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復興媽媽桃預購開跑 享受產地直送鮮甜滋味

桃園市農業局與復興區農會共同發起媽媽桃網路預購活動。(圖/農業局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黃雅蘭 桃園拉拉山媽媽桃即將在5月收成,但近期地震頻繁,影響民眾上山意願,也讓桃園市復興區農民擔心媽媽桃銷售受阻。為協助桃農,桃園市農業局與復興區農會共同發起媽媽桃網路預購活動,今(11)日正式開始預購至4月24日止,預購期間更有獨家免運優惠,讓消費者輕鬆享用產地直送的鮮甜滋味。 農業局長陳冠義表示,此次預購活動的媽媽桃商品,皆由復興區農會人工分級包裝,並依「同一品種」、「成熟適度」、「果形完整」、「色澤優良」等標準進行品管,保障消費者購買到正港高品質的桃園復興區媽媽桃。為協助復興區農民銷售辛苦種植的媽媽桃,農業局在媽媽桃產季期間,也將積極拓展實體與數位通路, 以及針對企業開發團購訂單,多管齊下為本年度桃園市復興區媽媽桃銷售業績開出紅盤。 此次預購活動的媽媽桃商品,皆由復興區農會人工分級包裝。(圖/農業局提供) 農業局提到,此次預購活動的優質媽媽桃每盒重量為2斤4兩,價位依規格分為單盒8粒裝550元;單盒10粒裝500元;單盒12粒裝400元,即日起開放預購,數量有限售完為止。此外單筆訂單購買12盒以上即可享免運費優惠,歡迎民眾透過線上訂購,更多復興媽媽桃銷售資訊,可至「桃園好農」臉書查詢。

Read More

大義覺迷》中國成為愛心大國是很容易的事!

中華民族本就是一個愛心滿滿的民族,而現在又是世界富強之國,非洲總人口近13億,與中國相近,讓我們一對一的來幫助他們吧!說不定有一天非洲人的膚色會由黑變黃呢!(圖片取自/舊鞋救命step30) 作者/王建煊 中國自鴉片戰爭起,百年來受盡列強欺辱,慘不忍賭,但痛苦終於度過。現在的中國接近是世界最富強的國家,美國已經不夠看了,這是美國近年十分憂心的問題,因此跟中國對幹的事愈來愈多。 這個有14億人口,世界強國的出現,究竟是世人之福,或世人之禍?要看這個世界強國,他們心中究竟存著甚麼樣的抱負及願望。如果富強的中國一如其他帝國主義國家,欺凌他國,強大的中國將是全人類的災難;但是如果強大的中國愛心滿滿,富強的中國,將為全人類帶來福祉。 我所創辦的基金會20多年前曾在大陸捐建希望小學,辦中學,當時的口號是:「要使中國由人口大國成為人力資源大國」,現在刻在校園牆上的口號是:「要使中國成為愛心大國」。 中國要成為愛心大國輕而易舉,試想中國14億人口,若是每人每天愛心捐款1元人民幣,一天就是14億元,一年365天則有5,110億元,如果每天2元,一年就有1萬多億元,折合新台幣4.5萬億元,可以幫助世界上太多貧困的人口,助貧的速度是非常之快。 最近我在新北市林口的街上,看到一個大大的廣告牌「舊鞋.救命」,我就進去跟他們聊了一下。原來在非洲肯亞及烏干達等地,居民80%生活赤貧,每個孩子須走60至90分鐘路去上學。沒有鞋子穿,赤腳讓泥土中的沙蚤侵入皮膚,全腳皮膚變黑變爛,十分恐怖,嚴重的甚至要截肢。沙蚤是住在沙子裡一種很小很小的蚤類,肯亞有140萬人遭沙蚤侵襲。當我在這家慈善機構裡與服務人員聊天,問問題時,就看到很多人來捐鞋子,這使我立刻聯想到有14億人口的中國,如果響應捐「舊鞋.救命」的愛心工作,每人三年換一雙鞋,每年至少可捐四億雙舊鞋,因此只要一年,非洲孩童為沙蚤所苦的難題就全解決了。14億人口富強的中國,如果愛心滿滿,確實會是全人類的福祉。 2014年3月承蒙郝廣才先生贈其大著《今天TODAY》,內容十分精彩;其中有一篇提到非洲苦難的孩子因為沒有蚊帳,平均每30秒鐘,就有一個小孩因患瘧疾而死亡。 (圖片取自/總統府@flickr) 有位名叫凱瑟琳,年五歲的小女孩,看到電視播此新聞,愛心大發,參與了對非洲孩童捐蚊帳工作,也感召眾多人響應,包括世界首富比爾蓋茲的基金會捐了美金300萬元,比爾蓋茲基金會且出錢拍了一部《孩子救孩子》的公益紀錄片。凱瑟琳出名了,因而有機會親往非洲,看到非洲孩子在蚊帳上寫「凱瑟琳」;這些救命蚊帳,被稱為「凱瑟琳蚊帳」,那個村莊則被稱為「凱瑟琳蚊帳村」,這又使我想到14億人口,富強的中國,如果也能多參與一些這樣的救命活動,這對曾受百年屈辱的中國人,該是多麼容易,且又飽受世人讚美的事呀! 我這篇文章中提到非洲沙蚤及瘧疾傷害非洲生命的事,大家看了,心中一定不是味道,我們能幫助他們嗎?答案:肯定能!因為中華民族本就是一個愛心滿滿的民族,而現在又是世界富強之國,非洲總人口近13億,與中國相近,讓我們一對一的來幫助他們吧!說不定有一天非洲人的膚色會由黑變黃呢!   親愛的中華兒女,讓我們大家一起來努力吧! (作者為前監察院長,本文為「優傳媒」授權同步刊登) 前監察院長王建煊

Read More

「免疫性血小板缺乏紫斑症」治療一年卻無效?竟是鈣片惹禍!

「免疫性血小板缺乏紫斑症」(ITP)是一種因為血小板數量減少造成的出血性疾病,成因不明確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北部一名中年女性上班族,罹患「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ITP)已多年,期間以皮質類固醇治療;一年多前因療效減退,改換成口服「血小板生成素受體致效劑」(TPO-RA)治療,成效卻不見彰顯,病情難以控制。最終經醫師詢問後,才發現原來為了預防骨質疏鬆,她每天都會服用含鈣保健食品,不料與口服藥物產生交互作用,導致藥效無法發揮,讓患者不禁大嘆白白浪費治療時間,卻因口服藥物的種種限制,降低了治療效果。 胃藥與口服藥交互作用! 兩年治療徒勞無功 義大醫院大昌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廖浚凱說明,上述「免疫性血小板缺乏紫斑症」(ITP)患者原先在北部它院治療,使用口服「血小板生成素受體致效劑」(TPO-RA)將近一年多,卻遲遲不見療效,病情時好時壞,直至南下他的診間就醫,經過詳細詢問下,才驚覺原來是患者固定吃的含鈣保健食品與口服藥物交互作用,讓藥效全失。經過與患者討論後,目前她改為「皮下注射型」的「血小板生成素受體致效劑」,無須再顧慮與其他藥物的交互作用,讓患者安心治療,穩定追蹤病情。 廖醫師解釋,「免疫性血小板缺乏紫斑症」(ITP)是一種因為血小板數量減少造成的出血性疾病,成因不明確;女性患者多於男性,約占六至八成,男性好發於10歲以下及60至70歲之間,女性則好發於20-40歲, 血小板數量正常值為15至45萬/μL,出現症狀的患者嚴重恐致1至2萬以下;病人大多因健康檢查抽血數據異常,或是有出血症狀前來就醫,例如紫斑、嘴巴出血、經血過多、腸胃道出血情形。 「血小板生成素受體致效劑」 患者須留意口服用藥限制 目前「免疫性血小板缺乏紫斑症」(ITP)治療多以皮質類固醇做為第一線治療,若是六個月後效果不佳,或是副作用耐受性差,例如月亮臉、水牛肩,則會改為「血小板生成素受體致效劑」(TPO-RA)治療,目前有口服與皮下注射型,共兩種藥物類型可供患者選擇。 廖醫師表示,兩種「血小板生成素受體致效劑」(TPO-RA)控制症狀,避免疾病惡化成效都相當不錯。「口服TPO-RA藥物」是一天一至二顆,必需在固定時間並且空腹服用,但須留意使用限制,用藥建議前四小時及後兩小時空腹,達到藥物發揮的最佳效果,若是同時服用陽離子藥物,例如軟便藥物、腸胃藥、或是鈣鐵鉀鎂等保健食品,甚至牛奶及豆漿等等,會影響藥效,甚至無效,患者須多加注意。 皮下注射型TPO-RA藥物 用藥簡單適合年長者 廖醫師進一步說明,相較於口服藥物,一週一次的「皮下注射型TPO-RA藥物」限制則較少,對於經常出國出差,或輪班上班族、空服員、容易忘記服藥或無法自理的年長者來說,不需空腹用藥,是比較方便、簡單的用藥選擇。同時年長者多有共病、三高或是多種用藥、保健食品,皮下注射藥物也能免去藥物交互作用風險。針劑目前可自行施打或前往附近診所施打,若是病情穩定,可依醫師建議固定回診,追蹤血小板數值即可。 廖醫師提到,若是口服藥物效果不佳,或是無法承受副作用,例如頭痛及四肢疼痛為主,可與醫師討論更換藥物。依據國外研究指出,口服藥物若無效,提早改換皮下注射型藥物仍有7至8成效果,藥物轉換成功率高。 藥物治療多方面考量 務必遵從醫囑用藥 廖醫師表示,針對二線TPO-RA藥物,醫師多會參考患者生活作息及需求,並依據病患狀況給予適當治療建議,多以肝指數(病毒性肝炎),以及各項身體數值來衡量,若是C肝患者只能以針劑治療,而年長者大多藥物遵從性較低,以皮下注射型藥物治療較佳。醫師最後提醒,用藥者不論採取口服或皮下注射型藥物,都務必遵從醫囑,充分與醫師溝通討論,避免因藥效無法發揮,導致病情持續惡化。

Read More

出生半年內兩度尿道感染 男嬰查出先天性輸尿管異常

臺中醫院提供「幼兒專責醫師制度」服務,提供新手爸媽最即時的諮詢與協助。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台中一名1歲半男童,出生後半年內兩度泌尿道感染就醫,醫師幫他進行腎臟超音波檢查,發現是先天輸尿管異常導致尿液逆流到腎臟,造成腎臟發炎長不大,經接受輸尿管整形手術後,目前已經恢復正常,腎功能也不受影響。 持續哭鬧不休 診察發現膿尿 台中醫院小兒科醫師徐敏哲說,男嬰第一次就醫是3個月時因哭鬧不休到該院急診,醫師發現他出現膿尿,腎臟超音波顯示雙側輕微水腎,左腎偏小,收住院治療後康復返家;未料3個月後男嬰再次因泌尿道感染高燒不退就醫,醫師發現左腎明顯未跟著寶寶長大,只有右腎約70%大小。 進一步檢查男嬰是先天輸尿管異常,導致應該往下流經尿道解出的尿液,因輸尿管異常逆流到腎臟,幸好9個月進行輸尿管手術,術後3個月左腎趕上進度,恢復正常大小,腎功能檢查追蹤至今未受影響,讓新手爸媽鬆了一口氣。 高燒泌尿感染治療 抗生素或內視鏡手術 徐敏哲醫師指出,高燒性泌尿道感染的小朋友,有30%是輸尿管逆流造成。有些案例在孩子長大,膀胱功能成熟後會自然康復、但若尿液逆流反覆感染,可能造成腎臟發炎導致腎功能受損甚至失去功能,目前治療方式有預防性抗生素等藥物、手術以及經由內視鏡注射玻尿酸等方法。 徐敏哲醫師說,臺中醫院提供「幼兒專責醫師制度」服務,男嬰爸媽剛好參與了這個計畫,所以院方發現寶寶單側腎臟偏小時,就立即啟動專責醫師關懷計畫,提供新手爸媽最即時的諮詢與協助,紓解父母的焦慮,陪伴守護寶寶健康成長。 幼兒專責醫師 專業陪伴長大 李德敏主任表示,新手爸媽在開始照顧孩子的過程會有很多疑問與煩惱,呼籲家有3歲以下幼兒家長可參與醫院「幼兒專責醫師制度」,由專責個管師協助打疫苗、健檢等提醒與追蹤,及時並有效的轉介到需要治療的科別進一步治療,滿3歲後仍可找原本專責醫師繼續守護孩子健康成長。 李德敏主任認為,在知識爆炸環境下,很多家長對怎麼照顧孩子會有資訊混亂的困擾,希望透過「幼兒專責醫師制度」定期舉行活動、團體衛教,增加家長照顧幼童能力,也讓家長共同分享照顧經驗,有信心且正確照顧孩子長大。

Read More

迎超高齡化社會 中原大學培育學子高齡科技跨域能力

中原大學醫工系與中壢天晟醫院及金色年代日照中心合作培育人才。左三起天晟副院長林慶元、天晟院長鄭貴麟、中原醫工蔡育秀、王明誠、葛宗融等人。(圖/中原大學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迎接超高齡化社會,教育部推動整合高齡科技的「精準健康產業跨領域人才培育計畫」。中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今(2024)年再度獲選為智慧醫材領域全國7所夥伴學校之一,此次計畫將導入中壢天晟醫院與金色年代日照中心的資源,並合作開設課程,促進在地醫療產業鏈結,共育人才。 中原大學表示,台灣已於2018年轉為高齡社會,推估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有鑑於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將持續提高,為了迎接超高齡社會,行政院規劃台灣2030全齡健康願景,並由教育部推動整合高齡科技的「精準健康產業跨領域人才培育計畫」。教育部日前邀集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擔任審查委員,而中原大學醫工系順利通過審查並獲得200萬元補助,是7所執行計畫學校中唯一沒有醫學院的私立綜合大學。 中原大學醫工系與國防醫學院合作舉辦臨床問題專題論壇。(圖/中原大學提供) 中原大學提到,該校深耕醫學工程教育50餘年,2022年榮獲該計畫第一期補助,如今將以過去兩年執行計畫的經驗,接續該期計畫的進行。而今年以「高齡科技」為計畫主軸,將加強開設高齡輔具之設計與應用、高齡醫療創新設計思維等一系列以銀髮族照護為主的課程,提升學生相關專業知識。 中原大學醫工系表示,配合計畫推動,該系與中壢天晟醫院及金色年代長照社團法人簽署三方合作備忘錄,由醫院及日照中心提供照護與臨床經驗,並與天晟醫院復健科醫師合作開課,同時將日照中心作為課程的研發與示範場域,讓學生學以致用。另一方面,為增加學生的臨床實務經驗,中原大學醫工系也與國防醫學院及三軍總醫院簽訂策略聯盟,除了合作提升臨床研發技術,並共同進行教育訓練,開設「精準醫療臨床實務專題」課程,帶學生進入醫學院與醫師交流,增進對臨床問題的認識。 全國醫工日創新醫材競賽規模盛大,參與人數近800人。(圖/中原大學提供) 中原大學醫工系教授蔡育秀指出,該校醫工系為全國首創之醫學工程學系,在醫材產業界擁有眾多校友,長期與醫院及產業界緊密結合,迄今合作單位已有22間醫院及19間產業與法人。為激發學生的創新開發思維,更深入了解醫療器材開發產業,持續舉辦跨校、跨系活動,如數位醫療設計思維工作坊、智慧醫療物聯網工作坊,以及醫療器材設計與開發營等。 中原大學提到,針對時下最夯的AI科技,中原醫工系也與國家衛生研究院合作AI醫療研發實習,112年度國衛院提供18個實習名額,讓中原醫工系學生有機會深入認識AI醫療,包括AI防溺預警系統、情緒辨別等,提升學生專業素養,縮短學用差距。而該校醫工系的特色活動「醫工日」,透過計畫支持更擴展為全國「醫工日」競賽,不僅廣邀各校醫工系共襄盛舉,更「向下扎根」舉辦「高中職組—醫工創意競賽」,讓高中職學生認識醫工、培養興趣;同時「向上延展」舉辦「高階醫材競賽」,今年更將擴大為「高階醫材暨高齡科技競賽」,與高齡產業接軌,達成培養跨領域人才的主要目標。

Read More

桃園嘎色鬧部落傳火警 住戶靠1招保命

住警器立大功,讓民眾及時發現火災,現場無人傷亡。(圖/讀者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桃園市復興區嘎色鬧部落昨(9)日傍晚發生住宅火警,桃園市消防局接獲報案後立即派遣復興分隊及鄰近分隊前往搶救,消防員到達現場時,火勢已由民眾自行撲滅,現場無人傷亡。住戶表示,在外聊天時因聽到屋內住宅用火災警報器鳴動示警,及時發現廚房發生火警,才能第一時間報案並以滅火器進行滅火。 復興分隊表示,正確的用火觀念及住警器的裝設在住宅防火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此次火警發生在抵達不易之山區,若非小小的住警器立了大功,在火災初期發出警報及時通報滅火,否則待消防員抵達時火勢可能早已不可收拾。呼籲偏遠地區之民眾家中可多添購安裝,並定時檢查電量是否充足、功能是否正常。 正確的用火觀念及住警器的裝設在住宅防火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圖/讀者提供) 復興分隊指出,山區救災不易,復興區公所與消防局合作,以地址為單位提供民眾申請補助,每個地址1顆為限,且提供到府安裝及居家訪視之勤務。並提醒各位居民烹飪時注意「人離火熄」之居家防火觀念,期能將正確防火知識傳遞給每位民眾,以維護居家安全,共同守護生命財產。

Read More

慢性C肝初期症狀不明顯 北榮桃分院:小心變肝病晚期

北榮桃園分院醫師洪雅文執行超音波檢查。(圖/北榮桃園分院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黃雅蘭 台北榮民總醫院桃園分院跨團隊攜手預防、消滅C型肝炎。該院腸胃內科醫師洪雅雯指出,C型肝炎是透過血液傳播的疾病,藥癮靜脈注射者在使用海洛因靜脈注射時,常常因共用針具和稀釋液而間接感染到C型肝炎。在慢性C型肝炎感染初期往往症狀不明顯,當病人發生症狀來醫院接受檢查時,大部分已經是肝病晚期,出現肝硬化所導致的肝功能代償不全。因此預防C型肝炎感染最好的方法就是避免共用針頭導致的血液感染,接受C型肝炎抗體篩檢也很重要,只要確認感染C型肝炎且C型肝炎病毒核醣核酸陽性,就可以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服用口服抗病毒藥物8至12周,絕大部分的病人都可以痊癒,副作用也少、生活品質好。 此外,北榮桃園分院精神科主任徐立仁帶領的美沙冬替代治療團隊榮獲112年度桃園市衛生局舉辦的「替代治療個案C肝抗體完成篩檢率」績優獎。北榮桃園分院提及,該團隊會將美沙冬門診檢驗出C型肝炎抗體陽性的病人,交由腸胃科醫師洪雅文和個管師李沂璇配合後續的追蹤和治療。因顧慮到藥癮靜脈注射者的醫囑配合度較低以及對C型肝炎感染的了解度可能不高,肝炎個管師會聯絡或陪同C型肝炎抗體陽性的病患,轉診至腸胃科接受後續的檢查和抗病毒藥物治療,也考慮到藥癮靜脈注射者不耐久候的特性,個管師會與門診協調縮短候診時間,希望增加病患接受治療的意願,以期共同達到2025年國家全面消除C型肝炎的目標。 北榮桃園分院個管師李沂璇進行肝炎衛教。(圖/北榮桃園分院提供) 洪雅文提醒,C型肝炎患者接受抗病毒藥物痊癒之後,每年仍應定期追蹤,因為治療後還是有再感染C型肝炎的風險。另外,即使C肝病毒治癒,存在肝硬化、糖尿病、脂肪肝、過度酗酒的患者還是存在較高的肝癌風險。  

Read More

勞動部桃竹苗分署「青年職得好評計畫」 助26歲男穩定就業

苗栗就業中心運用「青年職得好評計畫」協助退出職場近2年的李冠毅,重返職場並穩定就業。(圖/桃竹苗分署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勞動部推動「投資青年就業方案第二期」,協助青年「定方向」、「增人才」、「促就業」、「爭好薪」及「轉正職」,其中「青年職得好評計畫」鼓勵失業青年運用就業中心深度諮詢服務,藉由釐清職涯方向克服對於未來的迷惘,進而順利就業找到好工作。住在苗栗縣26歲青年李冠毅就是靠勞動力發展署桃竹苗分署苗栗就業中心就服員的一路陪伴與激勵,在退出職場近2年後成功返回職場,目前已穩定就業7個月。 桃竹苗分署表示,苗栗就業中心推動「專人」、「客製化」、「適性」及「資源連結」4大服務策略,由專責就業服務員與失業青年並肩同行,經由評估需求、職涯探索、運用測評工具、擇定目標、履歷健診、面試演練等一系列客製化諮詢服務,並運用就業促進工具資源,提供就業媒合、職業訓練等適性職涯規劃,讓青年知己知彼,順利取得踏入職場的關鍵門票。 苗栗就業中心運用「青年職得好評計畫」協助李冠毅至混擬土公司擔任大貨車司機,成功重返職場並穩定就業。(圖/桃竹苗分署提供) 桃竹苗分署提到,李冠毅高職畢業後曾在修車廠擔任學徒,但因個人因素離開職場2年,當想重返職場卻不知從何開始的他向苗栗就業中心尋求協助,就服員運用「青年職得好評計畫」,藉由職涯諮詢師的帶領,重新認識就業市場,並從如何使用網路平台求職,到履歷撰寫技巧及最後的面試準備和應答策略,一步步釐清職業取向、重建信心;最後在就服員媒合下,成功推介到平順混擬土公司擔任大貨車司機。李冠毅表示,感謝苗栗就業中心專業的輔導與協助,讓他可以憑藉自己的能力找到工作,也期望未來能夠繼續精進技能考取汽車修護相關證照,朝夢想前進。 李冠毅表示,感謝苗栗就業中心專業的輔導與協助,讓他可以憑藉自己的能力找到工作。(圖/桃竹苗分署提供) 桃竹苗分署長賴家仁指出,青年為國家永續發展與創新的動力,為協助青年順利就業,勞動部已於112年5月啟動「投資青年就業方案第二期」其中「青年職得好評計畫」協助失、待業6個月以上的15到29歲青年,運用工作卡展現就業優勢,提供就業獎勵金3萬元。上述就業方案的詳細資格條件,可上台灣就業通網站、桃竹苗分署官網或「賈桃樂JobTaole 勞動力發展署桃竹苗分署 」臉書查詢,或於上班日撥打免付費客服專線 0800-777-888或苗栗就業中心037-358395。  

Read More

桃園水務局提早啟動抗旱對策 鼓勵企業免費取用放流水

桃園市水務局所轄水資源回收中心,可免費提供處理後放流水。(圖/水務局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邱怡芳 因應近期降雨不如預期,石門水庫蓄水量持續下降,經濟部為審慎因應枯水期,決定自3月19日起桃園、新竹、苗栗及台中地區水情燈號調整為水情提醒綠燈。也為超前部署,桃園市政府已於2月23日配合成立旱災緊急應變小組,以提早啟動抗旱對策應變措施,而水務局所轄水資源回收中心,可免費提供處理後放流水,作為非接觸人體次級用水來源,以達節省自來水資源使用。 水務局表示,桃市水資源回收中心放流水量穩定,每天24小時連續運轉,處理後符合環境部放流水標準,每天約有9萬8000噸放流水。其中以桃園北區、龜山2處水資源回收中心放流水量最多,其水廠每天平均可提供各6萬5000噸及1萬7000噸放流水,以10噸水車之載運量估算,每天約可供8000車次;其餘如楊梅、文青水園、大溪及石門水資源回收中心每天可供約1500至6500噸放流水。 桃園水務局鼓勵政府機關、民間企業多加使用放流水,減少使用自來水,以紓解水情。(圖/水務局提供) 水務局提到,因應今(113)年水情吃緊趨勢,請政府機關或民間企業改用水資源回收中心放流水,針對非接觸人體用途如清掃街道、車體清洗、揚塵抑制、路樹澆灌等用水,應多加使用放流水,減少使用自來水,以紓解水情,讓石門水庫原水優先供應民生使用。如有取用需求,請洽詢水務局回收水專線03-3033604。 水務局也補充,桃園北區水資源回收中心再生水廠刻正興建中,因製水流程採用UF+RO高級處理,其處理後水質相當於自來水,目前供給工業區輸水管線刻正加速施工,預計今(113)年6月可供給1萬噸工業用再生水予中油公司,並預計114年供給3萬噸工業用再生水予觀音工業區1.5萬噸及南亞錦興廠1.5萬噸,使桃市工業區用水大戶能免於缺水風險。

Read More

桃園全台首創婦幼局 杜慈容曝好孕專車有這些優點

桃園市婦幼局長杜慈容介紹一生好運卡。(圖/陳儒賢攝)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吳詠平 桃園市婦幼發展局今(113)年1月1日成立,是市府內最新的局處,市長張善政上任之初就決定要設立婦幼局,並找來杜慈容擔任首任局長,《桃園電子報》日前特別專訪了杜慈容,她說明了婦幼局成立的目的、目前工作內容以及未來的規劃方向。 杜慈容表示,大家都知道婦幼局的成立是張善政競選時的政見,是全台首創,桃園市是六都中最年輕的城市,出生率最高也是女多於男的城市,此外還有六萬多新住民其中九成是女性,所以婦女和幼兒對桃園是非常重要的議題,張善政特別關注,因此成立專責的機構,希望能更貼心、更細緻的來處理婦幼的議題,把桃園打造成婦幼友善、多元共融的城市。張善政曾交代,要從使用者的角度為出發,以他們處境和需要來思考,提供比較周全全面性的服務。 桃園市婦幼局推出好孕專車。(圖/桃報資料照) 至於杜慈容是在什麼機緣下獲邀成為首任婦幼局?杜慈容說,自己之前在台北市擔任社會局婦幼科科長,後來到中央衛福部,接著來到桃園擔任社會局副局長,在婦幼領域長期投入,對桃園也有一定的了解,很榮幸獲張善政邀請,對她來說這是「回娘家」,可以有機會再續「前緣」。桃園市是不斷在進步的城市,她離開兩年多再回來發現已有些改變,對於以前未盡之功、想做的事、張善政期待的目標,能藉這機會來完成,也感謝市長願意花資源投入。 一生好運卡結合傳統習俗,以紅龜粿作為設計。(圖/桃報資料照) 杜慈容並介紹婦幼局目前的組織結構,婦幼局主要業務都是從相關局處移撥過來,例如社會局的婦女、新住民福利和性別平等、幼兒托育、早期療育,還有衛生局的婦幼健康、孕產婦和新生兒的保健等,目前員額正式的有51人、計畫性臨時人員44人,預算從兩個局處移來大約54億元,其中44億都是給民眾的,最大筆筆的是育兒津貼、托育津貼,第二大筆就是托嬰中心、親子館建置以及維持的費用,雖然婦幼局是新成立的局處,不過原本其他局處的業務是無縫接軌移過來,對民眾來講原來該有的補助津貼和設施服務還是如期提供,不會因為市府內部組織改變有所變化。 桃園育兒資源網有很多資訊可以提供給家長們。(圖/桃報資料照) 婦幼局從1月成立迄今僅幾個月,已推出多項政策,其中3月份的「好孕專車」是經過多次檢討修正後才定案拿出來的。杜慈容表示,孕產婦搭車補助是市長選舉時重要的政見之一,好孕專車的目的就是保障孕產婦行的安全,全台已經有6個縣市有這項服務,桃園參照他們的經驗和聽了市民的意見,在過程中有多次轉折,從原來的紙本改為票券,到最後發行專卡,每一個更改都是為了更好,不過也多花費了一些時間來調整。 杜慈容提到,其它縣市大部分都是用紙本或票券,只有桃園用IC專卡,這張卡片正面是一個紅龜粿裡面印著「一生好運」四個字,這是取客家習俗生小孩是喜事會送紅龜粿給親友分享,裡面的字當然就是祝福所有的媽媽,卡片有市民卡和悠遊卡的功能,因此,不僅只有坐車使用扣款而已,未來還會有其它加值的服務,這也是市府在許多政策規劃上都希望有更多的延續性和擴張性不是只有單一一項功能,如市民卡可以在許多特約商店有優惠,未來或許還能與婦幼的友善商店合作,除此之外還可以此做政策性的引導,如孕婦做完14次的產檢或高風產婦檢查、新生兒完成預防接種、早療篩檢等,就可以加值點數,可當實質金錢使用,到有優惠的特約商店購物還可再加成,讓100點可能成為有150點的價值,或是在某些場域和地點能有些減免,這些都是在有好運卡以後可以進一步施行的地方。 杜慈容表示,其實,她最期待的是,因為婦女懷孕10個月生子是很辛苦的,這不僅是她個人的事,她也是在為國家孕育下一代,所以也希望社會大眾如看到這張卡就可知道對方是孕婦,可以多給予一些尊重、多一些體貼,用自己的可以方式如排隊優先、讓座,甚至用餐加一顆滷蛋等給予關懷,讓懷孕婦女可以知道,她的懷孕不只是只有她一個人,大家都會獻上祝福。 在好運卡實際執行上,杜慈容說,桃園是第7個施行的縣市因此希望能做得更體貼、便利一點,如在申請上孕婦不用到公所或市府等地點臨櫃,只要上網即可申請,避免奔波,領卡其他縣市大都是要到公所領取,他們覺得讓產婦四處移動既辛苦又有風險,因此多一個郵寄選擇,結果初期3000多件申請中,有八成多的孕婦選擇郵寄領卡,超出預期,雖然要增加人手和費用包裝寄送,但婦幼局仍認為是好的。 在使用期限上,杜慈容表示,桃園使用期限也是最長的,而且不只是孕婦、還包括已生產完產婦,並回溯到今年1月1日以後生產的產婦也可申請,效期從婦女懷孕開始拿到媽媽手冊提出申請,到生產後7個月都可使用,所以是有一年多的時間可用,此外還有使用地點方面,當初這項服務的發想是希望婦女用來產檢或帶嬰兒預防接種疫苗使用,因此有些縣市會限制上下車地點要是在醫院或醫療場所,而桃園原本也是這樣思考,後來體諒到懷孕婦女在購物時也會有搭計程車需求,或是孩子晚上哭鬧要這顧小孩,早上睡過頭趕上班需要搭計程車,所以桃園把限制減少,只要媽媽有搭乘需求時就可以用。 好運卡設計的點數是9000點,杜慈容說明,這是以每趟車資250元計算,以懷孕期間14次產檢來回28趟,加上產後新生兒健檢等,9000點可搭乘36趟,每搭乘1次就扣除1次趟數,後來有民眾反應他們家到醫院車資只要150元,而一趟統一扣除250元,並沒有完全使用完,民眾的反應似乎也點出了一些問題,所以最後從善如流,車資超出250元部分由民眾自付,250以內就依照實際車資扣除,不再以趟計。這些點點滴滴都表示婦幼局願意從民眾的角度思考,給民眾更大的空間,既然要支持就支持到底。 對於好運卡杜慈容還有更多想法,她表示,好運卡是透過婦幼局育兒資源網作申請,每個申請人都是會員,在生產過程和生後的養育,資源網有很多資訊可以提供,日後在親子館相關課程也可利用好運卡報名也可公托報名,除了民眾主動報名外,婦幼局也會利用這系統主動提供訊息,這都是未來可做的服務,因此希望每個符合資格的婦女都來申請,這張卡不是只有乘車功能而已。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