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進區本週起登場  一起感受藝術的魅力和溫度 

https://d1j71ui15yt4f9.cloudfront.net/wp-content/uploads/2025/09/04145758/c9d66175-c269-4623-bf24-e9d672acafd7-Compressed-with-FlexClip.mp4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邁入第15年的藝術進區,6日起於14區舉辦,今年更首度結合文化部表演藝術偏鄉巡演計畫及災區藝術陪伴計畫,把藝術帶進偏鄉與颱風受災地區,希望藉由藝術表演,為在地民眾提供最溫柔的陪伴與安慰;文化局表示,希望一場場椅子相聚,化成每場演出的奇蹟。 今年藝術進區將至11月29日,為期3個月,由13個國內外知名表演團體,帶來14場的戶外大型演出。藝術進區14年來,累積393場演出,吸引超過28萬人次參與。 2025藝術進區6日起登場,多元又精彩豐富的節目,陪伴民眾感受藝術的美好。(記者林雪娟攝) 副市長葉澤山表示,台南今年歷經年初地震、年中風災,今年特地至偏鄉、災區演出,希望透過各項藝術展演,如戲曲、兒童劇演出,讓展演除是娛樂,更是心靈療癒力量,而藝術進區推出14年來,陪著許多孩子成長,有的更擔任藝術志工,而全齡化的演出,更培養出許多忠實戲迷;文化局長黃雅玲說,藝術進區成為民眾向前走最溫暖力量,也是文化平權的在地實踐。 開幕式為6日於永康社教中心廣場,由「狂美交響管樂團」帶來《卡通動畫大進擊》,而明華園戲劇總團前進左鎮、奇巧劇團至楠西及風神寶寶兒童劇團在大內,由文化部支持偏鄉巡演;節目展演精彩豐富,有適合老小的戲劇、戲曲、掌中劇和馬戲等,相當多元,並深入災區和偏鄉,讓藝術除是培養美感教育、心靈療癒,更為災區和偏鄉,在困境中帶來希望與力量。 除藝術欣賞,文化局在活動現場另設有集點互動,完成問卷即可獲得貼紙,集滿2張可兌換書籤,5張可兌換春聯斗方,歡迎一起來感受藝術的魅力和溫度。詳洽「藝術進區」粉絲頁。

Read More

「山林守護者-熊鷹之羽的文化意象與部落記憶傳承特展」展期至十月底止

國立屏科大與屏縣三地門鄉公所共同主辦的「山林守護者-熊鷹之羽的文化意象與部落記憶傳承特展」,展期至十月底止。(記者鄭伯勝攝) 記者鄭伯勝/屏東報導 國立屏科大與屏東縣三地門鄉公所共同主辦的「山林守護者-熊鷹之羽的文化意象與部落記憶傳承特展」,日前在屏東縣三地門鄉原住民文化館開展後,廣受好評,展期至今年十月底止,歡迎大家踴躍前往觀展,一探熊鷹羽翼背後的文化意涵與山林記憶。 熊鷹專家孫元勳特聘研究員表示,熊鷹是臺灣頂級掠食者,更是排灣及魯凱部落文化中的精神象徵,藉由此特展喚起民眾對原民文化與自然共生智慧的重新理解,也讓保育觀念與創新思維,奠基於傳統文化基石上展翅再飛。 展覽於三地門鄉原住民文化館三樓特展區展出,從排灣族與魯凱族的神話出發,串連熊鷹生態行為、羽毛的文化意涵、族群困境,及以敬意為起點的仿羽工藝。透過熊鷹的神話與傳說、部落文化與熊鷹、熊鷹的生態習性、熊鷹的棲地危機、追蹤熊鷹的足跡、仿真的鷹羽工藝等六大主題展區,讓觀展者得以從自然與文化交會的視角,感受熊鷹作為山林守護者的意義,並學習理解羽毛在部落中所象徵的榮耀與責任。 展覽現場也展出3D列印擬真百步蛇模型,呼應熊鷹羽化傳說的神話起點;另一亮點則展出由鍾金男工藝師與部落學員一齊創作的仿羽工藝,以富含尊重文化為核心精神所創作的仿真熊鷹羽飾、羽扇與萊冠作品,呈現文化傳承與生態保育的創新實踐;另外還有由屏東縣政府所提供的珍貴熊鷹展翅標本,讓觀眾得以近距離觀察山林猛禽「熊鷹」的姿態和羽紋細節,開啟一場人文歷史與自然山林的對話旅程。

Read More

長宏吉他樂坊《樂自心中來》音樂會六日下午在鹽水永成戲院登場

長宏吉他樂坊《樂自心中來》音樂會,六日下午將在鹽水永成戲院登場。(文化局提供)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新營文化中心本月六日下午二時卅分,將邀請「長宏吉他樂坊」前往鹽水永成戲院舉辦《樂自心中來》音樂會,演出曲風從古典優雅、拉丁熱情,到輕鬆愉快的休閒曲風,本場音樂會免費入場,鼓勵民眾體驗吉他音樂的魅力。 文化局指出,長宏吉他樂坊成立於2008年,由一群熱愛古典與佛拉門哥吉他音樂的愛好者創立,不斷推廣吉地音樂藝術;樂坊成員包括施幸發、杭玉霞、邱錦源,三人都有精湛的吉他演奏技巧,並曾經歷台北古典吉他合奏團、龍門吉他合奏團、紅塔吉他三重奏等演出經驗,由舞台歷練累積音樂底蘊。 文化局說,長宏吉他樂坊將經典的拉丁、西班牙樂曲以及世界名曲改編,融入具有佛拉門哥及拉丁元素,讓作品散發熱情和生命力。 本次演出曲目涵蓋古典、拉丁、休閒及本土系列,從〈雙小提琴協奏曲 RV522〉、〈飲酒歌〉到〈小探戈舞曲〉、〈阮若打開心內門窗〉等,呈現音樂跨越國界的感染力。 文化局表示,永成戲院保存完整建築與文物,並致力推展藝文展演,是溪北重要文化地標,透過長宏吉他樂坊的音樂藝文活動,邀請喜愛音樂的民眾,走進永成戲院聆聽美妙的吉他音樂,感受文化與音樂交織的深刻記憶。

Read More

〈中華文薈〉關於詩:捕夢者

■楊渡 1、 馬蘇迪連續三天夢見他的親人一個接一個的死去。先是父親、繼之妻子、兄弟。第四天,他夢見第二房妻子死了。她的眼睛像花朵,會在寒冷中變色,死前她的雙眸如兩顆熟透的黃燦燦的葡萄。馬蘇迪醒過來以後,到處請人詳夢,因為他並未娶第二房妻子。但沒有人能給他解答。他決定出發去找傳說中的捕夢者,也許他們可以推斷出夢中的含意。 有人告訴馬蘇迪,必須向東走,因為捕夢術源自哈札爾部族,當年這個部落曾居住在高加索的崇山峻嶺之中,那裡長滿烏黑的草。馬蘇迪於是拿著詩琴,沿海岸向東行走。直到有一天半夜,一個老頭兒把他叫醒,問他有沒有夢見過一個眼睛呈白葡萄酒的顏色,而眸子深處卻五光十色的女子。 「在寒冷中,他的眼睛會變顏色。像花朵一樣。」 「她死了。她死在我的夢裡,眼睛變成黃燦燦的葡萄。她是我的第二房妻子。」馬蘇迪回答。老者竟然大哭起來。他說,三年來,她的影像由一個人的夢,遷到另一個人的夢,他循著做夢者的足跡,步履艱難地追蹤到這裡,不料她竟然死了!馬蘇迪以為他就是找尋已久的捕夢者,才能這樣追蹤夢中的女子。不料老者回答說:「不是啊。我只是一個捕夢術的業餘愛好者。能由一個人的夢走入另一個夢的影像,只可能死在捕夢者的夢中。她走了數千里的路,只是為了死在你的夢中。你才是捕夢者!」 從此,馬蘇迪展開流浪的旅程,為了尋找傳說中的捕夢術。 這個故事出自塞爾維亞作家,米洛拉德.帕維奇(Milorad Pavic’)的小說「哈札爾辭典」。 2、 我們是不是那個老者,為了尋找夢中的一個影像,千里追蹤,步履艱難?我們的愛與追尋,只是像老者,在不同的人,不同的愛情,找那個夢中的影像? 或者我們是馬蘇迪,為了了解夢中的含意,那生與死的迷團,五光十色的女子,展開生命的流浪之旅?在輪迴中,百劫不歸? 又或者,我們只是那夢中的眼睛會變幻顏色的女子,只活在另一個人的夢中,由一個人的夢飄向另一個夢,此生逝去之後,只是許多人夢中的影像? 你的眼睛晶瑩如露珠,而我只是妳眼中露珠的倒影? 我們存在過,或者未曾存在過? 3、 詩的寫作,像傳說中的捕夢術。我們追尋一個又一個夢中的影像,用音樂召喚出那些流動飄忽的愛情、父祖的感情、被沈埋的故事、現代的生活、因為壓抑而孤寂的靈魂、世紀末的祝福……。 為了準確,詩的寫作必須向難以傳達的地方冒險,找尋準確的文字與合適的聲音。尋找一個明白而清晰的調子,鮮明而俐落的形象,來表現古老而纏綿的情感,現代而迷離的生活,以及飄泊的勇敢與脆弱。在這種矛盾中,尋求平衡與和諧,就是詩藝的考驗。 暗夜傳燈人 4、 詩是個人秘密的花園。至少於我就是這樣。 平時,我們以某一種社會角色出現。人父、人子、採訪者、政論寫作者、有時是上班族。但在詩的國度裡,沒有人擁有特權,所有社會角色、意識形態、權力、利益、口號都失效,只有詩的創造,是唯一的真實。這個花園,只有自己才能種植出想像中的花朵,想望中的美。 然而,這個花園也只能生長在自己生活過的歷史與土地上。因而在波赫士的詩中,有布宜諾斯艾利斯街道的影子,古老的先祖翻越山巔的呢喃,孤寂的死亡;聶魯達的詩中,有智利人民的吶喊,愛的呼喚,土地的脈動。即使是愛情,也都是那土地的聲音,最動人的音樂。 這一本詩集《下一個世紀的星辰》中,讀者們將會發現,有台灣中部古老農村的生活形象,也有台北都會的側顏,更有傳統老街揉合著現代消費的模樣。但它的存在,也就是我們現在生活的真實。一種矛盾的和諧,微妙的平衡。但它不是想表現生活的素描,也不是台北都會的模樣,而是一種內在的「調子」。 5、 這本詩集想追尋的,是一種「調子」,一種音樂,和對古老詩藝的追求。 如同許多評論者所說過的,詩的音樂性,在中國的傳統詩藝中,有非常光榮的傳統,是非常重要的質素。但現代詩的自由體裁,卻使人日漸遺忘音樂,遺忘為了表現悲傷,表現纏綿,表現殘酷,表現複雜,我們要尋找一種恰當的節奏、音調。它是一種內在旋律的尋找,也是詩藝艱難的過程與歡喜的所在。 詩人尋找字句。正如電影「永遠的一天」裡所描述的,詩人為了尋找一個字句,流浪於各地,甚至用錢買一個他未曾聽過的字句時,是如此辛苦。因為他想找的是傳達出這人生的矛盾與複雜、追尋與失落、悲傷與歡喜,生命的死亡與再生。他尋找字句,一個象徵,一個隱喻,或者只是一個名詞,一個動詞。詩人只是為了要像音樂家那樣,把準確的音符,放在適當的地方,去表現輕與重,高與低,沉與浮,甚至只是想追問一個字句的意義。但為什麼找不到答案呢? 為此,導演安哲洛甫洛斯讓電影裡的詩人在回憶與現實中糾纏,不斷追問「明天,什麼是明天?」 直到最後,他的死去的妻子回答他:「明天,就是比永遠多一天」。 這一本詩集,想呈現追尋的調子。 6、 阿根廷詩人波赫士(JORGE LUIS BORGES),他被稱為「詩人中的詩人」,喜歡稱自己首先是一個讀者,然後才是詩人、作家,他願意用讀者的角色來看詩。所以他希望自己寫的詩,是可以了解的。晚年的詩也愈寫愈明白,但想達到的意義卻愈來愈深沉。 由讀者的角度出發,我也希望這一本詩集是可以了解,可以懂的,而不是一堆想像的堆砌,或者作者的獨白呢喃。  同樣的,由讀者的觀點,我希望可以介紹自己喜歡的音樂。 古老的歐洲有一「Celtic」民族,其音樂傳統古老而悠遠。現在,比較集中的遺留在愛爾蘭的音樂風格中。午夜聽聞,會彷彿沉侵在大霧中,前方是茫茫的海洋,霧氣濃如汁液,只有船行的微光、遠方的燈塔,在海面上的霧中渺渺閃爍。這時,安靜的深夜傳來遠遠的、由低沉而緩緩上升的船笛的聲音,悠長、遙遠,如古老的呼喚,如海洋的嘆息,如深沉的心跳節奏。 Celtic即是霧中傳來的笛聲……。 我期望自己的努力,可以捕捉到那樣的感覺。即使我知道,那是非常艱難的旅程。 因此我明白,詩人只是從一個人的夢流浪到另一個人的夢,我們只是夢中的影像,追蹤夢的捕夢者。  楊渡簡介  詩人、作家。喜歡旅行、閱讀、電影。最喜歡的地方,是新疆和阿爾卑斯山,大山大水,以及無盡的沙漠。 1958年生於台中農村家庭。寫過詩、散文,紀實文學等,編過雜誌,曾任《中國時報》副總主筆、《中時晚報》總主筆、輔仁大學講師、中華文化總會秘書長,主持過專題報導電視節目「台灣思想起」、「與世界共舞」等。其著作《未燒書》獲第34屆梁實秋散文大師獎首獎。著有詩集《南方》、《刺客的歌:楊渡長詩選》、《下一個世紀的星辰》;散文集《三兩個朋友》、《飄流萬里》;報導文學《民間的力量》、《強控制解體》、《世紀末透視中國》、《紅雲:嚴秀峰傳》、《簡吉:台灣農民運動史詩》、《帶著小提琴的革命家—簡吉和台灣農民運動》;長篇紀實文學《水田裡的媽媽》;短篇小說集《九天九夜》;戲劇研究《日據時期台灣新劇運動》以及歷史紀實《有溫度的台灣史》、《1624,顏思齊與大航海時代》《澎湖灣的荷蘭船》等十餘種。 最新出版:《大學的脊梁》、《我們如何記憶這時代──報導文學十三講》、《暗夜傳燈人》。

Read More

金馬影展 大濛揭序幕 Dear Stranger閉幕片

金馬影展閉幕片《Dear Stranger》是日本影帝西島秀俊、金馬影后桂綸鎂的懸疑新作。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2025金馬影展將於11月6日盛大展開,3日公布開、閉幕片。開幕片為導演陳玉勳的矚目新作《大濛》的世界首映,導演將率演員方郁婷、柯煒林、9m88、曾敬驊一同揭幕。閉幕片《Dear Stranger》則是日本名導真利子哲也集結日本影帝西島秀俊、金馬影后桂綸鎂的懸疑新作,三人也確定出席影展參加映後座談。 金馬名導陳玉勳籌備多年的《大濛》,以白色恐怖時期為背景,講述嘉義少女獨自北上贖回兄長遺體,險被拐賣之際,遇見廣東退伍車伕趙公道搭救,兩人因緣分成為患難之交。邀來《美國女孩》方郁婷搭檔《濁水漂流》柯煒林,加上曾敬驊、9m88的精彩演出,鮮活詮釋患難真情。 導演真利子哲也新作《Dear Stranger》邀來金馬影后桂綸鎂與《在車上》日本影帝西島秀俊攜手合作,飾演一對在紐約生活的台日夫妻,看似平凡幸福的日子,卻在兒子被綁架後變調,兩人亟欲隱藏的過往和壓抑的內心也逐漸浮現。 在影迷殷殷期盼下,西島秀俊確認出席金馬影展。得知新作將在金馬影展閉幕,西島秀俊非常高興之餘,也提到和桂綸鎂的合作是一次難以忘懷的美好經驗,自己很榮幸成為本屆影展的焦點影人,十分期待11月在金馬影展和台灣觀眾見面。 此外,金馬影展也特別規劃西島秀俊專題,加碼選映《人間合格》(1998)、《電影魂CUT》(2011)、《在車上》(2021)等片,一睹西島秀俊的銀幕魅力。

Read More

許光漢回歸之作 最野造型超吸睛

  許光漢在《他年她日》首次以長髮造型現身。 (圖/甲上提供) 本報綜合報導 電影「他年她日」是許光漢退伍後首部要上映的電影,也是他重回鏡頭前的重要開端。由張艾嘉監製,是一部奇幻的愛情片,交錯在不同時空,展開生命的掙扎與渴望。 許光漢是新一代亞洲男神,在台灣、日本、韓國都圈絲不少,是少女們心目中的國民老公;「他年她日」這部電影是在他當兵前拍攝完成的新作,日前在香港發表,話題不少,也讓許光漢快速重回影迷心中。 電影中,許光漢長髮造型引起不小的討論,他徹底顛覆過往「清爽少年」形象,他也坦言《他年她日》是自己演過「最野」的角色。 電影「他年她日」將於10月3日全台上映。

Read More

昔跳舞片挨酸瘋傳 Kevin自嘲收生日禮

「時尚美妝教父」Kevin老師將邁入56歲。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時尚美妝教父」Kevin老師7日將邁入56歲,正在思考如何慶生的他,日前無預警收到《小姐不熙娣》送來的「生日禮物」,是2年前他上節目跳舞影片,被剪輯成「遭小S嗆來錯單元」短影音在網路上流傳,他改PO「同框版」,收到很多正面的評價回應。 這段影片是Kevin老師2年前去參加《小姐不熙娣》的舞蹈單元,他回憶是在錄影前3週收到邀約「當時影集《Wednesday(星期三)》正在熱播,我很喜歡女主角的這段表演,就跟製作單位說想跳這一段,特別練習了很久。」 不料,到錄影前兩天,製作單位說拿不到這段音樂的版權,「所以我就在沒有音樂、沒有歌聲的情況下,看起來有點生硬的乾跳。」沒想到2年後,這段影片被剪輯並配上聳動標題後po上網,有些網友沒看過《Wednesday》或《小姐不熙娣》當時錄影播出內容,就開始吐槽他肢體障礙,Kevin老師說「我當下有點傻眼,但覺得網友們有這樣的反應也很自然。」 於是,他把這段影片和《Wednesday》的舞蹈,重新合成一個「同框版」,放在自己的社群平台上,收到很多正面的評價回應,Kevin老師說:「創下我近期流量累積最快速的影片紀錄,換個角度來看,謝謝製作單位提前送我的生日禮物。」

Read More

閩南語金曲盛典開跑 白冰冰號召台灣選手拚歌王

「2025世界閩南語金曲盛典」海選開跑,白冰冰號召台灣選手參加。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2025世界閩南語金曲盛典」在白冰冰的號召下海選開跑,台灣的北、中、南各區的賽事已陸續盛大展開。今年各地歌唱好手報名踴躍,爭取能有機會到廈門與全球好手一較高下。 今年是世界閩南語金曲盛典第20年第10屆,台灣歷屆最高成績為第三名,冠軍均由東南亞選手奪得,這更堅定了台灣選手們挑戰成為世界閩南語歌王的決心。 世界閩南語金曲盛典海選 白冰冰號召掀熱潮 賽事創辦人、大陸首位閩南語歌后陳飛,多年來傾其所有,致力於閩南文化全球推廣,令白冰冰讚賞不已。她們彼此鼓勵,共同為閩南語音樂圈注入新活力。白冰冰也特別感謝高雄賽區的張國良老師,台中賽區主辦單位黃伯樂老師和陳四皆老師,他們帶領選手們展開激烈角逐,皆已選出優秀的十強及兩位候補,以及可愛的孩子王。 海選中區和南區比賽已經舉行,向隅的選手還有最後機會,9月20日下午2點北部初賽和少兒專場將在台北演藝廳登場;9月28日下午1點,在台北NUZONE展演空間舉行將總決賽,選出最強選手於10月遠赴廈門與世界好手一決高下。

Read More

戰地阿特入圍生態界奧斯卡

紀錄片「戰地阿特」入圍國際野生動物保育影展,將角逐最佳紀錄短片、棲地保育影片、人類與自然影片3大獎。圖為導演白心儀在金門水獺雕像前開心合影。(中央社) 本報綜合報導 台灣生態紀錄片「戰地阿特War Zone Otter」接獲「國際野生動物保育影展」入圍通知。影片將於18日在墨西哥蒙特雷劇院舉行現場放映,並同步角逐最佳紀錄短片、棲地保育影片、人類與自然影片3大獎。 WCFF國際野生動物保育影展是全球知名、專注於野生動物與生態保育議題的影展,素有生態界的奧斯卡之稱,參賽的紀錄片來自世界各地,在保育及紀錄片領域具有高度公信力與國際能見度。而今年的影展作品則來自世界五大洲,以環境保育、瀕危動物與永續議題為主題。 該紀錄片以「軍人走了,水獺來了」為主軸,記錄金門僅存的歐亞水獺如何利用戰地遺跡繁衍育幼:人類撤守的據點,悄然成為野生動物的棲點。今年適逢二戰結束80週年,片中「阿特(Otter)」從戰地走向和平,傳遞人與自然共生的訊息。 紀錄片導演白心儀,攝影潘郁文、卓經國,接獲入圍消息相當振奮,這不僅是對團隊多年努力的肯定,更是台灣生態影像在國際舞台上發光的重要時刻。白心儀透過新聞稿表示:「紀錄片的入圍,象徵著世界看見台灣生態的獨特樣貌、和歷史偶然,期盼藉由影展的國際能見度,讓大家知道,台灣不只是經濟與科技的島嶼,更是擁有豐富物種與生態故事的土地。」 白心儀更透露收到保育界傳奇人物珍古德博士來信。珍古德信中溫暖鼓勵「你正在做的事—幫助孩子們去愛與保護動物—真是太棒了,如果你能幫助我們在台灣壯大根與芽教育行動,並成為我們全球家庭的一分子,那就更好了。」白心儀則回信承諾將持續為孩子與動物努力,用心澆灌博士在台灣播下的保育種子。

Read More

最帥特化師儲旭 挑戰BL劇

「最帥特化師」儲旭籌備個人EP。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被譽為「鬼片大師」與「最帥特化師」的儲旭(儲榢逸),近日受Louis Vuitton La Beaute之邀,出席其最新愛好合作盛會,自揭心境:「彩妝是藝術語言」。 儲旭自2007年起投身影視特效製作,曾榮獲第53屆金鐘獎最佳美術設計,於第59屆金馬獎入圍最佳造型設計。此次受邀參與Louis Vuitton La Beaute的品牌盛會,不僅展現他在時尚界的獨特影響力,也突顯其作為影壇重要人物的國際能見度。 他在現場分享:「美的力量在於能夠觸動人心,無論是恐怖電影的驚悚氛圍,還是彩妝藝術的細膩層次,皆是情感與故事的載體。」 談及近況,他透露,「接下來十月將有一部BL劇上映,是今年相當重要的作品,尺度也讓我覺得有點害羞。」除此之外,他正籌備一張個人EP,將特效化妝與音樂結合,以跨界方式呈現完整的視覺藝術,加入專屬的個人性格。他期待這些新嘗試能帶來更多驚喜,「希望大家能看到一個不一樣的我。」

Read More