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安宣導講座列車 開抵南科

南市警交大前往南科進行交安講座,因應近期雨季,也呼籲人員雨天行駛留意開起頭燈、減速慢行。(讀者提供)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南科工業區近年發展快速,連帶創造大量工作機會,許多人員平時通勤上下班更應留意交通安全。為強化科技園區員工交安觀念,南市警交大近期也應邀前往園區內科技公司舉辦的交通安全宣導講座分享安全要點,因應近期雨季,也特別提醒人員注意雨天行車安全、養成正確的駕駛習慣。 近期南部地區因對流旺盛頻繁降雨,南市警交大特別提醒南科公司人員,雨天駕駛時務必開啟頭燈,提升自身視線同時,亦能幫助對向車輛更早察覺,進而增加自身的安全性,有效降低事故風險。 除注意開啟頭燈外,雨天路面濕滑可能導致輪胎抓地力下降,煞車距離也會跟著增加,水漂打滑風險更是不得不小心。 南市警交大指出,雨天駕駛應特別注意降低行車速度,並與前車保持足夠安全距離,避免緊急煞車或突然變換車道,以提升防禦駕駛的安全性與反應空間。如行經積水區域,輪胎與路面之間可能因水膜而失去接觸導致方向失控、煞車無效,這也是最危險的「水漂現象」,特別呼籲駕駛人雨天行駛務必降低車速、緊握方向盤,並避免急踩煞車或突然轉向,以維持車輛穩定性。 上路前亦應檢查胎壓與胎紋深度,確保輪胎排水功能正常,有效降低水漂風險。

Read More

科技廠模擬火警與化學物洩漏演練

南市消防局第五大隊八日與森鉅科技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歸仁廠攜手辦理演練,模擬火警與化學物洩漏情境。(讀者提供)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現今科技產業發展迅速,化學原料的使用量與日攀升,毒化物災害風險也跟著提升。為強化公共安全及相關場所應便能力,南市府消防局第五大隊八日與森鉅科技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歸仁廠攜手辦理演練,模擬火警與化學物洩漏情境,盼藉由演練,提升一線人員協作與反應能力。 南消五大表示,化學災害常具有「不可預測、高風險、時間緊迫」三大特性,本次演練遵照危險物質的應急處理作業程序分工。演練情境模擬廠房起火加化學物品洩漏,消防人員需穿著化學防護裝備,對洩漏的化學品進行偵測、隔離、降載及人員搜救等作業,並依照標準進行處置,有效提升了現場的應變效率。

Read More

南市特教幼小銜接班7/28開課

幼小銜接準備班陪伴特幼生適應國小新生活。(教育局提供)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為落實學前特殊教育推動計畫,南市教育局開辦特教兒幼小銜接準備班。透過暑假期間安排轉銜準備課程、舉辦家長座談會等方式,讓特殊幼兒及早適應小學階段的校園生活。 市府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融合教育是重要政策也是趨勢,新學年之前舉辦幼小銜接準備班,除了幫助特幼生及早適應國小生活,為家長提供專業親子教養知能,也能讓學校做好轉銜服務準備。 特教兒幼小銜接準備班訂於七月二十八日至八月二十二日開辦,由北區大港國小、歸仁區歸仁國小、新營區新民國小、南區新興國小、西港區西港國小等五校合辦,傳承分享學校實務經驗。課程涵蓋國語、數學等一年級主科,搭配社會技巧、體能、注意力訓練。未來將持續辦理,讓特殊需求的孩子都能順利開啟學習新旅程。 歸仁國小校長羅俊男指出,特幼生幼小銜接活動,以即將進入小學且有特殊學習需求的學齡兒童為主要對象。學校秉持「提早適應、減輕焦慮、順利銜接」的核心理念,逐步引導孩子熟悉幼兒園環境,掌握國小學習生活節奏。西港國小校長郭國成認為,幼小銜接階段對特殊需求學生來說非常重要,若能在升小一前熟悉教室規則、作息節奏、學習環境,面對轉變的不安與挫折將大大降低。

Read More

藝群成大羽球公開賽 2000人次競技

第三十二屆藝群成大羽球公開賽參賽團體。(成大提供)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第三十二屆藝群成大羽球公開賽,九日起一連五天在成大新建游泳池暨球類場館舉行,近兩千人次同場競技。最熱門的青年組開放報名十分鐘即額滿。十二日的開幕式,台灣羽壇新銳男雙組合江建葦、吳軒毅應邀擔任開球嘉賓,也將帶來精彩表演賽。 成大指出,今年成大羽球隊參加全大運,勇奪一般組男女團體雙料冠軍。九日登場的藝群成大羽球公開賽,以「揮羽成星」為視覺主題。象徵每一位站上球場的選手,都能成為閃耀光芒,勇敢拚搏、綻放自我。 延續賽事結合公益理念,今年持續與創世基金會合作,在場邊設置發票捐贈區,鼓勵選手、觀眾隨手做公益。另規劃互動小遊戲、積分比賽等趣味活動。成大物理治療系則組成運動物理治療團,為活動參與者提供安全防護。 身兼成大羽球隊教練的成大體育室教授涂國誠表示,成大羽球公開賽於一九九三年開辦,為大專院校熱愛羽球的學生提供交流切磋平台。成大校友會、校內EMBA首度交流合賽。成大校友會總會秘書長、前台中校友會會長簡松寶指出,去年團體組增設成大校友會,各地校友會熱烈響應,享受比賽氛圍的同時,也留下歡樂回憶。

Read More

南台流音系師生獲金曲獎肯定

南台流音系老師吳蒙惠(左)協同戴曉君編曲創作,榮獲第卅六屆金曲獎「最佳編曲人獎」。(南台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南台科大流行音樂產業系老師維恭‧魯那登(吳蒙惠),協同戴曉君編曲〈Dipin Kari Tang 麵包 咖哩 刺蝟〉作品,榮獲第卅六屆金曲獎最佳編曲人獎,畢業系友張名廷亦以錄混音製作〈好聲豪氣〉專輯,榮獲最佳華語專輯獎,展現流音教育與產業實作成果。 吳蒙惠老師此次獲獎作品展現深厚的音樂跨域能力與文化詮釋力,其編曲巧思不僅突破語言界線,更為原住民族音樂注入全新靈魂。吳蒙惠於頒獎典禮感言中表示,原住民音樂是一條艱辛的路,希望不要再以新台幣產值來衡量他們的價值。震撼樂壇與大眾心靈,呼籲社會以文化多元與創作精神為衡量標準,重新思考音樂價值的本質。 除了教師表現傑出,本屆金曲獎也傳來校友佳音。流音系畢業系友張名廷參與錄混音製作的〈好聲豪氣〉專輯成功奪下最佳華語專輯獎,顯見該系教學不僅理論與實作並重,更能培育出具國際製作水準的專業人才,成果斐然。 校長黃能富對此次獲獎表示高度肯定,不僅展現南台在音樂專業的深厚實力,更大幅提升系所知名度與招生效益。吳蒙惠不僅為學校注入豐富的教學能量,更是學生的最佳榜樣。能擁有一線金曲師資,是學校無比珍貴的資產,對流音系學生來說,更是前進音樂產業的明燈與動力來源,與有榮焉。未來,學校將持續深化產學連結與創作實踐,鼓勵更多學子勇敢築夢,讓台灣音樂持續閃耀於國際舞台。

Read More

崑科大竹籠茨與金獅陣 展台江文化力

崑大創媒學院USR計畫「竹籠茨與金獅陣」分享會,帶領與會者深入理解台江地區的地方知識與文化智慧。(崑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崑山科大創意媒體學院推動USR計畫,舉辦「竹籠茨與金獅陣:台江地方工藝與信仰文化的對話」分享會,邀請安南區深耕在地實踐者從「竹籠茨建造經驗」與「金獅陣文化發展」出發帶領與會者深入理解台江地區的地方知識與文化智慧。 受邀分享會的南興國小校長黃寶東,首先從台江內海的地理變遷談起,說明昔日的台江曾為可泊千舟的內海,如今早已變為滄海桑田,僅存零星瀉湖景觀。 黃寶東亦分享竹籠茨的重現與施作過程,說明「扛茨走溪流」活動所代表的意義,認為這是文化實踐與教育體驗融合的典範,讓青年世代得以體驗地方智慧的真實脈動。 另受邀的興安宮主委黃登圍則以實際行動展現對金獅陣文化的深厚情感與傳承使命,特別穿上曾至總統府表演時所穿著的正式服裝,這套服裝不僅蘊含榮耀記憶,更象徵著金獅陣作為地方文化代表的歷史地位與精神標誌。黃登圍更矯健上陣親自演繹金獅陣經典套路,從起手式、定步、騰躍到收勢,每一動作皆展現出高度技藝與肢體控制,將傳統陣頭威儀與節奏美感詮釋得淋漓盡致。 他也鼓勵青年勇於接觸與學習在地文化,指金獅陣不僅是一套動作技藝,更承載著地方信仰、族群認同與代代相傳的文化能量。 崑大空設系老師郭一勤認為,此次活動不僅喚醒學生對地方文化的關注,也為設計教育注入新的思維素材。

Read More

大橋國中波羅蜜研習實踐永續生活

橋中結合綠植學課程舉辦波羅蜜研習,志工媽媽與教職員透過做中學、學中感動,共同實踐惜食、尊重自然、永續生活的理念。(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永康大橋國中暑假結合綠植學課程舉辦「波羅蜜研習」,邀請志工媽媽與教職員共廿餘人,展開與自然連結的味覺與心靈旅程,從波羅蜜延伸到對校園植物的關懷,從味蕾的驚喜到影像的記錄,共同實踐惜食、尊重自然、永續生活理念。 橋中波羅蜜研習由長年推動環境教育的吳貞萱老師牽線,邀請志工團長謝婷諠等人共同帶領參與者認識世界上最大的水果─波羅蜜。這不僅是一場美食饗宴,更是一次環境教育的實踐。 活動除介紹波羅蜜的多元用途,食用波羅蜜果肉外,還利用波羅蜜籽與排骨燉煮成清甜的湯品,讓參與者品嘗土地的滋味。而波羅蜜的香氣與營養價值也透過講解深入人心,不少參與者第一次知道熱帶水果與佛教文化的深厚淵源,原來「波羅蜜」一詞可以追溯到梵語,最早被翻譯為「婆那娑」(Panasa),象徵修行圓滿與豐收。 除認識波羅蜜的多元價值,活動也實作「手工蛋沙拉吐司」,由美食家謝婷諠團長親自指導製作,讓大家學會快速又營養的料理,為忙碌的生活打下健康的基礎。 推動研習的吳貞萱,同時是校本課程綠植學的設計者,這門課程結合校園植物觀察、食農教育、手作體驗等,引導學生親近自然、理解植物與人密切不可分的關係。學生不僅記錄校園植物變化,更透過影像紀錄培養對環境的敬意與感恩。

Read More

從資訊工程師到調香冠軍 嘉藥陳晁嘉開啟香氛新人生

嘉藥粧品系畢業生陳晁嘉在二技求學時間多次奪下調香比賽佳績。(記者黃文記攝) 記者黃文記∕仁德報導 嘉南藥理大學化粧品應用與管理系二技畢業的陳晁嘉,原已擁有中山醫學大學醫學資訊學系學位,因看好芳香療法與精油產業,毅然決定跳脫舒適圈,南下嘉藥從頭學起,就學期間就曾獲得多項調香競賽優勝,畢業後將投入相關產業,有機會更希望能創立個人品牌。 家住豐原的陳晁嘉是嘉藥粧品系的轉學生,他從零開始學習香氛與保養知識,憑藉著對精油的熱情與敏銳的嗅覺,不僅考取NAHA國際芳療高階證照,更在系上劉孟春老師的指導下踏入調香領域。首次參賽便拿下二0二四全國創意調香競賽男香組冠軍,初試啼聲即獲佳績,讓他信心大增。 對調香領域的熱情也讓他在競賽中持續發光發熱,陸續拿下二0二四全國新穎化粧品競賽創意調香組冠軍、二0二四創意調香暨頭部芳香調理競賽靜態調香組亞軍與廠商青睞賞,更在畢業前獲得二0二五AIFA國際美學調香大賞靜態調香金賞,為二技求學歷程畫下完美句點。 陳晁嘉表示,他深深著迷於精油帶來的療癒力量,透過嗅吸與按摩,使身心靈達到放鬆與舒緩。他也提到,過去在資訊業界累積的經驗幫助他在學習上更具邏輯與分析能力,未來也將持續在芳香領域深耕,並投入相關產業,有機會更希望能創立個人品牌,開創自己的香氛事業。 指導老師劉孟春表示,調香並不是只靠天賦,而是一門需要長期累積與不斷練習的藝術與科學結合的專業,她鼓勵學生只要願意投入,無論來自什麼領域,每位學生都有機會成為優秀的調香師。

Read More

南關線過半年節 吃半年圓

南關社大與龍崎長輩一起搓五行湯圓,共度半年節。(記者黃文記攝) 記者黃文記∕龍崎報導 農曆六月十五「過半年節」是南關線特有的習俗,從以前就有「吃半年圓」的傳統。南關社區大學為延續此傳統,每年都會與社區一起過節,今年在龍崎區崎頂社區與長者一起過的半年節,舉辦文化傳承活動,跟社區居民一起搓湯圓、吃湯圓,共同祈求下半年的順遂。 為呼應龍崎大自然景觀和地方特色,南關社大今年取崎頂里內虎形山的「虎形」諧音「五行」,準備五行湯圓,揉製白、紅、黃、綠、黑五色粿粞,以天然植物染色,白色是糯米、紅為火龍果、黃為薑黃粉、綠為抹茶粉、黑為在地特產竹炭粉,色彩繽紛,祈願為當地長輩帶來好運與健康。 南關社大表示,年初田調發現,當地有許多長輩知道這項習俗,而且有些民眾家中仍持續過著半年節,因此,上午還特別到長輩家中紀錄這珍貴的過節畫面,以保存這項在地文化;活動中心搓湯圓時,現場播放當天早上至當地耆老林淑家中拍攝祭拜半年圓的影像,並邀請她到據點分享祭拜的流程及一直以來的信念,與大家交流半年圓的故事,喚起長輩的回憶,引發不小共鳴。 半年節是早期農業社會中的歲時節俗,在年中之際以湯圓祀拜神明、祖先,感謝他們上半年的庇佑,並祈求下半年的豐收與順遂。此習俗漸消失於現代工業社會中,惟南關線部分地區仍保留此傳統。 南關社大自二0一六年起,即在不同社區推廣此項傳統,以往集中於歸仁和關廟地區,今年則來到龍崎,特別至長輩家中記錄珍貴的過節畫面、在社區跟民眾一起搓湯圓,再將拍攝的影片透過網路傳播,讓更多人認識半年圓習俗。

Read More

社內社區台文班長 請學員吃湯圓

新市社內食半年圓,期下半年平安圓滿。(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新市報導 年過一半了,新市區社內社區台文班長廖光林九日請學員們吃半年圓,希望接下來的半年也能平安圓滿。廖光林表示,以往很多地區都有吃半年圓的習俗,如今少了,九日適逢農曆六月十五日,所以與學員們分享半年圓。 老家在龍崎的廖光林,憶起了家鄉龍崎每到農曆六月十五日時,家家戶戶都會吃湯圓,因剛好是年的一半,所以大家都稱「食半年圓」,為了讓學員也能分享食半年圓的習俗,因此十年來台文班上課最接近農曆六月十五日時,就會分享半年圓,巧的是今年正好遇上農曆六月十五日。 當學員們拿到半年圓時,莫不歡喜,裡面除了有好幾顆各種餡料的大湯圓外,還有粉圓和山粉圓等,大大小小的圓仔,吃了相當Q彈有勁,不甜不膩。學員們也感謝班長的分享。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