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歲女糖尿病失控 腎病變

提醒林正浩醫師,年輕型糖尿病不只罹患得早,惡化程度還更快,千萬不要仗著年輕,忽略糖尿病的長期危害。(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糖尿病早已經不是中老年人專利,近年臨床發現,40歲前發病的糖尿病患者有明顯增多趨勢;高雄阮綜合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林正浩指出,國內外調查研究也證實,早發型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不良的情況下,導致腎臟、心臟及眼睛等病變及併發症的進程比中老年型糖尿病患者更加快速;提早8至10年就必須洗腎,對患者的家庭與工作等生涯規劃無不造成巨大衝擊。 林正浩醫師指出,28歲高小姐有糖尿病家族史,22歲就罹患糖尿病;她為了早些實現經濟自由而從事餐飲娛樂業大夜班,近期雖然體重稍增,但更常感覺倦怠、疲勞,除了雙腿水腫,還有泡泡尿,就診時臉色灰黑,經血液尿液檢查及腎臟切片報告顯示罹患「免疫球蛋白A型腎病變」合併「糖尿病腎病變」,顯然她在壓力與未按醫囑規律吃藥下,對腎臟造成損害的進程速度比一般快得多。 另一名年僅28歲從事金融業、同樣有糖尿家族史的蔡小姐,未成年就確診糖尿病,近期因為情緒困擾以致飲食無節制,體重肥胖級,不但血糖失控又忽視門診追蹤,在高血壓、嚴重水腫、啤酒尿情況下就醫檢查,報告也顯示必需洗腎的結果。 林正浩醫師指出,糖尿病腎病變是尿毒症主要原因,當糖尿病人血糖控制不良導致全身血管產生病變,腎臟微血管也受到傷害使腎臟功能受損惡化,一旦與微白蛋白尿症狀合併,就是糖尿病腎病變了,未及時積極治療、洗腎,將成危及生命的腎衰竭。 微白蛋白尿是腎臟病變徵兆,尿液中出現過多蛋白質,可能使尿液產生泡沫。當尿液泡沫過多且不易消散,俗稱啤酒尿或泡泡尿時,同時下肢或全身性水腫、高血壓、倦怠感、血尿等症狀則是腎臟損傷的信號,出現以上情況務必及早尋求腎臟科醫師協助,盡快就醫診斷。 林正浩醫師說,年輕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的常見原因包括,1.三餐不規律、攝食過多精緻糖和加工食品,運動量不足;2.對血糖偏高警覺性低,未及時治療;3.情緒低、忙碌或壓力大,影響飲食和用藥的規律性及遵從性;4.胰島素細胞功能退化速度比中高齡者快,血糖更難控制。

Read More

〈安全駕駛藥注意〉鬆弛劑散瞳劑 皆屬危駕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公路局提醒民眾,服用部分感冒藥、肌肉鬆弛劑等特定藥品,可能引起嗜睡、頭暈或注意力不集中而影響駕車,如醫師或藥師叮囑或藥品仿單或藥袋有註明不宜開車者,請避免駕駛車輛。 公路局指出,可能對駕駛造成影響的藥品包括安眠藥、麻醉藥、散瞳劑、部分止痛藥及感冒藥 、部分抗組織胺藥、部分降血糖及血壓藥、部分抗焦慮及憂鬱藥、部分抗精神失常藥品,民眾如正服用這些類別的藥品,一定要向醫師或藥師查詢是否會影響駕駛車輛。 公路局表示,像安眠藥、部分感冒藥、肌肉鬆弛劑等藥物,都可能引起嗜睡、頭暈或注意力不集中,進而增加交通事故風險。此次指引特別整理了常見可能影響駕駛的藥品類別,用藥後應自我檢視,幫助駕駛人判斷是否適合上路。 公路局公布之指引也提醒民眾,若在行駛途中感到身體不適,應立即將車輛安全停靠路邊,若出現低血糖情況,需及時補充快速升糖食物。此外,也建議駕駛人在用藥後,如身體不適,改搭乘大眾運輸、計程車或代駕服務,或請親友接送,以確保行車安全。 公路局表示,已將常見用藥安全駕駛指引置於168交通安全入口網之教材文宣項下。另外,為加強宣導,公路局除將該指引提供予食藥署,請其協助將指引透過醫師或藥師在開藥及用藥時,對相關影響駕駛之藥品,提醒民眾避免駕車,以維行車安全;也提供各縣市政府及各區監理所站,希望透過多元管道加以宣導。

Read More

涼感/清熱藥布 依急慢性症狀選用

中醫師李宜津說,急性紅腫痛建議使用涼感或清熱藥材貼布;慢性舊傷或勞損可選擇溫熱活血貼布,均避免長時間或大面積連續使用。(記者葉進耀翻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日常生活中,不少人會因肌肉痠痛、關節不適,甚至運動扭傷,選擇貼藥布緩解症狀。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李宜津說,市面上藥布種類多,從西藥貼布到中藥膏藥,各有不同的作用機制與適用時機,使用時應依症狀選擇,急性紅腫疼痛建議使用涼感或清熱藥材貼布;慢性舊傷或勞損則可選擇溫熱活血貼布。 李宜津指出,常見的西藥藥布均含有非類固醇消炎止痛成分,如雙氯芬酸、布洛芬等;多為乾性貼布黏貼方便,藥效穩定,透過局部皮膚吸收後,可以快速緩解局部疼痛與腫脹,並具有抑制炎症反應的效果,特別適合急性扭傷或關節發炎等問題。 中醫藥貼布依製程和用途可分為乾性與濕性,乾性貼布通常適用於慢性勞損或舊傷疼痛,常含有草烏、玄參、乳香、沒藥等成分,具有袪風濕、溫裏、清熱及活血化瘀的功效。乾性貼布依照劑型,又可再分為油性與水性兩種,前者如通透活血膏藥布,藥布黏性高、厚度較薄,適合貼於活動頻繁的關節或肌肉,具有較高的穩固性,常用於慢性勞損或舊傷疼痛,但也因製程及黏性強,對於皮膚敏感患者,部分會有過敏的情形發生;後者如金絲膏藥布,主要為高分子聚合物製成,厚度較厚、黏性低,對敏感肌膚較友善,也有局部保濕效果。 李宜津說,中醫濕性貼布則以中藥粉末製成膏狀,需要再以外層貼膠固定。急性期可選擇含清熱解毒與祛風止痛藥材的貼布,例如含黃柏、冰片、天南星等成分,如如意金黃散藥布,幫助清熱消腫止痛,抑制發炎反應;慢性期可選擇溫經活血的貼布,如好骨膏內含附子、桂皮、當歸、紅花等成分,改善循環、舒緩舊傷痠痛。 李宜津提醒,使用藥布每次貼敷約4-6小時,避免長時間或大面積,連續使用若出現紅腫、刺癢或其他不適,應立即取下並清潔皮膚。孕婦、哺乳期婦女、幼兒或體質特殊者,建議諮詢醫師再做使用。

Read More

中榮兒童門診變身侏羅紀公園

為提供兒童更友善、舒適的就醫環境,台中榮總重新整修已使用22年的兒科門診空間。(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為提供兒童更友善、舒適的就醫環境,台中榮總重新整修已使用22年的兒科門診空間,日前舉辦剪綵啟用典禮。新的門診空間融合童趣及巧思,天花板設置雲朵燈,牆面有小火車模型和恐龍壁貼,讓兒童一踏入候診區就像展開奇幻療癒旅程,有效降低兒童對就醫的不安感和焦慮情緒。 候診空間設計靈感以「火車過山洞」為核心概念,入口處採用溫暖明亮的黃色框景,引領視覺進入中心區域。當穿越入口「山洞」後,彷彿進入立體繪本世界與恐龍相遇,歡迎大小朋友用眼睛觀察、四處探索這個「侏羅紀公園」主題空間,打造沉浸式冒險體驗,讓就醫過程充滿探索樂趣。 台中榮總傅雲慶院長指出,兒科門診自民國92年啟用以來,隨著13個兒童次專科持續擴展,看診人數、疫苗接種及注射治療量逐年攀升,舊有空間已不敷使用。感謝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吳春福董事長和欣上原公司施權航董事長的愛心支持,讓就醫的小朋友擁有更友善、充滿童趣的看診空間。另外,醫院特別打造2組主題公仔搭配嶄新空間,歡迎家長在候診時與孩子一同探索。 中榮兒童醫學中心主任王建得說,全新啟候診區設有12診間,候診空間採用明確分區設計,動線規劃流暢便利,色彩明亮溫馨,營造療癒舒適就醫氛圍,有效提供每日平均400人次的服務量。

Read More

老菸槍暴瘦火燒心 揪3期食道癌

新竹台大醫師劉廷芳提醒,避免菸酒,若有吞嚥困難等症狀,應盡速檢查,有助早期診斷與治療食道癌。(台大新竹分院提供)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新竹一名63歲老菸槍,近一個月出現體重減輕與吞嚥困難情形,僅能進食軟質、流質食物,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病患前往醫院檢查確診為第3期食道鱗狀細胞癌,進行前導性同步放射線與化學治療結束,後續將接受食道切除及重建手術,目前第一階段治療結束後,腫瘤部分緩解,已恢復正常飲食。 新竹台大分院腫瘤醫學部醫師劉廷芳表示,食道癌常見症狀包括吞嚥困難、體重減輕、胸口灼熱感(俗稱火燒心)、黑便、聲音沙啞等。其中,又以吞嚥困難最常見,也是最早出現警訊;早期食道癌可以接受內視鏡黏膜下切除術(ESD) 或食道切除及重建手術;若是如案例病患腫瘤較為嚴重的情形,則建議接受同步放射線與化學治療,然後再進行食道切除及重建手術;若身體因素無法接受切除手術,則會建議進行治癒性同步放射線與化學治療。 劉廷芳表示,同步化學放射線治療在食道癌的治療中扮演重要角色,可助於手術前縮小腫瘤體積,提高手術成功率與整體存活率。放射線治療療程通常依腫瘤大小、位置及整體治療計畫規劃,一般約需接受20至30次照射。 劉廷芳提醒,食道癌最主要危險因子之一為抽菸,吸菸不僅顯著提高罹患食道癌風險,亦與多種癌症發生密切相關,包括口腔癌、口咽癌、喉癌、下咽癌、肺癌、胃癌等,呼籲民眾盡早戒菸。

Read More

生理時鐘亂了 增罹癌風險

黃軒醫師提醒,「生理時鐘就像身體的隱形鬧鐘」。(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你是否常覺得腦袋昏沉、專注力下降,甚至在飲食控制下仍然發現體重緩慢上升?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博士提醒,這些困擾背後,往往與人體內一個容易被忽略卻舉足輕重的「生理時鐘」有關。 黃軒指出,生理時鐘並非抽象概念,而是一套在細胞內精密運作的分子機制,負責調控睡眠、代謝、免疫反應與基因修復。當時鐘運作失調,身體就像一座工廠出現亂流,能量代謝與情緒調控大受影響,長期甚至可能提高癌症風險。 人體的「主時鐘」位於大腦視交叉上核,主要依靠光線調整。每天早晨曬太陽,就如同替生理時鐘「打卡」,讓身體節奏重新歸位。相反地,若長期熬夜或日夜顛倒,時鐘就會「走鐘」,導致睡眠品質惡化、代謝紊亂,免疫力下降。 除了睡眠,飲食時間也深受生理時鐘影響。黃軒強調,「我們常在意吃什麼,但卻忽略了什麼時候吃。」研究發現,若將每日進食時間壓縮在8到12小時內(例如上午8點至晚間8點),能有效改善血糖、膽固醇及脂肪代謝。相反地,若半夜還在進食,就如同工廠不停加班,最終導致效率低落、系統崩壞。 對於長期夜班者,挑戰更為嚴峻。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在2019年已將「長期夜班」列為可能的人類致癌因子。黃軒提醒,夜班打亂生理時鐘,讓細胞DNA修復功能下降,癌症風險隨之上升。他建議輪班族盡量保持固定作息,下班後拉上遮光窗簾,確保一段完整的睡眠,減少對健康的衝擊。 值得注意的是,藥物治療同樣與生理時鐘息息相關。所謂的「時間治療學」(Chronotherapy)指出,相同藥物在不同時間服用,療效與副作用可能截然不同。例如抗癌藥與降壓藥,早晚服用效果差距顯著。 「生理時鐘就像身體的隱形鬧鐘,」黃軒提醒,維持規律作息、早晨曬太陽、固定進食時間、避免熬夜,這些看似小事,卻是守護健康的關鍵。當時鐘維持穩定,精神、體重、血糖乃至免疫力,往往都會一併改善。

Read More

川普關稅 美上訴法院裁定違法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聯邦上訴法院當地時間二十九日裁定,總統川普對多個貿易夥伴實施的大部分關稅屬非法措施,認定他在徵收這些關稅時超越職權。 上訴法院以七比四通過裁定,支持下級法院的原裁定。多數法官認為,川普大部分的全球關稅措施於法無據,認為川普發動貿易戰所援引的《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並未授與用行政命令便能課徵關稅的權力。 上訴法院的裁定是川普關稅政策到目前所受的最沉重打擊,因為對等關稅是他這次重回白宮的標誌性政策之一。不過上訴法院允許這些關稅措施可繼續維持到十月中旬,以便各方上訴到聯邦最高法院。 川普在自家社媒「真實社群」貼文痛批這項裁定,寫道「所有關稅依然有效!今天一個高度黨派色彩的上訴法院,錯誤地宣稱我們的關稅應取消,但他們清楚,美國最終一定會勝利」。 川普對幾乎所有國家加徵的百分之十基準關稅,以及針對被認定不良貿易行為國的對等關稅,乃至對加拿大、大陸與墨西哥所加徵包含芬太尼等一系列額外關稅,都被上訴法院認定不合法。 然而,就算聯邦最高法院最後也維持原裁定,也不代表川普第二任的所有關稅會動搖。因為除所謂「對等關稅」外,川普還依據另一項國家安全授權,對輸美汽車、鋼鋁和銅等產業加徵關稅,這些關稅就不受法院裁定影響。 上訴法院在多數意見書裡說:「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雖賦予總統在國家緊急狀態下採取多項行動的重大權力,但包含徵收關稅、稅負或類似措施在法律當中並無明文規定,該法也未賦予課稅權力…若無國會合法授權,總統並無權徵稅。」 川普今年推出關稅措施後,很快就遭到多個民主黨主政的州與中小企業聯盟提告,主張法律根本未授權川普徵收關稅。美國國際貿易法庭一個三人合議庭五月採納原告意見,裁定川普的關稅無效,川普政府也很快上訴至聯邦巡迴上訴法院。這次上訴法院由全體十一名現任法官共同審理。 川普目前已與包括歐盟、日本在內的主要貿易夥伴達成貿易協議,如今達成貿易協議的基礎在美國國內先後被兩級法院認定不合法,影響性值得觀察。 由於美國與許多國家的協議細節尚待敲定,聯邦上訴法院最新裁定,可能給各國不同的考量空間與籌碼,思考當前是否值得繼續與川普團隊談判。

Read More

白走讀 高喊找回司法正義

民眾黨三十日在中正紀念堂外舉行「司法改革公民走讀」活動,民眾黨立委等與支持民眾訴求推動司法改革。(中央社) 記者陳柏翰、孫曜樟、陳金龍∕綜合報導 民眾黨主席黃國昌三十日號召群眾司法走讀行動,隊伍從一早便與警方對峙,且多位黨公職跨越護欄,數度與警員爆發推擠。活動歷經六小時後落幕。黃國昌預告,沒有放出柯文哲,他們誓不甘休。 前民眾黨主席柯文哲遭羈押滿週年,黃國昌上午七時三十分發起司法走讀行動,訴求找回司法正義。警方一早封閉前往總統官邸的道路,並指隊伍違反《集遊法》;但群眾未散去,回嗆「還我路權」、「廢除集遊惡法」、「柯文哲清清白白」等口號,雙方數度對峙。 黃國昌發表八三0行動宣言表示,去年八月三十日是台灣史上首次主要在野黨中央黨部與黨主席住家遭檢調搜索,之後更上演黨檢媒三位一體的醜陋戲碼。 民眾黨主席黃國昌(中)呼籲政府沒有放出羈押中的柯文哲,他們誓不甘休。(中央社) 黃國昌痛批,當押人取供成為司法迫害的利器,台灣人好不容易爭取的民主法治已被執政者摧殘破壞,司法程序正義與基本人權保障蕩然無存。因此民眾黨號召公民勇敢起身,對綠色恐怖發出集體怒吼,防止更多民眾受害。 黃國昌也提出四點宣示,強化偵查不公開,嚴肅追究洩密責任;杜絕濫權羈押,有效防止押人取供;提升檢察體系獨立性,杜絕政治黑手操縱司法人事影響個案;盡速讓陽光照進法庭,提升司法透明度,強化公眾監督。 上午十一時後雙方展開第一波推擠,黃國昌與民眾黨公職、黨職人員與群眾試圖把護欄推倒,大批警力則在護欄另一頭以人牆阻擋;隨後,群眾突破第一層護欄,多位民眾黨公職越過護欄,並以人體衝浪方式跨越警方人牆,雙方數度爆發衝突。 下午一時過後,總統府派員前往現場收受民眾黨遞交行動宣言,黃國昌將行動宣言交給總統府代表後,陳佩琪走上前去表達訴求,呼籲公平審判。 眾多小草支持「司法改革公民走讀」活動。(中央社) 過程中,群眾拉扯推擠警方設置的拒馬,造成八名警員與民眾多人因中暑或推擠受傷送醫。警方依違反《集遊法》等事由,將黃國昌等人報請台北地檢署偵緝。台北市長蔣萬安也致電市警局長李西河關心受傷員警情況。 這項「走讀」行動約歷經六小時落幕。黃國昌預告,接下來民眾黨還會持續行動,政府沒有放出柯文哲,他們誓不甘休,這次活動六小時,「下次可能就十二小時」。 另外,新北等五個地區的「小草」同步發起「八二三為柯文哲而走」走街頭活動,獲得許多民眾響應。新北場下午由板橋車站出發,沿途高喊「實現司法直播、找回法庭正義」口號,並持海報布條,徒步前往台北看守所旁的土城區學府路。 台中場下午則從台中火車站一路走到科學博物館。國民黨立委廖偉翔、羅廷瑋現身助講表示,這不只為柯文哲而走,更是為人民而走,司法不該成為政府的鷹犬。  

Read More

首購族、新青安 首當其衝 限貸令 預售屋解約增4倍

本報綜合報導 內政部統計,去年央行祭出限貸令後,每月平均解約件數由一百四十四件增至二百四十件,占整體交易僅百分之一點一。不過有業者表示,限貸令上路之後,預售屋解約量激增,與政策前相比放大逾四倍,衝擊不可小覷;首購族與新青安貸款申請者首當其衝,市場出現恐慌性退屋與資金壓力。 台中市建築經營協會理事長楊志鵬指出,央行去年九月祭出第七波房市信用管制後,預售屋解約明顯增加。根據內政部統計資料指出,二0二一年七月至今年六月,四年間預售屋解約總件數為四千四百一十八件。 其中,實施限貸令前三十八個月、即二0二一年七月至去年八月,預售屋解約量為二千零一十八件、平均每月五十三件;去年九月限貸令實施後十個月則達二千四百件、平均每月二百四十件,增加約四點五倍。他直言,「限貸令前後,預售屋解約量落差這麼大, 楊志鵬說,由八大行庫主辦的新青安貸款至去年底已接近滿水位,導致借款人申請受限、核貸期拉長引發購屋糾紛;甚至有人被迫解約或轉向其他銀行,利率普遍被調高約百分之一。許多首購民眾「猶如熱鍋上的螞蟻」,建議放寬新青安貸款的承作範圍,不僅限於八大公股行庫,也可由其他銀行及金融機構參與承作,由承作金融機構與借款人商議貸款條件,將補貼息補給承作銀行。 中華民國不動產協進會理事長、龍寶建設董事長張麗莉指出,市場確實出現解約潮,雖尚未嚴重失控,但政策讓客戶擔心貸款成數不足,造成還款壓力與恐慌感。且多數客戶為自住型而非投資客,都想盡辦法自籌資金以避免違約,「但違約及解約潮還在持續發生」。 張麗莉表示,限貸令首當其衝的正是首購族首購和申請新青安者,可能會因提供的信用保障不足,在銀行貸不到款產生恐慌,進而解約或違約,並遭沒收訂金。 至於外界提到的建商倒閉潮,她指出,全台約有一萬多家大小建商,倒閉只占少數、不到十家,但業者普遍歸因於政策緊縮,導致市場觀望氣氛加重,形成解約潮與建商現金流惡化的隱憂。 張麗莉也呼籲,政策不應「溯及既往」,否則不僅影響買方資金調度,也將使建商面臨更多解約與資金風險,進一步衝擊市場信心。 不動產資訊研究中心、住展雜誌發言人陳炳辰分析,限貸令確實造成部分解約,但尚未到失控狀態;部分案例是在政策上路前或房市冷卻期已發生,並非全因貸款受限。只是因交屋潮到來,恐怕才要開始進入暴風圈。他指出,部分市場已傳出資金卡關的情況,例如中部有建案二百多戶中僅三十多戶交屋;如果是完銷狀態,六、七成的人當中肯定不乏因貸款問題無法交屋。若建商資金緊繃將影響其他案子推動,甚至衍生爛尾樓或建商倒閉潮。  

Read More

央行打房 房仲:南北房價分歧

本報綜合報導 央行去年九月祭出第七波房市信用管制後,六都加新竹縣市的房價出現分歧。根據房仲統計,以今年六月相較去年九月,雙北市逆勢走揚,上漲百分之二點八至七;桃園以南則普遍下跌,高雄跌幅逾百分之十三,成為修正最劇烈區域,顯示資金退潮下,南北房市結構正在轉變。 住商機構統計,六都加新竹縣市房價在央行限貸令前後呈現南北兩樣情。今年六月對比去年九月中古及預售屋房價,台北市從每坪均價一百零六點八萬漲至一百零九點八萬元、新北市由五十八點三萬升至六十二點四萬元,分別上漲百分之二點八、七,展現抗跌力道。 反觀桃園市以南,桃園和新竹縣市分別跌百分之零點八、七點九;台中市與台南市分別下跌百分之六、三點三。高雄跌幅最深為百分之十三點七,每坪下滑近五萬元。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指出,綜觀六都加新竹縣市從限貸令後開始迄今,桃園以南均出現明顯修正,雙北反而堅挺;推估一方面是雙北漲幅不多,加上區域銀行放款相對寬鬆,同時在地客戶買盤頗具實力所致。反觀漲幅較大的桃園以南地區,在本波修正愈發明顯,顯見資金退潮下,帶動各方市場出現恐慌情緒。 對於後市,她認為,南部仍有修正空間;雙北則因漲得晚、也漲得少,加上雙北資產客比較多,預估修正幅度不會大,且換屋型產品與具話題性的區域支撐力道較強、也相對抗跌。 不動產資訊研究中心、住展雜誌企研室總監陳炳辰則分析,雙北仍呈現漲勢,主要在於蛋黃地段仍有一定身價,,且目前交易量體少,容易因特定交易而拉抬平均數據,買氣弱況下就顯示出價量背離。 不過,隨著交屋潮逼近,名下資產過多、或非首購一屋的族群,可能面臨交屋貸款不順的壓力;若有意轉手卻不順利,將成為後續價格修正的誘因之一。 591新建案新聞組長林哲緯表示,這波房市多頭主要由預售交易領漲。限貸令一出,不少漲幅過快的二線地區買氣急凍,加上建商轉趨保守,整體供給縮水,隨著供需兩端同步降溫,房價回檔壓力逐漸浮現。 雙北受地段優勢支撐,抗跌力道明顯;反觀新竹以南一路走跌。至於跌勢最重的高雄,近年因台積設廠題材,帶動房價從蛋殼竄升至蛋黃區,北高雄如橋頭、仁武、楠梓成投資客兵家必爭之地;但在央行嚴格限貸下,隨著膨脹的需求被打回原形,房價也只能回歸基本面。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