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低血壓需運動 幫助心臟適應力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多數人談論血壓問題時,焦點常放在「高血壓」,對「低血壓」卻較少關注。醫師提醒,若血壓變化劇烈、出現暈眩或無力等症狀,則需進一步評估是否為相對性低血壓或姿勢性低血壓。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安診所心臟內科主任施奕仲指出,在醫學上,當收縮壓(上壓)低於90mmHg,或舒張壓(下壓)低於60mmHg,會稱之為「低血壓」。兒童血壓普遍較低,例如85/55mmHg。這是因為兒童血管彈性較佳、周邊阻力低,血壓數值自然較低。 隨著年齡增長,血壓會逐漸升高,這是自然生理現象。如果成年後,血壓仍維持在90/60mmHg左右,卻沒有出現任何症狀,這代表心血管負擔很輕,甚至可能是長壽的象徵。 在臨床上,施奕仲表示,低血壓關鍵不在於數值,而在於「變化的幅度」,因為相對性的變化是造成低血壓症狀重要的因子,身體無法適應如此急速的變化。就像一輛平時習慣高速行駛的汽車,突然要降速行駛而緊急剎車,若調整不當,就容易出狀況。人體的血壓也是如此,如果收縮壓突然下降的幅度超過20mmHg以上,身體若來不及適應,就可能會導致不適。 若像是從床上或椅子上突然站起來時,眼前一黑,甚至有點暈眩。這種現象可能是「姿勢性低血壓」,也就是當改變姿勢時,血壓調節不及,導致大腦血液灌流短暫不足。建議動作慢一點,讓血管有時間調整,同時可以透過規律運動來維持血管彈性,並確保每天攝取足夠的水分與電解質。 此外,服用降壓藥也可能出現低血壓的症狀。若高血壓患者在服藥後出現不適,也建議主動與醫師討論,評估是否與降壓藥物有關。 施奕仲提醒,天生低血壓者應培養運動習慣,讓心臟有更好的適應能力,並應該關注飲食,可以根據健康檢查的報告去適量攝取有助於血液循環的營養素,避免因缺乏特定營養而導致血壓進一步下降。 不過,若是血壓突然驟降所導致的低血壓情形,或是出現持續的頭暈、無力、甚至昏厥,那麼就需要進一步檢查,確認是否有其他的健康問題。

Read More

〈中華副刊〉〈五言律詩〉.洛陽橋

■子寧 洛陽橋,位於福建泉州洛陽江之入海處,為中國大陸首座跨海石橋。石橋始建於北宋皇祐五年(1053);時任泉州知州的著名書法家蔡襄主持造橋,通過筏型基礎和種蠣固基等創先措施/工程技法,解決諸多施工難題。   湍湍洛陽水, 盪盪洛陽橋。   蚵蠣基岩固, 船頭浪沫飄。   千年風雨歷, 萬載凌波搖。   古匠心靈巧, 名橋譽九霄。

Read More

〈中華副刊〉梅開的季節

■黃金梅 將春節稱為「年關」,我曾以為是老一輩人的專利,與我的生活遙不可及,甚至懷疑自己此生都不會有如此體驗。然而,命運的轉折總是出其不意,今年,我竟意外地深刻感受到了這一點。 去年,隨著一家外企的兼併,我們的公司成為一家分公司。在外方管理層正式接手之前,他們便以一種極其堅決的姿態,下達了裁員280人的嚴苛命令。那次,正值春節,公司內部如同遭受了一場突如其來的龍捲風,瞬間將原來熙熙攘攘的人群吹散,留下的只是一片淒涼與蕭索。裁員的恐慌從節前一直延續到了節後,那是一個多麼冷冷清清、淒淒慘慘切切、又惶惶不可終日的春節啊! 可以這麼說,從外方接手的那刻起,裁員便成為了遮蔽職工頭頂一方睛空的陰霾。因為合同簽定日在三月一日,而所有職工的合同期均為一年,這便預示了極其慘忍的事情今年的再一次發生:春節,這個本應是所有職工歡慶的時刻,卻再次成為了他們的難關,對於下崗,眾人的神經已不再脆弱了,但對這裁員時間,眾人無不恨至牙癢,皆罵:這外國人,太缺德了!要裁員改個時間也好啊! 屋漏偏遭連陰雨,初接手公司的外方高管本就嫌職員人浮於事(因公司後來又撤了一套工藝落後的生產系統富餘下了一批職工),經濟危機更給他們大裁員一個最好的藉口。至於我們部門,春節前便有傳言說裁員150個的計畫,搞得上下人心惶惶,人說無風不起浪,沒想到大年初八便得到了證實。那就是∣∣董事會通過了裁員方案,作出裁員150個的決定,具體操作由管理中層負責,管理中層基本上由原方人士擔任,也就是前公司的一套管理班子。三天後,一份裁員名單列印了出來貼到了大門口的公告欄。對這被裁的150人,公司走了法律程式,先寄函通知再終止合同。這些被裁的職員們自是不服,便在幕後高人的指點下,聚集起來採取了一系列的維權措施。梅,就是這時候出現在眾人的眼裡的。 所謂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但我沒想到面對壓迫挺身而出的是柔弱的梅。梅,一個溫婉女子,見人總是淺笑晏晏,說話輕言悄語,雖在公司十幾年,留給很多人的印象卻和她的笑容一樣的淡一樣的淺。但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卻讓人見識了梅剛烈和智慧的另一面,大開眼界之餘,也讓眾人想起了一句古話: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梅是公司初創時期招聘來的首批員工之一,她親歷了企業從國有企業到私有化的轉型,以及公司治理結構的改革,最終轉變為股份制公司的全過程。然而,命運的風暴悄然而至,她也被捲入了這場由她主任精心策劃的裁員陰謀。這位主任,平日裡高談闊論民主,什麼都以選票說話,卻每每暗地裡設下陷阱,等待著那些一無後臺二無錢財的員工自投羅網,一旦落入陷阱,便無處申訴。在這次裁員的風暴中,儘管時間緊迫,各部門負責人卻前所未有地絞盡腦汁,力求公平合理,力求讓每一位被裁員工心服口服,他們深知,這不僅是關乎獎金榮譽,更是關乎生計的大事。然而,梅的主任卻對此視若無睹,認為這與往常無異。他錯了。當他再次施展故伎時,梅勇敢地站了出來。梅所在車間被裁的職工有二三十幾個,但惟有梅以很孤立的姿態與他正面交鋒。 梅的丈夫和小叔子來找梅的主任。丈夫在外做生意,偶爾路上遇到,待人客氣謙和得少見。小叔子的情況有些不同,據他自己所說,他最近剛從監獄釋放,關於這一點的真實性,我們無法確定。或許他這麼說是為了產生一種威懾效果。但他們有一點是相似的——身材都很魁梧。他們一個來自鄉間,一個來自城裡,平時裡鮮有往來,卻因為共同的目標——維護梅的權益——而走到了一起。梅是聰慧的,在第一次帶著丈夫和小叔子來到公司時,便巧妙地獲取了主任此次暗箱操作的確鑿證據,並過去的一些陳年舊賬一併翻了出來。那一次,兩個兄弟一個手舉證據,一個拎起主任,如同拎起一個不講理的孩童,當眾給了他兩記響亮的耳光。主任理虧之下吭都不沒敢吭一聲。第二次揍主任,是兩天後,因為外方未有任何採措,他們再次找到主任,將他堵在辦公室,趕走了其他人。至於在裡面發生了什麼,無人知曉。我們只知道,他們最終揪著主任去了總經理室。在梅的確鑿證據面前,那位主任終於低下了他那驕縱的頭顱,在外方高管面前承認了自己的錯誤,並向梅及其家屬道了歉。然而,他輕飄飄的一句道歉,在梅看來毫無分量,她無法忍受這口氣。她要逼他主動辭職。他這才真正感到恐懼,開始東躲西藏,甚至拉了幾個在職員工作為貼身保鏢。梅不知如何說服了丈夫,讓他也鐵了心,放下一切,公司裡找不到主任,便一天隔天地去他家堵他。那幾天,主任惶惶如喪家之犬,讓眾人看著極其快意。職工們背地裡幸災樂禍,說,他總以為這個幾棍子打不出一個悶屁的女人好欺負,做夢也想不到這女人雖蔫家裡卻有狠角色的吧。 後來,通過協商,這批被裁的職工和公司高管達成了協議,他們不僅獲得了經濟補償費,還將成為勞務工,到公司食堂、小餐廳、門房、浴室等等行政服務行業上班,合同期三年,待遇比原來也差不了多少。如此結局,是我們沒有想到的,對這些員工來說,更是意外驚喜,他們幾乎是迫不及待地簽下了勞務合同。 除了梅。 梅拒絕簽署合同,原因在於她的主任並未辭職,公司也未對他採取任何措施。對此,梅沒有放棄,繼續通過各種途徑向公司施壓,公司高管無奈,只能徵詢她的意見,提出適當提高經濟補償費等條件。然而,梅只堅定地說出了她唯一的要求:公司必須將他開除! 我第一次見識了梅的剛烈。在今天,高層一言堂已成為普遍現象,只是梅的主任更變本加厲而已。他要是換了旁人,早已找個地洞鑽下去了,畢竟,他已是有孫子的人了,還被一個三十幾歲的弱女子當眾揭短羞辱。而他呢,雖然從此夾起尾巴做人,但依然厚顏無恥地賴在公司,讓人不禁感慨,一個人不要臉時,那真是天下無敵的。梅的剛烈無疑是振奮人心的,她慢言細語說出的這句話很見力量也很解氣。幾乎所有人,不管在職的還是被裁的,都開始用崇拜的目光追隨她,自然也包括我在內。梅的言行舉止,令我想到了自古以來最豪氣的一句話: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但捫心自問我感到羞愧,裁員消息一公佈,我雖內心鬥爭激烈,卻僅作好了一旦被裁,便拿包袱走人的認命心理,甚至已謀算好到哪兒求職了,根本沒想到還有抗爭這一節的。不過,想想,持同類想法的何止於我,放眼現代這個社會,有此豪氣的,世上又有幾人?我們的信仰已撐不起我們的脊樑,因為它已被外力壓制太久早就失去了彈性。生存於這個寡廉鮮恥的社會,我們不但習慣於一些不公平充斥身邊,甚至還習慣於對所受的公平合理感激涕零。在已放棄了思考和懷疑能力的我們看來,它們已貌似一種自然現象。以至於我們很多時候想不到,其實公平合理本就是我們應該得到的。 剛烈又智慧的梅這就麼從一百五十人中脫穎而出,孤立,但更加醒目,像奇花異草,一枝獨秀著。 但那位主任終是沒走,整天點著頭哈著腰,跟在外方高管屁股後面轉,像一只癩皮狗,委瑣地活在眾人的眼裡。公司終究沒有將他開除。不知為了什麼。只是再看到他和外方高管走在一起時,突然感覺他很像一塊貼上去再也揭不下來的狗皮膏藥,貼在他,揭在外方,與其他人都無關。 總也遇不到梅。聽說,梅的抗爭還在繼續;又聽說,她已作為特殊照顧對象,不但得到了可觀的經濟補償費,還被公司高管安排到一家與公司有業務往來的單位工作去了。可能嗎?我不信。 都說女人的名字是弱者,都說女人瞭解女人。這個春天的梅,卻讓我感到陌生,讓所有熟識她的人感到陌生。她不露於形色的智慧和寧折不彎的烈性不僅讓我對梅刮目相看,也讓我從此對女人這一稱謂刮目相看,對身邊熟悉得幾近麻木的人和事存了期待。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市圖傳播科技特展 翻湧時代記憶

復古的「拉門式電視機」讓許多人回味。 (記者林雪娟攝) 詩經竟然跟科技相關!市立圖書館和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合作「人造關係—開箱:傳播科技特展」,以《詩經》千年前優美文句,描繪現今人與人之間的「人造關係」。市圖表示,透過詩句描繪的「關係」語境,思考傳播科技如何參與著我們的生活。 市圖表示,《詩經》是最早的詩歌總集,描述數千年前人們的生活寫照、關係詮釋。展覽以《詩經》文字內容,引述人與人情感關係狀態,串起各種傳播技術在不同關係中所扮演的角色。此次「人造」典藏文物,如放映機、相機、電話等,可觀察到人與人之間資訊傳遞方式的日益更新,跟著詩句描繪的「關係」語境,思考傳播科技如何參與並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在「電視」區域,引用《詩經‧鄭風‧女曰雞鳴》「琴瑟在御 莫不靜好」,在一段生命故事裡,最難能可貴的幸福是平凡的陪伴。以前客廳裡的電視機,曾是家庭成員聚集的核心之處,此次展出「有拉門的電視機」,相當復古,是許多人珍貴回憶。 「電報∕電話」區,引用「縱我不往  子寧不嗣音」《詩經‧鄭風‧子衿》,情感關係中,因不安、不確定,常會渴望對方有所回應,期待對方傳訊息。科技的日新月異,從單純的書信通訊,到現在各種型式資訊的傳遞,展出手搖電話、撥盤式電話等,「繞圈圈」的撥電話方式,讓小朋友深感新奇。   撥盤式電話,讓年輕人和小朋友深感新奇。 (記者林雪娟攝) 「電影」區則展出科工館珍貴典藏的文物「碳精棒電影放映機」,許多大人回憶以往在廟埕看電影,煙霧相當大,甚至還有「中場休息」,因為得等放映師,更換物件。 市圖表示,透過傳播科技特展,民眾除彼此交流分享,還能回憶以往,而透過將聲音、印刷、影視、電信四大類別典藏文物移至總館,展出新舊文物,在翻湧許多世代回憶過程中,也閱覽了傳播科技在不同關係中所扮演的角色,歡迎不同世代,一起找到屬於自己的共鳴與感動。展期至6月8日。 (記者林雪娟)

Read More

〈生活休閒〉鋼鐵藝術別致 創意公車站有趣

創意公車站增添城市美學,文化中心旁的公車亭化身為文具書桌、溶解冰塊等,讓人會心一笑。 (記者林雪娟攝) 穿出巷子,旁邊就是高雄市立文化中心,除活動為民眾增加藝術視野,在廣大腹地上,市民藝術大道上有人行道上的藝術座椅、鋼雕藝術品與馬賽克地面拼畫等,讓生活與藝術共同呼吸,打造城市美學。 鋼鐵業堪稱高雄產業龍頭,二十餘年前,市府舉辦高雄國際鋼雕藝術節,在文化中心周遭留下許多藝術品,原本冷洌剛硬的材料,經過藝術家巧手,化為各式各樣的型態,有舞者翩然起舞,展現強韌生命力,笨重的素材,也有了視覺美感和速度感。另有「詩的迷宮」、「石鼓藝術燈箱」、「風之舞旗桿」,「光影音樂盒」和藝術燈光座椅等。   高雄是鋼鐵產業龍頭,舉辦的國際鋼雕藝術節,冷咧剛硬材料成為藝術作品。 (記者林雪娟攝) 美麗的邂逅還不只於此,文化中心旁有許多創意公車站,更讓人莞爾,除增添城市美學,也讓等公車不再枯燥無味。如學校前的「那些年,我們一起度過的青春」,有沒有熟悉感,整座公車站成為一座木製書桌,上方有隨意擺放的書本、鉛筆、尺等文具,旁邊掛著巨大綠色書包,仔細看,公車椅赫然是板擦等;另外圍繞在文化中心附近的其他公車站,也各具特色,如「遇見沁涼」,炎熱的南台灣,上方冰塊逐漸融化,水滴沿著公車亭滴下,讓戶外等車,有沁涼感。            (記者林雪娟)

Read More

〈生活休閒〉愜意悠閒 高雄都心之旅

  高雄文化中心幅員廣大,是都心區藝文重鎮,舉辦許多活動,增添民眾藝術視野。 (記者林雪娟攝) 漫步高雄街頭,會有不經意的驚喜。高雄市立文化中心幅員廣大,除了綠樹、草地,旁邊還有公共藝術,連公車亭都可以有美好邂逅,往巷弄走,會碰上街頭藝術彩繪,而以往留下的自來水工業設施,巧妙變身,成為兼具童趣和休憩的公園;來趟高雄都心之旅,愜意又休閒。 位於高雄苓雅區五福路與光華路口,有一個巨型大球高高聳立,繽紛色彩,會讓人誤以為有一個大型棒棒糖、甜甜圈高掛在空中,這裡原是大型蓄水塔和自來水源輸配管線,停用後,成為美麗地標,園區內除保留部分與自來水有關的設施,也有景觀藝術作品,原是剛硬的工業地,如今成為民眾休憩的特色公園。 自來水公園的大型蓄水塔,經彩繪後被戲稱為棒棒糖、甜甜圈,成美麗地標。 (記者林雪娟攝) 自來水公園小而巧,在夏日,有小朋友最愛的玩水遊樂設施,旁邊則有和水相關的藝術作品,供民眾散步時探訪,藝術家們運用各項材料,或許是鋼管,或是石頭,以自我方式,詮釋他們心目中的「水」;或柔動韻致,或水之穿流不息。 高雄苓雅國際街頭藝術節,藝術家在民宅牆上彩繪符合當地特色畫作,除增添藝文感,更能引發社區民眾共鳴。 (記者林雪娟攝) 園區鄰近高雄文化中心,沿著巷弄走,赫然發現公寓牆面上有一幅巨大彩繪,除為老舊牆面增添新妝,也讓社區增添文藝風。多年前,這裡曾舉辦高雄苓雅國際街頭藝術節,藝術家融合在地常出沒的暗公鳥(夜鷺)搭配蘭花,運用水墨風格及具藝術感的藍紫色調,搭配周遭樹林,不僅美化公園和社區,和里內特色結合,共能引發社區民眾共鳴。  

Read More

〈中華副刊〉櫻花的覺知

詩/葉莎 攝影/陳永鑑 終於發現櫻花 年年盛開有其原由   它聽過病態的愛國主義 聽過戰爭和鮮血 聽過年輕士兵和櫻花的詩句 所以年年笑,年年艷麗 年年哭倒   我的孩子不曾和我談過櫻花 今天他又穿上迷彩裝準備去募兵 跨過門檻時回頭淡淡笑著 他愛國家勝於自己 我愛他,勝於國家和自己   「我生他,不是為了送上戰場!」 一位母親這樣呼喊著 「我也不是!」我暗暗在心底說著   窗外的櫻花啊 妳落成春天的時候 我正在屋內安靜煮雨 身逢亂世,我無話可說   關於暴雨來襲及凋零 於櫻花是一種覺知 於一個壯年,是責任與面對 於一個衰老的母親 則只剩下難以抵抗的憂慮

Read More

〈中華副刊〉穿越村莊的簫聲

■楊亞爽 還留在鄉村居住的人已不多了,他們大都是我的父輩、祖父輩,不是兒女不關心他們,而是他們感覺住在鄉下空氣好,能自己動手種種蔬菜,最主要的是能與老哥們老姐們一起聊聊天打打牌。 鄉下的熱鬧是要靠幾代人一起支撐的,少了孩子們的歡笑聲,鄉村自然變得寧靜起來,但在我的心裡和腦海中,家鄉的變化已化成情感之源,流露於筆尖,在無數篇文章裡,我總是把記憶與現實融合在一起。我雖沒有真正經歷過那種食不果腹、衣不遮身的苦日子,但在今天的生活背景下,童年的生活還是很值得回憶的。 我童年時,那時剛解決溫飽問題,誰也不會再去奢望能得到什麼好吃好玩的,在那個時期,最讓我惦記的就是簫聲。 那種盼望聽到簫聲的心情是難以言表的。說來慚愧,小鄉村比較封閉,小時候沒有電子產品和網路,見識也少,還不知道「橫笛豎簫」這個常識,只以為用竹子做出來的都是笛子,也一直把簫聲誤作了笛聲。 當簫聲從村頭響起時,我就會把家裡用完的牙膏皮和從外面撿拾來的破塑膠瓶什麼的拿出來,一路小跑著迎向那簫聲。因為我知道,那吹簫的是個小貨郎,他那兒有我愛吃的麻糖和山楂餅,所以我們親熱地稱小貨郎為「換糖人」。 一點點破爛兒只能換來一小塊麻糖和三四個像銅板大的山楂餅。有次,我跑到灶間,把過年父親殺雞時取出的雞內金給偷偷地換了糖,險些遭父親的打。 別小看了這一點點小東西,對我來說已是足夠解饞了。回家後,我會拿兩根竹筷,把麻糖一分為二,串在筷子上,和哥哥每人拿著一根筷子慢慢地用舌頭去舔,那一天的嘴裡一直是甜的。 山楂餅則小心翼翼地藏起來,因為換糖人不會常來,而且那個時代的廢品也不好撿,得慢慢品才好。也許就是那時養成的習慣,到現在,不管有用沒用,我還是十分喜歡把自己認為是好的東西都收藏起來。 隨著時代的變遷,在村頭響起的簫聲越來越少了,而我們的生活卻一天天好起來。 小貨郎的簫聲就像是一個過客,只從我的記憶中走過,從此讓滿嘴充滿甜味的麻糖也少了蹤影,那天偶爾在旅遊景區看到了,我激動地跑上前去買上一小袋,實實在在地過了一回童年時的癮。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南大命名足類新物種西沙深水虱

  南大副教授黃銘志(右)針對此次新種命名,特別感謝視覺設計學系侯忠穎副教授(左)與學生團隊支援物種圖像繪製。 (南大提供) 台南大學生物科學系團隊近期確認並正式發表一種來自西沙群島海域的深海等足類新物種,並將其命名為「西沙深水虱」。該物種有別於今年1月由新加坡大學在越南發現的「維達深水虱」,經分子分析與形態比對後,證實為未被記錄的新種,研究成果已於今年3月底刊登於國際SCI期刊《Biodiversity Data Journal》。 南大生物科學系副教授黃銘志2023年初於基隆正濱漁港購得4隻來自南海的深水虱,初步研判為「詹姆斯深水虱」的幼體。但在觀察過程中發現其育兒袋中竟含有數顆直徑約1公分的成熟卵,顯示並非幼體。 隨後透過分子生物學方法進行COI基因DNA序列分析,確認其為未曾記錄的新物種。研究亦獲得日本國際螯蝦學會會長川井唯史博士的確認,並共同發表於國際期刊。 西沙深水虱為目前於南海發現體型最小的超巨型深水虱,平均體長約220毫米,遠小於詹姆斯深水虱(323毫米)及維達深水虱(279毫米)。其體型、外肢、口器剛毛等特徵皆具顯著差異,推測可能為介於巨型與超巨型深水虱之間的物種。 黃銘志表示,特別感謝在南海作業的李姓船長協助提供珍貴樣本,亦感謝南大視覺設計學系副教授侯忠穎與學生團隊支援物種圖像繪製,以細緻精準的描繪為新物種留下清楚的形態紀錄,提升研究的完整度與可辨識性。也期盼藉由新種的發表,提升社會大眾對深海生態的關注與保育意識。 (記者施春瑛)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成大南工糾察儀隊 傳承服務

  成大南工糾察儀隊學生兼顧學業,彼此互相學習,在運動會等各項活動表演花式操槍,展現自動自發相互合作精神,傳承服務心。 (記者汪惠松攝) 成大附屬南工糾察儀隊秉持校訓「勤儉誠樸」精神,在為校服務之餘,不僅兼顧學業,彼此互相學習,寒暑假期間亦不打烊,由教官進行集訓,並在校慶大會、運動會等表演花式操槍,期能為學弟妹留下自動自發、互相合作的精神,傳承為成大南工的服務心。 成大南工糾察儀隊成立迄今已44年,目前隊員共計28人,分別來自一、二、三年級不同科學生,學長傳學弟。儀隊的勤務、實務教導是由學務處及教官室共同擔任培訓師資,旨在建立糾察儀隊的觀念、說明組織運作及執行的方式,導入「愛校、服務、團結、責任」之宗旨,建立「友愛、安全、領導、管理」之目標,期許每位糾察隊員都有一顆熱忱的心,服務學校與同學、培養團結及負責任的心、學習服務、領導與管理。 成大南工糾察儀隊除了上、下學交通維護及支援勤務外,尚有學校慶典的會旗旗隊、槍隊及刀隊等展演的任務。參加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儀隊競賽等均屢獲佳續,並受邀演出,例如台南400府城迎媽祖遶境儀隊表演、南區儀隊學校交流活動等,隊員們以整齊劃一的步伐與俐落精準的動作,充分展現出高難度的轉槍及拋接技巧,彰顯糾察儀隊平日嚴謹的訓練,每一次的表演總令人目不轉睛,更增添了藝術性與觀賞價值。 每年暑假至新生始業式為糾察儀隊招募期間,每屆均有新血輪加入。訓練項目包括基本動作、基本體能、教導榮譽精神、運動會標兵、排演表演流程、運動會槍法表演等。平時則利用課後及社團時間練習,若有重大慶典活動,則利用例假日訓練。 另外,在糾察儀隊裡會有一些書本學不到的經驗,例如學校有各項活動,考場布置、校慶活動、畢業典禮等,可以學到如何規劃、調派人力、團隊合作?大家一起合作完成一件事。這些做人做事的經驗,對學生未來在職場上均有莫大幫助。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