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策站>美中科技鏈欲脫鉤,「台商動向」為關鍵(上)

美國在武器方面享有貿易順差。圖為美製愛國者三型飛彈。(中央社,資料照) 烏凌翔 美國要與中國「脫鉤」(decoupling),是川普喊出來的口號,主要目標是經濟上斷絕相互依賴;拜登上場,仍然「繼續脫」,到底脫得成、脫不成呢?與美、中兩國在科技產業關聯深厚的台灣又扮演什麼角色呢? 台大經濟系教授陳添枝早在川普沒下台前就鐵口直斷,「美中經濟全面脫鉤是沒有可能的」(《美中貿易戰什麼?》第八章)。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劉大年主任則更早就指出美國的企圖是「供應鏈與中國脫鉤,但是市場不脫鉤」。 老美的算盤就是:建立一套不依賴中國又可控的供應鏈,此後我們美國需要的產品可以不跟你中國買,但是你中國需要的產品得繼續跟我們美國買!心想能夠事成嗎? 陳添枝教授提供分析途徑:從不同產業找出美國與中國相互依賴的現狀,而且直指美國統計局(US Census Bureau)在國際貿易統計中的「尖端科技產品」類別(ATP, Advanced Technology Products)是美國欲脫鉤的重點。 怎麼知道誰依賴對方多一點呢? 貿易順差或逆差是一個很好的指標:我的技術若領先,我製造的產品一定優於你的,你就會向我買,我就對你享有順差。當然,美、中也可能彼此都另有貿易對象,那本來就沒掛鉤。 美國統計局表列的ATP有十項;依據陳添枝教授的研究,在二0一九年其中有五項—新材料、航太、電子、彈性製造、武器—美國總體享有順差,其中除了武器,另外四項主要都是賣給中國。換言之,這四類產品在中國的市場,美國有拉高姿態的本錢,可以繼續賣、繼續賺,也可以掐住不賣犧牲獲利,就可以脫鉤成功。 四項主要對中國享有順差的產品中,電子類別內的積體電路產品—即晶片—是最佳範例。中國晶片市場太大了,按中國海關統計,去年進口晶片三千五百億美元,美國廠商在其中賺很多。美國政府下令對中國客戶「斷供」,美國晶片業者業務大受傷害,就會透過國會遊說、抗議,或申請例外放開,因為他們不願「為國犧牲」獲利。 要特別注意,美國晶片業者多為設計商,製造大多委外發包給台灣半導體製造業者,所以,台灣也遭池魚之殃。 另外五項—資通訊、生命科學、光電、生物科技、核能—美國總體是逆差,前三項主要逆差來源國是中國,換言之,資通訊、生命科學—即醫藥、醫材、健康食品與光電類產品,美國大都向中國購買,這三類產品想甩掉對紅色供應鏈的依賴,重建新的全球供應鏈,就得說服或逼迫製造商把供應鏈遷出中國。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Read More

<觀策站>鬼影幢幢的「高端」鬧劇

江振義 國內的新冠疫苗單劑的施打覆蓋率僅三成六,為了拉高施打覆蓋率,蔡政府竟然不思努力爭取國外已有口碑與實戰績效的疫苗進口,而把腦筋動到從實驗到製造期間問題百出的國產高端疫苗,拚命護航想將其做為遞補國際疫苗缺口的備用疫苗。綜觀高端疫苗從研發、制定緊急授權(EUA)標準,到採購、審查、快速通過緊急授權,不僅沒把全民的健康放在眼裡,更掩飾不了詭異公權力介入之跡象,啟人疑竇。 在疫苗研發的過程中,包括蔡英文在內的蔡政府高官,頻頻造訪高端,表面上是要為國產生物科技領域打氣加油,但讓全民看到的卻是毫無道理的獨寵與厚愛。 緊接著,在制定緊急授權標準時,衛福部毫不掩飾地為了高端疫苗創造了全球新冠疫苗第一、史無前例的「免疫橋接」規則,讓一個僅完成臨床試驗二期期中報告的實驗疫苗,在面對諸多學者專家的質疑下,毫無阻礙地取得準備製造施打的資格。 同時,在通過緊急授權之前,蔡政府便以遠高於其他際疫苗的高價、搶先下單採購五百萬劑高端疫苗,這種在根本尚未獲得專業證的疫苗上浪擲公帑的荒唐作法,讓人民對政府的信任與信心俱失。 更荒唐的是,在疫苗審查的階段,食藥署不顧外界質疑的眼光,明目張膽地大幅度更換參與審查的專家會議成員,把衛福部與高端的自己人納入審查委員,為護航高端疫苗通過審查做好萬全的準備。 其次,衛福部在公正學者專家要求比照國際慣例公開審查過程的要求下,仍然拒絕全程錄音錄影,也沒有公布會議紀錄,就快速而順利通過高端疫苗的緊急授權,並且由ACIP同意納入公費疫苗施打計畫,這種超快的行政效率,完全是呼應了蔡英文先前希望高端疫苗能在七月底前加入施打供應陣容的「聖旨」。 然而,這一個不符國際實驗標準的問題疫苗,不但目前尚未對外明確說明「保護力」的實驗結果外,甚至還曝露出在量產時退貨率高達百分之八十二、「不良率」偏高的嚴重問題,讓人擔心質疑其疫苗的品質及對人體的可能傷害。 面對從實驗到生產陸續浮現的問題與危機,蔡政府不但拒絕懸崖勒馬、快踩煞車,甚至妄言護航。衛福部食藥署署長吳秀梅面對外界質疑苗不良率過高的問題,先是指責輿論對高端疫苗太過嚴苛,同時氣急敗壞地辯解「這搞不好是個更好的產品」,讓人聞之不禁吃驚震懾。原本應該為全民健康認真把關的政府官員,卻成了傾全力護航疫苗業者的官方護衛,其角色的錯亂實在是到了讓人瞠目結舌的地步。無怪乎國民黨主席江啟臣要質疑吳秀梅究竟是疫苗的把關者,還是廠商的行銷公關? 藍營立委在江啟臣的率領下到法院按鈴控告福部長陳時中與吳秀梅失職,正是人民對蔡政府拚命護航高端疫苗,甚至到了弊案化地步的反制。希望檢調能站在捍衛人民健康權的基礎點上,公正且用心的偵辦此案,還給全民一個安心的防疫環境,同時也給這個「低端」的政府一點良心的制裁與教訓。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Read More

<開講>防疫政策比一比 ,中央地方到底誰對了?

中央與地方到底誰對誰錯,就由民眾們自由心證了。(取自台北市政府) 李保羅 新冠肺炎(COVID-19)自今(2021)年5月19日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升全國疫情警戒至第三級,一直到7月27日行政院才根據指揮中心的防疫規劃,裁示將疫情三級警戒調降至二級,而在這段三級警戒的期間內,中央與地方都有許多防疫相關決策,包括夜市是否開放、餐飲業內用規範、疫苗的如何施打等,紛紛出現「逆時中」或「順時中」的決策,本文將比較疫情期間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與台北市政府所做出的決策。 台北市長柯文哲向來是大家所認為最常「逆時中」的地方首長,其中在6月28日北市府的記者會上,柯文哲就宣布台北市部分夜市復業,此防疫政策主要是因為提升至三級警戒後,台北市的夜市都被迫停業,長達一個月的時間沒了生計,經濟受到不小衝擊,柯文哲更是曾直言「餓死的會比病死的還多」,因此宣布夜市先開放1/4的攤商,但維持禁止內用、只准外帶的模式運行,此「微解封」作法也引起討論。 另外,在餐廳內用的部分也是柯文哲一直「逆時中」的防疫政策,由於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7月23日宣布,從7月27日至8月9日將疫情三級警戒調降至二級,宣布餐飲可開放內用,但需有隔板、採梅花座或可維持用餐時社交距離。只不過台北市則維持餐飲暫不開放內用,柯文者也在記者會中表示,吃飯還是擺最後,但降到二級後,要再等一個禮拜再看看,密切觀察疫情狀況,且戰且走。 從上述兩個柯文哲「逆時中」的決策發布後,究竟對疫情產生了什麼影響?其實自開放夜市後,可以從確診的疫調中發現,主要還是以家中群聚、百貨公司、大賣場、車站等場所為主,而餐飲業內的決策,畢竟雙北目前還是最多確診本土案例的縣市,而且至今仍有社區潛伏感染,依照其他國家例子,若突然全部開放,疫情都有高機率重新爆發,因此小心翼翼才不會增加風險,至於中央與地方到底誰對誰錯,就由民眾們自由心證了。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Read More

<開講>疫苗供貨吃緊,是在等不確定性高的國產疫苗?

高端疫苗引發許多爭議。(食藥署提供) 李保羅 自今年5月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至今,國人除了關心本土疫情是否控制以外,同樣也非常關心是否打得到COVID-19疫苗,然而根據疾管署統計,截至7月底台灣新冠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僅32.82%,仍有大多數民眾連第一劑都打不到,甚至近期有地方政府反映餘量不足,恐面臨停打疫苗的情形,發生這種情況究竟是因為國際間疫苗不足導致政府買不到疫苗?還是沒有打算買疫苗而全面改打國產高端疫苗呢? 截至7月30日止國內COVID-19疫苗自購及日本、美國、捷克、立陶宛、斯洛伐克等國贈送的到貨量約950萬劑,而根據統計國內接種共8,088,871人次,疫苗剩下的量已經不多,包括新北市、雲林縣、苗栗縣、嘉義市等縣市都因為疫苗配發不足,紛紛推遲7月30日至8月6日第4輪AZ疫苗接種期程,連台北市長柯文哲也表示,8月3日後的疫苗量仍在調度,可能會擠壓到後續補習業人員的疫苗施打量。 至於為什麼發生疫苗供貨吃緊的情形,除了AZ跟莫德納數量不足外,外界就有在質疑是為了要幫已獲得緊急使用授權(EUA)的國產高端疫苗鋪路,但高端疫苗最令人詬病的地方在於,高端僅完成二期臨床試驗,是全球首款尚未進行第三期臨床試驗就取得EUA的疫苗,不少人認為沒有足夠的保護力,而且高端疫苗沒有獲得國際間的認可,無法出國該怎麼辦? 筆者則認為,既然疫苗有空窗期且大多數民眾不敢施打高端疫苗,政府就該投入更多資源購買足夠數量的疫苗,連日本、立陶宛都會上萬劑疫苗送給台灣,國際間真的有疫苗荒嗎?相信我們的政府是有錢向各個國家買疫苗的,而不是等待其他國家捐贈給台灣,更不是以「賭博式」心態期待不確定性非常高的國產疫苗能夠對抗瞬息萬變疫情。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Read More

核二廠二號機突停機 恐影響供電

核二二號故障。(取自台電官網) 本報即時報導 根據台電官方網站顯示,原本正常運作的核二廠二號機呈現「故障」狀態,由於核二廠一號機於七月一日停機,已減少98萬瓩,約佔夏季尖峰發電量(3880萬瓩)的2.5%,而核二廠二號機的裝置容量與一號機相同,因此,恐將影響供電量。 原能會表示,原因是主蒸汽隔離閥關閉,造成主汽機跳脫及反應器急停,目前為安全停機狀態。電廠正依程序進行急停復原作業,並針對主蒸汽隔離閥關閉原因調查中,將持續追蹤並適時上網公布。 下午一點半左右,台電官網顯示的用電量是3866.1萬瓩,使用率為90%,供電燈號是綠燈(供電充裕)。

Read More

<觀策站>陷入「美韓台半導體戰略三角」的台積電

2021科技產業全球供應鏈合作論壇以視訊會議進行。(取自美國在台協會網站) 烏凌翔 不知吳釗燮是否很羨慕王美花? 歐洲經貿辦事處、美國在台協會、日本台灣交流協會,三個外國駐台外交單位主管都聯袂出鏡,與我們的經濟部長同框,而外交部長卻無法在此一「國際場合」露臉-雖然只是一場大家只能在螢幕上看著彼此一張臉互動之線上會議。 當然,一看主題也知個中緣由:「2021科技產業全球供應鏈合作論壇」。又是一次台灣科技產業實力受到歐美日「眷顧」形成的「召喚」。確實值得台灣人驕傲,但也要警惕,因為可能「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台灣哪一項科技實力能驚動先進西方國家,尤其能讓美國在台協會處長酈英傑即將卸任前仍賣力演出?答案是半導體的產品-小小的晶片。 何以見得? 美國白宮6月8日公佈了美國檢討關鍵產品供應鏈風險的第一階段報告,其中四大項目:電池、稀土、醫藥都與台灣無關,只有半導體的章節提到台灣八十多次! 全球半導體產業上得了檯面的玩家只有六個:美、歐、中、日、韓、台。美國要脫鉤的對象就是中國大陸,前述會議當然不會讓「紅色供應鏈」來亂,那麼,六大門派只有韓國沒有現身這次在台舉行的線上趴囉?為什麼? 韓國外交部沒在台派駐單位嗎?非也,「駐台北韓國代表部」就隱身在台北世貿大樓15樓。我們很小人之心的揣測,阿里郎是無意跟台灣在半導體產業合作,所以不出席,其邏輯也很單純,同行是冤家嘛。 韓國半導體的領導廠商是三星,三星先進製程落後台積電,正拚命追趕,全球皆知。他們跟台積電競爭的客戶是同的一批美國無晶圓廠(Fabless)的晶片設計公司:蘋果(Apple)、高通(Qualcomm)、超微(AMD)、輝達(NVIDIA)…當然,站在台積電的立場,也沒有跟高麗棒子合作的必要。 正在重組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的山姆大叔默許韓國缺席,其背後邏輯就沒那麼晶瑩剔透了。 國際關係體系論之「戰略三角理論」中的三方關係有4種型態,其中一種叫「羅曼蒂克」,筆者私下都稱它為「齊人之福」,譬如三方稱為 A、K、T好了,A與另兩方K、T都交好,而K、T彼此敵對,此時A的地位稱為「樞紐」;K、T因為交惡,都有拉攏A以壯大自己的誘因,而A也有促成K、T維持競爭的動機,因為這樣它才能繼續挑撥K、T,獲取自己的最大利益。 當然,要扮演樞紐的角色,也要有相當的實力,並非毋需付出代價。如果K、T是韓國與台灣,美國就是A,前述那一大幫美國客戶,構成了廣大的晶片代工市場,再加上軍、政、金融實力,A確實夠格扮演樞紐。但是A有沒有這個動機呢?。 有,就是一面「國家安全」的大旗。A希望能在境內建立自給自足的晶片供應鏈,偏偏旗下英特爾(Intel)與格羅方德(Global Foundries),技術落後K與T旗下的三星與台積電,產能更是大大依賴T。於是,A就有了「促成」K與T旗下三星與台積電赴A境內設廠的動機:「都來吧!」 K與T的應對態度如何呢? 韓國雖號稱民主國家,經濟發展大戰略卻與中共的「國家資本主義」接近,政府支持大財團,大財團配合政府。譬如韓國大統領文在寅五月赴美晉見拜登,四大財團隨同,其中三星的伴手禮就是在美國設晶圓廠。所以,我們把戰略三角中的K看成三星來分析也沒大問題。 然而,把台積電與T看成一體卻有些困難。台積電創立時接受行政院開發基金投資可是1986年的事了,近年台積電的股東成份外資佔了近八成,在美、中科技戰開打之前,台積電也儘量不涉足政治,即使張忠謀曾幾次代表台灣參加APEC,也很低調。換言之,台積電不但無法從台灣政府獲得庇蔭,反而可能還要承接A對T施壓後轉價來的壓力。 真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這回買疫苗,應該也讓台積電深刻補了一堂國際政治課? 回到主題,若不挑剔T代表台灣或台積電,結論是:讓韓國與台灣、或三星與台積電保持競爭,對美國最有利,甚至讓K與T競爭的越激烈,A越樂見其成。 譬如,連5奈米量產都還有困難的三星,竟然喊出要在美國設3奈米廠!這就是戰略三角中的K在向樞紐示好了,也是坊間猜測台積電赴亞利桑那設12吋晶圓廠「只獻上」5奈米技術,可能「不夠份量」的緣由。 本文首的線上會議在會前就發出共同新聞稿,結尾寫到:「透過主辦此活動,主辦單位展現了為科技產業供應鏈所有參與者,共同努力合作的意志」。 共同努力合作的意志?是在誰的意志驅動之下展現的「被動意志」吧?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Read More

<開講>醫療照顧不應有城鄉差距

台灣長照醫學會理事長劉伯恩(中)、副理事長郭鋒銘(右一)、南部中心主任王冠斌(左一)、新大科技董事長李明蘭(右二)捐贈醫療物資予台大醫院新竹分院,院長余忠仁(左二)回贈感謝狀。(台灣長照醫學會提供) 王冠斌 台灣長照醫學會協力減輕醫療機構負荷 這波疫情爆發來得快到讓人毫無招架之力,不管是對於經濟、產業衝突、家庭壓力及醫療負荷,相信讓全國人民都上了一大課;更有人因為這波疫情,企業倒閉、勞工失業、家庭破碎及因疫情死亡等等,這除了讓人心疼外,也更感無奈。 台灣長照醫學會創立以來,會員醫師近800位,創立的理念,也在於對長者未來照顧上所需要的各種醫療給予協助,並提供政府及立法政策上的建言與醫療法規上的設計與建置。 近幾年來,國家政策對於長照預算的投入外,大家對於家庭長照需求的醫療品質也有更深的要求;在未來,這已是一個無法改變的既定發展。但新冠疫情對於一般人民,小至口罩的瘋搶排隊、血氧機一機難求、疫苗搶打搶到摔倒及長照機構的集體感染等等,這些印象都讓長照醫學會感到擔憂。既然長照是長期的問題,可能就是一種不可逆的情況,如果將來越來越惡化,當然不是大家樂見的情況;如果能夠事先預防,或延緩長照需求的來臨,就是大家最期待的願景。因此如果醫學的研究能夠達到此一境界,一定對整個國家及社會是最大的貢獻。而這也是台灣長照醫學會成立的最重要宗旨。 雖然台灣的長照政策已進入2.0的版本,但最重要的醫療元素,卻仍有許多亟待補強的空間,未來在勞務方面必須有完整周全的規畫,但專業的醫療品質參與度一定是未來長照的必備元素。目前學會組成,除了包含中醫師、牙醫師及西醫師等不同領域的專業醫師外,顧問群也涵蓋了法界、藥界、護理界、公衛界及勞動法等專業人士。 新冠疫情肆虐,眼見疫情影響各種產業及各個鄉鎮,對於醫療上的不足及急迫感下,台灣長照醫學會協同企業、社會人士及醫師群,不論在醫院、長照機構、弱勢團體等,除了提供醫療服務外,在醫療資源上的協助更是不忘成立的宗旨。未來,這疫情應恐將成為流感化的經常性反覆發生,接下來能否杜絕,還需要時間的考驗。因此,未來對於醫療照顧資源不足的場域,台灣長照醫學會期待扮演社區醫療推動及執行的關鍵醫師及醫療團體,為台灣全民提供健康長壽的美好環境。 (作者為台灣長照醫學會南區辦公室主任)

Read More

疫苗簽約後 郭台銘:北京當局未干涉

郭台銘的妻子曾馨瑩(著粉紅上衣)遞交疫苗採購申請文件。(郭台銘辦公室提供/中央社) 本報即時報導 鴻海與上海復星藥業集團簽署BNT疫苗交易協議之後,鴻海創辦人郭台銘今(12)日在臉書上指出,台灣未來還是可能有第二波、第三波病毒的侵襲,「台灣加油,期待疫過天晴」。他同時指出,自我方提出捐贈案後的洽購期間,並未有大陸北京當局對此次疫苗採購過程有任何指導或干涉。 郭台銘在臉書上發表「郭台銘報告0712」貼文指出,從5月23日向有關當局提出BNT疫苗捐贈方案,並自6月1日送件到食藥署,6月18日政院宣佈正式授權至今天剛好7周,這段時間我自知責任重大,阻礙重重,惟我及我們疫苗採購團隊始終抱持希望,儘可能努力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採購及捐贈的法律程序。對大家期待疫苗的焦慮,我與團隊都感同身受。很欣慰今日終於能給社會大眾一個交代,已完成相關合約簽署。但還不能放鬆,因為持續還要努力催促到貨時間和到貨數量。但這批來自德國原廠直送的疫苗,相信可以協助台灣社會面對疫情時增加信心並且得到喘息。在海外疫情依舊嚴峻的狀況下,台灣未來還是可能有第二波、第三波病毒的侵襲,大家仍然應依循防疫規定。團結是克服逆境的解藥,台灣加油,期待疫過天晴。 郭台銘在此一臉書貼文中還表示,自我方提出捐贈案後的洽購期間,並未有大陸北京當局對此次疫苗採購過程有任何指導或干涉,在此感謝能讓採購行為歸諸商業條件談判的本質進行。

Read More

府城廣角鏡 火車外交,牽起台鐵與北海道JR情緣(下)

台鐵局副局長鹿潔身(左)和JR北海道釧路支社社長矢崎義明(右)締盟換約。(詹伯望提供) 詹伯望 不論兩國有無正式外交關係,透過締結姊妹鐵道與姊妹火車,就是所謂的「火車外交」。這不但可以提升該鐵道的國際地位,而且是一種企業形象的正面行銷,等同於對於雙方成就與地位的相互承認,可以爭取雙方兩國的海外客源,促進雙方技術交流與官員互訪,共創雙贏,在國際上有很多的案例。 歷史上比較知名的案例,就屬於歐洲地區荷蘭的Hoorn Medemblik Railway,與英國的Bluebell Railway,同屬保存鐵道的示範性質,締結為姊妹鐵道twinned railway。後來,保存鐵道Preserved Railawy這個概念在國際上被推廣開來,還有很多國際研討會的實務案例,幾乎都跟這兩條鐵路的理念有很大的關連。 亞洲地區,一九七七年日本靜岡縣的大井川鐵路,與瑞士的布里恩茲湖畔的BRB(Brienz Rothorn Bahn)登山鐵路,締結為「姊妹鐵道」,大幅提升了日本大井川鐵道在歐洲的知名度。後來,日本的大井川鐵路與台灣的阿里山森林鐵路,同屬東亞地區珍貴的登山鐵道,在一九八六年締結為姊妹鐵道,讓阿里山鐵路躍升國際舞台,是重要的里程碑。這事對於日本大井川鐵路,與台灣阿里山鐵路的命運,都有十分深遠的影響。 台灣方面的代表團,由蘇昭旭老師負責規劃帶團,三月十日從台灣搭機出發前往北海道新千歲空港,三月十二日在釧路車站,舉行台日蒸汽機車正式締結儀式,另加四天JR北海道鐵路自由行。 鹿潔身副局長(左)與矢崎義明社長(右)分持鈑手,將headmark鎖定在蒸汽機車頭上。(詹伯望提供) 三月十二日上午,代表團一行來到北海道釧路車站第三月台,十時三十五分,蒸汽機車C11 171與C11 207重連運轉,進站入線。在介紹過現場來賓後,JR北海道釧路支社長矢崎義明,與台鐵局副局長鹿潔身先後致詞,並交換「姊妹提攜文書」,雙方互贈禮物。十時五十九分,矢崎義明與鹿潔身共同用鈑手,將Headmark牢牢鎖在蒸汽機車的最前方。 台灣方面同時從新竹開往內灣的郵輪式列車。(詹伯望提供) 十一時零九分,「冬季濕原號」汽笛長鳴,開往標茶,沿線雪景猶存;這時也是台灣時間上午十時零九分,新竹站的「仲夏寶島號─內灣之旅」蒸汽懷舊觀光郵輪式列車,由CK124與CK101,共同牽引四輛DR2050藍色小叮噹,也同樣高鳴汽笛,駛向內灣,帶領民眾體驗客家風情畫,為這一成功的火車外交畫下圓滿的句點。 停放在車庫的CK101與CK124。(詹伯望提供) (作者是文史工作者,資料來源:《台灣鐵道經典之旅:地方鐵路篇》)

Read More

1000萬劑疫苗 上海復星與台積電、鴻海簽約

上海復星醫藥集團公告銷售新冠疫苗給台積電、鴻海等賣方。(取自上海復星醫藥集團網站) 本報即時報導 上海復興醫藥集團晚間發布公告,表示已與台積電(買方一);鴻海、永齡基金會(買方二)以及裕利醫藥簽訂銷售協議,銷售共計1000萬劑mRNA新冠疫苗,這批疫苗由台積電、鴻海等買方捐贈給台灣用於當地接種。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