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會捐宜蘭2座智慧防疫門

佛光會捐贈兩座智慧防疫門給宜蘭縣政府,已分別裝設在溪北、溪南疫苗接種中心。(縣府提供)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在疫情期間,已捐贈大批防疫物資予宜蘭縣政府,廿七日再度捐贈兩座智慧防疫門。縣府考量新冠疫情防疫需求,優先裝設在溪北、溪南疫苗接種中心。智慧防疫門具有自動紅外線、臉部測溫與全身殺菌功能,如發現體溫異常時,會立刻發出警鈴與閃燈警示,為第一關的守門神器,為民眾健康把關。 縣府表示,溪北、溪南疫苗接種中心,每天計有上千人至接種中心施打疫苗,考量民眾接種安全,將「智慧防疫門」優先設置於疫苗接種中心。「智慧防疫門」每台價值四十五萬元,民眾只要一踏入接種區場域,防疫門無須接觸,即可自動感應啟動,包括:自動酒精洗手、自動偵測體溫、自動偵測口罩、自動霧化消毒液噴灑、自動殺菌等,具有五合一的防疫功能,讓每位民眾進入接種區的場域前,都能偵測體溫及完整消毒,同時節省現場量測體溫及消毒的人力,降低感染風險。

Read More

獅友捐贈雲縣運將食物百箱

國際獅子會300 D-1區關懷飢餓委員會,捐百箱食物箱關懷雲林縣計程車業者。(記者陳正芬攝) 記者陳正芬∕雲林報導 國際獅子會300 D-1區關懷飢餓委員會昨日捐贈雲林縣計程車業者一百箱食物箱,由雲林縣計程車商業同業公會常務理事許順沙代表受贈,縣長張麗善特出席表達感謝,同時宣布今天將挪出二百多劑疫苗為計程車及公共巴士司機施打,共同攜手度過疫情。 張麗善表示,疫情衝擊百業,包括計程車業也生意慘澹,往昔熱鬧街景三級警戒瞬間如空城,此刻我們仍能夠享受最低限度的正常生活,要感謝第一線醫護、消防等人員的努力,其中「平凡英雄」防疫計程車司機,去年三月迄今縣內計程車司機為鄉親提供防疫載送服務逾九五二次,也是功不可沒。 國際獅子會300 D-1區關懷飢餓委員會,捐百箱食物箱關懷雲林縣計程車業者。(記者陳正芬攝) 張麗善說,感謝國際獅子會300 D1區總監張兆榮及關懷飢餓委員會主席張慧芳,關心平凡英雄–計程車司機贈送一百箱溫暖的食物箱;目前全台僅雙北市的計程車司機,獲中央同意優先疫苗施打,但為保障縣內計程車、公共巴士司機的安全與健康,縣府善用疫苗使用率,今(廿九)天將挪出二百多劑疫苗為計程車及公共巴士司機施打。 國際獅子會關懷飢餓委員會主席張慧芳說,活動特別感謝八十八個分會一同響應。食物箱係由餐飲業偉哥上菜調理,有烏骨雞湯、鴨肉油飯、海鮮羹等手作料理包,讓計程車司機補充體力,防疫更有力。

Read More

博仁獅子會贈南市醫防疫物資

博仁獅子會廿七日捐贈醫療用防護衣、口罩予台南市立醫院。 (台南市立醫院提供) 記者王勗、林雪娟∕台南報導 警戒降為二級第一天,防疫仍不可鬆懈,博仁獅子會在議員曾培雅陪同下,捐贈台南市立醫院防疫物資;議員呂維胤也捐贈一千支護目鏡給大都會車隊,希望一起為防疫加分。 博仁獅子會昨日由會長林威廷帶領獅友幹部,在國際獅子會300-D1區第二副總監蘇明宙及曾培雅陪同下,捐贈三百件P1等級拋棄式醫用防護隔離及六百個N95醫用口罩,向在第一線奮戰抗疫的第一線醫護工作者致敬,由院長蔡良敏代表接受。 曾培雅表示,N95醫用口罩以及防護衣目前消耗量大且是重要物資,希望能在疫情防控最前線發揮作用;林威廷指出,市醫是疫苗接種專責醫院據點之一,捐贈防護衣、口罩,確保其防疫量能,希望物資能如及時雨為長期抗戰盡心力。 一起為防疫加分,議員呂維胤至南區大都會車隊台南分公司捐贈一千支護目鏡,希望計程車司機在防疫降為二級後,能夠安心營業。呂維胤說,計程車內屬密閉空間,空氣不流通,司機朋友擔心染疫風險提高,成為防疫破口且嚴重影響生計。 議員呂維胤捐贈一千支護目鏡給計程車司機,為其防疫加分。(議員呂維胤提供) 呂維胤指出,服務處另備有一千支護目鏡供計程車司機來領取(每人一副、數量有限、領完為止),有需要司機可至中華南路二段二0一號,憑計程車營業證來領取。防疫降級,呂維胤提醒民眾不要有報復性出遊心態,須配合防疫跟考量自我身體狀況,再進行旅遊規劃,避免觀光景點瞬間人滿為患,徒增染疫風險。

Read More

蘭馨交流協會 再捐竹縣500快篩試劑

竹縣蘭馨交流協會再次捐贈防疫物資予新竹縣政府,此次捐贈五百劑快篩劑,共同抗”疫”。(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疫情警戒至二級,新竹縣國際蘭馨交流協會為防疫再盡一份心力,廿七日再次捐贈十萬元的五百劑快篩試劑給新竹縣政府,新竹縣長楊文科頒發感謝狀,感謝協會再一次展現抗疫精神。 楊文科表示,非常感謝在地團體持續回饋社會善舉,所捐贈的「快篩試劑」、「防護面罩」及「防護衣」,縣府一定會妥善運用,協會能秉持全民防疫精神慷慨解囊,讓政府防疫人員、醫護人員及民眾在疫情期間能安全防疫,提升社區防疫量能,也能更加完善。 新竹縣國際蘭馨交流協會長彭秀琴表示,期盼這五百劑快篩試劑,為防疫再盡一點心力,讓防疫工作做得更好,即時補足不足的地方,希望疫情趕快退去,相信全民共同「抗疫」,國家一定能儘快恢復安全、健康、快樂的生活。 衛生局表示,雖然目前各國管制措施放寬,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有回升趨勢,還是要再次呼籲民眾請隨時保持警覺、配合防檢疫措施不要輕忽,縣府防疫團隊也會堅守崗位,落實防疫規則不懈怠。

Read More

「惟仕同濟」揪送暖 家扶助學不能停

「惟仕同濟」揪大家助學送暖,疫情同心一定行,家扶助學不能停。 (記者劉春生攝) 記者劉春生/雲林報導 惟仕同濟會蔡秋鴻會長等為雲林家扶學子捐助十五萬元助學金,蔡秋鴻說,千萬別讓疫情延宕家扶學子升學導致受挫。 雲林家扶主任廖志文特別為濁水溪對岸而來的彰化惟仕同濟會致贈感謝狀,更謝謝蔡秋鴻會長與創會長林明茂、後任會長許文顯、常務監事陳明宗伉儷、秘書長莊正男、財務長林士傑等溫馨蒞臨。 廖志文主任說,再一個月即將開學,雲林家扶籌募助學金尚缺兩百五十萬元。因雲林家扶每學期約需要五百萬元助學金,讓近五百位高中職大專生安穩就學,至今僅籌及兩百五十萬元,盼望「疫情同心一定行,揪大家送暖不能停,家扶學子就學能放心。」 惟仕同濟會林明茂創會長表示,疫情對大家影響甚鉅,環境越是艱困就越應該關注弱勢兒。因為教育是脫離貧困最快的捷徑,更不能因為疫情因素讓這些孩子失去升學受教機會。所以惟仕同濟會夥伴大家同心抵抗疫情,更要支持陪伴家扶兒放心求學。 惟仕夥伴獲知一一0年升科大藥學系雲林家扶林同學,自小因父親肝癌病逝後,一心希望未來從事相關藥理方面的職業,而疫情影響母親工作機會無工作收入,寄望暑假打工多少賺些學費,如今也因疫情沒了著落,林媽媽謝謝家扶每學期都有助學金幫助,減輕家庭的壓力,更謝謝惟仕同濟會讓林同學可以堅定求學,讓家扶學子能穩定受教育齊能有朝一日以專長回饋社會。 在交流言談間,惟仕同濟會蔡求鴻會長得知:雲林家扶幫助約一千戶、兩千位兒少,尤其為每學期籌措五百萬元助學金,幫助孩子們在學習路上勇往直前,而目前僅達目標的一半,仍尚欠兩百五十萬元的助學金待社會大眾捐輸,這也是惟仕同濟會大家迅速響應募集十五萬元助學金,來讓家扶孩子們求學之路能平順。 雲林家扶中心距離目標五百萬元仍需再努力,這波疫情讓助學金到位更加艱難,盼在開學前能籌措到足額,及時讓家扶兒能就學不中斷。感謝惟仕同濟會響應帶來及時雨,一同守護青年學子的夢想,也邀請大家五百萬元助學金順利達標,讓家扶學子在學習路上無憂慮。

Read More

靈鷲山馬來西亞佛學會 贊助疫苗接種

馬來西亞師兄姐愛心串聯,在吉隆坡Quill City Mall舉辦疫苗接種活動。(圖由靈鷲山馬來西亞佛學會提供)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馬來西亞新冠疫情凶猛不歇,去年三月鎖國至今,近日單日更直飆一萬三千人確診,醫療人力物力極盡缺乏,靈鷲山以實際行動付出關懷。 靈鷲山表示,廿二日在師兄姐愛心串聯下,靈鷲山馬來西亞佛學會在吉隆坡Quill City Mall舉辦疫苗接種活動,慈悲發心希望宗教溫暖的正能量,幫助民眾挺過疫情衝擊,守護更多人的生命。 吉隆坡中心執事海妙法師說,靈鷲山開山住持心道法師曾開示弟子「菩薩道,就是不忘失眾生的苦,不忘失菩薩道的慈悲,不忘失佛陀的啟示。」這次的善心義舉是由馬來西亞丹斯里林有隆大德,捐助六百支疫苗,希望更多的佛友可以早點施打疫苗,稍緩馬來西亞醫療資源不足的燃眉之急。 榮譽會長拿督葉錦山捐贈二千盒口罩與大眾結緣,也和副會長沈冠宇師兄,協助完成各類活動的官方串聯和申請。 馬來西亞佛學會疫苗接種贊助活動,把小善轉成大善,就是佛法裡面的不可思議,更在在處處顯現靈鷲人「人人是觀音」的悲心。 靈鷲山馬來西亞佛學會吉隆坡中心將秉持靈鷲山的精神,持續實踐心道法師希望人人常行菩薩道、永續觀音行的願力。

Read More

助學義購愛無距離 嘉義家扶社工宅配

嘉義家扶中心助學金線上義賣首波出貨,家扶社工化身為外送員。 (記者張誼攝) 記者張誼/嘉義縣報導 今年因疫情發生變化,「居家防疫」成為了護台首選,連帶購物方式也改變,每年八月的助學金義賣,從實體攤位改為線上義賣,提供民眾做愛心又能兼顧防疫的選擇,嘉義家扶中心社工於二十三日將義購的商品,送至民眾手中,讓義購不因距離而受限。 嘉義家扶中心表示:今年義賣活動感謝嘉義慈善佛院、台灣魯肉飯、施柏任、萬味香、吉米鹿烘焙坊、黃雪娥、黃瑞霖、龍鑽烘詐手工麻花捲,及各界的善心人士愛心捐物,讓此次的義賣活動能順利進行。 助學金線上義賣首波出貨日於二十三日發貨,共有三十一筆訂單,其中十九筆訂單由民眾至中心取貨付款,十二筆為外送單,家扶社工在當天也化身為外送員,出單前與民眾聯繫,確認取貨地點及時間,再將一筆筆的義購商品陸陸續續的送至民眾手中。 訂購者高小姐表示,「今年助學金義賣改由線上訂購的方式,原本擔心因工作時間無法至家扶中心取貨,後來得知社工可以協助外送後,便當起團購主,力邀周旁同事好友一起團購,同事知道所賣金額用途做為助學金,幫助弱勢家庭學子順利註冊,可以買東西又可以助人,熱情幫忙宣傳,希望可以讓助學金義賣盡一份心力。」線上義賣活動迄今共賣出十萬元,離助學金總額尚有一段距離,家扶中心仍繼續一步步努力進行。 嘉義家扶中心主任沈明彥說,面對大環境景氣影響下,弱勢家庭更難以支應生活及學雜費開銷,希望社會各界能一起關心及協助今年預計需要需籌募三百五十五萬元的助學金,目前仍有一半的缺口尚待補足,家扶中心誠摯地邀請您參與助學希望工程的行列,歡迎提供物品義賣或提供助學金一同幫助弱勢家庭的學子們。您的一份心意,一份意願,讓弱勢學子有機會翻轉自己的未來。

Read More

民眾、企業及時捐贈 苗栗家扶中心助弱勢家庭解困

社會熱心人士增物資助家扶家庭。 (記者葉蒼秀攝) 記者葉蒼秀/苗栗報導 新冠疫情擴散,全台進入三級警戒已達二個月之久,重創家庭與兒少生活,原就處於貧困的家庭無力招架,同時面臨學習貧窮困境,為家庭、兒少帶來無盡的夢魘,所幸在社會大眾的資助與幫忙之下,將3C設備與生活物資送至家庭與孩子的手中,讓孩子能穩定的學習與生活。 苗栗家扶中心自五月中旬疫情擴散至今,已針對一0九戶生活陷困家庭發出一百四十五萬六千元生活補助金,及轉贈九十台平板電腦予學童幫助學習,並在疫情趨緩之際,於七月二一至二四日採分區分時段方式轉贈扶助家庭民生物資,共計有九二九戶一七0九名兒少受惠。 蘇母身兼父職,獨自撫養小誠,且因其新住民身分緣故,難以尋找穩定工作,僅能以打零工維持家計。蘇母身兼二職,然因防疫政策,餐飲工作被迫休工,所幸中心提供申請急難救助金,得以讓蘇家暫度危機,穩定生活。 苗栗家扶中心主任湯鳳琴表示:「自五月中旬新冠病毒疫情爆發以後,部分扶助家長因疫情被迫停工或工作減少,再加上孩子停課在家自學也增加許多生活費用支出,這讓原本經濟困難的弱勢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幸要感謝上緯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台灣美光以及台灣大哥大捐贈共計捐贈九十台的平板,陪伴家扶孩子在家學習,也要感謝苗栗家扶扶幼委員、亞克先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壢市慈仁救濟基金會、苗栗國際蘭馨協會、苗栗縣頭份青年商會、苗栗縣議會鍾東錦議長、小蘋果、等捐贈大批民生用品,讓這次全縣經濟弱勢家庭物資發放得以順利進行,更感謝許多民眾及時捐贈。

Read More

華山基金會助弱勢、獨居長輩 做好防颱準備

華山基金會嘉義縣服務站人員,奔波協助弱勢、獨居長輩做好防颱準備。 (記者張誼攝) 記者張誼/嘉義縣報導 華山基金會嘉義縣服務站人員,為讓嘉義縣偏遠地區獨居長輩,颱風來襲時物資不致匱乏,連日來載運防疫關懷禮、生活物資補給給獨老,遍及東石鄉、布袋鎮 、大埔鄉及阿里山鄉等偏鄉,在山海間奔波協助弱勢、獨居長輩挺過疫情及做好防颱準備。 華山基金會嘉義縣服務站長楊光鈺表示,三級疫情警戒以來,減少到案家的家訪關 懷服務,改用電話關心。而中央宣布「微解封」後,近日又有颱風將至,因此就陸續將燕麥、罐頭等即食物品,送到有需求的弱勢長輩手中。尤其如大埔鄉、阿里山鄉、梅山鄉等山區的長輩地處偏遠,華山各服務站站長均持續給予關懷。 住嘉義縣山區的九十四歲陳姓阿嬤,因自己一個人獨居,華山基金會人員在颱風來襲前,將物資送上山,讓她有足夠的存糧、物資可用。還有一名九十二歲獨居陳姓阿嬤,因重聽錯過第一輪疫苗施打時間,透過華山基金會打電話關心後,協助聯繫將陳阿嬤排入第二輪疫苗施打,並接送前往、完成疫苗施打,讓阿嬤感到安心。 楊光鈺指出,疫情影響各行各業,也間接影響社福捐款。華山基金會嘉義縣市六月份郵政劃撥捐款筆數減半、捐款較去年同期減少四成,為避免弱勢長輩服務受影響,希望各界踴躍捐款,詳洽(05)2831003。

Read More

學習無暫停 心路基金會推行動親子宅教室

心路因應疫情推出行動親子宅教室,讓孩子學習不間斷。(心路基金會提供)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心路基金會深知許多孩子在家一樣有學習的需求,因此,心路的偏鄉社區服務團隊不斷地發想停課不停學的服務轉型方式,首先透過老師們用心製作的教材包,依孩子的能力設計學習單,搭配老師視訊教學或影片方式來讓孩子在家也能操作,當孩子們收到教材包時,迫不及得的想打開來使用,也讓家長們感受到溫暖及滿滿的關懷,也讓孩子的學習不被按下暫停鍵。 心路基金會所辦理的偏鄉行動玩具親子車也受疫情影響而暫停,無法深入社區提供發展諮詢或遊戲活動,於是團隊發想線上的"行動親子宅教室"活動,透過貼心將預備好的教材包宅配到家,以網路線上方式讓親子共同參與手做活動,結束後,親子還可將活動中的遊戲在生活中延伸,增加宅在家的親子正向互動。 當疫情不斷衝擊生活時,如何正向面對眼前的問題,是心路團隊不斷地思考的方向,線上課程不會感受到科技的冷漠,而是透過網路讓彼此的距離更靠近。看著鏡頭前許多家長與孩子們的互動,每個人臉上的滿足就和作品一樣充滿繽紛和色彩,心路偏鄉團隊將會持續以最用心和貼近的服務來營造社區共融友善的成長環境,讓疫情新常態的服務轉型推動孩子們持續進步。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