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陰性乳癌「三高一早」 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帶來轉機!2月正式納健保

沈陳石銘教授表示,在歐美,約有15-20%的乳癌患者為三陰性乳癌,而在台灣,根據各醫院數據調查顯示,占比也有15%左右,每1年大約新增加2,000名三陰性乳癌患者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45歲陳小姐3年前確診「三陰性乳癌」,雖然經過手術及化學治療,但仍不幸在2年後復發,癌細胞轉移到肝臟、肺臟。台北醫學大學台北癌症中心乳癌團隊召集人暨台灣乳房醫學會榮譽理事長沈陳石銘教授表示,在沒有相對應的標靶藥可使用,也無法進行免疫治療的情況下,陳小姐只能選擇化學治療。 不過化療效果無法維持太久,3-4個月後就需使用下一線化療藥物。過去,許多三陰性乳癌患者只能像這樣持續更換化療藥物直到無藥可用,不過現在新的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引進台灣,帶來了新的治療選擇,陳小姐也在使用2個療程後病情獲穩定控制,而這款藥也在今(2024)年2月正式納入健保給付。 三陰性乳癌「三高一早」 治療選擇少困境多超棘手 根據國健署最新110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乳癌是我國女性發生率第1位的癌症。其中有一群乳癌患者屬於「三陰性乳癌」,沈陳石銘教授說明,乳癌腫瘤上主要有第二型人類上皮生長受體(HER2)以及荷爾蒙類的動情素受體(ER)、黃體素受體(PR),當這些受體都為陰性時就被稱為「三陰性乳癌」。 沈陳石銘教授表示,在歐美,約有15-20%的乳癌患者為三陰性乳癌,而在台灣,根據各醫院數據調查顯示,占比也有15%左右,每1年大約新增加2,000名三陰性乳癌患者。 而三陰性乳癌可說是乳癌中最惡性的殺手,沈陳石銘教授提到,因為三陰性乳癌侵襲性很高、容易轉移復發,死亡率相對也較高,而台灣發病的年齡往往又比歐美地區來得早,因此三陰性乳癌常有「三高一早」的說法。 三陰性乳癌高死亡率、高復發率、高機率會轉移到腦部,需要積極治療控制,但患者在治療上往往又會遇到許多困境與限制,是所有乳癌中治療最棘手的一群患者。 沈陳石銘教授指出,由於三陰性乳癌的癌細胞表面沒有HER2、ER、PR等受體,因此常用於乳癌治療的荷爾蒙治療、標靶治療,或是針對HER2研發的特別藥物對它都沒有效果,所以基本上治療都以化療為主,少部分病人有機會使用標靶治療或免疫治療,但化療不具特異性,也會傷害其他正常細胞,治療效果較不理想,副作用也較大。 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治療突破 延長2倍存活帶來轉機 過去三陰性乳癌沒有太多治療選擇、治療成效不佳,讓人感到相當絕望,不過現在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的出現將帶來轉機。沈陳石銘教授說明,這款藥物它的抗體會去尋找三陰性乳癌的表面特定接受體,準確攻擊癌細胞不會傷害正常細胞,另外它還有「旁觀者效應」,能將周圍不具特定標的的癌細胞一併殺死。 而且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所尋找的癌細胞特定標的,幾乎所有三陰性乳癌病人都有,不用再特別做其他生物標記檢查,可以直接使用。沈陳石銘教授提到,三陰性乳癌病人中還有一群屬於HER2弱陽性的病人,大約佔35%左右,這群患者使用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也有效果,且也有健保給付。 目前,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主要是用於轉移性三陰性乳癌的後線治療,沈陳石銘教授表示,比起化學治療,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可以降低52%疾病死亡風險,延長2倍的整體存活達到超過一年(約12.1個月),這對曾考倒醫師的晚期三陰性乳癌來說,可說是一個奇蹟。 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為患者帶來一絲希望,現在這款藥物也在今年2月正式納入健保給付,健保署預估未來一年約有470位病友受惠,不只增加了治療選擇,也幫助病友減輕經濟負擔。因此,晚期三陰性乳癌病友不要輕易放棄治療,新藥陸續出現,相信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治療方式締造下一個奇蹟。

Read More

應用人工智慧 翻轉骨疏篩檢

三軍總醫院家庭醫學科方文輝主任表示,骨質疏鬆是一種無症狀疾病,更是造成脆弱性骨折的主因。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骨質疏鬆症是全球盛行率僅次於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重要疾病,其嚴重性影響著全球各地的老年人群,根據統計調查,台灣65歲以上的台灣婦女中,有19.8%已發生一次以上的脊椎體壓迫性骨折;而男性則佔12.5%,而停經後婦女骨質疏鬆症的盛行率約為30%。 伺機性篩檢模式 取代傳統系統 三軍總醫院家庭醫學科方文輝主任表示,骨質疏鬆是一種無症狀疾病,更是造成脆弱性骨折的主因,而脆弱性骨折住院的致死率約為20%,使得骨質疏鬆症的篩檢成為一件重要的工作,若能夠及時介入給與治療,能夠有效減少將近9成的脆弱性骨折風險。 傳統系統性篩檢是依照已知的風險因子進行全面性篩檢(即所謂的FRAX分數),主要是根據年齡、性別、體重、身高、骨折病史、父母骨折病史、類風溼性關節炎病史、吸菸習慣、是否使用類固醇藥物、續發性骨質疏鬆症病史以及飲酒習慣來計算,可以得出未來10年內髖部骨折及骨質疏鬆性骨折風險。但傳統的系統性篩檢的利用率很低,在美國,即使國家提供全額補助也只有30%符合條件的老年女性與4%老年男性接受骨質疏鬆篩檢。 透過胸部X光篩檢 骨鬆高風險族群 此應用人工智慧進行伺機性篩檢的新模式,有別於傳統系統性篩檢,這個伺機性篩檢更準確地針對真正高風險族群進行篩檢。研究團隊利用醫療系統內的巨量資料訓練出可用於輔助診斷的人工智慧演算法,可以從患者的醫療資料中找出疾病特徵回饋給該患者的主責醫師,使醫師能夠針對無症狀高風險族群進行篩檢,將有限的醫療資源用在真正需要接受篩檢的族群上。 胸部X光是目前就醫民眾中最常接受的檢查之一,因此三總研究團隊以此伺機性篩檢模式,利用個案過往的胸部X光片預測其腰椎及髖關節骨的骨質密度,再通知患者回診,接受標準的骨質密度檢查。利用人工智慧演算法建立新穎的伺機性篩檢模式,突破目前骨質疏鬆篩檢率低落的困境,將有限的篩檢資源用於真正有需求的高風險族群,落實預防醫學中風險分層之醫療目的,達到早期偵測早期治療之目的。

Read More

懷孕發現子宮長肌瘤 孕媽咪該怎麼做?

郭安妮醫師提醒,為了守護媽媽和胎兒的健康,應定期接受產檢及時掌握孕期健康狀況,確保母嬰健康安全。(圖_美人魚時尚婦產科診所提供)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台灣有三成以上的女性都有子宮肌瘤問題,婦產科郭安妮醫師近日在「健康好生活」節目上分享,一位今年30歲的小美(化名)第一次懷孕,卻在初期產檢時檢查出子宮內長了一顆三公分肌瘤,醫師不建議手術切除,建議務必定期回診產檢而且要持續觀察。因受荷爾蒙影響,肌瘤隨著懷孕時間也逐漸變大,懷胎28週時檢查肌瘤已變大到七公分,小美也因肌瘤變大速度太快,持續的疼痛狀況讓她無法好好入睡,甚至出現早產現象而住院治療,幸好在醫師專業照護下,後來症狀逐漸緩解並順利出院。 收治案例的婦產科郭安妮醫師進一步說明,由於小美的寶寶胎位不正,決定安排在懷孕38週時進行剖腹產,不過在生產前發現小美持續性疼痛並伴隨異常出血,經過超音波檢查後,發現小美的胎盤已經出現早期剝離,最後決定提前進行剖腹產手術,所幸治療及時,讓小美順利生產,母子均安全。 肌瘤切勿疏忽 恐造成異常出血與死胎 郭安妮醫師在節目中提醒,懷孕後才發現子宮長肌瘤時千萬不要慌張,也不需急著開刀或終止妊娠,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定期回診產檢,通常都能讓胎兒與肌瘤和平共處,順利生產。 不過,臨床上子宮肌瘤在懷孕期間仍有些風險需要留意,若肌瘤生長在子宮內膜時,會提高懷孕初期流產的機率;若是在懷孕期間肌瘤增長速度過快,除了會造成孕程疼痛外,也容易有異常出血或胎位不正的跡象。 郭安妮醫師補充,胎盤早期剝離是胎兒與子宮肌瘤共存時最不樂見的症狀,若無及早發現與處理,可能會導致胎兒因缺氧影響健康,甚至造成死亡。另外子宮肌瘤也可能因為體積太大壓迫寶寶成長空間,比較容易出現寶寶斜頸問題,因此綜上所述,要特別呼籲孕婦應定期接受產檢,以便早期發現可以及時處理,確保母嬰健康安全。 補充營養 日常照護比手術切除肌瘤更重要 郭安妮醫師表示,子宮肌瘤大都是良性腫瘤,目前接受手術就可以順利切除肌瘤,但子宮肌瘤的復發機率偏高,反覆手術可能會影響將來生育。若發現子宮肌瘤不大且症狀輕微,尚未影響日常生活時,只要定期到婦產科門診追蹤即可,期間若發現懷孕,建議平日可以增加維生素C的攝取,根據研究顯示,孕婦每天攝取750mg的維生素C可增加約77%孕酮,且黃體素也會增加,這些可以幫助胚胎在子宮內穩定成長,減少流產機率。 維生素C有助鐵質吸收 勿與鈣同時補充 子宮肌瘤也容易導致經痛伴隨經血過多,造成貧血狀況,建議可以多補充鐵質及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芭樂或奇異果等,能提高鐵的吸收幫助身體更健康。不過在補鐵過程應避免與鈣同時攝取,降低鐵的吸收效率。 郭安妮醫師提醒女性朋友們,針對子宮肌瘤引發的不適,定期回診監控肌瘤狀況是最重要的事,另外維持健康體態、攝取均衡飲食,及足夠的休息,才是預防肌瘤增長和減少相關併發症的關鍵因素。

Read More

桃園到迴龍只要18分鐘!桃市捷工局長劉慶豐曝棕線9年內完工

桃園市捷運工程局長劉慶豐說明目前推動棕線的進度。(圖/陳儒賢攝)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吳詠平 除了桃園捷運綠線在全面施工外,最近捷運棕線行政院也核定通過,《桃園電子報》專訪捷運工程局長劉慶豐,說明目前推動棕線的進度。劉慶豐表示,棕線原來是195億後來因為地下化經費成長到456億,扣除自償率後桃園市政府只要負擔90億左右,這是張善政市府的努力,也感謝行政院的協助,這對桃園財政負擔減輕很多,這條路線原則上在9年內可以完工,不過捷工局還在努力希望能再縮短工期,就如PCM的專案管理,在行政院核定前捷工局就已經展開作業,所以很快就招標出去,基本設計上也已檢討過,等專案管理公司進來,可以在3個月內可修正完成報工程會,工程就可開始招標作業。 劉慶豐表示,棕線是從桃園火車站到迴龍,如果是搭公車尖峰時間需要40多分鐘,棕線僅需18分鐘,這對進出迴龍接新北新莊線的民眾會有很大利多,棕線迴龍站與新北萬大線共構,現在已經在做,東萬壽路上原本有站要設機廠,因為地質敏感再加上當地住民較少運量不夠,中央審查時把這站拿掉,但考量當地民意反映,捷工局在設計時在那路段規畫了避車線,也就是讓不需要即時回機廠的列車可以在主線外停靠。 如果是搭公車尖峰時間需要40多分鐘,桃捷棕線僅需18分鐘。(圖/桃報資料照) 劉慶豐不諱言這做法就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市府先做待避線包括車站、樓梯的位置都配置好,把結構都做好,將來需要的話把站體做上去屋頂蓋一蓋,很快就可以成為營運站使用,屆時經費問題就不大,向中央爭取也容易,或許桃園市政府自己都能處理。 劉慶豐表示,棕線只有7個站不長,初期在這狀況使用下,機廠將與捷運綠線共用,會在火車站附近做轉接軌。棕線第1期已經過了,未來捷工局將繼續做第2期可行性評估,往市政府方向走,估計要花4年時間,建設完成可能要9年,到那時棕線會在中路地區有自己的機廠。

Read More

罹癌產生負面情緒 桃醫陪伴癌友調適身心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自2023年起設立腫瘤心理門診。(圖/部桃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英國凱特王妃日前透過影片向大眾說明罹患癌症,並鼓舞同受癌症所苦的人們並不孤單。凱特王妃以自身經驗透露了癌症可以從多方面影響病人的身心狀態、日常生活乃至對整個家庭的衝擊。對此,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精神科醫師張芷瑄表示,從診斷癌症開始,面臨一個會帶來身體不適甚至生命威脅的疾病可能會引起各種負面情緒;開始接受治療後,癌症本身的症狀、治療的副作用甚至是治療後造成身體形象的改變,都有可能造成巨大的身心壓力引起如失眠、食慾不振、疼痛等狀況。若癌症或是治療造成後續的失能,會導致病人失去自我掌控感和價值感。病程進展或癌症復發時,容易造成無望及無助感。 張芷瑄說,在癌症診斷及治療的過程中產生負面情緒實乃人之常情,當患者遭遇負面情緒來襲時可以嘗試一些方法幫助自己調適。首先,找些能幫助自己專注於當下的事來做,可以轉移對負面情緒的注意力並找回掌控感;均衡飲食、規則作息以及運動可以改善情緒;與信任的家人或朋友抒發自己的感受。有些人如果覺得與親近的人談論情緒很困難,也可以考慮精神科醫師或心理師等專業人士的協助。 張芷瑄提醒,當負面情緒持續造成困擾影響生活甚至惡化時,就需要尋求醫療專業的協助。部桃自2023年起設立腫瘤心理門診,除了藥物治療之外,亦可轉介心理治療,協助癌症病友改善因癌症而起的情緒困擾及相關生理症狀。

Read More

助外籍迷途女童找媽媽 龜山警曝結局惹人鼻酸

經警方了解,發現該名母親竟是失聯移工。(圖/讀者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桃園市昨(29)日下午13時許,龜山區明德路上一名印尼籍小女孩疑似迷路,龜山警分局巡邏員警立刻趕到現場關心,但小女孩因語言不通無法表達自己身分,員警便先將其帶返派出所並提供茶水糧食充飢,不久小女孩的母親便前來派出所尋找,經查發現該名母親竟是失聯移工,小女孩亦無本國國籍或居留身分,員警欣慰母女終於團圓之餘,也依法將二人移請桃園專勤隊處理。 龜山派出所說明,昨日下午巡邏警員曾耀萱、陳俊諺獲報明德路上有一名5歲印尼籍小女孩疑似迷路,身邊也無家長陪同,員警獲報立即趕往現場找到小女孩,卻因語言不通無法表達自己身分及住所,員警便帶著小女孩挨家挨戶詢問,但附近居民皆表示不曾見過小女孩,只好先將其帶返派出所並提供茶水糧食充飢,約莫過了一小時後小女孩的母親尋來派出所,一見到女兒便激動地上前抱住她並頻頻向員警道謝,沒想到員警在詢問母女資料核對時卻發現該名母親是失聯移工,小女孩亦無本國國籍或居留身分,還在因母女團聚的畫面感到欣慰之餘,也必須依規定將母女二人依入出國及移民法移請桃園專勤隊處理。 小女孩因語言不通無法表達自己身分,員警便先將其帶返派出所。(圖/讀者提供) 龜山派出所長陳政斌呼籲民眾,若發現疑似失蹤人口或需要幫助的弱勢家庭,應友善通報警察機關與各區家庭中心,落實推動社區警政、提升警民合作效能,讓需要幫助的民眾都能獲得協助、安心度日。

Read More

龍華科大宋江陣結合傳統、現代元素 勇奪全國創意陣頭大賽第3名

龍華科大宋江陣團隊暌違5年再次登上全國創意陣頭大賽舞台,與各地好手一較高下。(圖/龍華科大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眾人引頸期盼的2024高雄內門創意宋江陣頭大賽決賽,3月23日在高雄市內門紫竹寺熱鬧登場,這項象徵台灣藝陣文化觀光最重要的代表活動,吸引全國藝陣愛好者觀賞。龍華科技大學宋江陣團隊暌違5年再次登上全國創意陣頭大賽舞台,與各地好手一較高下,精采絕倫表現引人入勝,現場觀眾紛紛叫好讚嘆,最終勇奪第三名佳績,表現相當優異。 龍華科大說明,2024全國創意陣頭大賽活動日前於高雄市內門紫竹寺熱鬧展開,為期16天宋江陣系列活動精彩連連,包括在地文武陣頭向觀音佛祖展現訓練成果並開放參觀的「陣頭拜觀音」,以及融合傳統宋江武陣陣式及創意編排表演藝術的全國創意宋江陣頭大賽。紫竹寺廟前鬥陣大舞台,被人潮層層包圍,場面十分壯觀。龍華科大宋江陣今(113)年是以民俗藝陣社、龍韻鼓陣社及熱門音樂社等社團,計有在校生及校友共72位龍華人組成此次黃金陣容,氣勢磅礡,震撼登場,誓言拿下最高榮譽。更希望在傳統藝陣表演上注入現代元素,讓宋江藝陣文化能夠被更多人認識。 龍華科大最終勇奪第三名佳績,表現優異。(圖/龍華科大提供) 龍華科大表示,決賽中,龍華宋江陣團隊首先以爵士鼓及貝斯音樂搭配傳統陣頭舞蹈,既展現宋江陣的力與美,也巧妙地融合傳統及創新元素;接續由鼓陣出場,鼓聲沉穩,展現磅礡雄渾的氣勢,並由扇舞及旗幟的高低變換隊形,營造出光采絢麗的舞台效果。龍華宋江大陣仗搭配道具與現場樂團,創意十足,結合聲光、視覺的精彩演出,讓現場觀眾驚豔連連,博得滿堂喝彩。 學務長王延年說,主辦單位對國內藝陣文化推廣的用心,不僅促進藝術產業多元發展,更讓台灣民俗傳承的種子在各地發芽茁壯。而龍華宋江陣團隊別具特色,每一次的比賽及表演,師生們辛苦練習,都力求精益求精,臻於完美,在尊重傳統的同時也能融入現代文化,創造出與眾不同的宋江陣演出,為校爭光。 王延年也強調,讓人感到欣慰的是,龍華科大的學生們自動自發地利用空堂時段並犧牲假日全力準備此次比賽,珍惜並把握每一次的練習機會;更重要的是,龍華科大藝陣傳承,獨具特色,大多數學生並無表演、舞蹈等相關背景,多是從基礎開始練起,再加上社團的學長姐回校指導與經驗傳承,加以融會貫通,相當難得,充分展現龍華宋江陣的傳承魅力與師生熱情。

Read More

桃園兒美館主題書展4/19起登場 帶民眾漫遊建築奇境

今(113)年配合世界閱讀日及新館營運,為大家帶來主題書展。(圖/美術館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陳儒賢 桃園市兒童美術館新館開張,在青塘園中的兒美館擁有一座以山丘造型為主題的建築,融合台灣及日本知名建築設計師的匠心巧思,成為青埔區域最亮眼的一道風景。今(113)年配合世界閱讀日及新館營運,於4月19日至6月30日,上午9時30分至下午17時,周二休館,3樓兒童藝術圖書空間為大家帶來「我們的房子:2024世界閱讀日桃園市兒童美術館開館主題書展」,精選35本以建築為主題的優秀繪本,從「家鄉的房子」、「台灣的房子」、「世界的房子」、「動物的房子」、「故事的房子」、「蓋一間房子」等6種不同主題帶觀眾漫遊建築奇境,希望大家都能夠在美術館的新房子中,快樂閱讀,感受建築與繪本的美好。 市立美術館提到,兒美館「山丘」造型的建築,是由今年剛獲得普立茲克建築獎肯定的建築師山本理顯設計,他主張「一座建築本身就是一個小城市」,將建築比喻為一本打開的書,認為空間的每個角落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等待觀眾的探索。此次開館主題書展,特別邀請知名兒童文學及圖畫書研究者蘇懿禎老師策劃,以兒美館這座小城市般的建築為背景,結合建築、繪本與立體書等元素,帶領大家真正「進入建築」,期待能藉此啟發觀眾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在像書的建築中遊走,也在書頁中找到更多有故事的建築。 美術館也說明,本館預計在世界閱讀日前的周末4月20日至21日舉辦主題書展系列活動,包含有慶祝圖書空間新開張的圖書主題分類圖示設計工作坊、策展人蘇懿禎的專場導覽講座、機會難得的骨董立體卡片分享會及保證好玩的兒童紙箱屋製作工作坊,希望透過四個場次的活動,讓觀眾共同參與兒美館大房子的小設計、也能從不同面向體驗建築與紙本之間的各種精彩可能。書展系列活動採報名制,歡迎密切關注市立美術館官網、臉書,搶先報名。

Read More

喝啤酒真的比較容易胖?

營養師黃品瑄表示,同樣100c.c.的情況下,啤酒的熱量僅有35大卡,而威士忌卻有230大卡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來社交場合中的酒精飲料消費日益增加,許多人謠傳「啤酒比較容易變胖」,是真的嗎? 同樣容量下,啤酒所含的熱量比較少 營養師黃品瑄指出,酒精本身含有較高的熱量-每克酒精提供約7大卡的熱量,低於脂肪但遠高於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而同樣的容量之下,濃度越高的酒精就會含有越高的熱量,例如一杯100cc的啤酒含有34.3大卡,但一杯100cc的威士忌卻含有230大卡,而一瓶600cc的啤酒等同於204大卡,但一般人喝啤酒不可能只喝一瓶,所以喝啤酒容易超量,進而產生了喝啤酒比較容易胖的錯覺。除此之外,多數調酒中也會加入大量的糖,也是造成喝酒容易胖的原因。 喝酒並不是導致體重增加的唯一因素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江孟霖醫師表示,喝酒導致體重增加並非僅僅是因為熱量攝入。酒精可能影響人的食欲和飲食選擇,導致進食更多高熱量食物。此外,酒精還可能影響新陳代謝,使身體更傾向於儲存脂肪。甚至有研究表明,經常性的過量飲酒可能會干擾荷爾蒙平衡,進而影響體重。 飲酒適量,小酌怡情 雖然適量飲酒對某些人來說可能是一種社交樂趣,但藥師高浚庭建議應該謹慎對待酒精消費。控制飲酒量,選擇低糖或無糖的酒精飲品,並保持健康的飲食和規律運動,是避免因飲酒而增加體重的有效方法。總的來說,了解酒精對身體的影響以及適量飲用是保持健康體重的關鍵。

Read More

失智長者人口達35萬人!專家籲留意4大警訊不疏忽

我國每年平均發生將近1千件的老人疏忽案例。4大危險因子如:生活自理功能不足、失智症、精神疾患、經濟弱勢,造成長者恐受疏忽。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根據衛福部最新「全國社區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全台65歲以上長者失智症盛行率近8%,有35萬人[i]。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郭慈安表示,我國每年發生將近1千件老人疏忽案例,4大警訊包括外表欠佳、生理狀況不佳、行為改變、家庭與環境是否健全。呼籲進一步提供服務追蹤,如提供相關衛教與福利資源介紹、轉介長照服務、通報脆弱家庭服務、老人保護通報服務,提升服務與分流。 隨著老化,生命階段變化的重要關鍵包括從從職場退休、生病需就醫、失親需要支持、被照顧者需要資源等等。進入老年週期變化,更須提升保護敏感度,每個人都需要有參與感、照顧、自我實現與尊嚴。 健康階段 活躍老化、健康促進 亞健康階段 延緩失能、健康促進 失能/失智 自立支援、長期照顧 生命末期 安寧/緩和、善終 然而,失智長者因為沒有病識感、認知功能退化、腦部傳導受影響,導致生活無法自理、容易跌倒受傷、走失、營養不良,甚至有照顧者疏忽與虐待問題。常見的影響例如:慢性病患者治療陷入經濟困境,中風失智後生活無法自理;或長者跌倒後需要有人照顧,但又拒絕長照服務,家人無法負荷照顧責任。 要如何辨識身邊受疏忽的失智長者呢?郭慈安表示,首先提升對失智者的認知,對於疏忽有警覺性與辨識,進一步行動提供資源與服務。最容易分辨的4個徵兆如外表欠佳、生理狀況不佳、行為改變、家庭與環境是否健全。 國內外疏忽的狀況 老人疏忽辨識定義為:疏忽者因刻意或非刻意地拒絕、不滿足或不提供老人有關生活、醫療、心理、社交及環境的需求,導致老人面臨安全、生命、財產、精神及健康風險。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2017年在28個國家進行52項研究顯示,在過去一年中估計有15.7%的60歲以上人口,遭受了某種形式的虐待,包括心理11.6%、財務6.8%、疏忽4.2%、身體2.6%、性暴力0.9%;郭慈安指出,根據衛生福利部保護司統計,我國每年平均發生將近1千件的老人疏忽案例。4大危險因子如:生活自理功能不足、失智症、精神疾患、經濟弱勢,造成長者恐受疏忽。 國內外的認定與做法 個人面向 照顧者面臨許多壓力、社會孤立、不當或是不成熟的照顧技巧、不適當的適應調整、自己的健康有狀況、吸毒抽菸或是有精神疾患。 家庭面向 缺乏社會支持、經濟或情感依賴、家庭有紛爭以及無法建立正向的照顧關係。 社會面向 包含社會資源(長照資源與社會福利資源)、照顧者是否對外求助、整體正式與非正式的照顧能量是否足夠。 郭慈安表示,當辨識出受疏忽之失智長者後,應進一步為受疏忽長者提供服務追蹤。對於失智症、疏忽與服務分流,建議了解目前失智症的服務網絡,善用工具使用與服務分流,提升未來的合作與考驗。 提供相關衛教與福利資源介紹 •介紹服務資源資訊,並詢問個案使用意願,協助連結資源。 •案家拒絕,後續定期關懷照顧者照顧需求與壓力 轉介長照服務 •與該地段照顧管理專員聯繫,確認個案是否接受使用長照服務 。 •個案或案家拒絕協助轉介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 通報脆弱家庭服務 •記下案件編號,通報後90天內可利用編號查詢案件。 •與脆弱家庭接案社工聯繫並討論與確認後續服務與如何共同工作。 老人保護通報服務 •記下案件編號, 通報後90天內可利用編號查詢案件。 •與保護服務接案社工聯繫並討論與確認後續服務與如何共同工作。 [i] https://www.mohw.gov.tw/cp-16-78102-1.html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