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娜伊谷忘憂仙境

成功復育鯝魚聞名 歷莫拉克風災重建 再現昔日風采 民眾利用暑假帶小朋友前往達娜伊谷自然生態公園戲水消暑。      圖、文/羅玉如      成功復育鯝魚廣為人知的達娜伊谷,位於嘉義阿里山鄉山美村。屬於曾文溪上游集水區的達娜伊谷溪,早期因俗稱苦花的鯝魚魚群豐富,時常有不肖分子以毒魚、電魚方式抓捕,嚴重破壞溪流生態,村民飲用水安全也受到威脅。 有鑑於此,當時的鄉長高正勝號召村民,提供原本屬於各氏族的漁場,組成溪流保育協會。民國七十四年開始啟動保育計畫,七十八年正式成立保育隊,組成河川保護委員會,由村民自發性組成河川巡邏隊,加強河川汙染防治工作,遏止電魚、毒魚歪風。經過多年努力,達娜伊谷溪逐漸恢復原有的清澈風貌,鯝魚等自然生態也重獲生機。 八十一年山美村獲農委會頒發自然生態保育楷模獎。八十三年七月成立山美社區發展協會,期盼以社區型態經營觀光事業,帶動在地產業發展。八十四年一月達娜伊谷自然生態公園開放參觀,經過二十多年經營,已成阿里山區熱門旅遊景點。生態保育成功,順利帶動農業產業發展。九十一年山美部落以達娜伊谷溪生態保育有成,獲總統文化獎肯定,實屬不易。 達娜伊谷吊橋融入鄒族圖騰意象。 但九十八年的莫拉克風災,挾帶驚人雨量重創中南部。不僅導致高雄縣甲仙鄉小林村滅村,美麗的達娜伊谷也風雲變色。跨越達娜伊谷溪與曾文溪上游的三座橋梁遭洪水沖毀,聯外道路中斷。所幸災後各界人道協助湧入,在當地族人努力下,達娜伊谷陸續進行疏濬排洪、軟硬體設施、放養溪魚、產業重建等復建工程。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嘉義縣政府運用善款;台灣大哥大慷慨捐資,陸續興建福美、達娜伊谷兩座吊橋及山美大橋。達娜伊谷吊橋及觀景平台等設施,民國一百年重建完工,此後吸引無數遊客到訪。 兩座吊橋充滿原鄉風情 福美吊橋長一百七十五公尺,橋身以紅、藍、黑三色圖樣裝飾,展現原鄉風情。 一0八年前後設施逐漸損壞,嘉義縣政府基於安全上的考量,爭取中央補助,加上地方配合款,以一千八百萬元經費展開整修工程。一0九年九月三十日,全長兩百二十八公尺、融入鄒族圖騰意象設計的達娜伊谷吊橋正式完工啟用。西側主橋橋塔高三十公尺,北側橋塔端興建一座鄒族家屋造型觀景台,可俯瞰達娜伊谷溪和吊橋。福美吊橋長一百七十五公尺,橋身以紅、藍、黑三色圖樣裝飾,展現原鄉風情。一00年十月,達娜伊谷、福美吊橋剪綵啟用。當時鄒族朋友載歌載舞,以辦喜事的心情慶祝,自此達娜伊谷逐漸恢復昔日忘憂谷風貌。 達娜伊谷自然生態公園每週三休園,其餘時間均有開放。全票一百五十元。十五歲以下、六十五歲以上及志工,優惠票一百二十元。三十人以上團體,團體票一百二十元。身心障礙者及其陪同者一人,半票七十五元。六歲以下兒童免費。 觸口天長山龍隱寺。 戲劇場景 觸口龍隱寺名聲響 天長地久橋吸引有情人 旺萊山愛情大草原裝置藝術吸睛 位於嘉義縣番路鄉觸口村的龍隱寺,主祀濟公禪師。民國八十四年台視晚間古裝連續劇《濟公》,故事發源地、取景地即為龍隱寺。八十六年中視開拍《濟公活佛》,仍在龍隱寺拍攝,此後觸口天長山龍隱寺聲名大噪。 觸口龍隱寺前童子雕塑頗具童趣,周邊山景秀麗。 根據交通部觀光局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的資料,龍隱寺創建於民國六十九年。初期完全沒有經費,僅靠誠心信徒擔任義工興建寺廟,後來才籌設管理委員會。龍隱寺沿革謂,民國五十五年間,濟公禪師雲遊行經龍隱寺現址,發覺此地山水環抱、地靈人傑,是建廟好地理,因而決定在此行醫濟世,並向邱姓人家託夢指示雕刻金身。民國六十三年信眾前往高雄甲仙龍鳳寺分靈,雕刻濟公禪師金身,安奉邱氏家中。因神威顯赫,信徒遠道前來參拜求問,絡繹不絕,於是建寺安奉。民國八十年十月二十四日內殿結構初步完成,先入安座。 天長吊橋與地面高低落差相當大。 龍隱寺供奉通稱濟公禪師的李修緣師父。農曆十月初三是濟公禪師得道日,寺方會在當日舉辦重過柴火儀式,大量信徒齊聚參與,熱鬧非凡。 地久吊橋。 觸口是前往阿里山的必經之處,也是昔日山區特產與平地貨物交易重鎮。商賈、居民往來皆須越過八掌溪,但因涉溪危險,架竹橋又經常被洪水沖走,日據昭和十二年,即民國二十六年,由熱心人士推動興建兩座吊橋。日人紀念天皇生日的天長節、皇太妃生日的地久節,兩座吊橋遂以天長、地久命名。目前觸口橋北側為地久吊橋,過地久橋沿階梯上行,可抵天長吊橋。雖然兩座吊橋的交通功能已被取代,但因群山環抱、風景優美,仍受遊客歡迎。且因橋名天長、地久,吸引不少有情男女到訪。 旺萊山愛情大草原隨處可見以「愛情」、「阿里山」為創作主題的裝置藝術。 近阿里山觸口遊客中心的旺萊山愛情大草原,也值得一遊。此地原稱牛埔仔愛情大草原、愛情絲路。園區隨處可見以「愛情」、「阿里山」為創作主題的裝置藝術。在綠草如茵的大草原襯托下格外醒目。以鳳梨酥打響知名度的旺萊山接手經營後,更名旺萊山愛情大草原。園區店鋪販售阿里山當地伴手禮及旺萊山開發的鳳梨酥、鳳梨酒、鳳梨醋、鳳梨冰等鳳梨系列商品。

Read More

〈中華副刊〉走在那條路上

■張子筑 小時候最喜歡聽母親講古,尤其下雨天,沒地方去,幾個小孩蹲窩在母親房裡嘟嚷著要聽故事。寓言故事也好、俚語趣談也罷、古早情懷更棒……都讓我們聽得如癡如醉。其中母親走過那條路的點滴,最是永難忘懷。 母親和父親的姻緣可以說是父親的堂姊準子牽成的,在她們還是小學生時就開玩笑配對。母親和準子是同學,放學常一塊兒走回家,母親家離學校比較近,每次快到家互道再見時,準子就對母親說:「跟我回家嫁給我堂弟啦!」母親總笑笑靦腆以對。有一次,準子家有喜事辦桌,一直慫恿母親前去作客,母親欣然應允,那是她們第一次一同踩在那條路上,母親高興的心情不言而喻,那天也見到準子堂弟,當然又招戲弄一番。 小學畢業後,父親繼續升學,母親在家學女紅,各奔前程,彼此不再有交集。沒料到成年後輾轉經媒妁之言拉回這條姻緣線,結成連理。母親每次談到準子的玩笑話居然成真,臉上總漾著少女情懷般的燦爛笑容,更忘不了她們一起踏在那條路上飛揚青春的歡樂情誼。 1942年父親被徵召為台籍日本兵,隔年即出海到南洋。母親帶著稚齡的大姊和襁褓中的二姊躲警報,飽受戰爭的驚恐,更心繫遙遠父親的安危,這段戰亂的日子是母親一生中最大的磨難,莫測的未來泣血般的際遇,身心煎熬、鬱鬱寡歡只有在回娘家時傾吐抒懷。 每次回娘家歸返時外公都陪著她走一段那條路,直到彎入離家不遠的巷道才離去。父女一路談心,母親盈眶的淚水撲簌而下,滴滴落在沙泥路上,聚成揉雜泥團猶如母親糾結抑鬱的心,外公雖然不捨也只能不斷安慰。每次母親講述這段錐心刺骨、度日如年的往事,仍然心有餘悸,嘆滄海桑田,造化弄人。 戰爭結束,日軍潰退。父親有幸安康並在返台的名單中,母親得知消息欣喜若狂,一顆懸念的心終於撥雲見日,那籠罩眼前的疑團化為絢麗虹彩。 緣起不滅,如天體運行不輟。父親歸來與母親再續情緣路。光陰荏苒,日月如梭,父母如還健在,也已百歲有餘。 那條路還在,但景物丕變,平坦的柏油路取代了塵土飛揚的泥石路;路一旁的甘蔗園消失成熙攘熱鬧的遊樂園,高聳雲霄的摩天輪不停的轉著,轉著人生的跑馬燈。只有另一旁的溝圳依舊源遠流長、川流不息,潺潺流水承載著歲月的故事,記憶著母親的歡笑與淚滴;水聲淙淙宛如那年夏日孩童戲水的嬉鬧聲,水聲淙淙彷彿那年雨季母親講著我們愛聽的故事。   我走在那條路上,路不長,但思念卻綿長,因為母親走過。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寓教於樂 省躬童認識淨零

參與群創環教計畫的省躬學童,聚精會神地找答案闖關。(記者施春瑛攝) 南區省躬國小六年級師生參加由群創光電、群創教育基金主辦,與環境友善種子有限公司合作的淨零環境教育推廣計畫,透過小組闖關方式,認識不同對象的淨零責任,思考個人在生活中實踐淨零排放的方法,體驗不一樣的環境教育課程。 此次課程由環境友善種子公司徐煥喆老師主講,以「生活在地球上的我們應該如何解決溫室氣體的問題呢?」為開場,寓教於樂透過遊戲闖關的方式將淨零排放的觀念帶入校園,引領孩子深入認識氣候變遷與全球暖化的現況,思考氣候問題改善的可能性。 六年級學生黃靖珉說,非常喜歡這樣的體驗課程,尤其是第二關「鯨魚吃掉什麼?」因有互動體驗,加上對鯨魚有興趣,讓他印象深刻,他也會將這次學到的「排放量-移除量=0」的環保概念帶回去和家人分享。 導師楊悅詩表示,參與這次的「群創環教計畫」,讓身為六年級學年老師更容易運用在環保議題的教學上,無論在社會領域的「生產與消費」、「社會企業責任」、「地球公民義務」等課程多有著墨;針對省躬國小六年級的校訂課程「黃金海岸海洋環境」的環保教學,更是完全達標。 導師張明珠也表示,課程中提到了大家製造出來的廢棄物,要能「淨零」,才能保護地球。吳貴豪表示,在平常的課堂很難讓學生如此專心一致只為同一個目標,並會在課後與師長們探討環境永續的問題。 學務主任張瑾玥表示,很感謝群創團隊帶來精彩的課程,除了知識內容外,學生的參與度極高,透過分組合作學習,每一位小朋友都聚精會神、全心投入,就為了努力想出任務的答案,順利闖三關。 (記者施春瑛)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出錢出力 南市體育志工會送愛偏校

台南市體育志工委員會志工蔡文堂(左二)、陳淑美(左三)獲選體育有功人員,常務監事劉豐有(左一)及總幹事戴己川前往道賀。(記者盧萍珊攝) 長期協助市府及各機關辦理大型體育活動的台南市體育志工委員會,今年不僅獲選市府體育局推動體育有功團體,另志工蔡文堂、陳淑美則為體育有功人員,獲得市府表揚。 南市體育志工委員會常務監事劉豐有表示,這次團體及志工分別獲獎,是對大家的肯定。體育志工委員會不只是承辦大型體育活動,志工們出錢出力辦理送愛到偏鄉學校,足跡遍及雲林、嘉義以及台南三縣市偏鄉小校,去年更將觸角延伸至外島馬祖連江縣警察局以及莒光鄉東莒國小,贈送民生物資以及頒贈獎助學金,嘉惠偏鄉學子,深受社會各界好評。 總幹事戴己川指出,獲獎志工蔡文堂在下營國小退休後,投入志工行列,每年華宗盃排球賽、曾文水庫與古都馬拉松賽、市運會田徑賽、寺廟與團體健走或路跑,擔任交安與服務工作,因擁有水電執照,服務處水電維修都主動協助。 六甲國小退休老師陳淑美,熱愛各項體育活動,特別是登山健行擔任領隊與導覽服務,經常支援各級學校及各機關體育活動志願服務工作,無怨無悔付出,對推動體育活動功不可沒。 蔡文堂指出,退休後有更多時間投入志工的工作,雖然每次辦活動非常忙碌,但感覺很踏實、有成就感,尤其可利用自己專長繼續服務,很有意義。陳淑美強調,獲獎是肯定,也要更努力。 (記者盧萍珊)

Read More

〈中華副刊〉愛的厚牆

■蘇家立 山嵐見證永恆的挺拔 在你我背後 源自深情一倚 1.你來自左方 嘴銜銀光渡過漫漫長夜 耳畔鳥囀蔚藍著天 你唇中的皎月 及時捎至我的掌心 一日又一日 疊成一道夢的臂膀 2.趨往夕落的我 臉上灑滿星霜 綴日微雨驅趕著我 奔向彼端,挽回一抹夕豔 替你溫存幾盞回頭。 腳步猶燙 留住了你的影子 3.牆是一種守候 微風將時間刻入厚牆 所有的光與夜在此盛開 牆上堅實的小石 每顆摸起來都像咫尺 在你我心底梭巡 輕輕攤開人間

Read More

〈中華副刊〉幸福

攝影/王克崇 文/王克崇 走在這個有高雄小香港之稱的眷村裡,午後的社區,沒有太多人煙,空氣中洋溢著懶洋洋的氛圍。 頭髮皆已斑白的老夫妻在前方徐徐走著,老奶奶攙扶著年齡更大的老爺爺。 走在他們後面的我刻意放慢了腳步,不疾不徐,只盼勿驚擾兩位老人家。   「你在嘟噥些什麼,我一句話都聽不懂啦!」老奶奶跟老爺爺說道。 濃濃的外省鄉音,讓我想起中學時的國文老師,一口濃厚的山東腔,上起課來對當時年僅13、14歲的小孩來說,著實聽得吃力又難以理解。但長大後的我聽著這濃濃的外省鄉音雖然還是不懂,卻有著暖暖感受。 大時代的演變,把他們帶上了台灣這塊土地,離鄉背井的他們在這裡落地深根,枝繁葉茂。或許子女成年後紛紛離鄉打拚,僅留老父母守著家園,守著孩子的根。 在現今速食愛情的年代,白首偕老已不易,祝福你們能一直牽著彼此的手,幸福的走下去。

Read More

〈中華副刊〉老師,謝謝妳

■呂嘉泰 週末,心血來潮整理凌亂的房間,藉機整理因求職不順的煩亂思緒。翻箱倒櫃之中,瞥見一本被灰塵淹沒不見天日的國中聯絡簿,除了表面蒙上一層灰之外,其內容頁上的字跡仍像昨日刻上的。細嚼聯絡簿中與導師的文字對話,塵封多年的記憶被翻了一回。 猶記與導師的初見面,是初上國中的開學日,當時班級同學窸窣地討論導師的教學風格,言談中藏不住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同學好!我是各位的班導師,很高興認識大家」爽朗的招呼聲制止教室的喧鬧,同學們的目光聚焦在教室門口,並且隨著導師的步伐方向橫移到講桌。映入眼簾的是一位看似教學經驗豐富,但不至於食古不化,不知為何,心底冒出我們倆個性合得來的靈感。 異於排斥閱讀的同齡,我反而享受浸於閱讀世界,因為可以不受外界打擾,專心致志的思索,並且樂於讓天馬行空的想法躍然紙上。不過,生性羞澀的我並無勇氣將作品遞給他人閱覽,擔心無法被理解,被當作是特異獨行的人,因此只能流於孤芳自賞。直到有次導師為了鼓勵同學培養寫作能力,建議大家可在聯絡簿書寫日常有感,提供作品被看見的機遇。 初次將作品呈上後,內心忐忑不安,不曉得會獲得什麼評價。導師細讀文字後,像發現新大陸的哥倫布,雀躍讚賞我出色的寫作能力,並且鼓勵我參加校內外的作文比賽。當下我舒展緊繃臉頰,感激老師的賞識,至此之後更勇於展現自己的作品,啟程我的寫作之旅。 瀏覽導師的社群,知悉將於今年卸下教育英才的重任,我的內心是不捨交織著祝福。感激她在字裡行間的鼓勵與叮嚀,賦予當時的我無比的勇氣,現在也指引在職場迷航的我,找到職業生涯的方向,祝福導師能夠享受她的退休生活。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南工板金科創新教學 國內外屢獲獎

台南高工板金科老師敖克定(右一)指導學生創作屢獲國內外技能競賽獎項,榮獲一一一年教育部師鐸獎。(記者汪惠松攝) 台南高工板金科老師敖克定教學結合理論與實務,辦理產學攜手合作計畫,翻轉教學環境,指導學生創作參加國內、外技能、工科技藝競賽屢獲金牌、金手獎,並積極開發及編撰教材,落實務實致用特色課程,創新教學績效卓越,榮獲一一一年教育部師鐸獎。 高職就讀台北市立大安高工板金科並當選板金選手的敖克定,積極苦練累積紮實技能,參與各項技能競賽屢獲佳績,獲保送台灣師大畢業後,參加教師甄試錄取台南高工板金科服務迄今十餘年,歷任教師、組長、科主任等,基於自身板金技術教育的基礎,長期投入選手技術培訓與技術能力養成,培訓國際技能競賽板金職類國手。 為培養學生專業技能,敖克定主動向教育部申請「特色招生課程專案計畫」,獲國教署審查通過,帶領團隊發展「一般手工電銲」專業課程,結合業師協同教學計畫,並赴業界職場體驗辦理銲接技術交流賽,直接把實習工廠移至業界,翻轉教學環境,落實務實致用課程,讓學生身歷其境體驗。 教學期間,敖克定不忘充實自己、精進專業知能,九十八至一00年於彰化師大在職進修,並完成技術及職業教育學院工教系技能指導專家教師教學碩士班學位,期間參與國內外專業期刊投稿,並獲得刊登。 教學理論與實務並重的敖克定,亦自編技能檢定教材,例如NC摺床實務操作 Solid Edge 板金展開與應用、金屬板表面處理技術等,結合「精密雷射切割」新興議題, 將此先進設備導入板金專業課程,編寫「雷射切割技術」教案,並將其教材與全國師生分享。 過去在擔任板金科主任期間,亦帶領教學團隊精進成長,積極推動「現代實習工場改造」計畫,引進全國第一金屬雷射切割設備粉體塗裝設備、NTC自動沖孔機數值控制彎管機,秉持行政支援教學理念,將實習工場建立SOP制度,增進學生對板金產業實務知能,翻轉技職教育教學環境。 (記者汪惠松)

Read More

洪聆翔婚宴 伴郎團顏值爆表

《角頭2》洪聆翔與美妝部落客夏曼娣8日舉辦婚宴,好友陳奕、沈建宏、張庭瑚擔任伴郎。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電影《角頭2》演員洪聆翔與美妝部落客夏曼娣(Mandy)於8日舉辦婚宴,好友陳奕、沈建宏、張庭瑚擔任伴郎,新郎加上3位伴郎帥氣爆表! 洪凌翔與夏曼娣兩人認識4年交往1年,2020年12月27日求婚、2021年1月13日正式登記結婚,兩人在8日舉辦婚禮,席開30桌,展現好人緣。除了有帥氣爆表的伴郎陣容,洪聆翔還有一位在圈內赫赫有名的經紀人辛誌諭(阿Ben)的叔叔擔任婚禮證婚人,辛誌諭說:「洪聆翔是我的姪子,謝謝他邀請我擔任這次的證婚人,他跟Mandy都是很努力的孩子,祝福他們永浴愛河。」 新郎洪聆翔一身白色西裝,新娘夏曼娣一襲典雅婚紗,搭配3位伴郎灰色系服裝。正在拍攝華視三立8點檔劇的陳奕跟張庭瑚特地跟劇組請假,力挺好兄弟洪聆翔。 第2次擔任伴郎的沈建宏說,跟洪聆翔認識10年以上,當初兩人是因為拍攝《澀世紀傳說》認識的,在那之後一直私交很好,這次參加他的婚禮很感動,祝福他們早生貴子。」 最近才加入八點檔華劇《門當戶懟愛上你》的陳奕,這回是第3次擔任伴郎,「期待這場婚禮很久了,前幾天彩排因為我在拍戲不能去,只好請建宏將過程拍攝下來,拍完戲在家練習。」

Read More

台鐵北投員訓中心 將走入歷史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台鐵局表示,目前位於台北市的員工訓練中心將步入歷史,不再擔負訓練重任,未來將參與台北市的都更計畫做整體開發,目前的構想是部分仍保留教育功能,也將視實際需求引進民間投資。 台鐵表示,位於北投的員工訓練中心使用迄今逾五十年,一直是軌道專業人才訓練的搖籃。為增加訓練效能,提供更優質的教學環境,已正辦理「富岡員工訓練所新建工程」,計劃一一五年於富岡設立鐵道訓練學院,惟學院完成前各種訓練設施仍應提升,以符合當前「訓練分層化、分區就地化、教材標準化、師資專業化」的要求。 經審慎評估,台鐵決定過渡期將員工訓練中心移訓至樹林調車場新址,該處所日前已經完成整備,將於十月十四日起逐步搬遷,並確保各項訓練不受影響。而北投員工訓練中心也將步入歷史,不再擔負訓練重任。 日前台鐵局局長杜微視察員工訓練中心新址,雖教學場域容訓量減少,但員工訓練中心增設四間主播端教室(另含三間個人直播室),學員可赴各地區指定教室進行線上教學,形成「分區集中式直播課程」;預計未來每年可維持中、長期班五十五班,短期班七十三班,總計一百二十八班之辦班效率,總訓練量可達六千二百人次,確保訓練量能不中斷;亦可兼具防疫、減少學員交通及食宿不便之效,員訓中心同時將滾動式檢討,進一步優化訓練內容。 至於北投員訓中心現址,台鐵表示,員訓中心參與台北市的都更計畫,正討論土地回饋比例,未來仍將是特專區,並做整體開發,目前的構想是部分仍保留教育功能,也將視實際需求引進民間投資。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