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風災折木到工藝家具 陽明交大推動校園樹木循環再生

陽明交通大學將風災折斷的樹木、修枝木與斷裂的棒球球棒,經過收集、整理與設計,化身為實用的小家具、花台與工藝作品,以新的姿態重返校園發揮新的價值。(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颱風過後倒伏的枝幹,或是例行修剪下來的校園樹枝,過去往往被當成廢料焚燒或棄置。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將風災折斷的樹木、修枝木與斷裂的棒球球棒,經過收集、整理與設計,化身為實用的小家具、花台與工藝作品,以新的姿態重返校園發揮新的價值,展現高等教育推動循環經濟的具體行動。 陽明交大表示,這項「校園樹木循環再生」計畫,是校方啟動的「二0二五 NYCU 永續月」的重要亮點之一。透過為期一個月的系列展覽與活動,校方希望傳達「讓資源再生、讓價值延續」的理念,並提出「陽明交大永續DNA:創新、韌性、實踐」的願景,將永續價值深植於校園文化與日常生活。期望透過永續月,引導師生將永續實踐內化為日常習慣,讓每位師生都能成為校園森林循環的參與者與推動者。 「永續不是口號,而是早已寫進陽明交大的DNA。」校長林奇宏指出,校園樹木循環再生是最具象徵性的案例,這些木材曾校園內修枝後的樹枝,曾是颱風中折斷的樹木,也是陪伴球員揮擊的球棒,如今化身為校園裡的家具與工藝品,「它們不只是被再利用,更是循環經濟精神的具體實踐」。 為期一個月的永續月,除了自然面向的創新,也聚焦「以人為本的身心靈韌性」,規劃電影、藝文展演及講座,舉辦USR年報暨成果發表會、論壇、參訪與工作坊,以社會責任計畫連結在地社區與國際議題。邀請師生與社區一同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

Read More

「臺灣智慧農漁週」南港登場 桃園館3大智農主軸秀成果

限時三天「臺灣智慧農漁週」南港登場,桃園館3大智農主軸秀成果。(農業局提供)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二0二五臺灣智慧農漁週」三日起至九月五日於南港展覽館登場,桃園市政府農業局以「智慧農業防災平台」、「智慧農耕協作計畫」及「智慧茶產區推動計畫」三大主軸,規劃「智慧桃園.桃園好農」展區,透過互動設計和數位內容為特色,邀請民眾到J五0八桃園館展區體驗全新智慧農業,參加趣味有獎徵答拿好禮。 農業局長陳冠義表示,桃園市近年持續推動智慧農業應用,從氣象監測、灌溉管理到農機共享服務,逐步建立更具韌性的農業系統,並結合AI、大數據等智慧應用,符合省工省力及SDGs淨零碳排目標。這次展出的「智慧農業防災平台」,整合微氣象站、田間感測器與手機通報系統,讓農友能即時掌握天候變化與災害警訊,提升防災應變力;「智慧農耕協作計畫」則以跨區農機共享為核心,透過平台媒合,讓農友能快速找到適合的農機與人力,大幅降低生產成本;「智慧茶產區推動計畫」則結合物聯網監測、產銷履歷與品牌行銷,協助茶農朝向智慧化、國際化發展。 限時三天「臺灣智慧農漁週」南港登場,桃園館3大智農主軸秀成果。(農業局提供) 農業部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場長蘇宗振表示,民眾可透過展覽可以了解桃園的智慧茶園監控系統,田間管理的相關溫濕度、肥料管理等,透過智慧化科技導入,生產出優質茶葉品質,並降低成本,解決缺工問題。 桃園智慧農耕團總教官吳成富表示,智農團在桃園提供協助回鄉青農相關專業知識,將智慧農業概念套入教育訓練,讓農民熟悉農機機械操作,甚至透過資源整合共享農業機械,大大降低營運成本,提升經營效益,透過農業局「智慧桃園.桃園好農」展區,讓民眾一目了然。 農業局長陳冠義強調,桃園發展智慧農業不僅是技術導入,更是完整產業鏈再造,包含從田間管理到市場通路的數位轉型,在市府與農友攜手合作下,一一四年也榮獲「臺灣永續行動獎-金獎」肯定。智慧農業是桃園邁向永續與國際的重要關鍵,未來將持續強化數據應用、跨域合作與青年農民參與,推動農業產業鏈升級,打造更加安全、智慧與永續的農業環境。

Read More

樂活羅東~極簡、自在、放輕鬆

羅東鎮公所攜手「東風鐵人」專業團隊,於「樂活羅東~極簡自在放輕鬆」樂齡活動共同設置體適能檢測站,協助六十五歲以上長者深入了解自身體適能狀況,調整生活方式全面提升身心健康與生活品質。(羅東鎮公所提供)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羅東鎮立圖書館於九月三、四日及十一、十二日舉辦「樂活羅東~極簡自在放輕鬆」樂齡系列活動。由鎮公所攜手「東風鐵人」專業團隊,共同設置體適能檢測站,透過先進科技進行血壓測量、身體組成分析、肌力適能、柔軟度適能及心肺適能等多項檢測,協助六十五歲以上長者深入了解自身體適能狀況,調整生活方式全面提升身心健康與生活品質。 除體適能檢測外,規劃「跟著我做~原來斷捨離可以這麼簡單」專業講座,邀請擁有日本清掃收納協會一級證書:黃冠茵收納師,藉由對物品進行「減法」來為自己的生活加分,透過減法生活斷捨離不要的物品,透過實際示範引導長者養成良好的整理與收納習慣。另以「柔軟運動VS.健康生活」為主題,邀請專業運動達人孫駿講師帶領長者認識日常運動與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在「柔軟運動VS.健康生活」主題講座中,指導參與者運用瑜珈球進行簡易訓練,藉此養成規律運動習慣,邁向健康生活。 活動名額二百四十名,每場次僅限六十名,額滿為止,歡迎有興趣的長者盡早報名參加!

Read More

登革熱消毒巡迴游淑貞籲請鄉親落實巡倒清刷防護

吉安鄉公所為避免引發登革熱疫情,將自九月八日起至十一月七日起,展開全面防治登革熱環境消毒工作,請民眾務必配合。(吉安鄉公所提供)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吉安鄉公所為加強防治病媒蚊孳生,避免引發登革熱疫情,將自九月八日起至十一月七日起,展開全面防治登革熱環境消毒工作,針對公共區域各排水溝、街道、公園等公共場域進行噴藥消毒作業。 鄉長游淑貞除了慰勉清潔隊員辛勞外,提醒鄉親全力配合,落實「巡、倒、清、刷」四步驟,共同啟動行動力守護健康宜居鄉城。 吉安鄉公所表示,清潔隊化學防治作業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針對路側的公共區域,包括路面及水溝表面等戶外開放環境,以噴霧機做空間噴灑;第二階段則針對排水溝內部,以製煙槍方式進行消毒。 鄉公所指出,為避免蚊蟲對相同藥劑成份產生抗藥性而成效不彰,每次防治時皆使用不同廠牌環境衛生用藥,對斑蚊、蒼蠅、小黑蚊、蟑螂、白蟻等害蟲皆有顯著滅除效果。 鄉公所強調,將委請村鄰長們在巡迴噴灑藥劑前,深入鄉鄰提醒鄉親移除廢棄輪胎、傾倒盆栽水盤積水、清除青苔等,杜絕住宅周邊潮濕孳生病媒蚊幼蟲,並落實宣導巷弄鄰里家戶清潔,提醒鄉親注意登革熱環境消毒工作。 吉安鄉長游淑貞表示,預防登革熱之環境衛生用藥,經稀釋調配後對人體雖無危害,請民眾盡量緊閉門窗,收起戶外衣服和食物,並將毛小孩等寵物或家禽移至他處,同時將門前水溝上雜物移除,以利工作人員噴藥。

Read More

夜駕視茫茫 以為老花竟是白內障

台大新竹分院醫師李承雍提醒,養成健康生活習慣、定期檢查與及早就醫,是預防白內障惡化、守護視力的重要關鍵。(台大新竹分院提供)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一名55歲的竹科工程師日前夜間長途駕車返鄉,發現對向車燈刺眼、視線模糊,甚至錯過交流道,原以為只是老花眼惡化,到醫院檢查發現,真正原因竟是「核硬化性白內障」,經手術植入人工水晶體後,他的視力明顯改善,不僅能安心駕駛,也重拾生活品質。 新竹臺大分院李承雍醫師指出,白內障是因眼睛水晶體混濁所致,隨著年齡增加,水晶體結構逐漸改變,可能出現視力模糊、炫光、夜間視力減退、顏色變黃或雙影等症狀。其中,「核硬化性白內障」是最常見且與年齡密切相關的類型,若延誤治療,會嚴重影響生活及工作安全。 李承雍表示,除了老化外,高度近視也是重要風險因子。研究顯示,超過600度的高度近視者,罹患白內障及接受手術比例明顯高於一般人;這是因為高度近視會改變眼球結構及水晶體代謝,造成氧化壓力升高與營養供應異常,使白內障更早發生。臨床上,甚至有40多歲高度近視病人,已水晶體混濁、影響日常生活。 其他高風險族群也不可忽視,包括:吸菸者罹患風險為非吸菸者數倍;長期曝曬如戶外工作者、登山、釣魚、沙灘活動愛好者;糖尿病病人尤其血糖控制不佳者,易出現快速進展型白內障;長期使用類固醇者,特別是口服與吸入型類固醇。 醫師指出,目前沒有藥物能逆轉白內障,但良好生活習慣可延緩病程。例如:戒菸、避免過度日曬並配戴抗UV太陽眼鏡、控制血糖、減少不必要類固醇使用,以及均衡飲食、多攝取富含抗氧化物的蔬果,有助於降低眼球氧化壓力,維持水晶體透明度。 李承雍也提醒,若有視力模糊、夜間駕駛困難、眼鏡度數頻繁更換卻無改善,或出現光暈、色彩變暗等症狀,應及早就醫並規律追蹤,才能守護清晰視界。

Read More

兼顧營養運動 養骨又增肌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骨質疏鬆症加上肌少症,長者恐陷入「骨肌減少症候群」危機!這種雙重威脅大幅提高跌倒與骨折風險,影響生活品質。嘉義市衛生局日前舉辦專題講座,邀請骨科醫師現場示範,提醒長者兼顧營養與運動,才能同時守護骨力與肌力。 嘉義市衛生局長廖育瑋說明,根據國健署最新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發現,每7位65歲以上長者就有1人罹患骨質疏鬆症,每3人就有1人有肌少症。骨鬆症是骨頭密度及力量下降,用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來測量,T值低於-2.5即為骨質疏鬆症。肌少症則因肌肉流失、力量或功能下降而導致容易跌倒,可用儀器檢測肌肉量,也可測握力、步速來檢視。 大林慈濟醫院骨科醫師謝明宏說明,均衡飲食與運動是最有效預防骨肌減少症候群的方法。建議採531運動,每週5天、每天(或分段累計)30分鐘、運動時心跳達110下,並結合有氧、阻力、平衡與柔軟度訓練。此外,鈣補充品可能與藥物交互作用,或不適合特定族群,使用前務必諮詢醫師。 局長廖育瑋指出,隨著年齡增加,長者同時罹患骨質疏鬆症與肌少症的情況愈來愈普遍,「骨肌減少症候群」大幅提高跌倒與骨折風險,但多數長者往往不自覺。 為提升警覺,嘉義市整合性健康篩檢針對50歲以上民眾,引進胸部X光影像運用AI技術,快速判讀骨質密度,異常者將轉介至骨科做進一步檢查;另為65歲以上長者進行握力測量,以預測肌少症風險,並協助及早介入預防。

Read More

早發現異常早介入 善用兒童篩檢 成長不漏接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國健署自113年7月起補助未滿7歲兒童6次的兒童發展篩檢服務,截至目前為止,台北市已有3萬5941人次接受篩檢,其中6.4%疑似發展遲緩需轉介早療評估。醫師呼籲,新增的6次兒童發展篩檢服務可搭配兒童預防保健服務同時進行,讓孩子的成長不漏接。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兒童醫學部主任方麗容表示,兒童發展在3歲前為關鍵期,6歲前更是黃金治療期,新增的6次兒童發展篩檢服務可搭配兒童預防保健服務同時進行,時程為出生後6個月至10個月、10個月至1歲6個月、1歲6個月至2歲、2至3歲、3至5歲及5至7歲,由受訓合格之醫師執行,針對粗大動作、精細動作、語言認知及社會發展四大面向,完整評估兒童發展情形。 依據國健署針對疑似異常個案分析,語言認知問題最為常見占75.6%、其次為社會發展占29%,方麗容提醒,家長可透過日常與兒童多交談,並善用家中故事書、圖卡等教材,養成親子共讀習慣,刺激語言理解與表達能力,同時藉由角色扮演與生活情境活動,增進日常生活體驗,引導兒童培養社交技巧與情緒理解能力。 台北市衛生局長黃建華提醒,家長平時可使用兒童健康手冊與台北市學齡前兒童發展檢核表,在家中觀察與記錄孩子的發展情形。依照7次兒童預防保健時程進行生長評估、身體檢查及發展評估等服務及6次兒童發展篩檢服務時程。 若篩檢結果顯示疑似異常,醫師將開立轉診單,轉介至北市18家早期療育評估中心或醫院進行早期療育評估鑑定,並依據評估結果安排後續療育及追蹤治療。

Read More

新型減重筆 精準記錄把關

新營醫院家醫科門診搭配最新型的「減重筆」,讓民眾體驗全新減重方式。(新營醫院提供) 記者翁聖權∕新營報導 為幫助更多民眾擺脫「減重路上的孤單與困境」,新營醫院家醫科特別推出「專業減重門診」,由專業醫師量身打造專屬的健康瘦身計畫,並搭配最新型的「減重筆」,讓減重不再只是空有決心,而是有科學數據與專業團隊共同陪伴。 新營醫院家醫科醫師侯昂廷指出,新型減重筆的最大特色,就是能夠幫助民眾每日精準記錄體重與變化趨勢,讓醫師透過數據清楚掌握進度,不再只是依靠「感覺」或「猜測」。醫師可以根據數據,適時調整飲食、運動甚至藥物治療的方向,讓減重過程更安全、更有效率。民眾不需要再獨自摸索,而是有人在背後幫忙規劃、陪伴與提醒,減重之路自然不再孤單 侯昂廷表示,減重不是單純為了外觀,更重要的是健康。過重或肥胖往往會增加罹患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代謝症候群的風險。若能透過醫師專業諮詢與減重筆的數據化管理,就能一步步達到理想體態,同時也降低疾病威脅,擁有更自信、更輕盈的生活。 此外,這項服務特別適合平時忙碌、沒有太多時間規劃飲食運動的人。因為專業醫師會幫助將計畫拆解成簡單可行的步驟,再加上減重筆每日紀錄與提醒,讓減重就像多了一個「貼身小助理」隨時把關,讓努力成果看得見。 新營醫院誠摯邀請有體重管理需求的朋友,走進家醫科門診諮詢,體驗「專業+科技」雙管齊下的全新減重方式。

Read More

高雄秀傳護理長研發智能照護便盆

高雄秀傳醫院護理長李雁秋研發智能照護便盆輪椅,在2025第11屆韓國WiC世界創新發明大賽榮獲金牌獎。 (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高雄秀傳紀念醫院榮獲第一面國際金牌獎肯定!護理部護理長李雁秋研發《智能模組化照護便盆輪椅》,近日在2025第11屆韓國WiC世界創新發明大賽榮獲金牌獎;該項作品憑藉臨床需求等實證與實用功能,獲得國際評審肯定,展現高雄秀傳醫院在護理專業的臨床創新量能,以及在智慧照護領域的國際競爭力。 李雁秋護理長表示,臨床上常看到行動不便患者在如廁時不慎跌倒等情況發生,讓她開始思索如何改善臨床需求,花費幾個月時間反覆研究設計與改裝,終於研發出這款結合照明、除臭、沖洗、模組化多感測控制等9大模組的《智能模組化照護便盆輪椅》。 這款《智能模組化照護便盆輪椅》可折疊、不受限場域,還有隱私圍簾可保護患者隱私,其中,還能偵測氣味,適時釋放香氛;經院內臨床實測,可顯著減輕護理工作負擔;李雁秋護理長說:「希望這項研發作品讓病人與照顧者都受惠,能更方便出門。」 李雁秋特別感謝護理部主任蔣昌玲長期帶領團隊深入臨床,精準觀察照護需求,鼓勵護理人員持續投入創新研發,「把創意化為臨床可行的解方」,具體展現秀傳體系「視病猶親」精神。 高雄秀傳紀念醫院吳明和院長恭喜護理部替高雄秀傳拿下首面國際金牌,吳明和認為,護理部在國際舞台勇奪金牌,展現臨床專業結合創新研發的實力,高雄秀傳醫院將持續支持護理部與跨部門醫療人員研發創新輔具,讓更多來自臨床的創意走向國際,造福更多病人。

Read More

南市女國中生墜樓 意識清楚送醫

南市一國中女學生墜樓送醫,校方也啟動相關輔導措施。(示意圖) 記者陳銀全∕台南報導 才開學不久,南市一所國中二日卻傳出一名女學生從校內一大樓二樓墜落至一樓的意外。該名女學生頭部及肢體受傷送醫,幸意識清楚。由於有學生目擊,校方也啟動輔導措施,減少學生心理衝擊。 市府教育局推動友善校園週宣導活動,二日在大光國小登場,國中校園卻傳出這起墜樓意外。據指出,該名女學生年約十四歲,疑因從二樓墜落,導致左腳骨折、頭部有血腫情形與肢體傷勢,不過還能說話,初步了解應無外力因素。 但因案發時間,剛好是午餐時間,有的目睹該意外,校方即通報市府教育局派督學與輔導老師、心理師到校,為學生進行安心輔導等,降低目睹意外發生的心理衝擊。 校方已聯絡受傷女學生家長到院;目前校方以治療女學生傷勢為優先,後續會與教育局針對女學生墜樓緣由與其身心創傷情況,做進一步的了解輔導與關懷,以防憾事再發生。  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