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善政與聖郡交流 盼攜手推動城市永續

桃園市長張善政於會中談到,桃園不僅是台灣工業科技大城,也是亞太地區重要的物流與轉運中心。(圖/秘書處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劉筱寧 桃園市長張善政今(6)日率市府團隊,與締盟城市美國加州聖貝納迪諾郡線上對談,交流雙方在再生能源方面的最新發展。桃園市自2017年與聖郡締盟以來,雙方互動熱絡,此次由郡監督羅道恩主席與會,分享當地再生能源措施及作法。張善政去(2023)年8月才拜會聖郡,就兩城市作為區域交通樞紐、產業發展政策等議題深入交流,今日對談則進一步共商再生能源議題及未來合作可能。 張善政於會中談到,桃園不僅是台灣工業科技大城,也是亞太地區重要的物流與轉運中心,相對其他城市能源需求量高,為了兼顧城市永續發展,相當重視再生能源,惟囿於土地及經費限制,目前桃園最大程度利用風能和太陽能來促進能源再生,也努力擴增儲能設備,及積極利用生質能中心將廚餘轉變成電力等。此外,在綠色運輸方面,桃園推動包括TPASS通勤月票、公共自行車電動化、公共停車場設置充電樁等,在各領域都努力往潔淨能源目標邁進。 桃園市長張善政說,加州做為氫能重鎮,相信可以對桃園的綠能和再生能源發展有很大幫助,盼未來可持續密切聯繫,跟進彼此發展成果。(圖/秘書處提供) 張善政也說,雙方皆長期耕耘潔淨能源、城市永續發展等面向,感謝聖郡慷慨提供相關經驗供桃園借鏡,對談收穫豐富。加州做為氫能重鎮,相信可以對桃園的綠能和再生能源發展有很大幫助,盼未來可持續密切聯繫,跟進彼此發展成果。 羅道恩則於會中表示,加州是聯邦政府宣布補助設立的7大區域氫能中心之一,他們已為2045年潔淨能源目標做好基礎建設準備,將長期支持氫能源發展,除預計開發氫能源公車等,不久後更將運行美國首輛氫能火車。羅道恩對於桃園市再生能源及綠色運輸計畫非常感興趣,將支持各項與台灣或桃園相關企業合作,盼進一步建立夥伴關係,也相當樂意媒合加州當地相關企業,共創雙贏。 桃園市長張善政今日率市府團隊,與締盟城市美國加州聖貝納迪諾郡線上對談。(圖/秘書處提供)

Read More

桃消迴龍分隊前進桃園酒廠 舉辦倉儲火警演練

桃園市消防局第一救災救護大隊迴龍分隊與台灣菸酒公司桃園觀光酒廠今日上午舉行自衛消防編組暨火災搶救演練。(圖/迴龍分隊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黃雅蘭 倉儲火警頻傳,為提升業者火災應變能力與平時防災意識,桃園市消防局第一救災救護大隊迴龍分隊與台灣菸酒公司桃園觀光酒廠今(6)日上午舉行自衛消防編組暨火災搶救演練。此次演練模擬該廠倉庫一樓成品包裝區起火並冒出濃煙,在消防人員抵達前,廠內員工透過自衛消防編組,有序進行災情通報、初期滅火及疏散等應變行動。並於消防分隊到場後,將現場資訊交接給初期指揮官,以利消防人員於能順利展開後續救災工作。 迴龍分隊長徐浩峰提到,此次演練將新型救災裝備「消防機器人」投入救災行列中,模擬在嚴峻環境下,運用機器人替代救災人員進行射水防護工作,讓消防人員在相對安全區域,使用熱顯像儀監控火場情形。並且此次也同時使用雲梯車及排煙車等特種車輛,並與常見消防水庫車形成特殊車組,分別執行高空射水防護及大面積場所水霧排煙降溫等戰術運用。 此次演練模擬該廠倉庫一樓成品包裝區起火並冒出濃煙。(圖/迴龍分隊提供) 徐浩峰表示,救災工作具有高風險和高危險性,唯有藉由不斷推演各種災害情境並進行對應訓練,才能於多變且險峻的救災現場能有效行動並兼顧消防人員工作安全。另外,此次演練亦加入雲梯車、排煙車及消防機器人等多種救災利器,強化人機協作上契合度,並提升對於未來執行任務的安全性。 第一大隊長賴志忠指出,業者平時應落實各項火災預防措施、定期維護消防安全設備,使事故發生機率降低;另外,平時進行自衛消防編組演練,熟悉應變方式,才能在災害發生時,盡可能降低人員傷亡及財物損失,避免憾事發生。

Read More

孩子過敏鼻水、鼻塞不停?把握暑假「這3天」改善體質跟過敏說掰掰!

過敏病症的兒童及青少年,多屬於寒性體質。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台灣環境濕熱且空氣污染嚴重,過敏性鼻炎發生率約5-20%,是小兒科最常見的慢性病。常見症狀有鼻塞、鼻腔腫脹、打噴嚏、流鼻水、揉鼻子、揉眼睛,嚴重的話,晚上也會因為鼻塞、鼻不通、鼻竇壓痛、鼻涕倒流、頭痛等,出現入睡困難、夜間醒來、輾轉難眠等現象,使得隔天精神狀況不佳,影響學習及工作效率。如果小時候沒治好,容易衍生過敏性氣喘、異位性皮膚炎、經常反覆性感冒等症狀。 過敏屬寒性體質 「冬病夏治」三伏時期是最佳預防時機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針灸科主任吳建隆說,過敏病症的兒童及青少年,多屬於寒性體質。所謂「冬病夏治」是在夏日做好疾病預防措施,以減少好發於秋冬的疾病困擾,因此在夏天最炎熱的「三伏」時期,將有利於肺部的辛溫藥物「白芥子、細辛、乾薑、甘遂」等藥材用薑汁調敷,貼在身體背部「大椎、大杼、風門、肺俞、脾俞、腎俞」等與肺部有關穴位,經由局部刺激血循、達到溫經通絡、散寒驅邪的作用。 中醫預防性治療 明顯改善過敏症狀 穴位敷貼治療除了使用肺經的穴位之外,也會根據小朋友個人體質差異,選用強化脾胃或溫補腎元的俞穴,以增強後天脾胃及先天腎陽的功能,改善體質,幫助溫肺經、散肺寒,在鼻塞、流鼻水、打噴嚏、揉眼睛等過敏症狀,這是結合中醫「運氣醫學」與「敷灸療法」的預防性治療,都有明顯的改善。 三伏天適逢暑假 連續處置三年效果更佳 三伏貼是過敏性鼻炎、氣喘疾病值得推薦的非侵入性治療方法。今(113)年三伏天的敷貼時間,恰在7、8月的暑假期間,初伏是7月15日,中伏是7月25日,末伏是8月14日。連續三年的處置,效果更好。

Read More

大義覺迷》結婚60年是要怎麼樣慶祝呢?

結婚60周年的Party,是要讓我們的喜樂分享給弱勢團體苦難的朋友。參加者除了可享用豐盛餐點外,每人皆可拿到不錯的紀念品,並且有很好的表演節目,藉這個機會可以介紹推廣鑫淼天使居,將來對募集慈善捐款也會有些助益。我們還會邀請社會愛心人士,共襄盛舉,如果他們愛心大發,對某些弱勢機構不僅當場愛心捐助,且日後經常給予幫助。那我和蘇老師60周年的金婚就太有意義了。(圖截自優傳媒) 作者/王建煊 是甚麼婚呀?頭昏! 日子過得真快!我和妻子結婚今年七月就60年了。我們一輩子從未正式辦過生日Party,更沒有辦過結婚紀念,但今年結婚60年,好友們建議是不是該辦一次金婚派對,因為我們都已86歲,餘日不多,機會不再了! 但是結婚60周年的Party,如果只是找些朋友吃吃喝喝,那就太沒意思,我老王是不會幹那樣事的,我要辦的結婚60周年Party,是要讓我們的喜樂分享給弱勢團體,苦難的朋友;所以我的金婚Party,打算用我們剛落成的鑫淼天使居大樓來辦,除了節省場地費用,更能藉機向大家介紹天使居。 我的構想是受邀參加的弱勢團體可有5-10個單位,每單位10人,總數約50至100人;參加者除了可享用豐盛餐點外,每人皆可拿到不錯的紀念品。有些弱勢團體常有很好的表演節目,能上台表演是他們十分渴望的事,藉這個機會可以介紹並推廣他們的機構,將來對募集慈善捐款也會有些助益。 除這些弱勢團體機構外,我們也會邀請一些社會愛心人士,共襄盛舉;如果他們愛心大發,對某些弱勢機構不僅當場愛心捐助,且日後經常給予幫助,那我和蘇老師60周年的金婚就太有意義了。 60周年結婚紀念在一個人生命中可能甚為稀罕,但結婚60年的人大有人在,大家一起來那就意義非凡,影響可大了。更重要的是,凡是已婚的人都有結婚紀念日,剛結婚一年的人也可辦這樣有愛心慈善性質的紀念活動,那麼已婚的人大家年年都可辦。另外,我還想到,我一年內可辦好幾場60周年金婚Party,在台北辦,也可以在高雄、台中、花蓮,太多的地方辦,就有更多受益的弱勢團體及苦難的人可以得到幫助。大家一起來使他成為一種公益運動,而不單單是自己個人的一個結婚紀念日! 所以我具體的建議是:凡是結過婚的人無論是結婚幾年,年年皆可辦結婚周年慶Party。能力大的多辦幾次,規模也可大一點,反之,則少一點,小一點;更重要的是,如果我們的結婚周年慶Party都是甚富愛心的Party,上天也會讚許的。依我們基督教的認知,我們這些人都會積財寶在天上,我們雖然因辦慈善性結婚周年慶Party而有一些花費,但是我們在天國的銀行裡,卻增加了很多存款。而且愛心付出的人,他的人生是快樂的,像是經常走在花園裡一樣。 當然辦結婚周年慶Party,各人財力及預算不同,當不必勉強,只要有心,幾年辦一次,幾個朋友一起合辦,上天都會很祝福的;更重要的是,這種型態的愛心活動,對己對人,對國家、社會都是極為有益的事。熱情的盼望大家一起來,共襄盛舉! (作者為前監察院長,本文為「優傳媒」授權同步刊登) 前監察院長王建煊

Read More

暑假變胖是真的! 研究:暑假「這些」生活型態改變、BMI也上升

研究顯示學生在暑假期間生活型態會改變,BMI也有上升趨勢。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暑假即將來臨,不需再早睡早起去上學,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活動,讓許多學生相當期待,但國健署指出,研究顯示學生在暑假期間每日久坐時間增加約5%、螢幕使用時間≥2小時者增加約6%、蔬菜及水果攝取量分別減少0.6份及1.1份、糖攝取增加約10克,不僅生活型態改變,BMI也有上升趨勢。 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2022年全球5-19歲兒童及青少年中,超過3.9億人有過重或肥胖問題,是當前最需被重視的健康問題之一。國健署提醒家長、兒童及青少年,面對即將到來的暑假,也要維持良好生活型態,善用3撇步打造健康體位。 善用3撇步維持良好生活型態 遠離肥胖、過重問題 根據國健署106-109年「國民營養健康調查」顯示,7-12歲、13-15歲、16-18歲兒童及青少年的過重及肥胖率分別為26.7%、30.6%、28.9%3,平均約每3名兒童及青少年中就有1人有過重或肥胖的情形。 國健署署長吳昭軍表示,不良生活習慣是造成過重和肥胖的原因之一。國健署建議民眾可以善用以下3撇步,培養、維持良好的生活型態,輕鬆快樂度過暑假: 天然又美味,原型少加工: 善用「我的餐盤」六口訣,每天早晚一杯奶、每餐水果拳頭大、菜比水果多一點、飯跟蔬菜一樣多、豆魚蛋肉一掌心、堅果種子一茶匙。多選擇天然、原型、少加工食材,如全穀及未精緻雜糧、南瓜、深綠色蔬果等。 多補充水分,減糖少負擔: 炎炎夏日,大家喜歡喝一杯冰涼的含糖飲料,然而含糖飲料喝越多,身體負擔越大。「白開水」是最好的水分來源,可以加入少許檸檬片等水果,或加入茶葉泡製冷泡茶,讓白開水不只是白開水,又可以增加水分的攝取量。 快樂活動,減少久坐: WHO建議兒童及青少年每天都應累積至少達到60分鐘以上中高強度身體活動,並減少久坐時間、降低觀看螢幕的時間。建議民眾有空不妨與家人、朋友相約公園打籃球、快步走或騎乘自行車。 小時候胖長大也會胖 從媽媽懷孕時就多面介入預防 肥胖是許多疾病的危險因子,從小就要留意,因為國健署表示,研究指出超過一半的肥胖兒童長大後仍然肥胖,更有7成肥胖的青少年會變成肥胖的成年人,並增加罹患非傳染性疾病的風險。 為了改善國人肥胖問題,國健署也參考WHO提出「終結兒童肥胖」報告,從媽媽懷孕時就開始提供產前檢查、衛教手冊等,並結合幼兒園、學校等跨單位資源,推動飲食營養及身體活動,同時依實證經驗訂定《全民身體活動指引》、《肥胖防治實證指引》,希望從多面向介入,幫助民眾從小營造健康體位。

Read More

人工生殖趨個人化 11國專家在台獻策 排卵前治療、AI選胚等助孕大躍進

今年ART FOCUS論壇探討了許多的內容,包含人工生殖技術、精子與卵子的品質提升、男性生殖力及個人化治療之臨床案例等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近年來人工生殖技術蓬勃發展,今(2024)年由輝凌(Ferring)舉辦的國際人工生殖醫學論壇(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FOCUS,簡稱ART FOCUS)首次在台灣舉辦,並邀請到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長陳美州擔任論壇主席,加上來自歐美與亞洲共11國的權威講者陣容,吸引國內外約150位專家與醫師前來參與,一同探討人工生殖的當紅議題。 輝凌台灣總經理黃正安表示,這是COVID-19疫情後生殖醫學領域最大的國際盛會,很榮幸能在台灣舉辦,很多民眾可能不太清楚,其實台灣生殖醫學發展非常先進,在國際上有一定的學術與臨床地位,希望藉此加速解決全球的不孕難題,也讓民眾能了解台灣生殖醫學的進步。 今年探討的主題豐富多元 AI、凍卵、男性生殖力等 個人化治療是共識 今年ART FOCUS論壇探討了許多的內容,包含人工生殖技術、精子與卵子的品質提升、男性生殖力及個人化治療之臨床案例等。黃正安提到,這次的主題是「從概念到臨床應用」,過去很多都還是概念式的想法,或只是在實驗階段的技術、治療方法,現在其實都可以實際應用在臨床上造福患者。 近年病患的「個人化」精準醫療更是此次論壇探討的重點,因每對夫妻不孕的問題都非常不同,醫師需要透過分析患者的年齡、體重、生活型態、病史等多項因素,層層拆解原因,才能設計用藥方案並有效且安全地對症下藥。而相當熱門的AI技術也已導入個人化治療上,像是調整刺激排卵藥物劑量、選胚胎等,讓醫師更有效地瞭解每位未來準媽媽的身體及胚胎狀況,大幅提高母體安全及胚胎著床成功率。會議中,來自西班牙、加拿大及越南的權威生殖醫學專家大方分享自己機構的臨床研究真實數據、個人化用藥調整策略及其結果,作為與會醫師們擬定排卵刺激治療計畫的依據參考。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長陳美州表示,AI在未來可能會扮演重要角色,除了能減少人力,如同多了一位搭載大數據經驗值的醫師或胚胎師進到實驗室,即時且高效進行胚胎檢查、決定病人療程,讓病人接受到的治療一致性變高,以提升成功率。 但要達到這樣的目的,台灣其實還需要持續努力。陳美州理事長指出,首先國內需要有很好的資料庫,雖然現在規定相關資料需要申報給國健署,但是這資料庫的內容其實不夠完整,目前學會正在跟國健署合作進行資料庫的優化,可以期待未來資料庫的更新會有所進展。 高齡不孕病患恐逐年增長 生殖醫學應更重視母嬰健康與安全 科技持續進步,產官學也努力合作讓民眾享有更好的治療技術,台灣還有不孕症治療補助能減輕負擔,不過低生育率仍是各國正面臨的問題,人工生殖未來會如何發展?還有哪些可以進步的地方呢? 陳美州理事長表示,現代人晚婚、晚育,經由人工生殖技術出生的孩子,在所有出生嬰兒中所佔的比例將會越來越高,所以如何獲得有效的人工生殖治療、幫助高齡夫妻提高懷孕成功率、確保母子均安等,將會是重要的課題,另外像是卵巢老化、卵巢衰竭等目前仍無法克服,因此減緩卵巢老化、提升卵子品質將會是未來的研究重點。 ▲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長陳美州表示,「高齡」是影響不孕的關鍵因素,然而晚婚晚育已成國人常態,因此本次ART FOCUS也針對這群懷孕成功率較低的個案進行探討與交流,望能藉各國專家的想法激盪出最佳解方,幫助困難族群安全如願得子。 黃正安也表示,現代人生活型態改變致使不孕率持續上升,對職涯的追求而延遲生育、家庭價值觀及環境荷爾蒙問題等,作為不孕解決方案的人工生殖,也就成為重要醫學發展領域之一。身為全球生殖醫學領導者的輝凌,除了致力於研發創新藥物,推動國際間的學術與臨床經驗交流之外,針對女性健康領域的投資及研究也展開積極行動,包含支持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健康投資研究,並與國際機構間建立策略聯盟,長期永續性的支持發展,提升女性健康與生殖醫學的進步,期望能化解不孕議題,這項全人類正共同經歷的棘手問題。

Read More

遇共軍環台也不畏懼!永源天后宮12天海上遶境今返台

不畏共軍環台軍演,吳旻鴻自駕「永源公主號」進行12天媽祖海上巡航會香活動,今天平安返回竹圍漁港。(圖/李春台攝)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李春台 國內處理金屬汙泥的龍頭永源集團,董事長吳旻鴻自10年前就開始自駕私人遊艇進行海上巡航會香活動。吳旻鴻表示,永源天后宮海上巡航會香活動,至今已屆10年,今年媽姐海上巡航行程活動,還遇上10年來首次共軍環台軍演,但有媽祖指示,吳旻鴻仍勇往直前並安然通過軍演海域,今(4)日下午4點左右,吳旻鴻駕著「永源公主號」遊艇,平安順利返回竹圍漁港遊艇碼頭。 吳旻鴻表示,今年海上巡航會香共安排台灣及金門、馬祖等離島,除永源媽祖外,尚有關聖帝君、太子爺、福德正神、虎爺等神明隨行。首航從桃園的竹圍漁港出發至東引-西引-南竿-金門-小金門-花嶼,花嶼之後,再直接驅船至高雄旗津,轉往台灣東部綠島-台東-花蓮-基隆,再由基隆返回竹圍漁港,完成長達十二日的海上進香壯舉。 「永源公主號」在海上突破約2米高的大浪,進行媽祖海上巡航會香活動。(圖/吳旻鴻提供) 今年海上巡航會香活動於5月24日凌晨3時從竹圍漁港出發,但卻接到共軍環台軍演的消息。吳旻鴻說,雖然遇上共軍環台,但這次海上巡航會香的行程早在兩個月前媽祖就已經指示了,因此大家還是照行程出發前往東引島。當天上午8時抵達東引中柱港,在鞭炮聲中,迎請天上聖母、關帝聖君、福德正神、三太子、虎爺等神像前往東引天后宮,參拜媽祖,會香交流。。擔任領隊的永源集團董事長吳旻鴻,年輕時在西莒當兵,其所有的「永源公主號」遊艇,在2016年時曾兩度開抵馬祖,當時縣長劉增應還登上遊艇參觀過。 5月30日,吳旻鴻一行進香團,從金門花了5小時船程,到花嶼天湖宮進行會香交流活動,受到花嶼天湖宮熱烈歡迎,這是花嶼天湖宮有紀錄以來,首次被媽祖指名巡航地點。隨行人員表示,海上巡航活動在2個月前就在媽祖擲筊指示下,花嶼即被選定為巡航地點之一。直接再花4小時航程直達高雄旗津天后宮。 出發當日,雖然遇上共軍環台軍演,吳旻鴻說,依媽祖指示,活動計劃2個月前就定案,因此無畏軍演,仍完成海上巡航會香,今天平安返抵竹圍漁港。(圖/李春台攝) 6月4 日上午從基隆慶安宮會香後,先繞行至台北港的世紀風電,於下午三點半,吳旻鴻駕駛著永源公主號,載著眾神尊及同行信眾平安返回竹圍漁港。吳旻鴻感謝此行各會香宮廟及各單位的協助,順利完成這12天的海上巡航會香壯舉。 結束海上巡航會香回到永源天后宮,吳旻鴻與大家合影留念。桃園市警局局長吳坤旭也到場祝賀。(圖/李春台攝)

Read More

蘆竹這路口實施「行人專用時相」 警:成效良好

行人專用時相讓學童快樂上學,保護上課交通安全。(圖/警方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桃園市蘆竹區中正路、南竹路口因緊鄰南農市場,假日採買常有大量民眾穿越路口,因人車交織、車流回堵,現有的綠燈秒數只夠行人通行,等行人走完,轉彎車會卡在十字路口無法動彈。市議員許清順建議嘗試實施「行人專用時相」解決問題,並邀請蘆竹警分局、交通局、區公所及其他相關路權機關會勘,於今(113)年3月30日起,每周六、日早上6時至9時30分試辦開設時段性行人專用時相,以提高行人穿越安全,經試辦後評估成效良好,交通局於上(5)月28日增設完成行人專用標線,號誌改為常設號誌運作,於開設時段內,行人可行走於對角線行人穿越道,節省等待號誌時間。本月1日及2日為時段性行人專用時相正式啟用後第一個假日,蘆竹分局於中正路、南竹路口編排員警指揮及疏導行人過馬路,經初步觀察,人車交織衝突明顯降低,且車流亦無回堵情形。 蘆竹分局表示,忠孝西路、南昌路口因緊鄰光明國小,上下學時段大量行人穿越,經交通局試辦評估後,該路口採每周一至五早、中、下午3個上下學時段開設行人專用時相,蘆竹分局並於早上7時至7時50分編排員警協助護童勤務,讓學童上學路不怕車輛壓境,快樂上學,保護學童上課交通安全。 蘆竹分局長林鼎泰呼籲,實施「行人專用時相」讓人車分段通行不回堵、斜角通行省時又安全,行人用路不再擔心被轉彎車壓迫,希望藉此改善用路人通行安全,降低事故發生率,並提醒用路人行經時段性行人專用時相路口時應遵守號誌,共同維護路口安全,蘆竹分局將持續編排員警及義交同仁,在尖峰時間於路口引導和管制,以保護行人安全及維護交通順暢。

Read More

龍華科大五專生參加全國英語讀者劇場比賽 脫穎而出抱回3大獎

龍華科大五專生攜手大學部學子參加英語讀者劇場比賽,榮獲團體組第三名及佳作。(圖/龍華科大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為提升自身英語閱讀及口語表達能力,龍華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五專生,攜手機械工程系大學部學子,參加2024萬能盃全國技專校院暨高中職英語讀者劇場比賽,五專同學首次越級挑戰技專校院組別,與各校大學部選手同場較勁,更以流暢英語、豐富聲調變化及肢體動作,精彩詮釋劇本角色,從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榮獲團體組第三名、佳作及個人最佳語言表達獎,成績令人矚目。 龍華科大表示,該校語言中心老師王㻑媛悉心指導兩組隊伍,一組由電子系五專二年級學生王定弘、林巧晴、陳禹安及邱品寧組成,榮獲技專校院團體組第三名佳績。另一組則由機械系三年級學生游翔筌電子系五專三年級學生游詠媛,也順利獲得團體組佳作。 龍華科大五專生王定弘榮獲個人最佳語言表達獎,表現尤為出色。(圖/龍華科大提供) 龍華科大指出,值得一提的是,五專二年級學生王定弘初生之犢不畏虎,與各校大學部選手同場較勁,擊敗眾多大學生,榮獲唯一的個人最佳語言表達獎,表現尤為出色。龍華五專學子在激烈競賽舞台上,充分展現英語實力,鋒芒畢露,成績可喜可賀。 龍華科大學子參加全國技專校院英語讀者劇場,獲獎後開心與指導老師合影。(圖/龍華科大提供) 龍華科大語言中心主任林佳平表示,此次龍華參賽選手主要為五專部專二學生,在各校菁英盡出之下,能於技專院校組中脫穎而出,實屬不易。此次獲獎不僅是對指導老師與團隊努力的極大肯定,同時也印證龍華科大在英語教育領域的扎根與優越實力。 林佳平指出,同學們獲得的成就不僅帶來自信與榮耀,也為學校增光添彩。這樣的成果更能激勵更多學子踏上英語學習之路,繼續追求卓越,期待他們將來在職場中能擁有優異的語言實力,拓展自身求職優勢。 龍華科大校長葛自祥恭喜學子獲獎並表示,112學年龍華科大續獲教育部補助大專校院學生雙語化學習計畫,推動全英語課程,培養技職雙語人才,而全台私立科大中僅有8所獲得雙語普及提升計畫類補助。學校致力提升高等教育國際競爭力,也有效提升學子在職場工作中必須具備的專業英文能力。 葛自祥強調,學校十分重視提升學子英語口說能力,課程搭配數位口說學習平台,讓龍華學子英語口說能力大躍進,此次英語口說比賽龍華學子為校爭光,值得嘉許。而藉由校際間交流,開拓眼界,不僅精進外語能力,面對全球化的競爭,更能夠擴展其國際視野與全球移動力。

Read More

肺癌成台灣癌症發生、死亡雙冠王!免疫輔助治療降低復發率

嘉義長庚紀念醫院胸腔腫瘤科主任方昱宏主任表示,肺癌不僅是發生率第一名的癌症,也是死亡率長年居冠的癌症死因之首。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肺癌」不僅死亡人數高,且在衛福部國健署最新公布的癌症登記報告中,新發個案人數也已超過大腸癌,成為台灣癌症之首 。嘉義長庚紀念醫院胸腔腫瘤科主任方昱宏主任表示,肺癌不僅是發生率第一名的癌症,也是死亡率長年居冠的癌症死因之首。因肺癌治療並非切掉腫瘤就完全安全了,實際上仍可能有許多殘存癌細胞恐導致復發,因此,據美國國家癌症資訊網(NCCN)治療指引,建議腫瘤大於4公分或淋巴結受侵犯的病人考慮接受術前免疫治療。 殘存腫瘤細胞難以揪出 切掉又復發! 隨著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的推展,肺癌早期診斷的比例越來越高,然而即便進行手術切除腫瘤,復發率仍相當高 。方昱宏主任進一步指出,許多民眾誤以為腫瘤切掉就安全了、療程結束,實際上仍有許多電腦斷層或者是正子攝影等先進的醫療儀器也無法偵測到的殘存腫瘤細胞。根據統計,肺癌第一期復發率約4成,第二期約6成,第三期約7成 ,肺癌復發率之高、不可不慎! 為減少病人復發率與死亡率,術前或術後輔助治療則宛如將身體內的毒物種子在未發芽的階段就扼殺掉,阻止變成復發腫瘤。方昱宏主任表示過往的治療策略是先讓病人接受手術治療,之後再追加術後輔助治療,然而術後化療僅能增加約5%的5年存活率 ;術後標靶治療則是增加約10%的5年存活率 ;術後免疫治療則可提升3.2%的3年存活率 ,由此可見術後輔助治療雖有幫助,但仍有完備空間。 國際指引建議 特定病患宜考慮接受術前免疫治療 隨著免疫治療在癌症治療領域上不斷躍進,儼然成為必須納入考慮的治療選擇之一。方昱宏主任表示:「免疫治療的原理是身體系統會辨識並殺死腫瘤細胞,而腫瘤細胞本身也是一個生物體,當然會想逃脫,所以表面上會呈現抗原,讓免疫系統把腫瘤細胞誤認為是自己人。免疫藥物主要就是阻斷這個辨識過程,讓它沒有辦法偽裝成我們自己本身的細胞,以利免疫細胞順利偵測並殺掉腫瘤細胞。」 隨著研究證實術前免疫治療對於淋巴結遭受侵犯的病人有所幫助,使過往治療觀念出現大幅的轉變!美國國家癌症資訊網(NCCN)治療指引,明確建議下列2類病人考慮接受術前免疫治療: 腫瘤本身大於4公分以上 淋巴結受侵犯的病人 同樣是免疫治療,為何「術前」與「術後」的效果有所不同呢?方昱宏主任解說,今年各國的醫學會都有廣泛討論,主因是腫瘤切除之後再做免疫治療,誘發的免疫反應就少了,影響免疫治療的效果,存活率改善有限;腫瘤未切除之前,表現出來抗原較多,因此術前免疫治療比較可能誘發免疫反應,故未來肺癌治療策略將有可能翻轉,讓特定病人先接受術前免疫治療。 然而無論治療趨勢如何演變,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仍十分重要。方主任呼籲,遠離肺癌首重戒菸,且衛生福利國民健康署提供2年1次的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篩檢計畫,建議有家族史與重度吸菸者定期做篩檢,維護自身健康,若有不適也建議及早與醫療團隊討論規劃適切治療。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