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講>別叫我加油,我公司要活下去:疫情下勞資間沉痛告白

疫情下許多勞工申請紓困貸款。(中央社,資料照) 王冠斌 好不容易撐到7月12日的謎底揭曉,等到的是「微解封」,這是2.5級還是2.8級?說真的,好亂!以後各縣市各唱各的調!對一些中小企業主來說,大家只叫我們要加油;但,我撐不下去了,要就讓我有一個了斷的想法,死了這條心,看是關廠還是歇業,不然紓困紓不了,經濟的來源困住了,兩難的處境,每一次撐下去就是凌遲的開始,更是無底的深淵。 這次大家在網路、社群或是個人的line群組,彼此只能加油打氣,但也只能用口惠方式;畢竟,大家也沒辦法拿自已的身家幫上什麼忙,多數人,還是有自已經濟上的苦。更別說,還要去搶疫苗,家人還一團亂。打不打?會不會死?整個家庭或家族,吵到要炸鍋了。 這幾個月來,想紓困的紓不到,因為要準備的文件超多,光溝通文件就要累死,等審核還要折磨時日,這是要紓困嗎?紓困變成是一個審查是否有趁機詐財的道德審查,實在是失了美意,也輸了時間,因為,真的撐不下了。 相信這段時間,不管在媒體、朋友圈或親朋間,都有聽,誰家公司倒了、生意掉了多少、員工無薪多少比例等,但可以想見,多數都只有一句話,希望在明天,也就是撐看看,去借錢或是談分期吧。 現今企業,面臨幾個問題。首先,關門,前債未清,後債又來,身家也擔保了,以後怎麼翻身,因為信用絕對跟你好一段時間,至少要5年才有機會清白,但這翻得了身嗎? 其次,歇業,申請歇業,也和前述狀況好不到那,但要歇多久?欠的稅又不能一筆免責?房租要不要繼續付?現在的貨要怎麼處理?肯定種種問題,可能夫妻要先想,要不要離婚?債主一定來的。 其三,無薪休假或稱減班休息,這要面對的是,可能帶來的勞資糾紛。目前大家都說無薪休假,但勞工主管機關必須依法處理,就不得低於基本工資,這一檢舉,資方一定投降,除了違法要面對外,補給差額工資、勞工要求終止勞動契約所產生的資遣費、預告工資及失業給付短少都要面對補給;進而的是,行政處罰,最少可能的相關處罰,少則12萬,多則近40萬,這可能是企業萬萬沒想到的,最壞的處境,但機關能不罰嗎?因為只要檢舉,依法行政下,也為難了公務人員。 其四,疫情打亂了原有的產銷系統,連帶也影響每個產業的成本結構,接了單,可能少賺,也可能賠錢賺,因為不接,只是讓自已死得更快罷了。 台灣近10年來,服務業的人口數不斷的增加,但這波疫情,最大的傷害對象,就是服務業相關所延伸的產業,而這些產業的勞工常面臨的問題就是,薪資資料不全及身分難以認定,所以在認定上,更是一個大問題。 最近有人因為分流上班,被要求減薪,變成一個社會習慣,但依法必須取得勞工同意或團體協商等,但事實上也是作不到的。愈大的企業,一紙行政命令,沒人敢抵抗,因為抵抗無用,出去只會更慘,沒有了工作、沒有勞保投保資格,什麼都變成一個空的身分,更是慘了接下來所有的一切及認定的基礎。 從以上問題再進一步還看,這個疫情何時才能回復以往的正常景象?依筆著觀察,如以一年的角度來看,對於企業及勞工,接下來的抉擇選項如下: 首先,關廠歇業,可以止血,如果營業額無法回復到以往的7成,光之前的虧損及接下來的再借錢撐,恐是讓財務黑洞更難挽救。其次,大量解僱是一個依企業營業額衰退比例的反射動作,比如營業額衰退40%,相對的員工裁減40%,看似殘忍,但如果不果斷,傷到企業根基,也可能危及現在的員工。 其三,資遣對於現在的企業,要面對的是是否有能力依法計算資遣費,但有些企業因勞保投保薪資以多報少,造成資遣費、失業給付及相關給付因而短少,相信未來各個地方法院的勞資糾紛只會隨著疫情後數字增加。 其四,無薪休假,看來只是一個短暫的迷藥,每天清醒要面對的柴米油鹽,樣樣要花錢,也樣樣不得等,所以如果企業要求勞工無薪休假,個人建議,請企業主直接資遣,至少還有資遣費、失業給付,還可能比其他的政策補助加加減減,反而更比原來的無薪休假總所得,更高於原來的企業原薪資給付。 前一陣子某立委被批作秀,而庶民工會人員只喊,我們不挺誰,只挺有照顧我們的…。真的,庶民要的,只是一個溫飽、安定感及可預期的未來;所以,不要口惠而不實的告訴別人「要加油」,而應該盡可能的盡一下自已及身邊可用的力量,救救身邊快熄滅的信心。 用知識及能力,在這個相對不公平及不對等的社會下,動個手指、撥個電話、給個訊息,幫助社會上相對在經濟上、知識上、資源上不足的人,給他們口頭加油,讓我們伸出手,說,我幫妳,能作多少是多少,作不到的,轉給別人,也許更好。用行動,不要酸民,不論所有協助的人是誰?也不論其背後的目的為何?至少,他們也是幫助或解決了別人眼前的困境,這社會需要的是良善的循環,而不是抵消正向的能量,這對社會都是損失。 再者,支持政府不代表理盲,不支持亦不代表反對。近來,為了搶疫苗,搶到跌倒,這一幕讓人心痛也無奈,期待政府聽見社會的聲音;支持政府,只要是作社會多數認知上應有的作為,相信大家會給予肯定感謝;政府有些政策與社會價值相左的,盡快改弦易轍,畢竟,批評只希望更好,而非只是反對。 (作者為中華民國職業工會全國聯合總會公關執行長、勞資獨任調解人)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Read More

府城廣角鏡 火車外交,牽起台鐵與北海道JR情緣(上)

特別為台灣鐵道迷開駛的冬之濕原號,開出釧路站前往標茶。(詹伯望提供) 詹伯望 日前台南和日本京都兩市市長透過視訊,簽署推動交流協定書,表達了彼此加強交流的積極意願。筆者日前建議,目前安放在台南市體育公園裡的蒸汽機關車CT251,在一九三五年運送來台之際的初始編號為C551,與現今遠在日本京都的C551,原來都屬同一組編號,擁有同樣的血緣和歷史;非常值得有關方面推動,讓兩座古都的兩輛蒸汽機關車締為姊妹,為同屬「世界歷史都市聯盟」的兩座古城,藉由歷史與鐵道元素深化彼此關係。 其實「火車外交」非無前例可援,早在二0一二年春間,台灣鐵道專家蘇昭旭老師就曾親身參與台鐵CK124與JR北海道C11 171締結姊妹車盛會,同步將會場實況送回台灣。 此前一年,日本剛發生三一一大地震,台灣踴躍捐輸的表現,非常令人感動,總統馬英九和夫人周美青夫婦聯袂上電視,在紅十字會的募款晚會上打電話募款的鏡頭,更令日人印象深刻。 第二年的二0一二年一月十八日,在台灣博物館鐵道展開幕當天,台鐵局長范植谷告訴蘇昭旭,台鐵即將前與日本JR北海道正式議約,但為了避免曝光過早,在台日雙方公布之前,一切都低調進行。這也是中華民國台灣繼一九八六年阿里山鐵路之後,台灣第二個火車外交的案例。 台日火車外交見證的headmark。(詹伯望提供) 台鐵首次海外締結姊妹車,是由台灣鐵道國土規畫學會居中牽線,扮演成功的關鍵角色,居功闕偉,范植谷的決策更值得肯定。二月初范植谷前往日本洽商,決定在三月十二日正式簽約。每年僅在冬季開行的JR北海道冬季濕原號,那年原本只開到二月底,但為慶祝與台灣CK124締結姊妹車,三月十二日將特別開行專列,歡迎台灣貴賓和遊客。 千里迢迢飛往北海道參與締盟盛會的台灣鐵道迷代表團。(詹伯望提供) 不少台灣人冬季到北海道旅遊,都不忘追逐「冬季濕原號」,享受蒸汽火車奔馳在銀白世界的美景;而日本鐵道迷也經常來台追逐CK124的復駛活動,未來透過聯合行銷,將可強化蒸汽火車的鐵道旅遊市場。 (作者是文史工作者,資料來源:《台灣鐵道經典之旅:地方鐵路篇》)

Read More

生技醫藥行業協會+仁德醫專,協同進軍醫藥通路

仁德醫專成立「仁德藥局情境模擬教室」,加強與產業界合作。(王冠斌提供) 王冠斌 為拓展生技醫藥產業與醫療衛生專業大學校院、專科學校產學合作,並擴大學生就業管道,中華生技醫藥行業協會積極尋求與醫藥衛生專業校系產業結合,最近就結合藥劑生公會、仁德醫護專科學校,攜手成立「仁德藥局情境模擬教室」,藉此培育更多優秀藥局儲備幹部。 中華生技醫藥行業協會理事長陳建州、台北市藥劑生公會理事長許嘉隆及常務理事王德銘、台灣長照醫學會理事長劉伯恩,肯定仁德醫護專科學校董事長鍾佳穎、校長黃伯翔對於辦學的用心,以及對學生出路的職涯超前部署,因此決定共同合作。 仁德醫專2019年設立生技製藥經營管理科,本科為全國唯一在五專設置生技製藥的科系,主要教學內容結合生物科技、製藥專業與經營管理,以生物科技、製藥工程與行銷管理為辦學主軸,並導入IBM P-TECH教育模式,弭平學用落差,培育未來世代跨領域的新型人才,這是國內五專的創舉,也將為台灣生技製藥行銷帶來影響力,教學方式以美式教育激活學生潛能,以優良師資教導專業學能,以跨域思維拓展就業職能。 仁德醫專生技製藥經營管理科並與中華生技醫藥行業協會、藥劑生公會及台灣長照醫學會共同以教學、訓練、育成及實作為培育方向,給合藥局通路與生技醫藥公司進行產學結盟,學生畢業後可擔任醫藥行銷、藥商通路店長或藥廠研發人員等,出路寬廣發展可期。 在此策略結盟之下,仁德醫專由中華生技醫藥行業協會及藥劑生會會員協助成立「仁德藥局情境模擬教室」,藉此培育更多優秀藥局儲備幹部,並與十大知名藥局、藥商通路,導入業師協同教學制度,後續將擴大與各縣市社區藥局進行產學結盟,職涯目標往藥局門市組長、店長、區督導與區經理,期待成為藥局經營者的得力助手,並且也讓該校學生,能在陳建州理事長所帶領的安心醫藥聯盟,所認證的相關醫療單位、藥局通路及其他認證的企業場域中,學到更多學校所無法學習的職場能力及知識素養。 中華生技醫藥行業協會理事長陳建州、藥劑生公會理事長許嘉隆及常務理事王德銘及台灣長照醫學會理事長劉伯恩認為,仁德醫專董事長鍾佳穎、校長黃伯翔推動醫校在學程上所作的努力及調整,並與產業界深化合作關係值得肯定,這也是目前教育體制上少見的用心及創舉,因此願意為教育而努力。另外同時擔任富山生活藥局董事長的王德銘,也是該校傑出校友,為此還捐贈該校電腦銷售及處方軟體系統及實際產品,作為學生實作之用。由於大家對於該校未來的發展也深具信心,未來將繼續協助該校校務發展,讓學生及家長覺得選擇就讀仁德醫專,將絕對是一個正確的教育投資。 7月15日即將進行專科學校撕榜(電腦登記分發)作業,目前仁德醫專優先免試入學生已先報到63%,是否會造成滿招?學校表示樂觀,也樂見大家肯定該校教學的方針及育成的決心。 (作者為中華生技醫藥行業協會副秘書長)

Read More

<開講>新冠疫情下,未來醫護人員教學養成之路

仁德醫護公關顧問王冠斌(左起)、仁德醫護校長黃柏翔、仁德醫護董事長鍾佳穎、藥劑生公會理事長許嘉隆、中華生技醫業行業協會理事長陳建州討論醫護學生教育問題。(王冠斌提供) 王冠斌 新冠疫情,從雙北醫療資源負荷下,仍不敵現實壓力,也必須讓更多的醫護人員得到喘息,但沒想到苗栗因為電子廠的疫情爆發,造成防疫上更為加重,也更凸顯出醫護不足及城鄉上的資源分配不均;更顯現出現行我國醫療人力上的教育失衡及人才培育的長期目標上的差距。 近幾年來,長照領域,因為人口老化議題,發現護理人員任職人數、報考率下降、考取率偏低及考取後投入醫護人員等嚴重無法提升,除了凸顯醫護相關產業的失衡外,也看到市場上對教育產業的短缺現象。最近光看到快篩試劑,從是否可以自主快篩,到必須醫護人員執行,到藥局通路不得販賣等,實在是一團亂,但這過程中,標準不斷的修正,這也讓受到正規教育的醫護教育人員,也有些許的莫名。雖然說鼻篩過程是一個所稱侵入性的採檢,但原理共通,何以居家快篩卻免去了醫護人員執行?而其風險卻比由醫護人員執行更為險峻:相對的,也間接的佐證,受有醫護教育的專業必要性及未來執業專屬性的必要。   醫療專科教育,永遠的基礎科學   近年來,各學校無不努力不被時間給遺忘,深怕在未來可期的時間,成為一個歷史的學校,更別說是一個科系。 醫療相關科學的學門,在近一、二年來,除了被重視外,也幾乎成為一個不被淹沒的學門,但也是最為讓人害怕的職業;這不管任何國家,所面臨的問題也都相近,就是人力短缺、技術斷層及風險無法避免。因此,一個在學程教育上,不再只是一個產出學歷為主的學校單位時,如何深化學生的學程基礙及專業技能,便成為一個學校學生未來競爭力及應有的專業素養上應有的能力與態度。   專科教育,應更著重於產業的實踐與應用   每次看到各學校畢業生,一旦畢業後,便成為不知如何與社會接軌的困境,這看來一直讓人感到憂心,只是這現象仍然無解;畢竟我們也走了十多年來的大學文憑的官樣學歷,也更造成學歷無用化的通稱。 醫療專科學校,不論是護理、高齡照護、復健科、視光等科系,都除了應在本科上有更多的技職能力外,跨科系的學習與實習,才更有機會體悟不同屬性但同個相近學門的基礎能力,這在未來的學後運用,更可增加就業機會及溝通能力之思維。   醫療專科學校,未來的執業選擇與競爭力   台灣目前醫護大學及技職學校共39所,各校各有特色,但在2018年台灣醫院一般病床占床率是72%,與OECD國家相比算是中等密度,但如就健保資料可發現,區域及以上醫院就有超過10間占床率超過80%到90%以上;而另外,目前全日平均護病比也很高,醫療院所,每位護理人員要照顧7至10個人,而地區醫院護病比高達15人,可見每年我國所訓練及教育出來的學生,在進入職場人數及留職率仍是不足。 由於醫護相關科系,因健保體制及人員之薪資不佳,造成現行不願從事相關工作及職業之人口數,仍然是造成進入職場人數問題的重點之一,因此,如何在就學教育時,讓學生能在進入職場前,對於未來職場的競爭能力有所認知,且該具備的能力及素養,便成為很重要的學校發展核心思維。 學校教學能力及學生未來的發展,是每個學校都認知的基礎認知,但如何讓學校以長期經營角度來看教學的目的,便成為董事會及校長共同所要面對的課題,這無法忽視,也絕對會成為每個學校的重心指標。 未來,學校教育,除了品格及素養的養成,除了是一個品牌外,也是學生畢業後的第一道最基本的門面;因此,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便成為現今教育的基本價值觀。讓學校以學生為榮,而學生以學校為幸,也不枉教育的本質,其他都是無意間的收穫。 (作者為仁德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公關顧問)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Read More

<府城廣角鏡>兩輛老火車頭,串起台南、京都歷史情(下)

美國LIFE雜誌多年前在台灣拍下CT256照片,是C55系列中的第6輛。(詹伯望提供) 詹伯望 為了推動「南進政策」,台灣總督府盛大舉辦始政四十年博覽會,廣邀日本的王公貴族與軍方大員來台,意圖展示在這第一個殖民地的建設成果,所以也設法找來當時最新的交通工具,載運這些貴賓,從基隆港到台北市,於是C55系列就中選了,一共進口了五輛,和日本本土同步啟用,具有歷史與文化的意義。正因為兩地同步啟用,所以連編號都一樣。 在技術面上,C55型蒸汽機關車將汽包(Steam doom)與砂箱(Sand box)合而為一,焊接技術的進步使車身更堅固,動輪也擴大到一○六七公厘軌距之極限─「一七五○公厘」大動輪,最高設計時速可達九十五公里至一百公里,是日本蒸汽火車製造技術的重要突破。 蘇昭旭指出,日本C55型這種大型機車「輻射狀」的動輪,是少見的「蹼輪軸心」輻射狀動輪,帶有優雅的歐洲火車血統,在德國蒸汽機車的BR01型與BR50型動輪上面,也可以見到,但CT250型卻是台灣鐵道史上的唯一。二戰後,台鐵進行編號改組,C55型改編為CT250型,這輛亦隨之修改編號為CT251。 C55型這種大型機車「輻射狀」的動輪,是少見的「蹼輪軸心」輻射狀動輪,帶有優雅的歐洲火車血統。(詹伯望提供) CT251在文化資產上最大的價值是,它既是C55型的第一輛,自然也有若干因應熱帶氣候的改良措施,駕駛室前方擋風板上開了三片葉窗,加強散熱;而第一代的空氣壓縮機是擺在左側中央,固然有利於車下觀察動輪狀況,但卻不利於駕駛員跨越維修踏板巡行,後來各輛同型機關車便向下沉降,到了最後一輛CT259,已經在踏板之下了。 美國LIFE雜誌多年前在台灣拍下CT256照片,是C55系列中的第六輛,大體可以看到空氣壓縮機已在踏板以下了,通行無礙。 事實上,日本京都的梅小路蒸汽機關車館(現在改名京都鐵道博物館)裡,就正好有一部和CT251的原始編號同號的C551,是台灣鐵道迷每次必去朝聖的地方。 眾所周知,鐵道文化資產在台灣日益受到重視,不但文化部催生了國家鐵道博物館,設立籌備處,預定二○二四年起逐步開放,即連去年開放的台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北門館)也深受大眾歡迎。台灣的鐵道迷家族藩衍如此快速,如果府城有關方面如此熱衷於台日交流,不應輕易放過這個機會才是。 (作者為文史工作者)

Read More

<府城廣角鏡>兩輛老火車頭,串起台南、京都歷史情

蒸汽機關車。(詹伯望提供) 詹伯望 日前報載,同屬「世界歷史都市聯盟」的台南與日本京都,由兩市市長透過視訊,簽署推動交流協定書,攜手共創歷史,寫下歷史新頁,誠然可喜可賀。現在就有一樁案例值得雙方努力推動。 如今安放在台南市體育公園裡的蒸汽機關車CT251,在一九三五年運送來台之際的初始編號為C551,與現今遠在日本京都的C551,原來都屬同一組編號,擁有同樣的血緣和歷史。由於這種種巧合,非常值得有關方面推動,讓兩座古都的兩輛蒸汽機關車締為姐妹。 C551火車頭。(詹伯望提供) 與國外鐵道文資締盟,國內不乏其例,而且還有機關車與機關車、車站與車站、鐵道與鐵道等好幾種,以第一種來說,就有二0一二年台鐵CK124蒸汽機車頭與日本北海道C11型結為姐妹車的例子;以第二種而言,也有二0一三年台北松山車站與日本松山車站結盟,以及新竹車站與美國紐約中央車站締盟的例子;以第三種而言,也有阿里山森林鐵道與日本大井川鐵道締結姐妹鐵路,三十多年下來,已共有九條姐妹鐵路了。 台鐵CK124蒸汽機車頭與日本北海道C11型結為姐妹車。(詹伯望提供) 台南市自從體育公園內的CT251和DT652都指定為古物後,市府文化局文資管理處去年五月起連三個月都各舉辦了一次導覽活動,鐵道專家蘇昭旭老師冒著溽暑介紹時如數家珍,雖也汗流浹背,卻吸引不少火車迷聽得津津有味。 北端靠向竹溪的CT251,屬於日本的C55型蒸汽火車,最早是在日本的台灣總督府為舉行「始政四十年紀念台灣博覽會」,而由鐵道部引進當時最新型的蒸汽機關車,編號為C551。 蘇昭旭表示,在一九三五年以前,當時日本統治台灣四十年,一直保持一個慣例,就是凡有新型蒸汽機關車出廠,都先在日本本土用過之後,才給台灣使用,C551卻是一個例外。 一九三五年C55型蒸汽機關車才剛問世,日本本州以外地區尚未使用,台灣卻優先配置,以配合始政四十年博覽會。那是因為當時日本國力已達巔峰,正積極以台灣為跳板,向呂宋島、馬來亞、爪哇、巴布亞新幾內亞,推動其大東亞共榮圈的「南進政策」。(上) (作者為文史工作者)

Read More

<觀策站>蔡政府防疫成敗,皆因政治防疫

美日等國願意贈送台灣疫苗,但這畢竟是受制於人。圖為民眾接種疫苗情形。(本報資料照) 呂謦煒 新冠病毒疫情在全球爆發,台灣一開始被認為是「防疫模範生」,有大約一年多的時間疫情受控,沒想到自指揮中心開放機組員「3+11」後,華航諾富特事件破口引起全台本土疫情大爆發,短短一個多月超過萬人染疫,超過六百人死亡,死亡率超過百分之四,疫苗接種率則是世界後段班。 為什麼短短一年,蔡政府的防疫表現有如此重大的變化?其實蔡政府的政策邏輯並沒有改變,一直都是「政治防疫」,只是攻守之勢相異而已。 民進黨的政治防疫,一以貫之口號就是「抗中保台」,對抗大陸,自稱保護台灣,其實只是保護民進黨的執政權。所以當2020年初湖北武漢新冠病毒萌芽之際,民進黨政府就可以不顧政經後果,快速決定中止與大陸之間的大規模聯繫,強化對大陸的邊境管制,成功將初期的新冠病毒阻絕於台灣境外。動作沒這麼快的其他國家,就陷入了疫情擴大的險境之中,這也讓蔡英文政府能對內塑造「Taiwan can help, and Taiwan is helping」的自豪感,而且更強化兩岸敵對與異己意識。 然而,隨著大陸防疫有成,新冠病毒感染熱區日漸移往歐美甚至日韓地區,民進黨的這套政治防疫邏輯就失靈了。蔡英文連美國總統的狗去世都要發文悼念,她怎能冒著得罪美國的風險特別加強對美國乃至其歐洲盟國的邊境管制?甚至因應大陸之外的國際旅運需求,蔡英文政府還一而再再而三的放開邊境管制措施,這才逐漸形成防疫破口。因此,台灣首波的新冠病毒疫情,並不是武漢首先發現的原始病毒株,而是在英國首先盛行的英國變種病毒,其理在此。 攻守之勢既異,蔡英文政府仍不思反省,為了在台灣持續塑造反中氣氛,持續政治防疫措施。邊境管制既產生破口,疫苗接種率就成為防堵疫情的重中之重,偏偏就連指揮官陳時中都聲稱,對大陸目前使用的疫苗不感興趣,只要與大陸有關係之疫苗,蔡英文政府就是不願採購,甚至連只是大陸公司擔任代理商的美國疫苗,蔡英文政府也增加許多人為限制,就是不讓疫苗順利購足。固然民進黨政治防疫,引起所謂美日等盟國關注,願意贈送台灣疫苗,但這畢竟是受制於人,甚至是求討來的疫苗,算不得是好事情。 蔡英文政府自購的疫苗數量仍遠遠不足,自稱是要扶持國產疫苗,其實這仍是政治防疫心態作祟,與中共在大陸建政初期毛澤東的「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思考如出一轍。當時毛澤東基於意識形態批評美國是帝國主義,又與蘇聯決裂,稱蘇共為修正主義,在這種隔絕國際、也被國際孤立的情況下,才大談艱苦奮鬥。現在台灣在防疫上不也是拒絕跟進國際上經過實驗檢證的措施嗎?不也是拒絕接受國際認證的疫苗,執意要走自己的路嗎?甚至還對世衛組織秘書長譚德塞恣意攻擊,宛如小小綠衛兵?在意識形態上,不也是政治掛帥,猛力塑造反對大陸的氣氛嗎?儘管外有美日協助,但對台灣而言有如杯水車薪,台灣自購疫苗到貨量竟然比外國捐贈的疫苗要少,真正可恥! 政治防疫的結果,就是愛搞宣傳,爭功諉過,患上大頭症。當初那個說要協助世界打造全球衛生體系的指揮官陳時中言猶在耳,當初說有政府請安心的蘇貞昌言猶在耳,當初說防疫有成人民生活如常的蔡英文也言猶在耳,結果是當國際正在討論解封,台灣卻快速陷入疫情爆發、全面封鎖的窘境。 蔡英文政府曾為全球眼中的防疫模範生,現在卻淪為台北市議員羅智強口中的「疫苗乞丐」,被國際認證過度自滿,為天下笑者,何也?正是蔡政府「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秦暴政速亡,蔡英文政府政治防疫讓人民受苦受難,另類暴政相信也不久長矣! (作者為前國民黨青年團總團長)

Read More

紅陽攜手Midas抗疫 閃付助商家資金調度

Midas Touch全球行銷事業群總經理何啟聖(左),與紅陽科技總經理陳谷楓(右),在簽約儀式之後,因疫情將握手改為碰肘,宣示建構供應鏈全新生態圈。(Midas Touch提供)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台灣創新金融的第三方支付領先品牌─紅陽科技,今天與全球區塊鏈金融管理平台Midas Touch,正式簽訂合作協議,經此強強聯手對特約商店所提供的「閃付」等新型態支付模式,將使得疫情期間,急待資金靈活調度的需求被滿足。預估這項合作將使紅陽科技的年營收達到至少八倍以上的成長。 同時,在簽約儀式上,Midas Touch還宣布,繼供應鏈金融之外,將再推出「合購鏈」,以聯合採購方式,降低成本,讓商家取得價格優勢,加速營收倍增。 Midas Touch全球行銷事業群總經理何啟聖指出,除紅陽科技之外,目前全球已與15家PSP(第三方支付業者)所進行的積極洽談已臻成熟,將於年底前陸續完成簽約,此將顛覆傳統金流系統,創建全新的供應鏈金融生態圈。 在疫情衝擊之下,許多接受刷卡消費的商家,急需資金周轉,紅陽科技在Midas Touch的資金供應下,提供「當天刷卡、當天到帳」的「閃付」服務,有效解決商家在資金上的「痛點」。為儘速讓服務上線,因此,既便面對三級警戒,簽約儀式照常舉辦。 比較特別的是,依防疫規範,雖然整個簽約儀式,僅由紅陽科技總經理陳谷楓,與Midas Touch全球行銷事業群總經理何啟聖,共同代表簽署。但整個過程,透過視訊方式讓全球上百家投資機構、風險管理、電子商務、PSP等業者在線觀看。 紅陽科技總經理陳谷楓表示,成立23年的紅陽科技,不只是金流公司,我們一直期許自己是以技術導向的研發公司,所以,面對行之有年的支付系統,有許多商家的痛點急待解決,特別是疫情期間,如何讓商家「加速獲利、倍數成長」,紅陽有責任提供紓困之道,而Midas Touch結合區塊鏈技術的供應鏈金融方案,讓資金可以進行更彈性的運用。 陳谷楓說,紅陽科技長期以來擔任商家與消費者金流服務的權利守護者角色而言,也會針對特殊個案採取適宜的保護措施,持續確保商家與消費者權益,也讓整個創新模式在法遵的高標準下打造出金融科技嶄新的一頁! Midas Touch全球行銷事業群總經理何啟聖指出,目前對特約商店,除了提供「即刷即付」的「閃付」服務之外,還有,對資金鏈穩固的業者,所提供「延遲撥款」的「免付(免除繳付手續費)」服務,依延遲的天數,扣抵手續費,最高歸零,有效降低成本。至於電子商務業者,則是提供「速撥」的服務,讓電商平台的交易,可取得相應的緊急墊款。 透過以上三項供應鏈金融服務,掌握特約商店的「商流」,何啟聖進一步透露,Midas Touch接下來將推出「合購鏈」,聯合採購商家,集體進行採購,以壓低進貨成本,而供應商也因此取得更多訂單,形成互惠多贏的加乘效益。 對於全球首創以區塊鏈技術支持實體供應鏈金融的資金需求,何啟聖表示,這是「去中心化」特性的高度發揮及落地運營,尤其是最大化降低跨境匯款的支付成本與縮短時間,因此,目前已吸引全球40個國家的資金運用相關業界的關注,並積極提出合作計畫,Midas Touch預計以兩年的時間,完成這項全球供應鏈生態圈的完整佈局。

Read More

<觀策站>無盡的前沿-當政府限縮科學自由

民主黨籍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搬出「無盡的前沿」。(路透,資料照) 烏凌翔 《2021年美國創新與競爭法》(USICA,US Innovation and Competition Act of 2021)六月初在美國參議院已獲通過,接著送入眾議院等待與一個眾院提出的類似法案-《NSF for the Future Act》,等待合併審議討論。 USICA因為幾個原因而被關注: 1.這部法案是美國民主、共和兩黨難得一見有共識的法案。 2.法案牽涉的金額高達2,500億美元,各州民意代表都希望能為轄下選區或支持者分到一杯羹。 3.一些友台法案也被納入其中,台灣媒體當然特別關注。 4.它其實違背了美國一向崇尚的經濟自由主義,是一部產業政策法案,即,政府分配納稅人的錢來補貼某一項產業中的特定企業。 5.在美國全力對抗中國的史詩篇章中的主旋律,是一闕科技曲,叫做「無盡的前沿法案」(Endless Frontier Act)。 最後一點,很多報導都提到了:USICA的前身或主體,是一部去年五月就由兩黨議員聯合提出的《無盡前沿法案》,跨越了川普、拜登兩朝,在確定了美國對中國科技戰主軸不變的前提下,才又高歌猛進,融入了《2021年戰略競爭法案》及最能觸動中共敏感神經的幾部友台法案,最後更名為《創新與競爭法》。 但是,「無盡的前沿」這個帶有詩意的名稱,從何而來呢?它很重要,代表了一個時代的印記,76年前出現時,標誌了美國推進科技進展方式的變化;76年後的再次被使用,則反映了當代美國科技發展面對來自中國的壓力,必需改弦更張。 1944年11月,原子彈的威力即將結束困獸猶鬥的日本以及二戰本身,除了戰後的國際秩序要如何建立之外,連任第四任期的美國總統羅斯福注意到一個問題:戰爭中快速發展的科技,譬如雷達與原子彈,要如何在和平時期仍能造福人類呢? 政治的歸政治,科學的歸科學,硬要以政治考量指導一切的必然是或愚蠢、或傲慢、或自私、或黑心、或兼而有之的政客,羅斯福當然不是,自然沒這麼做,他把他的疑問交給手下「科學研發辦公室」(OSRT, Offic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主任,曾任MIT工程學院院長的電機系教授Vannevar Bush。做為回應,Bush教授於1945年7月提出了一份報告,後來出版成書,直接建議「政府只有支持科學的責任,而沒有控制科學的權力」。這份報告提出時,雖然羅斯福總統已去逝,但是經過一番長達5年的辯論後,終於成為接下來幾十年指導美國科技發展的綱要。 這本書就叫做《科學:無盡的前沿》(Science: Endless Frontier)。 “Frontier”又可譯為「邊疆」,Bush教授是以美國先民開發西部的拓荒精神,來比擬科學家探索未知世界的毅力與勇氣。差別在於,早年美國先民跨越的邊疆,從新英格蘭十三州出發,一路向西,到了太平洋就是盡頭了,但是科學家探索的邊疆,卻是無盡的(Endless),也就是說,「前」方其實並無邊「沿」。 《Bush報告》最直接明顯的影響是美國1950年成立了「國家科學基金會」(NSF,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就是文首提到眾院類似法案要加強功能的主角-模式是:政府撥給經費,由 NSF贊助科學與工程領域的研究。生物醫學的研究,則由「國家衛生研究院」(NIH,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的預算來贊助。NIH在近一年多的新冠疫情漫延中,聲名大噪。 當然,美國聯邦政府還有國防部、原子能委員會、農業部都會贊助科技研發經費,往往也是透過大學等研究單位,只是與 NSF相比,目的性較強,譬如國防部轄下的「先進研究計劃局」(DARPA, 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冷戰時為了防範美、蘇一旦發生核戰,各大城市間電腦聯繫可能中斷的情況,提出電腦網路計劃,結果演化成今天聯結全球的Internet。目的性強,也不見得是壞事啦,成就又一個軍用科技大大貢獻人類的經典範例。 二戰時的美國政府只支持對政府有用的科學與科學家,Bush教授試圖改變這種政界與科學界的關係,但他也深諳政治運作的邏輯,所以用「基礎科學研究」一詞取代同行建議的「純科學研究」,並且在報告中強調,基礎研究是技術進步的先行者,科學成果應用於實務,意味著創造工作機會、提高工資、社會福祉。這些話,政府愛聽,接受了他建議的模式:政府只出錢,科學家-往往是大學教授或研究機構研究員-的日常管理,包括研究方法和研究範圍,都仍由他們平常工作的單位負責。這種模式,後來也被別的國家所模仿,包括台灣。 上一回,76年前,美國因為戰爭威脅解除了,Bush教授以「無盡的前沿」為科學家爭取到自由研究的空間。這一回,76年後,提案的民主黨籍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再搬出「無盡的前沿」,卻是要限縮研究科學的自由,改由政府指導項目與經費使用,他的理由是:「掌握技術將左右誰是世界經濟領導者,關乎外交政策及國安未來」。 共和黨的共同提案人 Todd Young則說是中國「迫使共和黨不得不把自由市場的意識形態擺到一邊」。紐約時報則發現,USICA法案中選定的科技項目,與中共提出的「中國製造2025」高度類似。 有趣!有趣!當美國面臨來自中國的強大競爭壓力,美國竟然與他的競爭對手更像了!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Read More

<觀策站>當總統成為演員

蔡總統與郭台銘、劉德音討論疫苗捐贈事宜,並「謝謝他們的熱心義舉」。(取自蔡英文臉書) 汪志雄 總統戲演的認真,我們就仔細欣賞她華麗精湛的演技吧!因為蔡總統現在危機處理方法就是「演戲」。她透過打電話、親訪、在媒體面前演出一齣「苦民所苦,國家感謝你」的溫馨倫理劇。所以哪裡有「人民自發的善舉」,哪裡就會有「蔡總統熟悉的聲影」,台下入戲的觀眾只覺一股暖流湧上心頭,全然忘記「人民需自救」乃肇始於「政府的無能」。 對於台灣可憐的人民,這正是「不知是我入戲太深,還是你演的太真」後知後覺的殘忍。 政治是表演的藝術。但當表演過頭了,就會變得虛假!當一個國家元首,把自己當作是八點檔連續劇的三流演員,那是這個國家最大的悲哀。 這一兩年來,「抹黑、造神」成為台灣顯學。 如果把檯面上的「媒體人名嘴」與「政治小丑們」攤開來排排站,其師資陣容之龐大堅強,足可成立台灣第一所「唬爛師範學院」。尤甚者,更可以請蔡英文總統、蘇貞昌院長、陳時中部長擔任創辦人,建立「猾山劍派」,將葵花寶典之辟邪劍法發揚光大,揚名天下。 當「媒體與政府」在乎的只是「編劇與演戲」,新聞工作者成了導演,政治工作者成了演員,那這個國家不亡也難矣! 一個正常的國家,媒體人的功能是監督政府,因此被稱為「永遠的反對黨」,擁有神聖的第四權。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公正公開的媒體,人民就會眼瞎心盲,任憑執政者擺布。 一個正常的政府,官員的責任是為民服務,因此被稱為「人民的公僕」,被賦以公權力來幫助改善庶民百姓的生活。一個國家如果沒有清明無私的官員,為政者就會作威作福飽私囊中,窮了人民,富了鷹犬狗官。 而號稱民主自由的台灣,今日的媒體人與政府官員,卻成了一條條被「民進黨」養得白白胖胖的狗,沒有民意,只有黨意,沒有國家利益,只有政黨私利。 牠們的主要功能是取悅主子,追殺政敵。一旦選舉沒有辦法光明正大地贏,這些犬類便會賣力地想方設法,使陰耍詐,抹黑造神。一旦施政無法贏得民心,這些奴蛆便會絞盡腦汁,圍魏救趙,扭轉風向。 黑心的媒體人與政客們,既不會有忠誠也無善良可言。利益與財富是他們唯一追逐的生命廚餘,所以說他們是老鼠蟑螂,阿米巴原蟲,應該更為恰當。這些老鼠蟑螂們,如今充斥台灣社會,橫行無忌。在過去還會遮遮掩掩,晝伏夜出,現在卻是結群成對,無所忌憚! 正所謂「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所以,不用再吃執政黨加工製造的芒果乾了,不用再擔心老共的飛機三不五時穿越台海中線了!這種媒體人與政府官員的「風骨蕩然,氣節無存」,在電視與國會殿堂上貌似斯文,款款而談,實則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宛如岳不群的君子劍,「既已不群,何來君子,辟邪自宮,人鬼不分」,才是台灣最真實的亡國感! 不過,要有「多情城市」跟「意難忘」這種爛戲,也需要有甘願入戲,大腦自宮的觀眾,這才是台灣最深沉的悲哀! (作者為美國伊利諾芝加哥大學教授)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