱錨定於這首詩的╱時間不會結束」(〈雨盾與詩矛〉)、「而所有的心跳╱都是一致的╱一致的╱╱我的心跳╱你的心跳╱祂的心跳╱╱原來即是╱我們的心跳」(〈命運的敲門聲〉),過去寫過的,可以重複再寫無數次,每一次都有此時此刻此身的存有,以及重新發現,而自由、愛與幸運也就持續在這裡了。 把《幸運的罪》書名對倒、換字後,就變成:最幸運的事。有詩,有貓,有病,一切都再幸運不過了。隱匿誠實地面對「……更接近一無所有、一無是處、一敗塗地、一覽無遺——╱不管怎麼說,我只是需要過著極簡或者你也可以說是極無聊的生活。……當然了我也需要此後永遠只投廢票了,和成為一個堂堂正正的廢人了。」(〈非常嚴肅而儉約的人生規劃〉),明白她只能做為她自己,此外無他。 隱匿自視為人肉翻譯機、尋找著讓詩顯露的每一個字,在〈不見了〉(臺語詩〈無─去〉中文試譯版)她寫著:「當然還有詩╱人們可以看到詩╱卻看不到我們寫詩時╱那種快樂╱╱所以說或許╱等到命定的那一天╱終於來到╱回頭看最後一眼╱才發現╱╱我們寶愛的事物╱已經充滿了那個╱減去了我們的世界」,如是真切情深的人生感悟,始終是隱匿詩歌最教我喜愛的部分。 此即伊塔羅.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在《帕洛瑪先生》(一九八三年)所寫的:「……一旦死去,我們就無法在過去(我們死後完全屬於過去,但我們對過去不再有任何影響)和未來(未來即使受到我們的影響,也還是我們的禁地)實現我們自己。……以前,他所謂的『世界』乃是指包含他在內的世界:現在,問題變成是他自身加上一個沒有他的世界。……無論他存在或不存在,一切事物都將繼續進行。……」 此外,關於時間的跨向度思維,更是隱匿的拿手絕活,如〈對永恆的理解〉:「人既是雲的一部分╱也和漫天塵沙一樣╱重複沉落而又揚起╱在每一個無法╱重複的時刻╱╱邪惡不足以破壞╱善行亦無法使之╱更加完整╱╱更何況是╱一首詩」、〈永遠的遠〉:「曾經想問永遠╱能有多遠如果╱現在就是永遠」、〈世界的起源〉:「我這一生╱兩手空空╱僅僅依靠著你們╱虛幻的你們╱永恆的你們╱支撐著我╱╱帶領著我╱一次又一次走過╱每個雷雨的午後╱回到這裡」。 當然就得想到波赫士(Jorge Luis Borges)〈不朽〉(一九七九年)裡讓人心神無比安好的總結,同時也是閃閃發亮文學之心的披露:「最後,我要說,我相信不朽:不是個人的不朽,而是宇宙的不朽。我們將永垂不朽。我們的肉體死亡之後留下我們的記憶,我們的記憶之外留下我們的行為,留下我們的事跡,留下我們的態度,留下世界史中這一切最美好的部分;雖然我們對此已無法知道,也最好不去知道。」 所有情感、記憶與經歷的這裡,終將會留下——那些美好全都保存在隱匿詩歌裡。

Read More

〈中華學園〉食農體驗─虱目魚

台南市佳里國小六年二班  ◎陳昤霏 老師宣布我們班級即將參加食農體驗,讓我感到喜出望外。由於當天是星期三,活動結束回到學校後就可以直接放學,是個名副其實的小週末,於是我回家後一直引領期盼那天的到來。 這天終於來臨,我們沿路從遊覽車上看見了窗外許多的太陽能板,太陽能板底下許多都是魚塭,因漁電共生的推行所以在濱海漁村十分常見。 第一站參觀虱目魚加工場,經理告訴大家水愈鹹,虱目魚愈可口,因此前些年大乾旱時,所產出的虱目魚就是頂級的肥美可口。沒想到天氣的變化也是影響虱目魚的收成的因素,真是長知識了呢! 之後到工廠內部,經理讓大家觀看去除魚鱗的機器,還請一個阿姨特別展示專業刀工,阿姨飛快地咻-咻-咻-,虱目魚就被分解成各個部位,真是令人大開眼界。除此之外,同學們還親身體驗刮魚鱗,一堆魚鱗會噴得到處都是,甚至飛濺到其他人的頭上,讓大家驚叫連連,全班不禁哄堂大笑。一條條肥美的虱目魚轉變成一包包在地精緻虱目魚產品,整個流程流暢無比,令人佩服。 第二站來到北門國小烹煮虱目魚料理,首先用水將魚肚清洗,然後把醬汁倒進鐵盤中,開始烹煮第二道料理是西瓜綿虱目魚丸湯,先把魚丸洗乾淨,再加入西瓜綿和湯,成為令人食指大動的湯品。我最喜歡的是虱目魚肚,烹煮過後軟嫩可口,恰到好處,令我至今仍然朝思暮想、回味無窮。 今天的食農體驗之旅不僅親身體驗虱目魚的製作流程,還享受了新鮮肥美的魚肚,更重要的是感恩這些為了養殖漁業而奮鬥的叔叔阿姨們!

Read More

〈中華學園〉找夏天

 嘉義縣福樂國小四年丙班  ◎歐芷聿 聽說, 夏天躲起來了,讓我來找一找。 聞到了!聞到了! 夏天躲在冰沙裡,香甜又可口。 吃到了!吃到了! 夏天躲在西瓜裡,冰涼又爽快。 喝到了!喝到了! 夏天躲在手搖飲裡,香甜又好喝。 吃到了!吃到了! 夏天躲在冰淇淋裡,又冰又Q。 哀! 夏天一直跑,好討厭喔! 我撿起夏天 把它關進冰箱裡。 噓! 這回,它再也不融化了!  

Read More

〈中華副刊〉器當其無

■王厚明 如今,每逢週末節假日,不少人喜歡赴郊外度假小憩,而野炊也是一大樂事。這其中要想生火成功,有一個訣竅,那就是柴禾要架空,如果爐灶內柴禾無縫隙,哪怕塞得再滿,也是難以燃旺爐灶的。 柴禾留有空隙才能點燃爐灶,這令人想到老子《道德經·第十一章》的一句話:「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大意是:「用陶土來製作器皿,因為器皿中間是空虛的(當其無),所以它才能有裝東西的功用。」《淮南子·說山訓》中也有「鼻之所以息,耳之所以聽,終以其無用者為用矣。物莫不因其所有,用其所無」。講的是鼻子之所以能呼吸,耳朵之所以能聽見,都是因為它們空虛的地方在發揮作用。器物之所以能有功用,其價值卻是產生於擁有空間。這大概就是「器當其無」的哲理所在。 「器當其無」,揭示的是「有」與「無」對立統一的關係,無論是黑格爾「有與無是同一的」的認知,還是老子「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的判斷,亦或莊子「虛室生白,吉祥止止」的箴言,都道出了世間萬物「有無相生」的樸素道理,「有」與「無」相互成就,有用成於無,無中可生有,是永恆的真理。 在這世上,很多人渴望「有」,卻很少人追求「無」。一個不可否認的現實是,人們總是把幸福解讀為「有」,有房,有車,有錢,有權。但幸福其實是「無」,無憂,無病,無慮,無災。能夠「有」而知止知足,在「無」中安身立命,泰然自若,才是生命的大智慧,如稻盛和夫所說:「有」多半是給別人看的,「無」才是你自己的。 楊絳先生說:「我們總是為了太多遙不可及的東西去奔命,卻忘了人生真正的幸福,不過是燈火闌珊的溫暖和柴米油鹽的充實。」生命的本質並非簡單的取捨,而是在「有」與「無」之間尋求一種安放的和諧。只有當我們放低對名利的追求,淡化利益的糾葛,那些看似無用的事物才能展現出它們的價值。 「器當其無」,也體現在「有我」與「無我」的人生價值中。「有我」無疑是一種責任、使命和擔當,在「躬身入局,挺膺負責」的奮鬥時,對利益、榮譽、功名的正向追求。而「無我」並非佛系遁世,也非消極低沉,更非直接躺平,而是面對煩惱、欲望、執念困擾時,能超脫世俗誘惑,看淡個人得失,不沽名釣譽,不居功自傲,學會寵辱不驚,甘於低調奉獻,懂得功成隱退,達到從容豁達的人生境界。因此,「有我」的實現離不開「無我」的境界。 「有用」與「無用」,是我們無法迴避的價值衝突,也是「器當其無」需要回答的人生命題。兩千多前,惠子嘲笑五石之瓠「瓠落無所容」的「無用」,莊子則感歎他「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未置於「有用」之處;孟嘗君三千食客中,看似「無用」的偏門雜技、雞鳴狗盜之輩,卻能拯救孟嘗君於危難之際,而所謂「有用」之才,只能束手無措無所作為。延至今日,「有用」與「無用」,依舊是我們必須作出的價值選擇。為了「有用」,人們都急於把自己的所作所為轉換為可以兌現的價值,追求利益最大化,市場佔有率、影視收視率、入學升學率、考核達標率等,把擁有關係人脈、獲取財富實惠、實現晉位提拔視為「有用」,把辦不了事、掙不了錢、當不了官等看作「無用」,功利主義、財富自由的情緒焦慮正滲透社會的各個角落…… 2012年12月10日,莫言在瑞典諾貝爾文學獎頒獎晚宴中致辭說:「文學和科學相比較的確是沒有什麼用處,但是文學的最大的用處,也許就是它沒有用處。」巧合的是,在2012年復旦大學研究生院畢業典禮上,王安憶作了題為「教育的意義」的發言,也提出了一個「有用與無用」的問題,她建議同學們「不要盡去想著有用,而更多地想些無用的價值」。她認為,生活中一味追求有用,捨棄無用,會讓生活質地單一而堅硬。莫言與王安憶以作家對人生、事物的特有敏感和洞察,道出了「無用之用」的奧秘。正如梁文道所說:「讀一些無用的書,做一些無用的事,花一些無用的時間,都是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個超越自己的機會,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變化,就是來自這種時刻。」 林語堂先生曾說,「看到秋天的雲彩,原來生命別太擁擠,得空點。」「器當其無」所推崇的無,雖然沒有形狀,沒有波瀾,沒有色彩,但卻是對生活的最高敬意。我們有限的生命,不能只被欲望、名利填滿,而壓縮了自由自然的精神成長空間。當我們掃除蒙蔽心靈的浮躁,內心世界將會明亮而坦蕩。

Read More

滅C肝提前達標 申請WPRO認證

  台灣曾是肝病大國,如今消除C肝提前達標,正準備申請WPRO認證,衛福部長邱泰源(右)表示,接下來將努力根除B肝。 (中央社)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衛福部長邱泰源16日指出,台灣消除C肝提前達標,正準備申請WPRO認證,這個月更擴大B、C肝篩檢。期一般民眾都能接受篩檢,提早發現診治,避免肝炎纏身,接下來將努力根除B肝。 針對我國肝病問題,衛福部自2011年起提供45至79歲民眾終身一次免費B、C型肝炎篩檢,今年8月起更下修篩檢年齡為39歲,以找出更多潛在的感染者。 依最新統計的數據顯示,台灣在消除C肝的計畫性指標已達成世界衛生組織(WHO)2030年的目標,預計今年11月至12月間,向WHO西太平洋地區(WPRO)遞交消除C肝認證申請。 邱泰源16日於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31週年慶會前表示,這些年透過篩檢已找出一定比例B、C型肝患者,擴大是希望一般民眾也能來篩檢,提早發現診治,不要讓生活受到肝炎影響,下一步的目標將朝根除B肝邁進。 談及申請WPRO認證進度,邱泰源說,目前成立小組正在撰寫論文中,預計10月底就會完成並提出報告,向WHO西太平洋地區申請認證。

Read More

姿勢性低血壓 嚴重恐致命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前總統陳水扁妻子吳淑珍日前因姿勢性低血壓昏倒緊急送醫治療,目前還在住院中。醫師指出,低血壓發生時體力會變差,器官循環也受影響,急性血壓下降更會造成器官供血不足而休克,嚴重可能引發致命危險。 台安醫院心臟內科暨心導管室主任林謂文表示,當收縮壓低於90mmHg或舒張壓低於60mmHg,就是所謂的低血壓。 針對低血壓成因,林謂文說,有3大可能,首先是心臟出問題,心臟收縮打出去的力量決定血壓高低,心臟出問題就會低血壓,常見發生於心肌梗塞、心臟衰竭患者。 另一則是大量排汗導致身體脫水,林謂文表示,若沒有及時補充水分,血液容積不足會引起血壓下降;又或者是本身是低血壓體質,如果沒有吃早餐,在長時間的禁食之後,水分不足也會低血壓。 最後為血管張力不足,林謂文指出,可能因為自律神經病變影響到血管收縮,當血管擴張無法收縮,就會導致血壓下降。 林謂文也提到,要特別注意的是,血壓突然下降最危險。本身長期低血壓患者,身體可能已經適應,不見得會有症狀,但如果血壓突然從110、120下降到70、80,這樣的波動會讓身體不適,出現頭暈、胸悶、呼吸困難,甚至暈厥、全身無力、容易疲倦等症狀。 他提醒,低血壓發生時代表體力變差,器官循環都會受影響,急性血壓下降會造成器官供血不足而產生休克,甚至可能有生命危險。預防方法就是盡快找出發生原因加以矯正,例如大量補充水分,或是針對疾病治療。

Read More

涉紅火案逃亡 陳俊哲3.4億沒收

記者孫曜樟∕台北報導 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董事長辜仲諒的前妹婿,同時也是前中信銀行總經理的陳俊哲,因涉及「紅火案」等重大金融弊案,於民國九十五年滯留海外至今,遭檢方發布通緝。台北地方法院日前針對此案作出最新裁定,沒收陳俊哲因案件所獲取的不法所得共計一千0四十五萬八千九百九十七點七二美元(約折合新台幣三點四億元),全案仍可抗告。 此案起於民國九十四年間,時任中信金控高層的辜仲諒、陳俊哲等人,透過子公司買進近四十四萬張與兆豐金股票連結的結構債,隨後再轉賣給海外掛名公司「紅火公司」,紅火公司再將相關股票脫手,從中套利三千0四十七萬美元,卻造成中信金控承受重大損失。此舉引發檢方調查,並牽連出陳俊哲除涉及紅火案外,還與天母購地、中信銀澄清湖大樓購地案等爭議有關。 由於陳俊哲自民國九十五年起,便拒絕返台接受司法調查,持續滯留國外,北檢因此發布通緝,並由法務部調查局將其列入外逃名單。他因逃亡在外,檢方無法以刑事判決進行追訴,遂於民國一0七年間向法院聲請單獨宣告沒收其不法所得。該案歷經台灣高等法院兩度撤銷原裁定,發回台北地院更裁後,再度進入司法程序。 北院在最新裁定中指出,陳俊哲因相關案件而取得不法利得,金額達一千零四十五萬八千九百九十七點七二美元(約折合新台幣三點四億元),檢方所提出的單獨沒收聲請理由充分,予以准許。此裁定在法律上仍可繼續抗告,但在延宕近二十年的金融案件中,等同為追討不法所得開啟新的進展。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