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市世賢路「換春裝」 繽紛色調和限定落葉成最佳美景

嘉義市世賢路以落葉美景迎賓。(記者湯朝村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嘉義市連綿逾千棵桃花心木的世賢路二、三段,被譽為「嘉義市最美路段」,每年三月中下旬至四月為桃花心木落葉期,參天的桃花心木由綠轉為紅褐色,隨風飄落的樹葉也將地面鋪成一片紅褐地毯,充滿詩意的美景,加上完善好行的自行車道,穿梭綠廊間仿如置身偶像劇,是春夏交替間嘉義市不容錯過的散步休憩與欣賞美景的最佳地點。 嘉義市政府觀光新聞處張婉芬處長表示,春夏交迭之際,正值桃花心木由綠轉紅的落葉季,從高空鳥瞰,一整排桃花心木可見翠綠、金黃、紅褐等繽紛色調,隨風翻飛的落葉鋪滿一地,綿延的美景呈現秋日浪漫的氛圍,置身其中可一秒變身偶像劇的主角,是散步休憩、美拍打卡的最佳景點。待繁綠落盡後,樹頂上僅存的蒴果成熟迸裂,帶著翅膀的種子飛散而出,如螺旋槳般在空中旋轉飛舞,饒富趣味。 張處長推介,欣賞世賢路的限定美景,除了散步之外,騎單車更是好選擇!世賢路自行車專用道,起於世賢路一段、文化路口,終於世賢路三段與新民路口,車道寬度二點五米、總長六點六公里,串聯嘉油鐵馬道、博愛路自行車道,路段平坦,非常適合騎著單車,細細品味沿途景致。

Read More

雲林桐花祭 下周末古坑荷苞桐花公園精彩登場

二0二三雲林桐花祭,十五、十六日古坑荷苞桐花公園登場。(記者陳正芬攝) 記者陳正芬/雲林報導 雲林四月雪|古坑鄉荷苞山所種植桐花,受連日天降春雨大爆開,桐花樹下半遮蔭的咖啡樹也「輸人不輸陣」綻放,縣府攜手鄉公所於四月十五、十六日,在桐花公園舉辦第十五年的雲林桐花祭,邀請民眾闔家來賞白桐花、咖啡花、喝道地黑咖啡,品嘗客家小吃,欣賞太日樂集、風雲爵士樂團精彩演出。 副縣長謝淑亞表示,今年雲林桐花祭兩天活動於古坑荷苞山桐花公園舉行,每天上午九點至下午五點,有知名在地樂團表演、客家文化市集、搜尋探險趣、客家文化特色體驗、漫遊步道賞桐花、樂聲飄揚、桐花動動腦、咖啡廣場交流會及花樹下不插電音樂會等,讓遊客感受漫步雪白桐花樹下的悠閒與放鬆,體驗客家文化,同時品嘗一杯黑咖啡魔豆的魅力。 二0二三雲林桐花祭,十五、十六日古坑荷苞桐花公園登場,邀您來體驗古坑客家文化。(記者陳正芬攝) 古坑鄉長林慧如說,荷苞山是台灣咖啡的原鄉,早期引進高經濟作物、提煉桐油的油桐樹種植,為咖啡樹提供半遮蔭效能及養份,二者相輔相成的成為古坑早期重要經濟來源,每年四、五月荷苞山開滿雪白的油桐花,又稱「四月雪」相當的漂亮。 連日天降春雨,古坑荷苞山桐花大爆開,如四月雪般美麗。(記者陳正芬攝) 文觀處長陳璧君說,為期二天的「雲林古坑–桐聚荷苞‧賞花趣」活動,安排古坑客家的人文風貌及在地小農美食品嘗、精采節目演出外,桐花公園內露營區,透過帳蓬搭設的裝置藝術,讓遊客在浪漫桐花樹下,體驗野外住宿樂趣,並邀請在地藝術工作者展示「咖啡染」,讓大家認識古坑新工藝,也邀請民眾闔家來荷苞山桐花公園賞桐花、漫遊古坑。更多活動詳情請搜尋「古坑鄉公所」官網查詢。

Read More

嘉義基督教醫院65周年院慶 啟動「嘉基65˙我是光鹽」系列活動

嘉基65週年院慶系列活動開跑。(記者湯朝村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嘉義基督教醫院7日慶祝創院65週年,並啟動「嘉基65˙我是光鹽」院慶系列活動,活動主題聚焦於「我是光鹽」,期勉嘉基人本身要如同「光」、「鹽」,得以為病人、社區、城市齊傳遞正向的影響力。 65年來嘉基致力提供優質醫療照護服務的社會責任,以行動繼續傳承遠從美國來嘉的宣教前輩們「為主服務、作光作鹽」的使命,在迎接65歲生日之際,嘉基院長姚維仁期盼所有嘉基人常保「作光作鹽」的影響力,並時刻保持謙卑,莫忘前輩開創醫療傳道的初衷。 今年嘉基院慶系列活動特別規劃「美國尋根之旅」、「重返1960~戴德森走訪二通」、「單車環半島~跨越23.5度的愛」、「骨科國際研討會」、「國際精準健康大數據暨第四屆健康大數據研討會」等11項學術與人文活動,都是期待員工回顧創院院長戴德森醫師當年用愛推展醫療傳道和服務。 嘉義市長黃敏惠表示,嘉基以醫療深耕在地超過一甲子,提供在地民眾優質醫療。 戴德森創院長孫女戴愷如自美到院表達感謝之意,與嘉基共度65週年院慶,感恩嘉基持續戴爺爺的醫療服務與精神相當感動。 當時的宣教護理師柯白蕊也回到嘉基,她說,她在23歲時來到嘉基,跟著戴德森醫師從事醫療工作,從來沒想過嘉基會成為今日的規模,不僅帶來醫療技術,也祝福了整個嘉義地區。 嘉基院長姚維仁表示,創院院長戴德森醫師當年來到嘉義,用愛至海線、阿里山等偏鄉推展醫療傳道和服務,如今,我們也追隨他的愛的腳蹤,致力為提升醫療照護品質而努力,讓這份為愛多走一哩路的精神延續下去,期待嘉基人與民眾對嘉基有更深一層的認識與連結,莫忘愛的初衷。

Read More

張麗善率工務及地政處會勘斗南道路與農水路改善 確保鄉親安全

張麗善率工務及地政處會勘斗南道路與農水路改善,以確保鄉親安全。(記者陳正芬攝) 記者陳正芬/雲林報導 雲縣長張麗善七日會同議員蔡東富、斗南鎮民代及地方鄉親,會勘石牛溪善功橋改建、將軍、新崙道路改善,以及大東農地重劃區農水路修繕等工程;張麗善指示工務處、地政處盡量配合地方需求,以最高品質完成工程,保障鄉親交通安全,提升農水路效能。 斗南鎮橫跨石牛溪的善功橋是將軍里和烏瓦窯的主要交通樞紐,八十一年興建通車迄今,現有橋梁梁底高程不符治理計畫,通水斷面不足常發生溢淹,影響地區民眾及用路人生命財產安全,縣府向中央爭取改善經費,今年一月獲水利署同意改建。 張麗善說,縣府已完成善功橋規劃設計監造勞務發包,配合河川治理計畫至少抬高超過三公尺,總工程經費核定九千三百二十萬元,其中縣府自籌一千六百七十七餘萬元;因橋梁抬高引道須通盤考量,與蔡東富議員了解地方需求,讓橋梁改建兼顧防洪、行車安全,並降低工程對地方影響。 張麗善說,明年六房媽紅壇由斗南股烏瓦窯輪值,為避免善功橋改建工程影響六房媽過爐的慶典,縣府將先鋪設改善過爐遶境路面,並完善善功橋改建計畫,待六房媽過爐後再展開工程,降低對地方衝擊與影響。 一行人隨後勘查將軍、新崙里道路,對庄內道路長年使用已老化破損及路面龜裂;工務處長汪令堯說,經盤點將改善將軍里及新崙里五條庄內道路,全長約七百二十九公尺,路寬一點五至八公尺,改善經費二百六十萬元。 大東農地重劃區老舊農水路部分,指示投入九百九十五萬元經費,修繕大東段大東小段二五一八、二五一九地號給水改善工程,改善長度分別為四百零五公尺、六百公尺,以維護農民安全及耕作便利。

Read More

嘉縣警透過防詐宣導打擊詐團 成功守住23件民眾血汗錢

嘉義縣警察局成立「嘉義打詐隊」,利用連假在人潮聚集處宣導民眾防詐觀念。(記者張翔翻攝) 記者張翔/嘉義縣報導 嘉義縣警察局為提升該局識詐能見度,使民眾有感,整合刑事警察大隊及各分局組成「嘉義打詐隊」,利用清明連假期間,擇定轄內旅遊景點、市集、夜市或公私立大型活動等人潮聚集處所,沿街以大聲公及發放防詐宣導單,來宣導民眾防詐觀念。 為加強打詐力度,目前在嘉義縣政府LINE官方帳號、各局處社群媒體、鄉鎮市地方臉書或社團粉絲專頁都能看到各種詐騙手法宣導,此外更結合信吉衛星電視、大揚有線電視及世新有線電視台等處協助循環播放「阿昭署長來宣導」及「縣長翁章梁」所錄製防詐宣導影片,透過全面性推動各項宣導作為,讓民眾更能了解各種詐騙手法及防範之道。 嘉義縣警察局成立「嘉義打詐隊」,利用連假在人潮聚集處宣導民眾防詐觀念。(記者張翔翻攝) 嘉義縣警察局持續透過與金融機構及超商密切聯繫及合作,統計至今年三月,已成功守住二十三件民眾的血汗錢,攔阻金額達新臺幣七百七十萬餘元,對於成功攔阻詐欺案件行員及店員,均於嘉義縣治安會報公開表揚,感謝守護民眾荷包。 嘉義縣警察局局長林宏儒表示,投資理財型app琳瑯滿目,心動下載前,請當心,目前新興投資詐騙手法,APP已成詐騙集團工具,google play商店和apple store上架絕非安全保證,另外不管是賣場客服、銀行行員或是久未聯繫親友來電,通話內容只要提到關鍵字「車禍住院急需用錢」、「解除分期付款」、「取消重複扣款」,當心這些都是詐團常用話術,有疑問可撥打165反詐騙專線諮詢。

Read More

9旬榮民趙崇儒余廉明夫婦發揮大愛 贈與高榮9人座公務車

94歲榮民趙崇儒、余廉明夫婦發揮大愛捐車給高榮。(記者許正雄攝) 記者許正雄/高雄報導 94歲榮民趙崇儒先生與余廉明女士,兩夫婦因感念高雄榮總醫療團隊的照顧,發揮大愛,捐贈1輛9人座公務車,7日舉行贈車儀式,院長林曜祥代表接受,對兩人無私奉獻捐獻自身能力所及,將盡所能照顧好所有榮民朋友健康,以回報榮民對高榮的關愛。 高雄榮總院長林曜祥表示,高榮始終秉持著「高質服務、雄心創新、榮耀生命、總歸愛心」的核心價值,服務照顧病友,近年面臨新冠疫情挑戰,仍堅持照顧醫療資源缺乏地區及提供行動不便病患到宅醫療服務。 林曜祥說,趙崇儒先生與余廉明女士原表達捐贈救護車意願,因榮總已有全新3輛救護車,改捐贈9人座公務車,加入醫療行動行列後,更能照顧南部地區民眾優質的醫療服務,也提供高雄榮總醫療團隊更安全的服務旅途。 趙崇儒先生是山東人,今年94歲,為海軍少將退役,軍中服役35年退伍。民國88年出版「浮生凡影」一書,書中概述自身經歷國家動亂、投身軍旅生涯及退伍後之內容;余廉明女士是浙江人、今年也是94歲,為海軍官校中校教書23年後退役,兩人均是政戰學校第1期學生。 94歲榮民趙崇儒、余廉明夫婦發揮大愛捐車給高榮。(記者許正雄攝) 出席贈車儀式的余廉明女表示,感恩高雄榮總對2人患病時深切照護與關懷,二老省吃儉用存下的錢,希望捐贈給高雄榮總最需要救人的地方,發揮榮民綿薄之力,傳達社會愛心;趙崇儒日前因在自家摔傷目前在家療養中,故未能出席捐車典禮。

Read More

台中外役監逾假未歸通緝犯逃亡27小時 板橋火車站遭警活逮壓制

台中外役監逾假未歸姜姓通緝犯,逃亡二十七小時後,七日在板橋車站南三門遭逮。(記者陳金龍翻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台中監獄外役監受刑人姜建利逾假未歸,台中檢警六日對他發出通緝、由專案小組追緝中,警方已掌握其動向,發現姜由前妻載回監獄下車後,沒有入內報到反而從一旁草叢逃逸,監視器也拍下他頭戴鴨舌帽、穿淺色短袖上衣畫面,經全力追緝七日下午在新北市逮捕,將依脫逃罪嫌移送。 二十六歲姜建利因強盜案被判刑六年,原先在台南監獄服刑,因表現良好今年一月間申請至台中外役監服刑,還剩餘四年多刑期。日前申請返家探親,原預定六日下午返監,但由家屬開車載至監獄外下車後,卻未入監報到逾假未歸,全案刑事局已發布查緝協尋。 台中外役監逾假未歸姜姓通緝犯,逃亡二十七小時後,七日在板橋車站南三門遭逮。(記者陳金龍翻攝) 台中第四警分局表示,姜男前天十二時搭前妻所駕駛小客車到台中女監門口,但姜下車後沒進入監獄,直接從旁邊草叢逃逸,案小組調閱周邊監視影像,鎖定姜頭戴鴨舌帽、身著淺色短袖上衣、短褲,深色球鞋步行往市區方向離去,隨後搭乘計程車前往台中高鐵站北上。 警方說,七日下午四時許確認掌握姜嫌行蹤,並鎖定其騎乘機車,經通報新北市警察局全面協助攔查,於五時許在板橋火車站前,由板橋分局員警與第四分局偵查隊共同攔查緝獲。 案經第四分局與台中市刑大、鐵路警察局台中分局、鐵路警察局台北分局、新北市警察局板橋分局、中和分局、雲林縣警察局通力合作,姜嫌於逃亡二十七小時內即逮捕歸案,全案解送台中地檢署。

Read More

民眾篩檢陽性且符合重症風險因子者 可自行前往合約院所評估用藥

台東衛生局提醒,檢驗陽性且有重症風險因子可自行前往合約院所掛號。(記者鄭錦晴翻攝) 記者鄭錦晴/台東報導 針對COVID—19篩檢陽性的輕症或無症狀者不須通報、且取消居家照護隔離,改為自主健康管理。台東縣衛生局提醒,如民眾篩檢陽性,符合公費抗病毒藥物或清冠一號使用條件者,可到合約院所由醫師評估開藥。 衛生局表示,口服抗病毒藥物對COVID—19病人的療效及安全性已有證據支持,可治療輕度至中度SARS—Cov—2感染且有重症危險因子的高風險病人,降低病人轉為重症需住院的風險。 民眾如COVID—19檢驗陽性(含家用快篩)且符合重症風險因子,如六十五歲以上、孕婦、產婦(產後六週內)、具慢性病如氣喘、癌症、糖尿病、慢性腎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肺疾、結核病、慢性肝病、失能、精神疾病、失智症、BMI≧30、影響免疫功能的疾病等,可儘速到縣內開立口服抗病毒藥物合約院所,給醫師評估是否用藥,以降低引發併發症或導致死亡風險。 衛生局提醒,我國防疫規定雖然鬆綁,但如有疑似新冠肺炎症狀,如發燒、喉嚨痛、咳嗽等可自行快篩檢測,有症狀時建議在家中休息,並儘量避免非必要的外出,在家期間如有喘或呼吸困難、意識不清、持續胸痛或胸悶、皮膚或嘴唇或指甲床發青等症狀,應儘速到醫院急診就醫,並主動告知醫護人員有快篩陽性情形。

Read More

新營醫院整建門診和候診區啟用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衛福部新營醫院整建門診空間、並打造舒適明亮的候診區,七日正式啟用,獲得不少就醫民眾的肯定。 新營醫院打造明亮舒適的候診空間。(記者陳佳伶攝) 新營醫院院長陳明智表示,為提供大新營地區民眾專業、完善的醫療服務與就醫環境,該院將原有的門診空間重新規劃整修,以病人為中心之醫療照護為前提,打造優質舒適的就醫空問,給病人安全寬敞、無障礙與安心的就醫環境。 他指出,新營醫院原門診區的環境陰暗擁擠、候診區小、設備老舊,為提高服務量能及照護品質,將內科、家醫科診間單一出入口增設為二處出口、分區設置舒適侯診區;中醫科治療區增設六床診療床,高階健檢一條龍服務;提供醫師討論室、更新硬體設備及空間,醫護有優質的工作及休息環境;另外,復健科診區增設高壓氧中心,預定五月啟用,將提供民眾更優質的醫療服務。 陳明智說,新營醫院深耕大新營地區的醫療服務,以成為民眾最信賴的社區醫院為首要目標;近年來陸續引進醫學中心級的醫療儀器,加上專業的醫療團隊及溫馨的就醫環境,提供民眾精準和安全的醫療服務。

Read More

義竹鴿笭文化季開籠 翁章梁盼延續寶貴歷史

一年一度的嘉義縣義竹鴿笭文化季開籠。(記者張翔 攝) 記者張翔/嘉義縣報導 一年一度的嘉義縣義竹鴿笭文化季,七日在西過村千歲宮前廣場開籠起飛! 縣長翁章梁、義竹鄉長黃政傑、縣議員黃金茂、翁聰賢等人為傳承久遠的鴿笭文化揭開序幕,開籠瞬間鴿群一飛沖天,嗡嗡聲四起也象徵帶來一整年的豐收與平安,翁章梁強調這是過去農閒時的庄頭間的娛樂文化,沒有賭博行為,流傳至今已上百年,是相當有看頭的文化。 「賽鴿笭」是將不同尺寸的木笭綁在鴿子身上,再讓鴿選手從對方村莊固定放飛陣地飛回自己村莊,通常由兩村交互對戰,鴿子飛行途中如有停飛落腳,村民可用各種方式攔阻對方的鴿子抵達終點,隔日或擇日攻守互易,視雙方飛回鴿笭數量決定勝負。 翁章梁說,鴿笭文化是過去農閒時發展出來的娛樂活動,過去在義竹農業社會最重要的兩件事,第一就是神明進香祈求風調雨順,第二個就是庄頭間最大的娛樂「放粉鳥笭」,如今鴿笭已變成文化活動,也是鄉親間聯絡感情的管道,但因時代變化養鴿的人家越來越少了,希望透過政府力量延續、傳承文化,紀錄農業社會發展至今的寶貴歷史。 每年農曆二、三月農閒期間就是義竹鄉民賽鴿笭的時節,傳承久遠有其歷史價值,尤其賽鴿笭需要溝通、協調、群策群力,一群人一起完成一件事,展現義竹人特有的情感凝聚方式,每場村對決為期約二十天,會視天候調整,且訓練期間除了注意營養餵食,還要幫鴿子清潔全身羽毛,從小笭開始負重,慢慢加大尺寸,逐步訓練鴿選手的耐重飛行能力。 地方居民七日集結一睹賽鴿笭文化,展示鴿笭並舉辦鴿笭彩繪等活動,吸引大人小孩一同參與,翁縣長傳承地方文化不遺餘力,將傳統民俗發展成地方特色,相信可以引起更多人興趣,也讓大家認識台灣豐富的文化資產。 鴿笭活動的起源,一般認為是明鄭時期屯田的士兵於農閒時,在軍用信鴿裝上竹哨,讓哨聲隨著鴿子飛翔而響徹雲霄,之後參與的人增多,演變出越來越大的竹哨與複雜、縝密的比賽規則。全台目前只有在台南新營、鹽水、學甲以及嘉義義竹一帶仍保有鴿笭相關活動,意義特殊。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