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常驚醒 藏5大健康警訊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你是否常常半夜驚醒,伴隨心跳加快、滿身大汗,卻又找不到原因?許多人以為只是壓力過大或作夢干擾,但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博士在社群網頁貼文提醒,夜間驚醒往往是身體在「暗暗求救」,必須重視。 黃軒指出,正常的睡眠應該經歷淺眠、熟睡到快速動眼期(做夢)等循環。如果在夜間經常被喚醒,代表大腦或身體受到了干擾,其中常見的原因是「交感神經過度活化」。這種現象不僅影響睡眠品質,更可能暗示潛在疾病。 他進一步分析,夜間驚醒可能與以下5大健康問題有關: 1.睡眠呼吸中止症(OSA):典型症狀包括打呼、呼吸暫停與晨間頭痛。大腦因缺氧而強迫喚醒,患者往往渾然不覺。 2.心臟疾病:若伴隨胸悶、心悸或呼吸困難,可能與心律不整或心絞痛相關。 3.胃食道逆流(GERD):半夜「火燒心」驚醒,尤其在平躺時更容易發作。 4.焦慮與憂鬱症:淺眠、多夢、夜醒後難再入睡,都是常見表現。 5.低血糖:糖尿病患者特別要注意,半夜出冷汗、心悸或因飢餓驚醒,可能與血糖過低有關。 黃軒提醒,夜間驚醒並非單純失眠,背後可能潛藏心臟、呼吸、腸胃或情緒等問題。如果僅依靠安眠藥「硬撐」,不但治標不治本,還可能延誤治療時機。他強調:「身體在夜裡的吶喊,往往比白天更真實。」 醫師呼籲,若經常半夜驚醒並伴隨不適,應及早就醫檢查,找出真正的病因,才能從根本改善。唯有正視問題、對症治療,才能讓夜晚恢復安穩,白天也能精力充沛。

Read More

〈中華學園〉多做多得

 台南市復興國中二年十六班  ◎陳妍安 在人生的旅途中,努力永遠不會白費,付出多少,就能得到多少,只要願意多付出一點,就能多得到一些成果。 記得那次數學段考,我對某個單元的內容總是模模糊糊,聽課時心不在焉,回家後也沒花時間複習,考出來的分數只有「50」!那兩個紅字讓我非常難過,也讓我意識到不能再這麼懶散下去。於是下定決心開始改變,每天放學回家後,固定花一小時練習題目,不會的地方就請教老師或成績好的同學。剛開始時,我還是常常做錯,但也越做越熟練。 幾週後的另一次考試,我竟然拿到了九十分!那刻,我感到無比開心,也深深體會到:「原來只要願意多做,真的就能多得。」不只是學業,其他事情也是如此。運動員每天刻苦訓練,才能在比賽中爭金奪銀;音樂家日復一日地反覆練習,才能在舞台上演奏出動人的樂章。他們的成功,從來都不是偶然,而是長期努力累積的成果。 「多做多得」從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通往成功的一把鑰匙。只要肯努力,我們的人生就會有更多可能,未來也將更加燦爛。

Read More

〈中華副刊〉之外 雪獅

文/林佳樺 畫/熊妤 幼時口吃,語言往往跟不上思緒,文字與圖畫成了我與世界對話的媒介。小學四年級一堂美勞課,我拿出新買的雄獅蠟筆,依老師指示畫「動物園」。我先勾勒出瞪視的雙眼與高聳的鼻梁,再以草綠色蠟筆一根根繪出獅鬃。蠟筆粉屑參差散落紙面,我將衛生紙套上右食指,細細磨勻那粗礪的筆觸。反覆摩擦間,粉粒如細碎冰晶,漸漸滲入紙纖,融化為肌理。 「獅子的毛怎麼是綠的?」老師厲聲喝道。她眼神銳利,神情如我筆下鬃毛戟張的獅。全班訕笑鼓噪如潮水湧來。我攥緊蠟筆,怯弱如兔。因著口吃,我無法流暢解釋:當時我想起的是西藏唐卡中的雪獅——傳說居於極寒高峰,俯視西藏眾生,如獸中之王睥睨群倫,象徵無畏、喜樂與聖潔的守護。牠的鬃毛,正是綠色的。 最終我交出的畫作與旁人無異。那頭未完成的綠鬃雪獅,連同那盒蠟筆,被囚進書桌右下最深處的抽屜。 自那一刻起,我彷彿闔上了那個自由用色的自己。往後的畫多是自娛,與人溝通時,除卻斷續艱難的口語,更多是白紙黑字的書寫。繽紛繪畫的世界從此築起結界。偶爾翻找物件,瞥見蠟筆盒邊緣已如老人皮膚般皺摺,筆身因長年冷落乾裂脆弱,稍觸即斷。那幅雪獅畫在上方重物壓擠下,毛色灰濛,神情瑟縮,早已失卻森林之王的凜然。 升學考試、教職生涯,漸次習慣了白紙黑字的世界(偶爾添上批閱的紅筆)。數年前參觀好友「童話闇黑系列」畫展,展間紫紅粉藍綠等鮮烈用色,如潮水撲面,在我心間暈染出大片的濃風淡彩。 那夜返家,我懷著怯怯的緬懷打開蠟筆盒。那截鮮明刺眼、略顯矮短的綠,如一把鑰匙,開啟了童年那場難堪的記憶,全班詫異的綠,提醒了當年慘綠年華的印記。 中年因產後憂鬱,懼怕精神科藥物令人依賴,經友人推介,接觸正興起的藝術治療課程,以繪畫自我探索,疏導壓抑的情緒。首堂課,老師要我們畫一個「洞」,再任憑己意填上形狀與色彩。憂鬱症患者服藥後,手部常難精細動作(如穿針扣釦),故選用無需勾勒的蠟筆。旁人執筆即塗抹起來,我卻在十二色蠟筆前躊躇難決——那些矮短的色塊,恍如一個個縮小而不自信的我。 重執畫筆的心忐忑如初履薄冰。我謹慎選色,遲疑塗抹,然而畫著畫著,色彩彷彿穩住了顫抖的手與心。我原本在意別人的眼光,結果課堂根本沒人在看我。 再次握緊的畫筆,彷彿延續了指端的神經,自此有了主宰力。 忘了第幾堂課,老師要我們隨心而畫。我曾想重繪那頭雪獅,但當下只畫出一圈又一圈重疊的洞。畫布背景,我任其留白。生命總有一段空缺,是任何顏色也填不滿的。

Read More

〈彩繪人生〉周大觀全球熱愛生命獎 英獨臂鋼琴家麥卡錫 夢想成真

英國獨臂鋼琴家尼古拉斯.麥卡錫希望用音樂告訴每個人,無論遭遇什麼困難,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實現夢想。 尼古拉斯.麥卡錫1989年出生於英國薩里郡塔德沃斯。天生沒有右手的他,憑藉堅毅的決心,成為英國皇家音樂學院130年歷史中,首位獲得學位的獨臂鋼琴家,為全球身心障礙人士帶來無限的希望與勇氣。 他從14歲,開始自學鋼琴。一次學校樂團招考時,老師直接否定他的能力,勸他放棄。這個挫折非但沒有擊垮他,反而激發出他更大的鬥志,立志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的價值。 他的音樂之路,最大的轉捩點發生在倫敦蓋德豪爾音樂學院週末進修班期間。他遇見了恩師凡妮莎.拉塔切,凡妮莎引導他專注於左手鋼琴作品,向他介紹了許多專為左手鋼琴而創作的經典名曲,開啟了他音樂事業的嶄新大門。 2012年,尼古拉斯以優異成績從英國皇家音樂學院畢業,成為該校130年來首名獲得單手鋼琴學位的畢業生。他的成就震驚了全球的音樂界,許多專業人士及聽眾都被他精湛技巧與深厚情感感動。 畢業後,尼古拉斯為激勵人心.巡迴演出遍及歐、美、亞洲各國,每場演出都充滿令人震撼的力量。除了音樂事業,尼古拉斯也積極投入身障權益推廣與教育工作。他擔任英國皇家音樂學院聯合委員會(ABRSM)的專案顧問,協助建立全球首套專為單手鋼琴家設計的鋼琴檢定制度,幫助更多身心障礙人士接觸音樂,鼓勵他們勇敢實現夢想。 記者楊淑芬整理

Read More

〈中華副刊〉白楊樹的念想

■楊劍城 風過處,白楊樹葉沙沙作響,像老人低沉的絮語,一下一下,敲打著我記憶的門扉。那扇門後,是童年斑駁的光影,和爺爺粗糙卻溫暖的手掌。 記憶中,老家的院子裡,有兩棵高聳入雲的白楊樹,像兩個忠誠的衛士,守護著我們的小家。爺爺常說,這兩棵樹是他年輕時親手栽下的,見證了家族的興衰榮辱。春天,它們抽出嫩綠的新芽,像一個個充滿希望的小生命;夏天,它們枝繁葉茂,為我們遮擋驕陽似火;秋天,金黃的落葉鋪滿小院,像一層厚厚的金毯;冬天,它們挺立在風雪中,像兩位不屈的戰士。 我小時候,最喜歡的事情就是爬上那棵稍矮的白楊樹,坐在粗壯的枝幹上,眺望遠方。爺爺會搬一把小竹椅,坐在樹下,一邊抽著旱煙,一邊給我講故事。他講的故事,大多是些鄉野傳說,有善良的狐仙,有兇惡的山魈,還有懲惡揚善的英雄好漢。我聽得津津有味,常常忘了時間,直到夕陽西下,爺爺喚我回家吃飯,我才戀戀不捨地從樹上爬下來。 爺爺的手,佈滿了老繭,粗糙得像老樹皮,卻是我童年最溫暖的港灣。他教我寫字,握著我的小手,一筆一劃地寫著「人之初,性本善」。他教我做人,告訴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他帶我上山採藥,教我辨認各種草藥,告訴我它們的藥性和用途。 記得有一次,我貪玩,不小心從白楊樹上摔了下來,摔斷了腿。爺爺心疼得直掉眼淚,背著我走了十幾里山路,去鎮上的醫院看病。一路上,他不停地安慰我,鼓勵我,他的背,雖然瘦弱,卻像一座大山,給了我無限的安全感。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爺爺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告誡我要珍惜時間,努力學習。那時年少,並不理解這句話的含義,只覺得枯燥乏味。如今,韶華不再,才明白,時間是最寶貴的財富,一旦失去,便再也無法挽回。 爺爺去世的那一年,正值深秋,白楊樹的葉子紛紛飄落,像一只只金色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我站在爺爺的墳前,看著漫天飛舞的落葉,淚如雨下。我知道,爺爺再也回不來了,他像一片落葉,飄落在大地的懷抱,回歸了自然。 後來,老家的房子拆遷了,那兩棵白楊樹也被砍伐了。我看著它們轟然倒地,心中充滿了悲傷和不捨。它們就像我童年的記憶,被無情地抹去了。 我離開了故鄉,來到繁華的都市,開始了新的生活。都市的喧囂和繁華,漸漸沖淡了我對故鄉的思念,但我對爺爺的思念,卻越來越濃烈。每當我看到白楊樹,就會想起爺爺,想起童年那些快樂的時光。 前幾天,我做了一個夢,夢見我又回到了老家,回到了那兩棵白楊樹下。爺爺坐在樹下,慈祥地看著我,他的手中,拿著一根長長的柳枝,正在編織著一個小動物。我跑過去,抱住爺爺,大聲地喊著:「爺爺,爺爺……」 醒來後,我的枕邊濕了一片。我知道,那只是一個夢,一個永遠也無法實現的夢。但是,我依然相信,爺爺就在我的身邊,他化作了天上的星星,默默地守護著我。 我走在喧囂的街頭,看到路邊有一排白楊樹,高大挺拔,直插雲霄。我停下腳步,抬頭仰望,思緒萬千。突然,一片落葉飄落下來,落在我的肩頭。我輕輕地拾起那片落葉,放在手心,仔細端詳。這片葉子,金黃而飽滿,葉脈清晰可見,像一張飽經滄桑的臉龐。 我彷彿看到了爺爺慈祥的笑容,聽到了他溫柔的聲音……

Read More

〈中華學園〉遺失的童年

台南女中二年十六班 ◎蔡維真 放學後,漫步於鋪滿柏油的巷弄中。我穿越一片樹影,烏黑的柏油路連接褪色的石磚路,而後狹窄的小巷豁然開朗,如漁人所誤入的桃花源一般,我回到暖陽的懷抱。 然而映入眼簾的並非生機盎然的桃花源美景,而是一片荒蕪的停車場。我回頭望著來時路,路面石磚裡摻雜的石英在陽光下閃爍,思緒便循著耀眼的石磚道被拉回那個被遺忘已久的童年。 這片停車場曾是我的幼兒園。當時的我天真無邪,無所顧忌,面對人群不似如今膽怯,和同齡的朋友相處亦毫無心機。那裡沒有考試標注歲月的流淌,時間就這樣順著蜿蜒的純真河道溜走,而日常如史前時代般,在記憶裡沒有詳細的編年記載,以至於我只能為其加註上「無憂無慮」。 眼前,原本那扇在陽光照耀下無比亮眼的金色鐵絲門,已被紅白相間的柵欄取代;形似城堡的幼兒園和其外圍的綠草如茵,也被一片烏黑的柏油掩埋,只剩路口的醒目路牌仍十年如一日的指著幼兒園座落的方向,只不過,如今已成了我童年的墓碑。猶記得,當時輕飄飄一張通知單,賜死了整座城堡,當時的我依然無知,事後方曉「倒閉」的意義。 雖然我曾對此感到悲痛,但經過多年消化,已能稍稍釋懷。我想,挖土機掘出、夷平那些遺忘的童年,化為停車場來便民,何嘗不是如我的純真心靈經歲月沖刷,添上更多嶄新的見解?而我和那塊曾經鍾愛的園地,不過只是為了擁抱更實際的目標而為其割捨,好比往前的人生道路,我只能在跌躓後奮力站起前行,一路獨自舔舐傷口,然後獲得成長。

Read More

頭痛3個月吃藥無效 揪鼻竇炎惹禍

台中醫院神經內科醫師王星翰說,「鼻竇頭痛」常見的疼痛位置分散在雙眼上下與鼻腔周邊。 (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55歲詹姓男子是職業駕駛,有偏頭痛病史,過去頭痛只要吞1顆止痛藥就沒事,但這次卻反覆頭痛超過3個月,吃藥也沒效。今年6月到衛福部台中醫院「慢性頭痛特診」就醫,確診是鼻竇炎併發頭痛症狀,才知道頭痛竟是鼻竇炎惹禍,經開立藥物治療鼻竇炎,果然症狀明顯緩解。 台中醫院神經內科醫師王星翰指出,詹男門診自述就醫前3個月曾感冒,出現咳嗽、流鼻水、流鼻涕等症狀,吃藥治好感冒後卻接著出現頭痛症狀,頭痛部位多在額頭附近,發病時間不固定,但每次頭痛就悶脹難受,他懷疑是天氣太熱在車上工作時間過長造成,也坦言先吃止頭藥緩解,只是停藥後頭痛又再度復發,讓他不勝其擾。 由於個案頭痛部位與頭痛方式與鼻竇炎發病症狀相符,加上近期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史,醫療團隊進一步安排X光影像,果然顯示左側鼻竇位置出現腫漲發炎現象,加上患者病情描述與相關病史,開立抗生素治療鼻竇炎頭痛,果然患者頭痛1週後明顯緩解,1個月後完全改善,生活品質與工作也恢復正常。 王星翰表示,「慢性頭痛特診」中患者頭痛的原因很多,包括偏頭痛、血管炎、失眠、感冒等,通常都會根據患者病史、發病的症狀與部位來找出頭痛的特性與原因,症狀不典型就會輔以鼻竇X光影像等檢查追查病因,像詹南這種感冒併發鼻竇炎的患者就是其一。 王星翰認為,台灣由於空汙、人口集中,加上海島國家特有的濕熱環境,許多民眾飽受慢性鼻竇炎所苦,他並根據112年6月《鼻科學》一項研究統計指出,台灣鼻竇炎發生率約3至6.4%,約有100萬人上下患者常苦於鼻塞、鼻涕倒流、臉部脹痛及慢性咳嗽所苦,症狀嚴重時甚至會影響嗅覺及睡眠品質;青少年病患還可能因注意力不足、缺課而阻礙學習。 王星翰說,目前常見的鼻竇炎治療方法包含消炎藥物、鼻腔沖洗、及抗生素治療;另維持通風環境及個人衛生,遠離過敏則是預防鼻竇炎的方法,提醒民眾如有頭痛經治療後仍反覆發作,可找專業的神經內科醫師就診,對症下藥,遠離慢性頭痛困擾。

Read More

雙酚A規範 台灣逾十年未調整

本報綜合報導 PC塑膠原料常見「雙酚A」,廣泛運用在食品容器、感熱紙等,卻可能影響生殖及發育,尤以嬰幼兒最易受影響。專家表示,歐盟近年已大幅下修雙酚A每日耐受量,台灣的規範卻仍停留在10多年前;食藥署表示,已委託研究,將作為未來修訂標準依據。 一個由27名公衛專家組成的團隊日前在國際期刊「刺胳針」發表報告指出,「塑膠在其生命週期的每一階段、以及人類生命的每一階段」都會引發各種疾病,尤其以嬰幼兒最易受到影響。他們提出警告說,塑膠汙染對「人類健康構成嚴重、日益惡化且被低估的危險」。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表示,雙酚A是一種環境荷爾蒙,流行病學指出,雙酚A的暴露與心臟血管疾病、肥胖、胰島素抗性、生殖障礙、慢性腎臟病、出生缺陷與發展障礙、呼吸道疾病、肝臟疾病、孩童行為和執行障礙、癌症等有關。 顏宗海解釋,雙酚A於人體內半衰期只有6小時,因此不容易於體內累積。他建議,少吃有環氧樹脂內襯的罐頭食品、飲料及高湯,避免使用聚碳酸酯的水壺及奶瓶裝熱水,且吃東西前一定要洗手。 含有雙酚A的塑膠食品器具容器,因使用不當導致刮痕、磨損,於後續高溫加熱、酸鹼、酒精、微波處理或強力清潔劑等作用下,即可能導致雙酚A釋出,而間接隨著食物或飲料進入人體。 食藥署說明,現行「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已優先針對嬰幼兒奶瓶,從嚴規範不得使用含雙酚A材質,另使用雙酚A為原料的聚碳酸酯(PC)材質,訂有溶出限量0.6ppm規定。

Read More

鼻中膈彎曲 多可藥物治療

蔡明劭醫師強調,鼻中膈彎曲並非人人需要手術。 (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許多人長期受到鼻塞困擾,甚至在感冒或睡眠時更為明顯。日前有讀者在社群平台提問:「醫師說我有鼻中膈彎曲,是不是一定要開刀?會不會很嚴重?」對此,嘉義長庚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蔡明劭特別針對民眾疑問做出回應。 醫師蔡明劭表示,鼻中膈彎曲其實相當普遍。研究顯示,約有7至8成的人在檢查時可見不同程度的偏斜,但真正會造成明顯鼻塞、反覆鼻竇炎或打鼾的,大約僅兩成左右需要治療。換言之,「彎曲」不代表一定得開刀。 多數輕度的鼻中膈彎曲患者,只要透過藥物治療即可改善。例如使用鼻噴劑減少過敏反應、降低鼻黏膜腫脹,或搭配口服抗過敏藥物,都能讓鼻腔暫時回復通暢。若合併鼻竇炎或感冒,適度用藥及生活作息調整也能有效緩解。蔡醫師打比方說,鼻中膈彎曲就像牙齒稍微不整齊,不必急著「矯正」,只要沒有造成嚴重困擾,藥物就是首選。 至於手術,蔡醫師強調,絕不會隨意建議患者動刀。只有在症狀持續、藥物效果有限的情況下,才會考慮手術。臨床經驗顯示,鼻塞往往不單純來自鼻中膈彎曲,下鼻甲肥大也是常見原因,特別是過敏體質者。若僅矯正鼻中膈,效果恐怕有限,必須同時處理下鼻甲,才能真正改善呼吸。 近年來,鼻中膈手術技術已有長足進步。蔡醫師指出,現今透過內視鏡輔助的微創方式,只會調整必要的組織,並搭配低溫能量,將傷害降到最低。病人出血少、疼痛輕微,不需長時間塞鼻,恢復快速且舒適,術後呼吸更為順暢自然。 總結來說,鼻中膈彎曲是常見的解剖現象,並非人人需要手術。大部分患者可先藉由藥物控制症狀;若影響生活品質,才需進一步考慮手術。而手術的重點不僅是矯正鼻中膈,也應一併處理下鼻甲肥大,才能徹底改善鼻塞。蔡明劭醫師強調,最終目標是讓病人擺脫困擾,重新享受輕鬆自在的呼吸。

Read More

健保署愛心專戶 助弱勢繳欠費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為持續推動關懷行動及時援助弱勢,健保署透過設置「弱勢民眾通報平台」,並以跨機關共同合作協助弱勢民眾解決健保欠費。 住在宜蘭市的林先生,因年紀大無法繼續從事臨時工,尚須扶養老母親。雖有成年子女支應日常生活所需,但家中經濟仍陷入困境,更無力繳納健保費。 為此,健保署台北業務組與宜蘭執行分署共同訪視關懷林先生,同時健保署以愛心專戶善款協助繳納健保欠費。林先生表示,感謝各界伸出援手協助,並對於健保署用心與相關單位共同幫助度過難關,感受到社會滿滿的溫暖。 健保署表示,台北業務組攜手轄區執行分署,以跨機關合作關懷協助弱勢民眾。當執行分署得知民眾因逢變故,生活陷入困境,無力繳納健保費時,分署透過「弱勢民眾通報平台」或以電話、傳真等通報,健保署接獲後立即啟動弱勢協助措施。 健保署說,未來健保將持續秉持守護弱勢理念,與跨機關合作,以更多元管道協助經濟困難民眾及時得到援助。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